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以儿童视角讲述“我们小时候”
中国科学家自述童年往事,现身说法,让小读者更有代入感,看得见好奇心和想象力。
★为孩子插上科学和人文的翅膀
既有从生物、物理、数学等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有文学、文化的诗意表达,从科学和人文两个维度对孩子进行启蒙。
★在时代浪潮中找到人生的坐标
从个人的成长史中见证时代的变迁,启迪孩子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不被暂时的困难吓退,始终保持对未来的乐观和达观。
★精美装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本书采用弧形刀版的双封设计,内封象征着写给童年的一封长信,同时配上知名插画师的精美插图,意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审美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回忆童年的散文集,记录了他在苏北涟水县度过的童年和少年岁月。从棉织厂的生活日常到东北大宿舍的邻里温情,再到与外婆相处的温馨记忆,这些生活片段不仅构建了李淼个人成长的背景,也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小时候的李淼基本不说话,常常独自玩耍,长时间观察水流、鱼类和其他自然景象。在那个特殊年代,学校教育的缺失促使李淼转向书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他构建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渐渐地,他在自己的头脑里搭建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奇妙世界……
|
關於作者: |
李淼,江苏涟水人,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物理学研究四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物理、宇宙学和暗能量,提出了全息暗能量模型。从事科普工作超过二十年,代表著作是《〈三体〉中的物理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是一个好问题》,曾获文津图书奖等奖项。十五年前尝试过现代诗歌创作,发表了若干首。如今计划从事小说和散文写作,实现儿时的梦想,让人生更加充实。
|
目錄:
|
目 录
1.这个地方叫涟水
2.棉织厂
3.东北大宿舍
4.我的百草园
5.邻居们
6.我的外婆
7.我的外公
8.一个呆子
9.一个呆子在如皋
10.我上学了
11.水的缘分
12.作文课
13.金鱼
14.鸽子
15.第一本小说
16.我的文学启蒙
17.爸爸的化肥厂
18.人武部、东方红化工厂和其他
19.短暂的文艺生
20.初一(4)班
21.集市
22.春节
23.几位同学
24.唐宋八大家和零件俯视图
25.地震
26.高考
27.再回首
|
內容試閱:
|
序
做有生命的人
韩 松
2013年,“我们小时候”丛书横空出世,先后推出了王安忆、苏童、迟子建、毕飞宇、周国平、郁雨君、张炜、叶兆言、宗璞、张梅溪等文学名家回忆童年的散文作品。十余年过去,“我们小时候”这一品牌越发响亮,如今,出版方又开辟了科学家系列。
新增的这套书,是我国有成就的科学家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都是亲历的人和事,他们又善于讲,无不娓娓动听。从中看到的,是一株株水灵灵成长的秧苗,是一颗颗丰富充沛的心灵,是一个个阳光雨露下活泼自由的生命。
他们中的好几位,我在工作中就认识,感到有个特点,就是都有小孩子的天性,率真可爱而童趣盎然。他们写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仿佛也是写现在的自己。
我不禁想到英国星际协会会长、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或许有成就的人,都会保持小孩子的童真。
我以为,孩子阶段所养成的基本素质,将决定整个人生。中国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有道理的。有研究表明,小孩从出生到三岁,大脑发育已达到成人脑重的70%,而在三岁至八岁会完成剩余的30%。
因此,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如何走过这一阶段的,颇有启示。
从这套书中看到,作者们还是孩子时,普遍具有很强的觉察力和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热爱和兴趣,急切地拥抱天地万物,对动物、植物,对一滴水,对一株草,对大自然,对它们的来历和变化,都想追问一串为什么。他们对星星为什么会待在天空上,也要探寻个究竟。
另外,他们还充满想象力。看到一支舵,想到大海;看到一片雪花,想到天宇。然后他们会去辨析这些事物之间的不同。想象力,是觉察力和好奇心的进一步发挥,要穷极八荒,给未知找一个答案,破解大自然藏起来的秘密。
他们还都有一种自我驱动的力量,表现在很小就自觉地有了人生目标,并认真地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心无旁骛,不浪费时间。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好几位讲到,他们小时候,经常主动尝试去做一个或生物的或物理的或数学的实验,虽然还很粗浅,但对于那时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厉害了。他们还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他们都十分热爱学习,而不是坐在那里空想,或者把好奇心等同于无节制的玩耍。他们注重打好知识基础,把课堂里学到的,与生活中观察到的,结合在一起。很奇异的是,到了考大学时,这些人几乎没有疑义地都成了学霸,成了状元。
他们从小就拥有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待人处事时,谦虚有礼,讲情重义,仁爱守信,留下了许多与长辈、邻里、老师、小伙伴相处的美妙故事。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让我感到钦佩的是,他们是科学家,却都十分重视人文,有很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有的还是诗人和艺术家。或许,科学的后面,更需要人文为支撑。科技最终是为人的,一颗温暖而敏锐的、富有诗意的心灵,是发现宇宙奥秘的根本。
他们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环境。他们对家乡的山川形胜、历史文化,满怀挚爱。他们善于引经据典,也熟悉白描的技能,讲起故土的风物、史实、掌故、传说、佚闻、风俗、文学、艺术、音乐、美食,如数家珍——渊博知识外,更有无限深情。他们中的不少人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县城,那里本来就出过名人,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他们从小也因此受到熏陶。不得不说,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而优秀的心灵,就像蜜蜂一样,能够从中采撷到丰富的养分。
他们写的是小时候的故事,却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大时代的变迁:他们及其周围的人们,在亘古未有的剧变中沉浮,冲波逆流。偶然性和必然性,织构成了命运。抓住时代的机遇,不被暂时的困难吓退,始终保持对未来的乐观和达观,便是成功的诀窍。而这套书的价值又远远超出了成功学的传授。它是一部百科全书,从中一窥中华文明的变迁、大自然的奇妙壮阔、时代的风云变幻、科学与文化的交融,从而启迪人生,传播真知。相信无论大人孩子,都会从这套书的阅读中受益无穷。
如今,我们来到了“科技是第一现实”的时代,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发生,我们又一次感到,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步,是多么的重要。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在今天看来,有了十分现实的意义。相对于他们,如今有的孩子被死死绑在单调的课程上,接受机械的教育,被要求对丰富的世界只能给出一个答案,他们本来开放的心扉被封闭了起来。科技已成决定国家前途的要害,而如何出人才,又是核心,这里的关键在于教育。我们需要突破无形的枷锁和有形的制约,培养出充满热爱、兴趣、丰沛的想象和满满的求知精神的一代新人。在这个越来越像是“由机器说了算”的时代,更需要激发人类的自由活泼的生命力。所以这套书的出版,是一场及时雨。
1.这个地方叫涟水
从物质上看,这个地方在我成长的时代并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尽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它在历史上也算一个县级名城,这些年来,已妥妥地位列百强县。南北朝时,一位诗人在这里长大。他的《拟行路难》应该影响过李白的更加著名的《行路难》,因此杜甫将李白比方成“俊逸鲍参军”。鲍照,是这个县的文化名人。
历史在这里慢慢地演变,和所有地方一样上演了无数悲欢离合。曾经流过的黄河留下了一节曲折流淌却温驯的水,水不深却很宽阔,成了废黄河,也叫黄河故道。我在废黄河里游泳的时候,有孩子也有大人说,过去还能在河里捞出生锈的钢盔以及类似的东西,这些都是当年解放战争留下来的,包括张灵甫的部队。恰恰因为几次激烈的战斗,这个小城,涟水,没有留下任何古迹。
向西南走几十里,在一个久远的历史转折点,一个注定出名的破落韩国贵族腰间悬着长剑,在一个更加有名的地方无所事事地晃荡,这就是淮阴,现在则叫淮安。那个当时的破落户、后来的战神名叫韩信。我的出生地涟水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和淮安在文化和经济上几乎是一体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涟水是四战之地,因为它和四个市相连,而淮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南是扬州,向北是徐州。运河给淮安和涟水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出了吴承恩这样的文学家,但这里并没有出过有太大影响的政治家。这种情况在19世纪末发生了改变,一个来自绍兴的周家产出了一个婴儿,他是周恩来。有意思的是,为了前途离开绍兴来到淮安的周恩来的祖父,在涟水做过代理知县。
所有这些光荣历史,和在涟水生活了数百年的李家并没有什么关系。如同任何一个大家族一样,我们这个家族出过名人也出过政治家,更多的却是继续在涟水生活的子孙。我不知道第一个在元末明初从苏州移民来的祖先住在什么地方,我的直系祖先连续几代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我的祖父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叫瓦滩村的地方,村子下面更小的单元在改革开放之前叫刘李生产队,现在当然叫刘李村民小组了。
我们家我爸爸是第一代离开土地的,即使如此,他一个月至少回瓦滩一次,有时会带上我以及妹妹。上学前和上学之后的假期中,我也是经常回到瓦滩的,一来我爸爸要我去,二来村里也确实有不少吸引我的地方,比如下河捉鱼,比如挖红薯。我甚至喜欢跟着我二爹(我爷爷的弟弟)去耕地。瓦滩的土地可不是什么肥沃的土地,很多是盐碱地,说明很多很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直到如今,我妈在瓦滩村还有一些土地,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
我几乎不记得三岁之前的任何事,也许除了一两件在瓦滩的事。每一次,我不会在瓦滩住很久,原因是蚊子实在太多了,我奶奶又不来帮我赶蚊子。被蚊子咬醒而哭闹,应该是我能记得的三岁之前的事情之一。我被咬醒之后,我奶奶会说,乖乖和子,忍一会儿就没事了。和子,是我的乳名。我奶奶一般在草屋里睡觉,睡觉之前她会点上煤油灯,将门板上起来并且关上门拴,也是我能记得的事。夏天天太热的话,我就在下下来的门板上睡觉,我奶奶也就无法关门了。
我奶奶是我见过的最吃苦耐劳的人。没有办法,平时她身边没有人。她一辈子生了不少孩子,活下来的就有七个,这些孩子成人后都不和她生活在一起,而我爷爷又走得早,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爷爷。那时,我爸爸在城里工厂里工作,和大伯成为我家仅有的在城里的人。我爸爸在奶奶这一系里是最有文化的,因此他觉得他有义务经常回村里,一来给大家带点吃的,二来做一些排难解纷的事。他排行老三,因此大家叫他三爷。三爷这么有威信,这让我莫名地自我感觉良好。每次回村里,我都觉得自己是被大家看重的孩子,尽管,大家除了给我一些好吃的,其他方面根本不会和我这个懂事不多的孩子说些什么。
在那个时代,农村和城市表面上看没有现在的差别大,无非一个人烟稀少,一个人口聚集;一个主要是茅草房形成的村落,一个主要是砖瓦房构成的厂区和居民点;一个只有很少的小商店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一个拥有一些由比较多比较大的商店形成的街道。我从小长到十六岁离开涟水,几乎没有爬过楼。大约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的厂子里建了也许是整个涟水城的第一座楼,只有三层高。同时,这个厂有了第一台公用的黑白电视机。厂里除了同辈的小朋友,还有比我大十多岁的青年职工,可以听他们讲故事,可以跟他们学习打乒乓球。在农村,除了表兄弟姐妹,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但我可以去抓鱼,去摘玉米,去用芦苇管做笛子。可以说,我是一个城乡接合部长大的孩子,城和乡有区别,但区别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