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 盘活古典神怪文学中深藏的人生智慧,读懂中式魔幻现实主义
《搜神记》《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乃至《楚辞》、李白诗、李贺诗……
怪力乱神中,隐藏着中国人的心灵结构与文化密码:
“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祝、许仙与白娘子竟然对应着中国“士农工商”四大阶层?
诗仙李白的诗中所写的神仙也像凡人一样渺小无奈?
《封神演义》原来是一个王朝末日的写实描绘?
《聊斋》里的“傻丫头”婴宁真的傻吗?
★ 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古典神话传说进行全新大胆的文本诠释,带来醍醐灌顶的阅读体验
织女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牛郎和织女的原型,就是普通农民家庭本分勤快的孩子,但对于放牛种田的农家男孩子来说,她就是他的仙女。
白娘子竟然有可能是小老婆?——许仙的商人身份往往不为人所注意,而商人这一群体经常需要在两地之间往来穿梭,于是渐渐演变出一种叫作“两头大” 的婚姻形式。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竟然是同一个人?——真实的取经路上,始终只有玄奘一人,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可以理解为唐僧的内心幻化成的一体两面,孙悟空代表唐僧向上的精神,猪八戒代表唐僧
|
內容簡介: |
“子不语怪、力、乱、神。”尽管至圣先师孔子这样教导过,神鬼志异故事却一直绵延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牛郎织女、梁祝、白娘子、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神话传说代代流传,神仙鬼怪也进入诗歌、戏曲、文人笔记等体裁中成为一类固定的题材。
这些神怪故事到底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学者张一南老师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中国人将自己的现实人生融入了其中,并寄予了一代代人的人生智慧和隐秘梦想。作者将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与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视角相融汇,对中国古典神怪文学进行了全新而大胆的解读,带领读者读懂中式魔幻现实主义中深藏的心灵世界。
|
關於作者: |
张一南
文化学者,任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大学国文、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诗词创作等课程。已出版《年轻人的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跟红楼梦学诗词》《红楼人物》《晚唐齐梁诗风研究》等。
|
目錄:
|
自序
上编?中古暗夜里的梦境
第一章?《搜神记》:神神鬼鬼的故事
志怪小说的读法
神话、传说和故事
四大传说:士农工商的梦与痛
《三王墓》:是我杀了我!
紫玉韩重:爱与死,灵与肉
李寄斩蛇:中国女孩的冒险故事
第二章?李白与李贺:中古仙鬼诗释读
飘在空中的仙踪
从未离开的鬼影
被李白带到人间的神神鬼鬼
李贺的跟随与突围
中编?神魔小说在人间
第三章?《西游记》:孙悟空的三个化身和三个师父
唐僧撵悟空
悟空的命运
幻化的师父
菩提祖师
第四章?《封神演义》:中国人的灵魂谱系
姬姓、姜姓和子姓
殷郊与哪吒
纣王与妲己
阐教与截教
姬发三兄弟
怎样灭亡成汤江山
下编?蒲松龄的魔幻现实
第五章?《聊斋·婴宁》:傻丫头真的傻吗
什么是“中式恐怖”?
尴尬的相亲会
笑容渐渐消失
第六章?《聊斋·细柳》:聪明女人好辛苦
找个什么对象好?
孩子不念书怎么办?
书是非念不可吗?
|
內容試閱:
|
自序(节选)
“这里头有鬼!”
这是一句常见的中国话。在大多数语境下,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这里发生了灵异事件,而是这里面有些“弯弯绕绕”。“弯弯绕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说出口的中国话,很多都不是它的字面意思。
甚至有时候,话说出了口,连说话人也不太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一句话里,有太多的避讳,太多的委婉,太多的欲说还休。这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说话习惯,说话人并不总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台词。
中国的鬼故事,也往往有这样的趣味,喜欢通过暧昧、双关,把一个灵异的情境,暂时包装为一个看起来大致正常的情境,只有仔细思考,才会发现“这里头有鬼”。而再往深挖一层,讲故事的人为什么会讲出一个这样的鬼故事,而不是那样的鬼故事?这里面又有很多心理的、文化的因素,连讲故事的人自己都没意识到。
一个中国的鬼故事,不是讲完了就完了的,而是需要深挖两次。一次挖语义上的暧昧和双关,一次挖深处的心理和文化。
麦家在《暗算》中说,破译密码,就是听死人的心跳。研究古代文学,又何尝不是听死人的心跳?我热爱这项工作,热爱拆解文字之下的文字。
在中国,似乎女人总是比男人更懂这些弯弯绕绕。大概因为即使再受宠的女孩子,也需要揣摩别人的心思,而男孩子已经不用管这些了。其实,传统的中国男人,我们古代文学的作者们,也是要揣摩别人的心思,也是要弯弯绕绕的。今天的古代文学研究,大多不再考虑这些弯弯绕绕了,但是我喜欢琢磨这些。
我知道,爱我的读者朋友们,都是聪明人。无论男女,都有很多朋友喜欢听我讲这些弯弯绕绕。这本书的每一篇,都有这些弯弯绕绕。 在古代文学研究之余,我还喜欢涉猎人类学和心理学。人类 学和心理学的书籍,特别是市面上很流行的那种,总有些“神神鬼鬼”。这些书往往被视为小女生的业余爱好,不算是正经书, 而且确实大多是“民科”写的。但其实,去粗取精的话,里面的 一些理论,恰好可以用来研究鬼故事。
不过,我不打算直接引用这些理论,因为只要直接引用,准 会有人跳出来说:“你对这个理论理解得不对。”但如果我不告诉他们我是用的哪个理论,这些理论的孝子贤孙,肯定认不出我是 用的他们家的理论。好在,我写的书也不是正经的学术著作,没必要什么都引出来。而且,我在借鉴这些理论的时候,一定会用 我自己的血肉细细打磨,会在我的文化背景下,用我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将其合理化。我无意于争夺某个理论的发明权,但如果我理解错了,那就算是我发明的理论吧。
如果你熟悉这些理论,看这本书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与我会心一笑。如果你完全不熟悉,也不用担心,你在这本书里不会看 到中国的故事被生硬地肢解,只会看到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中国人对中国故事的吐槽。
这本书是讲古代文学的,讲一些我最近急着想讲的片段。这本书大多是讲鬼故事,但也不全是鬼故事;大多是叙事文学,但也有诗歌。如果为这本书找一个集中的主题的话,那么就是形式 上的“神神鬼鬼”,方法上的“弯弯绕绕”。用网络上流行的说法,就是讲一些“阴间”的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这些 故事本身,而是我自己的视角。
我讲这些故事,仍然是想讲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心理,都可以从这个民族的“鬼故事”中窥见。从“鬼故事”中,可以看见一个民族最深的恐惧,和最热切的渴望,以及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表达习惯。讲“鬼故事”的时候,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最不设防的时候。
在这本书里,我想阐释一个概念,“中式魔幻现实主义”。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凭借的绝活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而且他明确说过,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不是跟马尔克斯学的,而是跟蒲松龄学的。我想讲的,就是蒲松龄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我对中式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
我并非也来蹭这个热度,而是日益觉得,“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结出的最珍贵的硕果之一。按我的理解,中式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在借神神鬼鬼的事,写现实中的道理,我们中国人特别擅长这个,上至楚辞唐诗,下至相声评书,都特别会玩这一手,写的都是很奇特的、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但是说的道理又特别实在,就是对人生的体验。这个我们确实用不着跟南美人去学。我个人认为,这个“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三千年文学传统的一个结晶,很能代表中国文学。我不知道我讲的“魔幻现实主义”是否就是莫言先生讲的,但按照我的理解,莫言先生的创作,确实是在这个传统里的。
细想起来,这个传统,又可以分为两个小传统:一个是无名的群体诗学的传统,也就是不署名的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乐府民歌、话本戏曲之类;一个是有名的个体诗学的传统,也就是署名的文人的创作。有名的个体诗学,在讲到这些“神神鬼鬼”的时候,必须要向无名的群体诗学学习,借鉴它们的元素,也学习 它们的叙事。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拟乐府、拟话本之类。明清 的古白话小说,其实也是从拟话本中诞生的,是个体诗学与群体 诗学的交汇。之前我们喜欢把小说的源头归到史传,是认父亲不认母亲。没有鬼故事这个母亲,哪里会有中国的白话小说?至于史传,只不过是一个体面的父亲姓氏而已。
说到这些神神鬼鬼的故事,总有人泛泛地称赞一句:“中国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细究起来,“想象力”的来源,又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有的想象力是来自对现实的极度不了解,有的想象力是来自对现实的极度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群体诗学的想象力要来自前者,但在中国的群体诗学中,往往也包含着后者。而 个体诗学的想象力,则完全依赖于后者。总有人以为,一个文人喝醉了酒,就可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文人的想象力不来自酒,而来自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这就是中式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先借用一个“神神鬼鬼”的外壳,然后写自己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因为理解得太深刻了,所以即使是写架空的神鬼世界,即使是把世界观的设定换了,还是可以畅通无阻地构造出一个极为合理、有血有肉的世界来。
这个特点,是贯穿整个中国文学的。屈原是这样,郭德纲还是这样。至于介于中间的文学,无论是汉乐府还是李白、李贺,无论是《搜神记》还是《聊斋志异》,无论是《西游记》还 是《封神演义》,以及需要写很多本书单讲的《红楼梦》,也都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