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NT$
454.0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NT$
505.0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NT$
1010.0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NT$
173.0
|
編輯推薦: |
高清镜头呈现纷繁细节,力图将三国大势细说分明。穿过由耳熟能详的大事件、大英雄构成的主脉,抛开演绎故事带来的爽感,南门太守用高清镜头对准史料的字里行间,抽丝剥茧、连缀细节,织就一幅脉络清晰、信息量致密的历史图卷,支脉与主脉、局部与宏观一一浮现。写大英雄,更写小人物,带你走进汉末三国的群星闪耀时。忠义还是背叛?英雄还是反贼?良策还是败笔?从朝廷到地方、从帝王到百姓,谁能始终洞若观火、稳操胜券,谁能预测和左右未来的轨迹?透过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还原血泪交织、充满偶然性和“神转折”的纷争乱世。一条与古人对话的时空隧道,为你提供具体而微的历史参考。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是白领、基层工作者,又或是面临重大选择的普通人,都能读懂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规律,与不同的人、事共情,获得更为立体、丰富的历史认知。特邀历史地理学者李青淼绘制插图10幅,图文互见、通俗易读。丛书史料翔实、逻辑清晰,后附历史大事记,检索方便。32开平装,纸张松软趁手、可平摊掌上,携带、阅读无负担。
|
內容簡介: |
“星汉灿烂三国史”丛书简介
“星汉灿烂三国史”是一部全景式、高像素细说汉末三国历史的非虚构通俗读物,起自184年黄巾起义,止于280年孙吴政权结束。
作者南门太守用30年时间穷尽各类史料,整理考辨史实,积得“三国大事记”、读史笔记数百万字,以现代视角和大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按时间线索细述重要史实和纷繁人事——面对变局,上到朝廷,下到地方,人们如何决策取舍?各自迎来了怎样的成败得失?乱流之中,从帝王到大人物,再到不可忽视的中、小人物,他们又如何自处?不同的选择,将他们带上了怎样始料未及的生命轨迹?
丛书以独到的史识、高超的史笔、海量的细节呈现残酷战争、诡谲权谋、复杂人性,考辨分析悬案争议,兼及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力求带领读者拨开迷雾、身临其境,看到一幅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有血有肉的高清历史图卷。
丛书共12卷,每卷约20万字,将以3卷一组的形式陆续推出。
第二卷简介
190年 酸枣会盟 鸩杀废帝 迁都长安 联军内讧
191年 废立闹剧 巧取冀州 攻入洛阳 意外战死
192、193年 界桥之战 独夫之死 长安陷落 曹操崛起
194、195年 争夺兖州 徐州易主 开拓江东 浴血归途
|
關於作者: |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文史学者、作家。著有历史人物传记11部、文史随笔集30余部,代表作有《三国全史》《三国英雄记》《三国冷知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秘史》《晚清中国与日本》等。
|
目錄:
|
目次
序言 是人性的贪婪,还是历史的宿命?
第一章 关东联军(190 年)
一、酸枣会盟
二、究竟多少路“诸侯”
三、董卓的报复
四、弘农王之死
五、新的潜伏者
六、白鹄救主战汴水
七、曹操南下募兵
第二章 迁都长安(190 年)
一、迁都之争
二、名将臣服
三、野鸟飞入长安宫
四、关东联军内讧
五、陶谦的算计
六、公孙度与刘表
七、“迭毁宗庙议”
第三章 全面混战(191—192 年)
一、又一场废立闹剧
二、袁绍反客为主
三、韩馥的警示
四、孙坚斩华雄
五、孙坚攻入洛阳
六、孙坚死于意外
七、刘焉与张鲁
八、二袁交恶
九、界桥之战
第四章 独夫之死(191—192 年)
一、太师与“尚父”
二、蔡邕的苦恼
三、一再失败的密谋
四、貂蝉的传说
五、董卓终于死了
六、书生误国
七、名医张仲景
八、一谋动千危
九、长安陷落
第五章 曹操崛起(191—193 年)
一、“大河之南”
二、荀彧的选择
三、寿张之战
四、向长安朝贡
五、五战五捷
六、一桩灭门惨案
七、“屠彭城”真相
八、刘虞之死
第六章 争夺兖州(194 年)
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二、背后的密谋
三、再征徐州
四、背后的一刀
五、陷入苦战
六、袁绍趁火打劫
七、发起冬季攻势
第七章 势力调整(194—195 年)
一、东武阳的悲剧
二、毕谌与魏种
三、少年诸葛亮
四、陶谦“让徐州”
五、刘备收留吕布
六、袁术失信
七、孙策渡江南下
第八章 流血归途(195 年)
一、汉献帝的成人礼
二、韩遂的反间计
三、“一栖不二雄”
四、逃出长安
五、受困于大阳
附录 历史大事记(190—195 年)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序言
是人性的贪婪,还是历史的宿命?
初平,是汉献帝刘协使用的第二个年号,时间是190 年至193年。之后汉献帝改年号为兴平,使用了两年。从190 年到195年,这六年中虽然都强调一个“平”字,但百姓并不平安、国家并不平静,这是东汉王朝进一步走向分裂的时期,也是汉末群雄纷纷崛起的开始。
群雄逐鹿,“鹿”为何物?《史记·淮阴侯列传》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是天子的宝座,是帝王的江山社稷,是最高权力的归属,故而也是最大的诱惑。在东汉末年,随着皇权一步步式微,养在皇家深苑中的这只“鹿”变得骚动不宁,终于冲出藩篱,失去控制,引来了无数追逐者。
乱世里的人们更渴望天下太平,期盼国家统一,但将愿望变为结果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初平至兴平年间,历史的车头被巨大的惯性所裹挟,冲向无边的暗夜。在这里,人性的贪婪与丑恶更容易被放大,人们为追逐权势往往更加不择手段,留在史书中的是大段的血淋淋的文字。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朝廷成为摆设,皇帝成为傀儡,强人当权;各地的实力派以讨伐逆贼为口号起兵,私下里打的却是保存实力的主意,为争夺地盘展开无情厮杀;被众人所深恶痛绝的贼臣虽然死了,但一切也回不去了,天子血染归途,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昔日追剿过的“匪寇”求援;另一边,群雄们大打出手,展开了一场场混战,几乎没有人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死活。
有人从战争中受益,但那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战争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普通百姓。曹操在《蒿里行》中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王粲在《七哀诗》中写“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些创作于初平、兴平前后的诗句反映的正是残酷而真实的社会现实。战乱夹杂着瘟疫,将无数无辜的生命撕得粉碎,即使在军队里也时常出现极端缺粮的情况,不得不以“人脯”充当军粮。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就有许多“人相食”的记载。
走过黑暗终将迎来光明,但黑暗所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回顾初平、兴平年间的历史,在感受伤痛的同时也感受到历史变化的迅疾与神秘莫测。这六年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东联军讨董卓,孙坚诛华雄,汉献帝西迁,袁绍夺取冀州,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曹操崛起于兖州并两征徐州,董卓之死,凉州军乱长安,汉献帝浴血东归……
在这些事件背后,萦绕的是许多谜团: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为什么打不过董卓?董卓为什么放弃洛阳?韩馥为什么心甘情愿放弃冀州?袁绍在界桥之战中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吕布为什么杀董卓?贾诩是不是历史的罪人?荀彧为什么选择曹操?张邈、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刘备为什么离开公孙瓒?搞清楚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合理的答案,才能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读透这段历史。
本书是“星汉灿烂三国史”系列的第二卷,以初平元年(190)至兴平二年(195)为时间坐标,集合与这段历史有关的第一手史料,详细解说历史,厘清历史的发展线索与逻辑,解开历史谜团。本书以时间为写作顺序,为使书中的时间线索不发生混乱,凡涉及的月份如无特别注明均依据史书原文呈现。为更好地还原历史,书中使用了一些汉末三国时期通用的度量衡单位,如“斤”“里”“石”等,并在必要处进行了古今换算。特此说明。
南门太守
2023 年10 月
选摘一
(选自《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第一章第二节)
二、究竟多少路“诸侯”
酸枣会盟是当时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汉末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也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说法。这里的“诸侯”,指的是风云人物,而并非拥有侯爵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曹操“发矫诏”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时说,“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一下子来了十七支人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以上十七路人马,加上曹操自己一共是十八路。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讨伐董卓的发起人是曹操,这当然是不对的。《三国演义》还说各路人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这些首领们“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按照这个说法,讨董联军的总兵力应该在三十万人左右。三十万大军,里面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马腾、陶谦,还有在他们手下效力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共同对付一个董卓,肯定不在话下,但这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在臧洪宣读的誓词里只提到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郡太守张超等五个人,与“十八路”相差甚远。那么,究竟有多少路人马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合行动呢?对此,史书有不同记载,分别有十路、十一路、十二路等说法:
(十路说)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三国志·武帝纪》)
(十一路说)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与从弟后将军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同时俱起,众各数万。(《后汉书·袁绍传》)
(十一路说)是时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勃海太守袁绍、东海太守乔〔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河南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议郎曹操等并兴义兵,将以诛卓,众各数万人。(《后汉纪·孝献皇帝纪》)
(十二路说)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各数万。(《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以上这些记载中均提到了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遗和鲍信等人,张超、曹操等也分别有提及,“十八路诸侯”中的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张杨、孙坚则没有被提及。孔融此时已赴北海国上任,任北海国相,他也是反对董卓的,本应参加联军,只是他一上任就与北海国的黄巾军余部展开了苦战,无法抽身;马腾与联军首领们往来较少,又远在凉州,没有参加联军属于正常;公孙瓒、陶谦、张杨在地方上有一定实力,但他们对于讨伐董卓这件事持观望态度,既不公开反对董卓,也不公开与联军作对。还有刘表,《魏氏春秋》认为他也参加了关东联军,裴松之则认为这个记载不准确:“于时此盟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魏氏春秋》横内刘表等数人,皆非事实。表保据江、汉,身未尝出境,何由得与洪同坛而盟乎?”事实上,刘表确实没有出现在酸枣会盟的名单中,但原因并非裴松之所说,而是此时的刘表尚未赴荆州上任。《后汉书·刘表传》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这里明确记载,刘表上任于初平元年,考虑到酸枣会盟发生在本年正月,可以推断会盟时刘表尚未到达荆州,最多也只是在赶往荆州的路上。
以上几处记载中提到袁绍一律称他为“勃海太守”,此处“勃海”即“渤海”,这个职务是董卓以朝廷的名义任命的。董卓还任命袁绍为前将军,但袁绍没有接受。酸枣会盟后,联军首领们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对外自称车骑将军,以此身份发布命令。《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后汉纪·孝献皇帝纪》提到曹操时称他为“议郎”,这是曹操之前担任过的职务,曹操后来担任典军校尉、骁骑校尉等,大约被朝廷通缉时已被免职,此时还没有得到新的任命。尽管曹操也参加了酸枣会盟且资历并不比其他几位首领浅,但会盟誓词中没有提到他。袁绍自称车骑将军后任命曹操代理奋武将军一职,用的仍是“表奏”的方式。
以上名单中,孔伷、袁遗在之前还没有做过介绍。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陈留郡人,曾被名士符融举荐,在陈留郡太守冯岱手下任上计吏,“伷”音“胄”,有的地方也记作“孔胄”。山阳郡太守袁遗字伯业,是袁绍的从兄,作为汝南郡袁氏家族的成员,他很早就走上仕途,曾任长安县令,后任山阳郡太守,张超曾向名将朱儁推荐过他,称他“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曹丕后来在《典论》中透露,曹操曾说过:“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可以看出曹操对袁遗很熟悉,对他评价颇高。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关东联军共有十二路人马,不过这也未能涵盖此时参加讨伐董卓的所有军队。长沙郡太守孙坚自不用说,他的讨董热情一向很高,行动也极为积极,虽然依附于袁术,但以他的资历与能力,自然应该视为独立且重要的一路。除此之外,青州刺史焦和、西河郡太守崔钧、陈国相许玚、犍为郡太守任岐、前安喜县尉刘备等也参加了此次讨董行动。史书分别有如下记载:
前刺史焦和好立虚誉,能清谈。时黄巾群盗处处飙起,而青部殷实,军革尚众。和欲与诸同盟西赴京师,未及得行,而贼已屠城邑。(《后汉书·臧洪传》)
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为西河太守。献帝初,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后汉书·崔寔传》)
靖从兄陈相玚,又与伷合规,靖惧诛,奔伷。(《三国志·许靖传》)
刘焉起兵,不与天下讨董卓,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举兵击焉,焉击破之。(《三国志·刘二牧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会灵帝崩, 天下大乱, 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崔钧的父亲崔烈曾任太尉,后被免职,因为崔钧也参加了讨董行动,崔烈被董卓抓进了监狱。焦和、崔钧、许玚等人虽然也是州刺史、郡太守、国相,但他们或者由于实际力量太弱,或者由于面临其他问题,在之后的讨董行动中没能发挥出重要作用,故而《资治通鉴》没有提到他们。算起来,关东联军的主力应为十三路,分别是:渤海郡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长沙郡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广陵郡太守张超。以上十三路人马,驻扎在四个方向:一是冀州方向,冀州牧韩馥屯邺县,袁绍与河内郡太守王匡屯河内郡;二是酸枣方向,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各部屯酸枣;三是豫州方向,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郡;四是南阳郡方向,后将军袁术屯鲁阳,长沙郡太守孙坚屯宛县。以上四个方向自北向南连成一线,对洛阳构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
关东联军首领们的职务多是州刺史、郡太守,这些职务是不久前何进、袁绍为在地方夺权而任命的,任职时间稍长一些的韩馥,到任也至多一年,其他人多是几个月,他们虽然有朝廷颁发的委任诏书,但在豪强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汉末时期,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这些州刺史、郡太守参加会盟时都带来了一些人马,《三国志》《后汉书》均说“众各数万”,这个说法比《三国演义》还要夸张,像张超、袁遗、孔伷这些人,手中如果真有“数万”人马,那就是陶谦、公孙瓒一级的角色了,后来不会默默无闻。其实,他们每人充其量只有几千人,“众各数万”应作“众数万”来理解,用以概括酸枣地区各路人马的总数较合适。
联军的人马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缺乏训练,比如曹操在己吾县募兵时一下子就招来了数千人,不可能对他们进行训练,让这些人上战场与强悍的凉州军正面交锋,结果不容乐观。另外,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正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他们只能依靠冀州牧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以及作为“东道主”的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提供后勤补给,供应短缺势所难免,也会产生分配不均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为联军迎战强悍的董卓军团埋下了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