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本体论研究(第四版)

書城自編碼: 40385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俞宣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0603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4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編輯推薦:
通过读西方哲学史入门哲学,容易只了解基本观点与结论,却不知其深意;专注于某个哲学家作品,又容易见木不见林;忙碌的现代生活也没给人们留下读遍原著的时间;抓住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本体论,就可以提纲挈领、触类旁通地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主要关切,进而理解西方哲学的脉络与逻辑!
內容簡介: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不同形态的哲学,前者关注人伦日用,后者关注外在世界,前者强调内圣、外王,后者强调始基、本体。研究中国哲学不能照搬西方哲学的逻辑与框架,期望从中国典籍中寻找西方哲学的类似概念,注定是徒劳一场。
区分两种形态的哲学不代表断绝两种智慧的相互理解。只有在透彻研究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反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成长了二千多年,其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其各种哲学分支、许多重大问题与研究进路转向都与本体论相关。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析了本体论问题的来源,及其与中国哲学的道的比较,下编精细讨论了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视域中的本体论形态及其变迁。
關於作者:
俞宣孟,男,浙江新昌人。1948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高中毕业于上海市控江中学。1968年,上山下乡,在苏北大丰上海农场务农。1971年,被抽调参加师资培训班,一年后任中学教师。1976年,调任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卫生局机关工作人员。恢复高考后,于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师从全增嘏、陈京璇等先生,专攻西方哲学。1982年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聘于华东师范大学,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9年底退休。在上海社科院工作期间,曾于1992年至1993年先后在美国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Pittsburg)和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学术访问,又应邀于2002年任教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2000年后,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代表作有《现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格尔的哲学》(1989年,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本体论研究》(199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2022年)。另有论文集、译著及中英文论文若干。
目錄
目录
第四版前言1
第三版前言3
重版前言17
上篇
第一章 本体论概述3
一、 西方哲学和本体论3
(一) 哲学源于热爱智慧3
(二) 从智慧滑向知识5
(三) 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8
二、 关于“本体论”这个译名10
(一) 词源学的考察10
(二) 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12
三、 定义14
(一) 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的定义14
(二) “百科全书”中最新的定义16
四、 基本特征18
五、 划清两条界线20
(一) 划清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界线20
(二) 划清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界线22
第二章 本体论的语言25
一、 “是”是本体论的核心范畴25
二、 前人对“是”在西方哲学中地位的认识27
(一) 分析哲学:廓清“是”的意义以清除本体论27
(二) 汉学家:明白了“是”是西方特有的哲学概念31
(三) 中国学者登堂入室33
三、 本体论范畴“是”的意义36
(一) 两种不同的意义36
(二) “是”的逻辑规定性38
(三) “是”与“所是”40
四、 从日常语言到本体论语言41
五、 西方语言的特征与本体论的关系44
(一) 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44
(二) 西方表音文字的形式化特征45
(三) 从其动名词形式到本体论概念的“是”48
第三章 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道54
一、 哲学形态的比较是比较哲学的适当视角54
(一) 哲学形态比较的意义与方法54
(二) 对象56
二、 一体与两离61
(一) 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61
(二)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体性63
(三) 中西哲学特征的两种不同概括65
三、 哲学的目标、语言与途径67
(一) 境界与真理67
(二) 名与概念70
(三) 形而上学的差异76
四、 中西哲学的交流82
(一) 黑格尔论中国哲学82
(二) 西方哲学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86
五、 本体论的终结92
(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92
(二) 本体论与科学93
(三) 本体论以后的哲学9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100
一、 问题的提出100
二、 批判黑格尔就是批判本体论101
三、 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106
(一) 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106
(二) 扭转一个颠倒的世界110
(三) 吸取合理的内核112
(四) 揭穿“哲学语言的秘密”114
四、 《反杜林论》——一个批判本体论的实例119
五、 哲学的革命性变革124
六、 驳所谓“马克思主义本体论”127
下篇
第五章 本体论的源起(上)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的困难135
一、 苏格拉底的智慧135
(一) 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谈起135
(二) 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137
二、 柏拉图的知识141
(一) 理念论的提出141
(二) 理念的存在方式与理念的特性146
(三) 理念的假设性152
三、 前期理念论的困难157
(一) 问题的提出157
(二) 一个重要的问题:理念间如何结合158
(三) 关于理念的种类160
(四) 关于事物分有理念的种种困难163
第六章 本体论的源起(下)
——关于柏拉图理念的结合、分离及通种的理论173
一、 理念的分离和结合173
(一) 问题的性质和结构173
(二) 八组讨论的概况176
(三) 领略最初的本体论179
二、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191
(一) 柏拉图的新理念论191
(二) 本体论的初步形态196
三、 通种论200
(一) 问题的缘起200
(二) 关于“不是”202
(三) 关于“是”204
(四) “完满的‘是’”205
(五) “通种论”大意207
四、 结论211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与本体论215
一、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217
(一) 问题的取向217
(二) 关于理念与事物同名的问题219
(三) “关于理念存在的那些证明方法都是不可信的”220
(四) 能被参与的是本体,而不是理念223
(五) 理念论不能成为关于事物的原理224
二、 对柏拉图的数的理论的批判225
(一) 理念不是数学的数226
(二) 数不是万物的原因或原理229
(三) 数学对象的“是”的方式231
三、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宗旨及其对本体论的贡献234
(一) “本原”与哲学方向235
(二) 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观236
(三) “是”和“本体”的多种意义239
(四) 逻辑242
四、 结论244
附录 哲学与逻辑246
第八章 本体论与基督教神学266
一、 神学和本体论的前期磨合266
(一) 信仰和论证266
(二) 上帝与Being268
(三) 本体论倾向的神学271
二、 本体论的成熟275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流传275
(二)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77
(三) “是”之分为“本质”和“存在”280
(四) 托马斯·阿奎那对本体论的概括281
第九章 本体论和认识论286
一、 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笛卡尔287
(一) 寻求第一原理287
(二) 所谓“我思故我在”288
(三) 笛卡尔的“大事业”291
二、 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休谟294
(一) 哲学294
(二) “idea”的历史297
(三) 休谟的观念说299
(四) 知识302
(五) 因果性问题304
三、 结论306
第十章 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309
一、 康德所知的本体论309
(一) 本体论——“纯粹概念的推论”309
(二) 回到柏拉图的理念311
(三) 本体论与形而上学313
二、 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根源314
(一) 从人的认识能力谈起314
(二) 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禀性317
(三) 从有条件限制到无条件限制319
三、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321
(一) 形而上学是不可缺少的321
(二) 形而上学中的“先验幻相”323
四、 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325
(一) 一个完全与经验隔断的领域325
(二) “‘是’显然不是一个实在的宾语”328
(三) 离开“存在”并不妨碍设想“是”329
(四) 分析命题不提供新知识330
(五) 事物的存在应由经验得到证明332
五、 康德批判本体论的启示333
第十一章 本体论最后的辉煌
——黑格尔的《逻辑学》337
一、 黑格尔的本体论概述337
二、 逻辑的王国341
(一) 事先的思想训练341
(二) 黑格尔的逻辑概念344
(三) 逻辑学——绝对理念的体系347
三、 建立本体论的根据349
(一) 区分哲学思想与日常思想350
(二) 跨进超验的领域352
四、 概念的辩证法355
(一) 本体论与辩证法355
(二) 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概念的否定性357
(三) 过渡、反思、发展359
五、 本体论的历史命运362
第十二章 萌发中的哲学新形态
——作为一个例证的海德格尔哲学368
一、 更新中的西方哲学368
二、 挑战第一哲学371
(一) 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371
(二) 基本本体论的要点是“基本”373
(三) 基本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差别的分析379
(四) “解析本体论历史的任务”384
三、 追寻天道388
(一) 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388
(二) “语言是‘是’自身既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392
(三) 技与道394
附录一 论巴门尼德哲学401
附录二 哲学与教化
——与俞宣孟先生讨论本体论和中西哲学的根本特点432
附录三 论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
——与张庆熊讨论有关本体论问题442
跋466
內容試閱
第四版前言
西方哲学之进入中国,自明朝末年算起,已经有三、四百年时间了。它的大规模进入,则在20世纪初,到了80年代以后,不仅其涌进的规模更大,就连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几乎也可以同步传达过来。这一形势使得中国学者不得不面临一个历史性的任务: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作哲学的阐述。这不仅是中国传统学术之经历它的现代蜕变,更是对自身和世界人类命运的关注。前辈学者早就意识到这个任务,他们从20世纪初开始,在粗知西方哲学的时候就致力于写作中国哲学史,以不懈的努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开始的时候不得不依傍西方哲学来写中国哲学史,然而,一旦西方哲学的本体论(ontology,是论)的意义得到澄清,一个无情的结论就显现出来:中西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不仅没有西方哲学以之为精髓的本体论,而且在学问的宗旨、问题、概念表述形式和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方面都与西方哲学不同。由于哲学这个名称是西方人先占有的,那么,作为一种形态上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它还是哲学吗?至此,人们或者以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我则觉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证实中国哲学之为哲学,而且也将深入到(包括西方哲学在内的)哲学之为哲学的根据,沿着这一条路,中国学者将参与到世界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如果前辈学者仍在世,我想他们一定会承认,他们所曾为之努力的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西方哲学已经成长了二千多年,其典籍浩繁无涯,本体论问题则是其主流的核心问题,各种哲学分支和许多重大问题都围绕着本体论而产生,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对本体论的研究只是初步的。为了这个第四版,笔者草就《哲学与逻辑》一文,作为第七章“亚里士多德与本体论”的附录,这也是一个大而艰深的问题,谨期识者批评。此外,第四版还收录了张庆熊先生的《哲学与教化——与俞宣孟先生讨论本体论和中西哲学的根本特点》,以及我的回应文章《论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与张庆熊讨论有关本体论问题》,并作为全书的附录二和附录三。
2023.12.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