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NT$
240.0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中国作家里面很多人都可以打上现实主义的标记,但有两个作家非常特别,一个是陕西的路遥,另一个就是梁晓声。梁晓声的现实主义始终坚持一种平民视角,而平民视角里面又包含了一种英雄主义,他不仅在现实中坚持理想,还要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烨
★梁晓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仅对以往的理想岁月充满眷恋,而且还希望这种理想能够在今天这个时代得到延伸。《人世间》可以说是他理想主义的全面表白,也是他对自己的理想主义追求的全面反省,反省首先从平民化的理想开始,他认为把理想完全寄托在平民身上也是不靠谱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贺绍俊
★梁晓声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充满关切的作家,因为关切,所以写作中充满了真诚的情怀。在梁晓声看来,“真诚”的反义词也不是“虚伪”,而是“刻意”,所以梁晓声的写作从不刻意,无论是选题、结构布局、情节设置,还是语言风格,都能体现出一种不刻意的真诚感。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路文彬
|
內容簡介: |
2022年3月,作家梁晓声以在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执教时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推出了长篇小说新作《中文桃李》。同年4月,他特意在学院设立奖学金,鼓励同学们创作评论;同时文学院成立“梁晓声青年文学中心”,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热情,培育文学院创作和研究人才。本书即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师生历年来以梁晓声创作为主题的论文结集,从理论高度肯定和分析其文学成就,包括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作家经历、影视改编等。论文集中探讨了梁晓声创作的三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品格,二是理想主义特质,三是他作品中的家庭伦理、情爱叙事和女性观念。
|
關於作者: |
张阳,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主持成立“梁晓声青年文学中心”,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热情,培育文学院创作和研究人才。2023年6月,被授予“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钱婉约,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学院史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内藤湖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等。北京市第十五、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目 录
第一辑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方晓枫/003
论梁晓声《人世间》的情爱叙事 高心悦/020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李贵成/032
“安命”与“造命” 刘雨薇/045
以家之名,饱览人间 卢军霞/060
唯爱使人不凡 马媛颖/072
《人世间》:基于民间立场的伦理探寻 牛晓彤/085
论《人世间》的“神性”书写 沈雅婷/100
“好人文化”的践行者 苏文韬/110
在苦难中成就生命甘甜 肖 瑛/122
论童年经验对梁晓声《人世间》创作的影响 杨烨菲/140
《人世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叶云虹/153
第二辑
论梁晓声小说《中文桃李》的价值立场 刘雨薇/175
《中文桃李》:梁晓声给青年学子的三堂课 杨惠芬/187
论梁晓声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中的“浪漫意识” 张 新/194
“八〇后”青年的主体意识、现实困境及幸福观 周冉冉 席云舒/206
《苦恋》语言风格与梁晓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观研究 韩文易/221
《我和我的命》:“好人”的塑形过程与伦理反思 韩文易/233
第三辑
北大荒的“共名”与“无名” 耿 娴/251
梁晓声小说的电影改编 韩文易/264
从“人民的英雄”到“英雄的人民” 韩文易/274
梁晓声小说与当代文学中的两种知青形象 席云舒 段 宁/290
理解梁晓声的三个关键词 沈雅婷 崔芃昊/297
梁晓声亲情散文研究 吴思怡/309
“现实主义:梁晓声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综述 杨烨菲 席云舒/331
第四辑
经验·阅读·文学:
对话新时代的文化守望者——梁晓声 沈雅婷/343
梁晓声:用作品传递现实温度 孙梦梦/354
后 记 张 阳/363
|
內容試閱:
|
(P156)
作为塑造女性不可缺少的视角,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想象性构建与书写折射出“他们”对“她们”的审美理想和欲望诉求。“形象批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针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因为无论在西方或中国,文学传统是由男性创造的,女性只是对象,是出于他们的审美标准和心理投射的创造物。”在《人世间》中,受难、奉献、坚忍成为理解“母性”传统的关键词,隐含作者对郑娟及郑母坚忍善良宽厚的大地之母精神的赞美折射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崇母情结,而对曲老太太、金老太太、周母这些母亲角色的描写,敬重中带有批判,代表了隐含作者对理想母性/母亲角色的探索。
文本通过赞美女性的受难精神和奉献精神彰显男性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召唤传统女性登场。书写受难女性是传统男性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很多男性作家描写过女性受难的情节,曹禺笔下的四凤、愫方,巴金笔下的鸣凤、瑞珏,老舍小说中的小福子等,都是饱经生活磨难的美丽女性,“让女性受难也是男性现代叙事的必要安排”。《人世间》文本里的郑娟延续了受难天使的文学母题,年轻守寡,被强奸生子,独自带娃,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读者不难联想到传统文化中头插草标待价而沽的受难女子形象。周秉昆迎娶郑娟,宛如一出多情才子拯救受难佳人的传奇故事,这类故事隐秘地导向一种男性中心的认知:只有与男性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才是人生拯救的关键。郑娟一家将能给予郑娟婚姻的周秉昆视为救世主,传达出一种十分传统的价值观: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弱者,需要男性和婚姻的庇护。男性承担拯救者的重任,弱化了女性主体地位,表现了男性中心意识。
爱是母亲的核心品质,无私奉献、受难牺牲等行为都是因为爱而进行的权利让渡。作者对郑娟这位受难女性所做的形象刻画,是基于对传统女性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反映出作者朴素的女性关怀立场。她生下施暴者的孩子并拒绝施暴者的援助,虽面临苦难仍葆有尊严,郑娟的坚忍、善良与母亲一脉相承。郑母先后捡了郑娟与弟弟,组成一个临时家庭,跟《红灯记》的人物关系类似,一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在“子—母”视角中,母亲与爱、苦难、无私、奉献等符码紧密相连。郑母以卖冰棍维持生计,将郑娟和光明养大,直到去世仍在操劳,含辛茹苦抚育子女,为子女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恰似仁慈宽厚的大地母亲,成为理想之中给人以希望和安全的下层劳苦大众代表,成年后的郑娟继承了郑母博爱、宽厚、能承受命运给予一切的精神。郑娟青年丧夫(涂志强),中年丧子(周楠),屡次遭受打击,她都默默承受,温顺、隐忍,从不控诉自己的苦难,践行了哀而不怨的传统女性审美标准。隐含作者同情并赞美郑娟,肯定郑娟所代表的传统女性隐忍忠诚的美德,试图从沉默喑哑的郑娟身上发现功利浮躁社会中稀缺的精神之根。
郑娟不仅是受难者,同时也是奉献者,牺牲、隐忍、奉献等父之法已内化为郑娟的自我要求,先验地为郑娟及其母亲自觉遵守。周秉昆在家庭中有两次长时间角色缺位,一次是在纪念周恩来逝世的活动中被带走,郑娟顶着“没有名分”的压力住进周家,照顾周秉昆生病的母亲;另外一次是周秉昆失手打死了养子周楠的亲生父亲,蹲了十二年的监狱,郑娟一个人支撑着家庭,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作者对郑娟充满怜惜之情,称她为降落到民间的天使——“有一类女人似乎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她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大人孩子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她们不一定是开心果,但起码是一炷不容易灭的提神香。”“天使”这一词语来源于基督教传统,“以美貌、忠贞、温顺、富于献身精神为特征”,在男性视域的文学想象中,天使“表达的是男性视域对女性的期待性想象”。作者赞美郑娟为“天使”是基于郑娟符合传统社会贤妻良母的标准:富有同情心,长得美丽,没有半点私心,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取悦丈夫以及照顾丈夫的父母。郑娟嫁给周秉昆,完成所谓的人生“拯救”后,她的人生走向不是独立的现代女性,而是坚忍奉献、勤劳持家的中国传统女性。与周秉昆结婚之前,郑娟是亟待拯救的落难天使,结婚之后的郑娟是拯救男性的大地之母,拥有宽厚忍耐的性格和温暖肉感的身体,奉行从夫的传统美德,用无限的温柔无条件爱着命运多舛的男性,抚慰男性寂寞的身心,满足男性对美好女性的想象。文本以周秉昆的视角叙事,强调了郑娟对家庭所做的无私奉献,忽略了对郑娟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关注。周秉昆、周聪及周父周母承认并赞美郑娟的伟大奉献,从现实意义上说,是男性享受女性操持家务的便利而进行的补偿,从思想意义上说,是作者试图探讨女性通过服务家庭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女性根据生理特征和性别优势将阵地转移到家庭并不是不可取,但这不是简单地让女性回归到传统的家庭妇女角色,更重要的是男性也要参与到家庭服务中来,分担女性的家务负担,同时发掘男性在日常生活领域的私人价值。
郑娟及其母亲以坚忍、奉献、受难、善良等母性特征回应了男性对传统女性的询唤,顺应、延续了男权文化观念对女性的期待,一方面她们用大地母亲一般的胸怀包容一切苦难从而构建女性自我,另一方面她们又通过期待男性拯救、依附男性自我贬抑消解了女性主体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