新書推薦: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NT$
4488.0
|
編輯推薦: |
该学术专著丛书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最终成果,共5卷6册,分别为《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总论卷》、《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外商企业卷》(分西商、日商两册)、《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民营企业卷》、《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产业证券卷》,总计200万字。丛书在充分使用各类史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外商企业卷分日商、西商两卷,体现了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中外来制度的移植和中国企业制度创造的并存发展。
|
內容簡介: |
西商企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式企业,西商企业制度伴随西商企业而来,其本质上是西方企业制度的移植与运用,但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西方正式制度的移植与中国传统社会中非正式制度的添加同时进行,从而使西商企业制度打上了“西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烙印。西商卷在学界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梳理近代中国西商企业的生成和演变脉络,其次论述近代英、美两国以及中国政府颁行的《公司法》与西商企业制度的互动性,之后以产权、治理结构与管理制度、分配为子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地揭示和分析近代西商企业制度的变迁。本书是研究近代中国西商企业制度的专著,为中国企业史和企业制度史、外商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日商卷在论述研究目的、视角、方法、理论依据及重要概念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首先以较大的篇幅考察了日本近代企业的历史样貌及发展轨迹,以及近代日商在华企业的总体数量、类型、行业规模和区域性推进等演变脉络。在之后的讨论中,重点考察了日商在华“纯民间”企业、“财阀”企业、“国策”企业、中日“合资、合办”企业四大类型企业各自在不同时期的产权形式及变化,治理结构特点及其演变,薪资分配与剩余分配制度的一般状况及特殊形态演变等,最后在前述基础上就所论对象得出结论。
|
關於作者: |
张忠民,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研究”首席专家。主要学术著作有《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1927-1949)》(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公私合营”研究(1949-1956)——以上海工业企业为中心的分析》、《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研究》等。
何兰萍,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获上海市“育才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工业史、企业史和企业制度史,上海经济史,兼及医疗社会史和中共党史。主持完成上海市哲社课题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上海经济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盐业史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合著2部。
朱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企业史、上海城市经济史。参与撰写的著作主要有《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研究》等,另有《抗战时期在华日资工业企业的扩张及其特点——以战时华中沦陷区为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留用政策与“中机公司”》、《战后国民党政府对纺织工业强化国家资本政策的评析》、《近代上海租界政体制度与城市经济发展》、《制度环境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之考察——以近代上海为例》等学术论文3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