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比较专业的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著作。职业教育有助于乡村振兴,是教育类的新改革。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实践研究视角出发,基于能力贫困和内生发展理论,通过政策保障、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呼应、理论探索、政策建议、实然案例分析及应然延伸六个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对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各相关者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进行应然剖析,探索建立各方协作机制;找出职业教育与产业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的契合点,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路径,从而建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的新模式,以期能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
關於作者: |
张振华,1982年4月生,河南清丰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现任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明示,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双师型”教师,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等。近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20余项,主参编教材多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目 录
绪 论?问题缘起: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0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001
二、研究综述/010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017
四、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023
五、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025
第一章?理论基础:产教融合背景下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027
一、高校服务社会理论/027
二、人力资本理论/028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029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030
五、协同治理理论/032
六、内生式发展理论/032
七、能力贫困理论/033
第二章?政策演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沿革/035
一、乡村先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和尝试/035
二、革命火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乡村政策/039
三、发展根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农”政策演变/042
四、振兴之路:新时代以来“三农”政策指向/045
第三章?应然呼应: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
???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呼应”机制/056
一、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圈功能分析/056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运行机制/057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机制/059
第四章?经验模式: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
???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065
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数据分析/065
二、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更加重要/068
三、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逻辑/069
四、国外国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的经验/071
五、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分析/075
六、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101
七、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103
第五章?向农而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
??????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分析/109
一、职教中原: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分析/109
二、职业教育服务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116
第六章?模型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
???服务乡村振兴模型构建与策略分析/129
一、举旗定向:乡村振兴政策环境解析/130
二、五链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与路径/140
第七章?政策建议: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159
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乡村振兴战略/159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战略新作为的建议/166
第八章?应然延伸: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愿景/177
一、聚人才,积极打造乡村人才培养链/177
二、兴文化,重塑乡村文化之魂/178
三、创文明,留住青山绿水乡愁/178
四、强组织,打造健全乡村治理共同体/179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180
二、学术著作/180
三、期刊论文/181
四、网站网址/192
|
內容試閱:
|
绪 论
问题缘起: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且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职业教育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国计民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和国家立足新战略,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承担着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的重大论断,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2016年,他在安徽指出,“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都会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2020年,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在培养农业农村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中共中央历来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
中国的改革事业最早源于农村,具体来说是安徽省小岗村为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一声春雷。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十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自1982年到1986年,由党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到发布《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从1982年的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开启农村发展改革,到1986年“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业地位等众多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进行详细部署。
时隔18年之后,中共中央在2004年2月9日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再到2018年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开启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振兴时代”开启后,自2019年至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行部署安排,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而团结奋斗。
(2)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其写入党章,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实施战略上,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完整、宏大的战略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这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举措,涵盖整体战略、实施策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之后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意见》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设计了“三步走”战略安排(见图0-1)。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措施。
图0-1 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安排
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和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2021年4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法律依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连续性开展、稳定性推进和权威性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农业农村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业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作出了重要支撑,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重要地位。
2.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职业教育本就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其目标就是要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为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其发展方向提供了法律支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2001年)》中提出,应当将技术和职业教育视为“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服务经济社会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呈现良好态势。我国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后,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地被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提出,要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就学。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近年来,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在不断地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先是在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紧接着在11月20日就下发了《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由 教 育 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税务总局、扶贫办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其领导级别之高、涉及部门之广、承担职能之多,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一项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对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明确。
3.乡村振兴战略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发挥什么作用?相对于农村职业教育而言有何优势?二者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角色是什么?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又存在哪些问题?基于这样的追问,本研究从实践研究视角出发,基于能力贫困和内生发展理论,分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耦合关系,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途径和策略,并通过问题反思,尝试提出“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模式。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年12月下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建立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产业经济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职业教育更能发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振兴建设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在构建乡村振兴中,各类产业及其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也不断得以彰显。因此,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密切的耦合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职业教育的“天选”使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的扶持,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各项支持。职业教育通过其功能外化表征的教育服务,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并影响着乡村振兴,而受其产品属性的公共性特质影响,职业教育的这种服务功能,又内在地涵盖了公利性与公益性特征。
一方面,职业教育服务具有公利性,主要指向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使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并推进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在职业教育作用于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这种公利性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协同政府、农民、村级组织、企业、农村职业学校等乡村产业振兴主体,在维护和协调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各方主体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从而助推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服务具有公益性,主要指向一种广泛性的社会效益,是基于公共大众的所需和所求而做出的有益广泛大众的公益行为或提供广泛利好的公共产品。在职业教育作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这种公益性主要表现为职业学校及其协同公益性机构和组织,为农村农民、返乡务农人员、留守老弱农民等提供一种公益性而非营利性的教育服务与培训产品,使其掌握产业优化与融合创新的技术、技能和技巧,有效推进乡村产业链、价值链与利益链的“三链同构”,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乡村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根据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的需求,切实推进自身结构与体系的变动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亢犁等[4](2021)通过对四川、云南、贵州、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广西等10省区1159农户采用分位数回归(QR)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中哪种教育类型最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得出,教育对所有收入群体增收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家庭生计资产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大。
徐小容等[5](2020)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间“产教”逐步融合及其作用发挥的过程。其融合程度因乡村地区政策条件、发展水平、相关主体作用以及职教作用发挥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水平和阶段特征。主要分为“产—教”分离彼此“脱嵌”阶段、“产—教”融合 “半融半嵌”阶段、“产—教”融合空间的半绝缘阶段和“产—教—产”互嵌式融合阶段,这三个阶段从产业链、价值链与利益链三者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脱嵌到半融半嵌,再到互嵌互融,建构起了三链融合架构,使新型农民培养培训、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合为一体,有效协同“去农”与“为农”、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以此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间的共生共赢发展。
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因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人口素质偏低而形势严峻,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则需要切实根据乡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推进自身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等的变动与调整,通过打造服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涉农专业集群,建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农业知识与素质体系等,切实推进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在供需上的平衡。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建立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新模式。基于能力贫困和内生发展理论,从职业教育本质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访谈等方式,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流域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探索职业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成效,提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途径和策略,探寻符合时代需要、契合社会需求和产业需要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示范效应。
第二,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模式。结合区域职业教育实际,研究探索职业教育作为供给侧如何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如何设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布局,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满足乡村振兴需求侧的要求,并利用自身优势联合行业企业与当地政府、农民团体、农村职业学校等成立乡村振兴共同发展框架体系,有效破除能力贫困瓶颈,建立持续发展长效模式,使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第三,进一步厘清并改善目前存在的欠合理现象,精准把握当前新常态,解决不同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发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律,开阔研究的视野;进一步创新实践工作的思路,科学地设计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支撑体系。
2.实践意义
第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职责使命所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将其作为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突出。通过问题反思,尝试从供给侧视角展开调研,结合各省省情、职业教育现情,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代”高职教育精准服务各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模式,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践操作借鉴。
第二,有利于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作用。高职教育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其目标就是要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2001年)》中提出,应将技术和职业教育视为“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提出,要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就学。要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有些省份也连续三年开展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的遴选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3.现实意义
第一,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助推农村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智力保障,有利于创新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对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二,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职业教育理论,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指导;有利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难题;有利于开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产教融合的新局面。
第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要求,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实践路径,有利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水平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层级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建立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明确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有利于助推县级职教中心更好地服务、服从于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乡村振兴实施进程。
第四,通过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借鉴国外及部分省份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有利于开创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道路,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有利于协调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互帮互助,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乡村发展信息化进程,建立区域经济与科学技术桥梁,相互合作、携手并进,实现区域繁荣目标。
第五,通过职业教育,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有利于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挑战,满足农民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使农民从终身教育思想向终身教育行为转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科学技术快速引进农村,提高农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