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蜀道十讲(十大专题讲解,扼要易懂;两百余幅图片展示,清晰精彩。一本书掌握蜀道核心知识点。)

書城自編碼: 404019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地理
作者: 蔡东洲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7204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編輯推薦:
1.本书旨在为大众读者介绍蜀道知识。通过十大专题,读者能很快掌握蜀道的发展变迁简史、文化交流简史,了解蜀道沿线奇绝的历史遗存、壮美的行道古树,欣赏文人骚客伟大的蜀道诗文、碑刻等,理解蜀道与大一统的历史逻辑。
2.quan书配有两百余幅精美彩图,使读者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就能拥有行万里路的体验感。
3.本书采用裸背精装,自留阅读方便,作为礼品送人大气。
內容簡介:
蜀道究竟多重要?
维护着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连接着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促进着民族融合与商贸互动,接合着南北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流动!
蜀道留下多少历史印记?
绝壁栈道、奇险关隘、山城古堡、绝美石窟、摩崖碑刻……
蜀道激发多少文学创作?
“初唐四杰”的王勃赞“宇宙之绝观”,天才李白呼“难于上青天”,诗圣杜甫叹“剑门天下壮”,更有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喟叹!
蜀道蕴含了多少生态智慧?
万株参天柏,世代守护。满目青翠,感受与古人同此的行道阴凉!
蔡东洲教授主编的《蜀道十讲》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蜀道普及社科图书。本书从蜀道的线路变迁、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历史遗存、行道古树、摩崖石刻、文化交流、文学创作、书法艺术、域外旅人等十个专题讲述蜀道故事,传承蜀道文化,让蜀道不断发挥其du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
關於作者:
蔡东洲,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蜀道、三国历史文化、巴蜀山城寨堡、清代南部档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调查与研究。已有调查研究著述百余种,其中《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等八项成果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完成阆中川北道署、南充顺庆府署、蓬安蓬州州署、华蓥安丙公园皛然殿等文化场馆的展陈内容策划。
目錄
目 录

第yi讲 古道千载 蜀道的形成与变迁
一、先秦时期:“五丁开道”的真实历史 / 005
二、秦汉六朝:新道开通与“北四南三”格局 / 011
三、隋唐两宋:驿道维护与路线优化 / 018
四、元明清:驿站完备与栈道改碥路 / 026
第二讲 战略交通 蜀道与国家统一、长治久安
一、先秦时期:从早期接触到巴蜀归秦 / 034
二、秦汉六朝:蜀道的“大一统”作用显现 / 039
三、隋唐两宋:掌控蜀道与南北争夺 / 047
四、元明清:蜀道使国家统一和疆域稳定的功能凸显 / 057
五、近代:蜀道对川陕苏区与解放大西南的价值 / 060
第三讲 古路寻踪 蜀道的历史遗存
一、道通南北:蜀道之道路 / 066
二、惟天设险:蜀道之关隘 / 078
三、烟火人间:蜀道之城镇 / 089
四、天筑坚城:蜀道之城堡 / 096
五、长虹卧波:蜀道之桥梁 / 120
六、梵宫真祠:蜀道之寺观 / 127
第四讲 石上百态 蜀道上的石窟造像
一、一望迢迢限雍梁:金牛道上的造像 / 136
二、行行计里读碑频:阴平道上的造像 / 141
三、回首依稀天上路:米仓道上的造像 / 144
四、忍见百马死山中:荔枝道上的造像 / 148
第五讲 摩崖纪功 刻在石头上的蜀道修造史
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鸟瞰千年蜀道碑刻 / 158
二、刻石纪功,名传不朽:蜀道碑刻的历史文献价值 / 171
三、赓续前修,踵事增华:蜀道碑刻的绵延不绝 / 188
第六讲 古木森森 蜀道与行道古树
一、古人智慧:行道树的种植传统 / 202
二、道旁葱茏:蜀道行道树的种植 / 204
三、官民携手:蜀道行道树的保护 / 212
四、生态文明:蜀道行道树的现状 / 216
第七讲 文脉经纬 蜀道与文化传播交流
一、儒学:从文翁化蜀到书院繁荣 / 226
二、道教:从五斗米道北上到杜光庭入蜀 / 234
三、佛教:玄奘等名僧出入蜀地 / 240
第八讲 纪行感怀 蜀道与中国文学
一、难于上青天:文学中的蜀道印象 / 252
二、宇宙之绝观:蜀道文学的山水书写 / 259
三、万里同为客:蜀道文学的情感抒发 / 269
四、思古之幽情:蜀道文学的怀古情结 / 278
第九讲 艺林之光 蜀道碑刻的书法艺术
一、雄视古今,独标书史:蜀道汉魏石刻中的隶书精品 / 292
二、承前启后,光照艺林:蜀道碑刻中的楷书名作 / 302
三、搜集考证,蔚成曲调:蜀道碑刻的传拓与题跋 / 311
第十讲 行者远至 蜀道与域外旅人
一、元代以前:外国僧侣、留学生与商人 / 322
二、元代:马可·波罗、雪村友梅、李齐贤 / 329
三、明至清前期:利类思、安文思、耶稣会士与米列斯库 / 336
四、晚清民国时期:外国探险家、旅行者与学者 / 341
参考文献 / 356
內容試閱

蜀道是中国历史上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维护着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带动着西部经济发展,促进着南北文化交流,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蜀道,现在多被人们称为“古蜀道”“川陕古道”或“秦蜀古道”。其实,蜀道原本为一个历史概念,最妥切的称呼还是“蜀道”,无须加“古”字,也不必略显片面地突出“陕”“秦”二字。一般认为,蜀道由“北四南三”构成,即北段穿越秦岭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四条和南段翻越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也有把北段因诸葛北伐而扬名的祁山道、南段因邓艾偷渡而著名的阴平道纳入蜀道体系的。
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蜀道在先秦时期已经开通,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武王率领的西部联军中便有蜀等诸侯国部队。秦国大军司马错统军沿蜀道南下而灭巴蜀两国。秦汉以后,蜀道干线进一步发展为国家修建、养护、管理的官方驿道,不过各个王朝对蜀道的线路规划、重视程度、养护办法和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总是根据本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实际需要予以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都没有改变蜀道的地位和作用——蜀道在国家安定统一、民族融合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过特殊的历史地位,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蜀道是一条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纽带。自从秦汉统一以来,西南割据势力总是在统一多民族的中央王朝国力衰微时控制蜀道,脱离中央王朝。而一旦统一多民族的中央王朝将要复建,必然发起统一战争——东汉之灭成家公孙述,曹魏之灭蜀汉刘禅,后唐之灭前蜀王衍,北宋之灭后蜀孟昶,元朝之灭南宋,明朝之灭大夏,清朝之灭大西,无不如此。这些统一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对蜀道的攻取和控制,一旦蜀道失守,割据政权往往不战而降,蜀汉、前蜀、后蜀皆如此。在和平年代,中央王朝正是通过蜀道实现公文传递、官员往返,对西南地区实施有效治理。如果发生内乱,蜀道便是军事大通道。播州杨氏土司叛乱,明廷调集大军经蜀道南下平叛;张格尔分裂新疆,清廷调集西南驻军北上镇压;大小金川之役,乾隆多次诏令保障蜀道军运畅通。
蜀道是一条民族融合发展之路。蜀道穿越区域内的各民族在不断扩大的交往交流中逐渐融入中华大家庭。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加速了民族融合,西晋末年氐人李特率天水、略阳等六郡十万人民,沿着蜀道进入汉中,再南下就食巴蜀,最终在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权,移民随之融入巴蜀社会。往来于西北和西南的行旅客商则给蜀道穿越的区域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在吸纳和调适中,这一区域的民俗特征亦日渐趋同于南北地区。随着经济交流的频繁、蜀道网络化程度的加深,民族融合随之加速,至唐代,世代居住在四川盆地北部山区的各民族几乎完全融为一体。
蜀道是一条南北文化交流之路。蜀道纵贯北南,是连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儒学主流文化沿蜀道而传播西南,大乘佛教沿此道南下,天师道教沿此道北上。蜀道也是南北丝绸之路的交会带,蜀锦等沿蜀道经西北远销西域。蜀道文学本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历代往来于蜀道的官员、文人留下了大量华章,据初步统计,仅诗歌就达四千多首,李白、杜甫、陆游、张问陶等大诗人皆有蜀道名篇传世。还有直接将修路文字镌刻在道旁崖壁上的,这些摩崖石刻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石质标本,又是蜀道本体演变的历史见证。
民国初,政府取消邮驿设置,废止邮驿传递。这意味着蜀道这条通行数千年的南北交通大动脉退出了历史舞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近代公路交通在蜀道穿行的广大川陕甘地区逐渐兴起,其中川陕公路(108国道)几乎与蜀道干线金牛道重合。这无疑给原有古道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那些与公路线路完全重合的地段,古道已荡然无存;那些靠近公路线路的地段,因古道铺路石板被撬去修公路,造成“树存而路亡”;只有那些远离公路线路的地段,古道与古树都得以保存下来。再加上一个世纪的人为干扰和自然损毁,古道与古树实际上保存得并不多,但蜀道沿线仍然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古树林。在今天的大力保护下,蜀道已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蜀道文化遗产可以细分为古道路、古关隘、古栈道、古碑刻、古树木等类别,在南北各道中都或多或少地保存着。
古道路是本体遗存。现存状况表明古路在修筑时是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路面铺设石板(既有人工开山取来的,又有直接利用天然石头的),路宽二三米不等,梯步高低不均,路面两旁还残留着拦马墙、饮马槽、拴马石等遗迹,这些是古代交通状况和商贸往来的见证。而今,剑阁拦马墙段、石洞沟段、大柏树湾和昭化松宁桥仍保持着原真状态,青石板、防滑线、门槛石、拦马墙、饮马槽和行道树等古道文化遗存保存完好。目前,这些遗存正被整体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蜀道步游”。
古关隘是在道路险要位置修建的关卡,主要用以查奸捕盗、维护治安。大散关、武休关、阳平关、白水关、五丁关、七盘关、朝天关、天雄关、剑门关、鹿头关等历史上重要关隘都尚有一些遗迹存留。大散关、剑门关等现已成为文化旅游景区。
古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开辟的交通设施,即在石壁上开凿栈孔,插木为梁,立木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朝天峡古栈道是蜀道古栈道的典型代表。这些工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山地道路工程技术方面的卓越智慧。
古碑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文人触景生情留下的诗歌,如宋人安丙《游石门》;二是达官贵人题写的字词,如清果亲王为剑门关题写的“第一关”;三是地方修路撰写的碑记,如北宋《新修白水路记》。这些碑刻既是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又是研究阐释蜀道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古树木,即种植在古道两旁的行道树。我国一直传承着种植行道树的文化传统,历代蜀道沿线州县官员都有栽种和养护行道树的职责。至今在北起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到梓潼七曲山的翠云廊上仍存有古树两万多株。仅剑阁县境内现存古柏就有7778株,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正是这些文化遗存的强力支撑,使得剑门蜀道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这推动着蜀道的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提升着蜀道的文化影响力。
这本《蜀道十讲》旨在将蜀道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遗存展现给广大读者,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绝非此册所能尽述,唯愿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更好的蜀道通俗读物问世。在此衷心感谢各位作者和编辑的辛勤付出,感谢潘璜政、万娇等师友在图片上提供的帮助,并感谢同事张存良先生为本书内封书名题签。各讲执笔人为:
第一讲 古道千载 蜀道的形成与变迁(胡 宁)
第二讲 战略交通 蜀道与国家统一、长治久安(罗洪彬)
第三讲 古路寻踪 蜀道的历史遗存(罗洪彬)
第四讲 石上百态 蜀道上的石窟造像(罗洪彬)
第五讲 摩崖纪功 刻在石头上的蜀道修造史(张存良)
第六讲 古木森森 蜀道与行道古树(蔡东洲)
第七讲 文脉经纬 蜀道与文化传播交流(胡 宁)
第八讲 纪行感怀 蜀道与中国文学(严正道)
第九讲 艺林之光 蜀道碑刻的书法艺术(张存良)
第十讲 行者远至 蜀道与域外旅人(金生杨)

第yi讲古道千载:蜀道的形成与变迁


蜀道是什么时候开通的,现在还没有定论。考古学家根据蜀道旁出土的细石器判断大约在六七千年前这条道路就已经开通了,因为这些石器与关中出土的十分近似。而历史学家更相信周武王率领西方多国军队讨伐商纣王时蜀道已经通达,因为战争有巴蜀古国的军队参与。不过,真正把蜀道纳入国家干道的是秦国,并且,随着秦国一统天下,蜀道被并入通往全国各地的直道体系,后世则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扩展和调整。

|一|
先秦时期:“五丁开道”的真实历史

(一)开通时间
在诸条蜀道中,故道、褒斜道及金牛道见于历史记载的时间比较早。故道一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时,是书卷八《高祖本纪》云,“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则记载作为先锋的曹参领兵“初攻下辩、故道”。褒斜道之名,同样始见于《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金牛道“五丁开道”故事。不过上述历史记载并不能说明这几条道路在秦汉之际才开通。他们的开辟与发现应该更早。先秦时期,故道、褒斜道、金牛道就已经开通。我们以金牛道为例进行说明,《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八引《蜀王本纪》“石牛便金”的故事: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蜀。蜀王从万余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文)王。惠(文)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土地,秦当得蜀矣。”秦王恐亡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王以为金,便令五丁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

上述记载颇有些令人费解。其中明确指出秦惠文王与蜀王相遇于褒谷。斜谷在北,褒谷在南,说明关中与汉中、汉中与蜀地均已有道路相通,并且当时两条道路的交通状况不错,不然秦惠文王车驾无法到达褒谷,同样蜀王万余人亦无法于褒谷田猎,而上文开头却强调“秦亦无道出于蜀”。后续学者也发现这一矛盾之处,故常璩《华阳国志》载录此故事时,便没有“秦亦无道出于蜀”之语,并且说“此谷道之通久矣。而说者以为蜀王因石牛始通,不然也”。郦道元《水经注》在引述上面故事后,也明确指出“厥盖因而广之矣”,认为金牛道在“五丁开道”之前,早已存在,只是在秦灭蜀之前,金牛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修缮拓宽,变得更加通达。
再看考古发掘,自新石器晚期以来,特别是商周之际,陕南、关中与成都平原的重要遗址均表现出不少相似的文化面貌。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距今6000—6700年的广元中子铺遗址出土的器物,与陕西前仰韶时期的同类器物颇为接近。文化面貌相似,必有文化交流,有交流就有道路可通。甲骨文中又有“周王伐蜀”“克蜀”之语,说明自新石器晚期以来,三地确实有道路连通。金牛道、褒斜道及故道的开通应大体在同一时期,即商周之际。只不过此时的道路是人们长期反复踩踏出的崎岖小路,并没有经过专门的修治。这些道路形成后,便被积极利用,如蜀助周伐纣,周幽王伐褒,褒姒北上及郑国民众南迁至汉中等。同样,米仓道之名,虽很晚出现,但从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看出,连接汉中和巴中两地的米仓道,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逐渐出现,并在其后的商周时期发展起来。据学者研究,战国时期,秦国为实现对汉水中上游地区长期有效的控制,便开通利用了子午道。
故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及米仓道的修筑整治,构成了多条贯通关中、汉中及蜀中的完整交通路线,出现了“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景象。秦迁都咸阳后,秦蜀之间的主要交通线由故道转移到褒斜道,因褒斜道—金牛道是关中出入蜀中最为便捷的线路。秦军正是沿此条线路实现了灭蜀灭巴的计划,司马错等人亦沿此线路多次带兵入蜀平叛。故道、子午道及米仓道经过不断的经营后,也成为连通关中与巴蜀及陇右的大道,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蜀道的拓宽、修筑及连通并非易事,虽“五丁开道”故事中仅用简短的“五丁拖牛成道”六字来载录金牛道早期修凿的历史,但从中我们仍可读出此次修凿的艰难——能移山、举万钧的五丁力士,及秦所送的五位美女在抴蛇山崩之中全部被压杀,以至“蜀王痛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