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科创未来的哲学思考

書城自編碼: 403905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成素梅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078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真需求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阿勒泰的春天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如见你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內容簡介: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让人类再一次站上了历史进程急剧变革的风口浪尖。本书着眼于科技进步的当下与未来,从不同视域对新兴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学科转型和哲学问题展开了跨学科的学理性分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当代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的新发展,下篇聚焦深化“科创未来”发展理念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与风险,结合哈贝马斯等当代思想资源探讨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情绪识别等相关科技伦理问题,并立足于尼采的思想探讨超人类主义议题,以此为契机重思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關於作者:
成素梅,理学学士,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二级教授,《哲学分析》杂志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量子力学哲学、休闲哲学和人工智能哲学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任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协会”(CLMPST)理事(2019—2023),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近期出版专著《改变观念:量子纠缠引发的哲学革命》《科技时代的哲学探索》;学术成果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牛津、剑桥、斯坦福等多所大学访问学者。
目錄
目录
总序1
导言1

上篇 科学哲学与艺术哲学的新进展

第一章专长哲学的兴起3
第一节关于专家及其专长的概念分析3
第二节熟练应对的现象学纲要15
第三节熟练行为的现象学阐释40

第二章认知科学哲学的当代转向56
第一节罗兰茨对延展认知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局限性57
第二节认知科学哲学的实用主义转向及其影响77
第三节概念性心理事件的实用主义阐释95

第三章实用主义的人工智能哲学观117
第一节布兰顿对强人工智能的实用主义辩护118
第二节重勘具身人工智能体的可能性135
第三节澄清人工智能体的道德身份147

第四章艺术哲学的神经美学范式161
第一节何为神经美学162
第二节艺术起源的神经美学路径166
第三节诗画异质的神经美学之辨182
第四节人工智能艺术的神经美学评判201

下篇 当代技术伦理与超人类主义运动

第五章智能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原则229
第一节人工智能本性的跨学科解析229
第二节智能革命引发的伦理挑战及其风险244
第三节劝导式技术的伦理慎思258

第六章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思考273
第一节哈贝马斯论人类基因技术的伦理合理性274
第二节情绪识别技术的问题、风险与规治290
第三节机器伦理学的当代争议及其解决方案306

第七章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反思322
第一节关于“增强”与“治疗”的伦理拷问323
第二节人类增强技术对伦理自主性的挑战343
第三节人类增强技术与伦理自然主义批判356

第八章尼采、超人与超人类主义运动377
第一节尼采是自然主义者吗?377
第二节尼采是达尔文主义者吗?390
第三节尼采是超人类主义者吗?404

后记420
內容試閱
在人类文明演进史上,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夺经济主战场以及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发力点。当代科学技术作为产业革命的新引擎,已经渗透到千行百业,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世界,正在将人类文明推向智能化生存的全新维度。这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塑造了“科创未来”的发展理念。这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发展、引领变革乃至重塑一切的新阶段,映射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对科技创新理念的坚持,对科技创新趋势的研判,以及对科技创新力量的信赖,证明科学技术不再是外在于社会的纯粹工具,而是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科学技术。
然而,从哲学视域来看,“科创未来”的发展理念所带来的就并不总是一劳永逸的收获与成就。我们从近年来相继推出的ChatGPT、 Sora、 GPT4o等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中,看到了机器智能的过人之处,体会到它们正在将人类追求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的理想从物质领域拓展到知识领域,并且向着绘画、音乐、作曲、赋诗等人文领域进军;我们从无人驾驶、智能客服、服务型机器人、无人工厂等人工智能体的普及中,预感到人类即将面临爆发式失业的压力;我们从量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基因工程、脑机接口以及合成生物等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中,意识到当科学技术从过去只是改造人类生存的外部自然发展到有能力改造人类自身的内在自然时,重新拷问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在传统伦理框架内无法克服的伦理挑战的迫切性。
这表明,当我们把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看成是国家制胜和经济繁荣的法宝时,我们迫切需要站在未来文明的立场上沉思一系列发展性问题,比如,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化的发展来塑造什么样的文明形态?习惯于为发展经济和追求物质生产最大化而奋斗的人类,如何为迎接劳动解放的到来做好思想准备和制度安排?预设了精英主义的“科创未来”蓝图,对专家的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提出怎样的伦理要求?当具有工具性和类人性双重功能的智能机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时,如何超越过去建立在人与工具二分之基础上的规章制度,重塑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如何规制人脸识别、深度伪造、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应用?
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反思拉开了“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的帷幕。“人,成之为人”的第一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的过程,即人不断地摆脱对周围自然现象的拟人化理解。结果,自然界最终成为“被删除了人”的场所,人则以一种被删除的形式作用于自然界,形成了与人无关的事物和与人无关的过程等新范畴。后来,随着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和以蒸汽机、电力和计算机为标志的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化发展,自然界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利用乃至征服的对象。
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把“人,成之为人”的第一个过程看成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再到技术环境不断转变的过程。美国哲学家塞拉斯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分离,对哲学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哲学反思的起点,拉开了概念思维的帷幕。概念思维既指对世界的表征方式,也是人与人沟通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象棋之类的游戏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更标志着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研究超越了个体思维转向群体思维的过程。
与“人,成之为人”的第一个过程所不同,以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第二次科学革命和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所开启的“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则必须回答如何守护人的自然性、如何重新理解“自由”“劳动”“成功”等关乎人性的理论问题;如何重新认知人的身体边界、人的身体技术化和精神技术化、自我尊严、自我实现乃至生命意义等关乎人性的实践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除了需要从学理意义上丰富我们的概念工具箱和重建法学本体论之外,还需要在实践意义上出台新的监管措施,使伦理规范成为科技公司高效运营的内在需求,超越“伦理即约束或障碍”的排斥理念,树立“伦理即关爱或服务”的融合理念。
所以,如果说,人与自然界的分离所开启的“人,成之为人”的第一个过程是围绕物质文明建设展开的,是建立在工具主义技术观之基础上的话,那么,深化“科创未来”发展理念所开启的“人,成之为人”的第二个过程则需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来展开,
需要在交互主义技术观之基础上,平衡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保护,平衡科技的应用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要求,重塑有利于人的身心成长和生命意义提升的文化环境。
由此可见,“科创未来”的发展理念既带来一系列哲学挑战,又能前所未有地激活传统哲学资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书试图从不同视域对新兴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学科转型和哲学问题进行跨学科的学理性分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科学哲学与艺术哲学的新进展”主要关注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当代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认知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的新发展;下篇“当代技术伦理与超人类主义运动”主要关注深化“科创未来”发展理念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与风险,并立足于尼采的思想探讨超人类主义等问题。简要概述如下:
第一章“专长哲学的兴起”主要基于对专家及其专长的概念分析,对技能认识论的揭示,对熟练行为的习惯主义与理智主义之争的超越,来展现专长哲学的论域空间。首先,基于对拉奎拉地震事件、波兰尼关于科学运行的良心机制以及科学运行的社会机制的阐述,探讨专家及其专长的分类问题;其次,基于对技能与身体意向性概念的阐述,对熟练应对活动的哲学前提的揭示,指明理论理解与实践理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基于对习惯主义与理智主义的连续谱系性以及梅洛庞蒂的心身辩证法的分析,论证习惯具有的身体自动性、智能性、灵活性、域境敏感性以及向对未来目标的开放性的观点。
第二章“认知科学哲学的当代转向”主要聚焦于罗兰茨对延展认知的现象学阐释,揭示认知科学哲学发展的实用主义转向及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首先,基于对罗兰茨的认知标志理论、认知所有权、活动与认知关系的阐述,揭示罗兰茨认知现象学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其次,基于对认知科学实用主义转向的基本特征的阐述,探讨行动导向的认知科学哲学问题;最后,基于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剖析关于概念性心理事件的内在主义解释与外在主义解释的局限性,阐述实用主义进路的优势。
第三章“实用主义的人工智能哲学观”主要诉诸布兰顿等哲学家的思想资源,对人工智能体的心灵、具身性,以及伦理问题进行哲学讨论。首先,探讨塞尔论强人工智能的问题场景和布兰顿对强人工智能体的辩护;其次,基于对实用主义身体观的阐述,论证“智能的非表征”概念有助于超越心物二元论的思维框架的观点;最后,基于对意识条件和主体条件的区分及其关联的揭示,探讨人工智能伦理发展的三个可能阶段。
第四章“艺术哲学的神经美学范式”主要将艺术感知的外部经验与内在的神经活动相对应,探讨神经美学的内涵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首先,基于脑科学、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阐述神经美学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对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和“巫术说”的剖析,对艺术能力的本质特征的揭示,追溯神经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然后,基于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的分析,揭示诗画感知的神经生理基础,以及探讨人工智能艺术的群体性“效果”与“生成”等问题。
第五章“智能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原则”首先基于对计算机科学家图灵、物理学家邦格、政治哲学家汤普逊、现象学家德雷福斯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柯林斯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观点的阐述,探讨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理解;其次聚集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和技术会聚三个层面来揭示它们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及其伦理风险,并潜在地论证建立关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向的伦理学框架的必要性与实现性;最后通过对劝导式技术的产生及其内涵的简要阐述,揭示技术劝导活动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和所产生的伦理风险,提出相应的治理原则,来深化我们对人机交互技术的伦理理解。
第六章“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思考”主要以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研究为范例,探讨伦理规范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技术治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技术应用的自由与限度、自由选择与公共伦理规范的平衡等问题。首先,阐述哈贝马斯基于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理论,从共识论证、责任论证和工具化论证对优生学的批判;其次,借鉴哲学和演化心理学对人类情绪的理解,剖析情绪识别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金字塔式的综合治理方案;最后,针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阐述了有限人工道德体的解决方案。
第七章“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反思”主要探讨由于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以及相关的学术争议。首先,从医学伦理出发,在与“治疗”概念的对勘关系中阐述与把握“增强”概念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区分个人选择对自身实施增强和父母选择对未出生的孩子进行增强两种情形,结合身体财产权理论来判断,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是否违背了个人自主原则;最后,剖析支持人类增强的超人类主义和持反对立场的生物保守主义之争的内在本质,认为双方争论的关键在于是否认同伦理自然主义。
第八章“尼采、超人与超人类主义运动”主要探讨尼采与超人类主义运动之间的内在关系,重点回答尼采的“超人”与超人类主义者所讲的“超人类”和“后人类”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尼采是否是超人类主义先驱,或者说,尼采思想与超人类主义运动之间能否相互兼容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只在于挖掘尼采的现实影响,梳理超人类主义的思想史脉络,更在于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后记中注明了写作分工情况。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对团队成员的积极响应和用心撰稿、对丛书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对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二轮创新工程学科建设的支持和重要学术成果的出版资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学术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仍将砥砺前行,欢迎学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对本书的观点及其论证提出宝贵意见。

成素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