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亘古至今,从手工钩针、棒针,发展到数字化无缝全成型电脑横机,针织作为重要的编织技术,见证着人类服装几千年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天然材料和基础结构,到丰富的功能性纤维材料和无穷的复合型组织花型,针织服装面料的结构多样性,展现着当代艺术美感的潮流趋势和前沿的应用性。从灵感的来源、发散,到科技与时尚的创新拓展,针织独特的多维呈现手段,表达着先进设计理念的迭代。针织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针织服装面料设计更是一门复合型课程。纤维材料、纺织技术、艺术设计构成了丰富的设计手段,与此同时,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挑战。解决让具有艺术思维的学生掌握线圈结构、计算机编程和数控设备等操作,或是让理工科思维的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和艺术设计,拓展创意思维,积极应对产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AI)给设计人才带来的挑战,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初衷。鉴于此,本教材在内容上重视与产业同步的针织服装面料设计新思潮、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标准的介绍。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部分,首先由浅入深地讲解针织各类花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原理和编程织造方式,使技术掌握更扎实;其次结合我校“SIFEC针织设计打样空间”(校企合作师生工作室)原创设计开发的实际项目案例,以从灵感来源到成品分析的全过程梳理和展示为主线思维进行阐述。教材编写针对行业对于针织面料设计的需求,突出项目导向、实践导向和技能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做到“现学、现练、现掌握、现设计、现应用”,对标“会设计、懂工艺、能编程、有创意”的复合型专业能力要求,面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的掌握路径。教材编写力求设计理论精炼概括,设计实践细化深入,设计解析专业实用,并将教材案例的高清图片和程序源文件在线公开,将数字化设计的新形态贯穿并体现于全书。教材的适用群体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装相关专业学生、针织服装行业的从业者和有志于从事针织服装设计或对针织服装感兴趣的人士。本教材由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服装学院针织教研室编著,由周静负责统筹全书,周学军撰写第一、三章,于蒨雯撰写第二章和全书课件资源整合,刘湛撰写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五章,郑兴昱撰写第四章第二节与第三节、第六章第一~三节和第八章项目一,王丹峰撰写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六节、第八章项目六和第九章,赵开宇撰写第七章第三~五节、第八章项目二~项目五、项目七和第十章。教材编写中大量采用了“SIFEC针织设计打样空间”的原创设计项目案例和“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针织设计项目制课程群”的教学案例,对于保证教材的“专业性、应用性、前沿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本教材的出版,要特别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梁瑶主任、责任编辑王倩老师的专业指导;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丛书主编江滨教授、副主编程宏教授的鼎力支持;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和党委书记吕雯俊的积极推荐和支持!诚挚感谢德国卡尔迈耶集团斯托尔公司(STOLL by KARLMAYER)、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的鼎力相助,M.ORO羊绒纱线品牌、浙江东企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贝纱线品牌、睿纵(上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友好合作企业的一贯支持,以及与上海杉达学院十余年来的精诚合作!对协助图文整理的张芷若、高清插图拍摄和AI稿绘制的林性源、设计主题灵感素材收集、拓展与课程资源整理的陆圣鑫、郭诺萱和朱诗雨等同学,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无须讳言,教材相比于日新月异的行业市场,总有滞后的无奈,同时受限于编著的学识和篇幅要求,难免有不足或遗憾需完善,真诚欢迎读者和专家的批评指正,以鞭策我们不断进步。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服装学院2024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