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构建科学素养模型,开发科学素养测评工具
介绍新高考改革背景,解读相关政策;构建科学素养模型,开发科学素养测评工具;详解不同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高考新政对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和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等。该书以新高考政策为背景,关注高考新政后不同选考组合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与特征。全书剖析了高考新政的背景与目的,分析了新旧高考之间的差异性,构建了科学素养模型,以便于基础教育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的相关学者与各级有关主管部门能够更好的认识到高考新政与科学素养。
|
內容簡介: |
《高考新政下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以新高考政策为背景,关注高考新政后不同选考组合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与特征。
本书系统介绍了2014年启动的高考新政的历史背景、变革历程以及其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影响等。
本书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数次高考改革内容与特点,详细阐述了本次高考改革的发展演变,并对新老高考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以便读者形成对高考新政的更深刻认识。
在此基础上,向读者呈现了高考新政如何影响科学课程与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相关内容,比如,通过详实的实证数据说明高考新政对于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学生科学素养、高校理工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程度。
最后,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培养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改善高考新政的建议,以期促进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
|
關於作者: |
潘苏东,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物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担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教育 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担任教育 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上海市 “双名工程”高峰计划等的导师。主持两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 部重点课题,出版著作两部,发表SSCI、CSSCI期刊论文十几篇。
刘增泽,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现为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复旦大学专业学位行业导师。曾赴中国台湾师范大学进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主要研究科学教育、物理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等方向,发表SSCI、CSSCI、北大核心等中外成果二十余篇,累计被下载超万次,被引用百余次,多篇文章被知网评为高被引、高价值论文,数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童大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曾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特别关注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新高考改革等研究主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新高考改革背景
第一节 高考制度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文理分科时代的高考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的高考改革尝试
第四节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指挥棒高考的困境
第二章 新高考改革的历程与选考模式
第一节 高考新政相关的政策文件
第二节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的选考模式
第三节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的选考模式
第四节 第三批及之后新高考改革的选考模式
第三章 新老高考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新老高考选科与计分的对比
第二节 新老高考对高中教学组织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 新老高考招录模式的对比
第四章 新高考改革的困境
第一节 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困境
第二节 高中走班制困境
第三节 物理科目遇冷
第四节 高校招生困境
第五章 科学课程改革与科学素养
第一节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 欧美等国的科学课程改革
第三节 中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
第四节 科学课程改革的目标——科学素养
第六章 科学素养测评框架设计
第一节 国内外科学素养框架研究
第二节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框架
第三节 科学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
第七章 科学素养测试工具开发
第一节 科学素养《测试卷》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科学素养《测试卷》试题的命制
第三节 《测试卷》部分测试题及分析
第八章 高考新政对高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调查
第一节 高考新政下首批试点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特征
第二节 高考新政下第二批试点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的调查
第三节 高考新政后学生科学素养整体特征
第九章 高考新政对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影响的调查
第一节 高考新政前后两届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表现调查设计
第二节 新老高考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学习状况对比
第三节 科学科目选考与否对学生专业学习状况的影响
第四节 高考新政后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困境
第十章 高考新政后理工科大学生学业状况的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 “3 3”选考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访谈案例
第二节 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的理工科大学生访谈案例
第三节 案例对比分析
第十一章 高考新政下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优化课程组织以提高教学效率:联动、整合、协同
第二节 构建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链:迁移、论证、实践
第三节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第十二章 高考新政的政策调适及其对高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首批试点省市高考新政的政策“补丁”
第二节 全国性高考新政的政策调适
第三节 首批试点省市高考新政的一系列政策调适
第四节 政策调适对首批试点省市的实际影响
第十三章 高考新政下提升科学素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正视新高考物理科目地位变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第二节 启动“物理科目保障机制”的建议
第三节 对于首批试点省市高考新政实施变革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 针对第二批新高考省市高考新政实施变革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 针对高校理工科招生、培养与改革的建议
第十四章 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启示
第二节 对素养测评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高考招生制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长期以来,高考一直被称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一定程度上,高考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
2001年,我国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许多全新的课程理念,比如,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由“双基”变成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但是,多年下来,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不小。社会各界都在探寻课程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许多人将其归结于高考改革的滞后,认为当时的高考制度严重地制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于是乎,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顺应这种呼声,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该意见,标志着高考新政正式启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启这次新高考改革,说明我国高层对高考改革非常重视。
上海市与浙江省作为首批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市,从2014年开始对高考新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进行高考改革试点期间,高考新政给两省市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新政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功利化选考”“物理遇冷”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没有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且会背离高考改革的初衷。
面对这些问题,2017年初,我牵头组建研究团队,申请并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 部重点课题“高考新政下提升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为DHA170352),对首批、第二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教育影响是持续的、滞后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深入调查研究,继续跟踪调查经历高考新政的高中生升入高校理工科专业后的学习表现情况,我又牵头申请并获批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2019年科研项目“高考新政下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为201901009)。
在两个研究项目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团队构建理论框架、开发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卷,曾赴多个高考改革试点省市的十几所高中进行实测和访谈,调查高考新政前后学生科学素养、学校组织管理策略、课程教学形式形态的情况与变化,通过实际数据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开发“大学生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任课教师、大学生的访谈提纲,动用方方面面的资源,在一些高校进行了调查工作,收集了高考新政对于高校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等的影响。由于难以明说的原因,确定调查高校和相关专业大学生的过程反反复复、几经波折,相关的调查工作也比较繁琐,给许多老师和领导增加了不少的麻烦。幸运的是,课题实证研究的工作最终也都顺利完成。
在这两个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撰写了多篇专报和研究报告等,部分成果得到了省部级领导的批示。两个课题都如期顺利结题,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 部重点课题“高考新政下提升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
拙著《高考新政下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就是在两个课题所积累的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我和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增泽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童大振博士共同撰写而成。拙著的公开出版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专著出版资助专项计划的支持。
两个课题的酝酿、申请和顺利完成,得到了许多专家和领导、一线教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彬教授、郅庭瑾教授、庞维国教授、黄忠敬教授、刘世清教授、禹娜教授、沈甸副教授、陈刚副教授、黄蕊博士等,上海交通大学高景教授,集美大学朱广天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蒋永贵教授、徐王熠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郭长江副教授、岳晓婷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李晶晶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周武雷教授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和汤清修老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陈珍国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铁桦老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老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严明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许琼老师,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李希凡老师,浙江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梁旭老师,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原副校长刘向东老师,广东省梅州市教育 局教研室主任张书良老师,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静老师,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陈立军老师,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刘效权老师,江苏省常熟高级中学周佳博士等。
还要感谢《文汇报》樊丽萍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范笑仙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晨跃老师帮助我们反复修改论文,以及我的研究生周吉、贺琳、万琳凌、姚楠、徐晓梅、白梅、秦琦、王颖、许欣悦、温斯琼、敖珊珊、任佩璐、刘可可等同学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
特别要感谢那些帮助我们团队进行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和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的老师和领导们!为了遵守研究伦理,不便透露相关学校的信息,也没有办法公开对他们表示感谢,敬请理解!
拙著能够顺利出版,还需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社长彭呈军先生的大力支持和本书责任编辑吴伟女士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
潘苏东
2024年7月2日于丽娃河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