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集期刊论文近两百篇,根据篇目内容有所合并调整,按《金匮》原著22篇分门别类,每篇先列《金匮》原文以便查阅,继之期刊论文各家争鸣,再对该篇所涉病证作按。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医学界人士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认知、理解及运用,其心得对现代临床有借鉴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民国医家临证论丛”系列图书的一种。
本分册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搜集整理对象,将其中所涉对《金匮要略》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及适当筛选,筛选秉承学术性、时代性、指导性的原则,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医学界人士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对于现今具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价值。本书为《民国医家论金匮》第一辑,主要包含了民国医家对《金匮要略》中《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痉湿暍病脉证》《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疟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奔豚气病脉证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11篇的论述。
本书可供中医药学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生及中医文献爱好者参阅。
|
關於作者: |
贾杨,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中医文献杂志》主编。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智库分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任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适宜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 毕丽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跟随朱南孙教授、蔡小荪教授、黄素英主任等妇科专家抄方学习。
|
目錄: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
金匮新义 祝味菊 3
金匮杂记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10
《金匮要略》新论 姜春华讲述 王绍整记录 11
金匮广义 严鸿志 17
金匮释义(一) 李超甫口释 叶博泉、朱裘焕笔记 19
金匮释义(二) 李超甫主讲 张浚晃锡棠笔记 22
金匮释义(三) 李超甫主讲 张浚晃锡棠笔记 23
金匮释义(四) 李超甫 24
金匮释义(五) 李超甫 26
金匮释义(六) 李超甫 28
《次仲金匮要略》择录 谭次仲 29
肝病传脾论(《金匮参衡》之一) 陈无咎 30
《金匮》云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之研究 魏宗岱 32
《金匮》云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
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魏宗岱 34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衍删之商榷 宋鞠舫 35
读《金匮》人禀五常节后 邓炽华 李佩珍 39
读《金匮》诸病在脏条之研究 杨乔夫 41
演讲《金匮》入腑入脏两节 吴玉纯 42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45
金匮新义 祝味菊 48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56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 56
金匮杂记(三)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57
《金匮要略》新论(一) 姜春华讲述 王绍整记录 58
《金匮要略》新论(二) 姜春华 单培根 62
论《金匮》痉病三方 单培根 66
《次仲金匮要略》择录 谭次仲 69
读《金匮》杂记 顾振呼 71
驳陈修园《金匮浅注》 沈筱卿 75
驳唐容川《金匮补正》 沈筱卿 76
《金匮》论之唐注概说 曹立诚 77
痉湿暍三种应列太阳篇论 沈德修 78
痉湿暍证皆太阳病论 徐召南 79
《金匮》痉病篇之研究 任济康 80
《金匮》痉病之检讨 英 华 81
痉厥湿暍证之我见 赵子刚 85
读《金匮》痉证论书后 彭承中 86
补《金匮》柔痉之治法 王祥瑞 87
对于《金匮》治痓病用葛根汤大承气汤之疑点 俞培元 88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91
金匮新义 祝味菊 94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99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99
《金匮要略》新论 姜春华 单培根 100
金匮新义(百合病篇) 余无言 102
《金匮》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议 李近圣 106
百合病辨惑 樊天徒 107
百合病变怪莫名其认证何的请详说之 陈惠言 113
百合病与脑膜炎之比例观 程次明 115
《金匮》百合病之研究 李健颐 116
《金匮》狐惑病之研究 李健颐 118
狐惑病今释 王合三 120
再论狐惑病 钱公玄 121
与钱先生再谈狐惑病 王合三 122
阴阳毒考 周自强 123
《金匮》阴阳毒解 冯心甸 126
《金匮》阴阳毒的新释 邢锡波 127
《金匮》阴阳毒与今时疫异同论 卫鹤俦 129
《金匮》阴阳毒二方之质疑 周岐隐 130
《金匮》“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
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
被杖,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解 张鸿生 131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34
金匮新义 祝味菊 135
金匮杂记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138
牝疟、牡疟辨 曹颖甫 139
《金匮》谓瘅疟但热无寒,又云温疟者身无寒但热,二证究有何
区别 胡继瑗 139
疟脉自弦饮脉亦弦说 徐召南 140
辨《金匮》弦数弦迟脉 孙景渊 14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44
金匮新义 祝味菊 147
金匮杂记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149
金匮释义(《汉医心典》片段)(一) 李甫超 151
金匮释义(《汉医心典》片段)(二) 李甫超 151
论《金匮》之中风本言外因而所叙各证皆是内因之误 张寿颐 152
《金匮》治中风三方解 时逸人 154
《金匮》中风病之研究 李健颐 155
《金匮》中风病之真际 朱承汉 157
《金匮》中风论解 包天白 160
读《金匮》中风篇小识 一 鸣 163
读《金匮》中风篇一二四节三条之研究 翟冷仙 165
《金匮》云正气引邪僻不遂,正气何以引邪解 任古愚 167
《金匮》侯氏黑散论 包识生 168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服法之质疑 林瑾庵 169
侯氏黑散矾石填塞空窍辩 梁翰芬 170
问黄汗与历节二证甚为复杂而有异同,试将其证之同处异处与
用药之差别详分而明述之 刘 恕 171
问黄汗与历节二证之异同 古瑞昌 172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75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177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178
《次仲金匮要略》择录 谭次仲 181
金匮新义(血痹篇) 余无言 184
《金匮》血痹病脉证并治解 时逸人 187
《金匮》虚劳之研究 程门雪述 田先平录 189
《金匮》虚劳不与咳嗽同篇而与血痹同篇其意何在 冯里安 194
《金匮》虚劳不与咳嗽同篇而与血痹同篇其意何在 冯青田 195
《金匮》虚痨病方论 钱公玄 195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论 李仲恒 199
缓中补虚的大黄! 虫丸有没有疑问 潘北辰 201
劳病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释义 徐少楠 205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07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210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210
读《金匮》杂记 顾振呼 213
《金匮》肺痿肺痈病脉证并治篇解 时逸人 214
《金匮》肺痿肺痈释义 沈济苍 221
咳嗽证《金匮》一列于肺痿肺痈篇一列于痰饮篇论 诸文萱 222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25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226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226
奔豚解 钱公玄 227
《金匮》奔豚病方论 钱公玄 229
奔豚之研究 何奎垣 230
甘澜水说 黄眉孙 231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233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235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235
读《金匮》杂记 顾惟一 236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方论 钱公玄 238
乌头赤石脂丸之乌头系乌梅之讹,除《药征》及《续药征》,一般作者
所言有没有其他理论或事实可以证明其不谬 潘北辰 240
胸痹寒疝合论 杨德仙 244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47
金匮杂记(一) 秦伯未 250
金匮杂记(二)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251
读《金匮》杂记 顾惟一 253
《金匮》宿食条解 刘民叔 254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60
金匮杂记 秦伯未著述 秦又安校订 262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方论 钱公玄 263
《金匮》积聚病中之肝著肾著病解 黄文东 264
《金匮》肝著之蠡见 王培槐 266
论《金匮》小肠有热者必痔 孙连茹 266
|
內容試閱:
|
近代中国,社会巨变,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转变过程中,新思潮不断涌现。中医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排斥,逐渐被推向“废止”的边缘,举步维艰。客观形势要求中医必须探索出一系列革新举措来救亡图存,创办期刊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医界以余伯陶、恽铁樵、张赞臣等名医为代表,先后创办中医期刊近300种,为振兴中医学术发挥了喉舌作用。这些期刊多由名医创刊并撰稿,刊名即反映创刊主旨,具有鲜明的旗帜性,在中医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期刊同时也是学术平台,注重发展会员、发布信息,团结中医界共同致力于学术交流。
近代中医药期刊不仅承载了近代中医学科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医史文献资料,全面反映了中医行业的生存状态以及为谋求发展所做的种种探索和尝试,客观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术界的冲击和影响,也从侧面折射出近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近代中医期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医事新闻、行业态度、政府法规、医案验方、批评论说、医家介绍、医籍连载,乃至逸闻、小说、诗词,更有难得的照片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涉研究领域广阔,包括中医学、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是研究近代中医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以近代中医期刊为主体,整理和挖掘其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内容,无论在研究对象、选题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鉴于近代医药期刊作为学术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形成清晰的研究脉络和突出的研究重点,学术界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以期产生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动荡,时至今日,近代中医药期刊多已零散难觅,流传保存情况堪忧,大型图书馆鲜有收藏,即使幸存几种,也多成孤帙残卷,加之纸张酥脆老化,查阅极为不便。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后简称《汇编》),选编清末至1949年出版的重要中医药期刊47种影印出版,是对近代中医药期刊的抢救性保护,也是近年来中医药文献整理的大型文化工程。《汇编》将质量和价值较高的近代中医期刊,予以扫描整理并撰写提要,客观展示了近代中医界的真实面貌,是研究近代中医学术的重要文献,为中医文献和中医临床工作者全面了解、研究近代中医药期刊文献提供了重要资料和路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海派中医研究和中医药医史文献研究,通过对《汇编》分类整理,从中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内容,加以注释评述,编撰成“民国医家临证论丛”系列丛书。2021年出版伤寒、针灸、月经病三种,2024年整理出版金匮、产后病、妊娠病、妇科医案、疮疾、本草、温病时疫、眼科,重点围绕理论创新、学术争鸣、经典阐述、临证经验、方药探究等主题展开研究,试图比较全面地反映近代中医药学术内涵和特色。段教授认为,对民国期刊的整理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深入下去,对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要深入研究,要让它们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可以为中医工作者所用,为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提供帮助。吾辈当延续近代中医先贤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博学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与风貌,在传承精华和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一份贡献。
编 者
2024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