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创作者阵容包含中美顶尖学者,保证专业性。作者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审校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古地质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大学教授。
朱教授与诺尔教授也是好友,他还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插图。
◎本书已出版多个语言版本,畅销全球,广受读者好评。截至本中文版本出版时,本书已有15种语言版本:英语、波兰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希腊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斯洛伐克语、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已授权27个语种/地区。本书也在亚马逊和goodreads等平台上获得较高评价。
◎与其他的自然历史科普相比,本书并不是简单地按时间线罗列事实,而是带着读者根据岩层、陨石等现有“证据”去一步步探索过去,极具可读性。将40余亿年的地球历史浓缩进8个篇章、仅仅200多页的文字中,同时语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读起来仿佛侦探小说。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严谨而平易近人的地球传记。本书分为八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对40余亿年的地球历史进行剖析。从地质运动如何塑造了地表的千沟万壑,到生命如何在这颗星球上绽放光彩;从早期微生物对大气和海洋的改造,到动物和植物一步步征服陆地,再到人类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作者安德鲁·H.诺尔以其深厚的实地研究经验和对前沿科学的理解,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读者从宇宙大爆炸的余晖中启程,一路见证地球的诞生、成长,直至今日的繁荣,并警醒读者,作为地球家园中“最具影响力”的物种,人类肩负着保护和珍惜这片土地的责任。
|
關於作者: |
著者简介
安德鲁·H. 诺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哈佛大学费舍尔自然史教授、地球与行星科学荣誉教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科学团队成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其研究领域为早期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历史,开创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层学中的应用。他曾获美国古生物学会奖,被伦敦地质学会授予沃拉斯顿奖,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克拉福德地球科学奖。他所著的《年轻星球上的生命》获2003年美国科学图书奖。
译者简介
赵文瑾: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曾获第二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英译汉优秀奖,发表译作《爱的选择题》《万物小史》,另有三本科普类译作待出版。
审校者简介
朱茂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责任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环境方面研究。发表论文220余篇、专著3部。
|
目錄:
|
序言 一封邀请函
第一章 化学改变地球
第二章 物理改变地球
第三章 早期生物改变地球
第四章 氧气改变地球
第五章 动物改变地球
第六章 陆生生物改变地球
第七章 灾难改变地球
第八章 人类改变地球
致 谢
延伸阅读
|
內容試閱:
|
一封邀请函
此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你,正被重力牢牢拴住。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与岩石或土壤触碰,虽然它们有时藏于柏油路或地板之下。当你乘坐飞机离开地面时,你也许会认为自己逃离了重力的掌控,但任何快意都转瞬即逝 —几小时后你就会着陆,回到
坚实的大地,胜利最终属于重力。
我们与地球的联系远不止重力:你的食物源自大气或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土壤或海洋的水分与营养素。空气中的氧分子通过呼吸进入你的身体,帮助你从食物里获取能量,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则让你免于冻僵。不仅如此,你家里冰箱门含有的钢、“锡”罐含有的铝、硬币含有的铜,以及智能手机含有的稀土金属,通通来自地球。地球既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又会在偶发地震或飓风时置我们于危难之中。如此说来,大多数人对这颗伟大的星球兴味索然,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该如何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赖以生存的岩石、空气和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释大陆、千山万壑、地震与火山的形成?是什么决定了大气与海水的成分?与人类共处的生灵们如此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又是怎样形成的?或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如何改变着地球和生命?某种程度上,这些既是对过程的疑问,也是对历史的探究,而这正是本书的构架。
这是关于我们的地球家园和生活在其表面的生物的故事。尽管我们常以为地球永恒不变,但其实关于它的一切都是动态多变的。举例来说,波士顿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量分布比较平均。各个季节的变化都有规律可循,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在这里待了几十年,就可能有种“全都见识过了”的感觉。然而,气象学家会告诉你,近几十年间波士顿的年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不止 1℉(约 0.6 ℃)。我们还知道,大气中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主要指标 —二氧化碳含量比 20 世纪 50 年代增加了约三分之一。同样,观测数据记录还告诉我们,全球海平面在持续上升,自“披头士”乐队一举成名的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含量下降了 3%。
时间经年累月,变化积少成多。从波士顿飞往伦敦的空中航线每年都会延长约 1 英寸(约 2.5 厘米),这是因为大西洋不断扩张出的新洋底把北美洲和欧洲越推越远。如果可以倒带往回看,我们会发现,两亿年前的新英格兰和老英格兰来自同一块大陆,而这块大陆上有着如今天东非大峡谷般的裂谷,它们正要开始一段形成新大洋盆地的旅程。在最大的时间尺度上,地球确实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如果漫步在早期地球上,你很快就会在当时的无氧环境中窒息而死。
关于地球和地球生物的故事远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宏大精彩,而它的跌宕起伏又足以媲美任何一部卖座的悬疑片。40 多亿年前,一些岩石碎片在围绕一颗中等大小的年轻恒星转动,过程中逐渐积聚成一颗小小的行星 —它正是地球的雏形。初生的地球整日处在毁灭的边缘,被彗星和流星轮番轰炸,表面裹覆着滚滚岩浆之海,大气中则充满令人窒息的毒气。不过,随着时间流转,这颗星球开始冷却。大陆不断形成,继而四分五裂、相互碰撞,造就众多壮观的山脉,但它们几乎都输给了时间,如今已不复存在。在这颗星球上曾出现过剧烈的火山喷发,其规模比人类目睹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大上百万倍;曾出现过全球性冰期,并循环往复;曾出现过无数失落的世界,而时至今日,我们才刚开始拼凑它们的模样。不管怎样,生命得以在这颗星球上立足,并最终改变了地球表层的样貌,为更多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于是有了三叶虫、恐龙,以及一个新物种 —他们会说话、思考、制造工具,并再次改变了世界。
明晰地球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山川、海洋、树木与动物,还有黄金、钻石、煤炭、石油,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地球的故事正是我们需要的“来龙去脉”,有了它,我们才能弄明白,在 21 世纪的今天,人类活动正在如何改变着这个世界。在地球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我们的家园并不适宜人类居住;长期以来的地质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下对于整个地球历史进程来说是多么短暂,多么脆弱,又多么珍贵。
* * *
这些年来的新闻头条像是摘自《启示录》一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燃起前所未见的山火,巴西亚马孙雨林也大火蔓延;阿拉斯加出现历史最高气温,格陵兰岛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飓风在加勒比海地区及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肆虐,而“百年一遇”的洪水也频频泛滥于美国中西部;印度第六大城市金奈极度缺水,南非开普敦和巴西圣保罗的情况也几乎同样糟。而生物学领域也没什么好消息: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北美洲的鸟类种群减少了 30%;昆虫数量减半;大堡礁珊瑚大面积死亡;大象与犀牛数量急剧下降;全球渔业资源面临威胁。这些物种虽然还未灭绝,但种群数量锐减意味着它们已经踏上了通往生命终局的必然之路。
世界失去控制了吗?简言之——是的。而且我们知道原因: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是人类将温室气体排入大气,这不仅使地球变暖,更造成了强度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的热浪、干旱、风暴。是人类不断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采,导致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变化,从而将物种推向了灭绝的边缘。了解到这些后,也许最令人沮丧的是来自人类的回应:人们普遍无动于衷,且这种情况在我的祖国——美国尤甚。
这颗行星所发生的变化将改写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这些变化如此漠不关心? 1968 年,塞内加尔护林人巴巴·迪乌姆(Baba Dioum)给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答案。“最终,”他说,“我们将只会保护我们爱的东西,我们将只爱我们理解的东西,我们将只理解别人教给我们的东西。”
这本书正是我在“理解”这一步所做的努力,我希望借此倡议人们感恩地球漫长的历史,是它一点点塑造了地球今天的面貌;借此告诫人们,人类活动给 40 亿岁的地球带来了怎样的巨变;借此告知我们面临的挑战,告诉所有人,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应该一起去做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