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择气候金融为研究对象,围绕气候政策金融化中的绿色转型、蓝色债券和“碳中和”三个主题进行研究。本书构建了“绿色内涵(绿债 逻辑)—蓝色延展—碳金融演变”的研究路径,主要分为四篇:绿色转型是气候金融研究的核心内涵,包括绿色债和气候逻辑两篇,其中,绿色债券篇阐述了绿债的分类标准、筹资工具体系和绿色主权债的发展;气候逻辑篇围绕绿色转型风险、ESG发展理念以及国际债务治理等热点问题研究,该篇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气候金融存在扩张性的气候逻辑,即绿色思维向可持续发展、国际投资理念等更广域的覆盖意图。蓝色债券篇是气候金融在金融工具上的深化延展,围绕海洋战略,构建蓝色金融框架,提出绿色债券规划。“碳中和”策篇聚焦气候金融研究的碳金融问题,研究气候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的发展,重点对国际碳金融市场的演变、碳交易的金融特征和新能源金属中心化进行研究,为“碳中和”战略提出中国策略。
|
關於作者: |
郭栋
经济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和经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理论量化、货币政策和金融史等。具有20多年的项目融资和资本市场业务经验,且学术成果丰硕,获评中国人民银行副研究员、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入库专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金编号:21BGJ074)负责人等。在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等国际期刊以及《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监管研究》等发表逾百篇学术性成果。
出版国债三部曲系列专著:《基于货币回流的利率债市场开放:理论实践与金融安全》(人民大学出版社)/《利率之锚:政策利率、货币规则与国债基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货币寻锚:国债理念、策略博弈与绿色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等。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篇 绿色债券
第一章 绿色标准:绿色债券分类比较与国际趋同3
第一节 绿色债券分类标准的国际比较3
第二节 中欧绿色债券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7
第二章 绿色工具:债务融资创新与绿色债券发展12
第一节 创新演变:绿色金融可持续债务工具的种类12
第二节 金融观测: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债务工具发展激增14
第三节 市场聚焦:绿债发展将驱动国际资本流入17
第四节 结论展望:债务困境破局和中国策略应对20
第三章 绿色主权:绿色主权债券演进特征与市场动态23
第一节 绿色主权债券的演进特征24
第二节 绿色主权债券的市场动态28
第三节 绿债启示思考与判断策略32
第二篇 气候逻辑
第四章 绿色理念:气候金融的转型风险和投资逻辑37
第一节 “绿天鹅”的转型效应、货币政策和债券策略38
第二节 “风险厌恶”的绿债选择、指数方案和防御特征42
第三节 “ESG”的发展理念和央行储备资产组合投资转向47
第五章 绿色投资:投资组合的灾难情形与国际比较52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52
第二节 绿债投资模型的建立56
第三节 绿债投资的实证研究59
第四节 绿债投资的效应评估69
第五节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71
第三篇 蓝色债券
第六章 蓝色金融:金融原则体系与债券标准77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规则体系77
第二节 蓝色债券与蓝色基金80
第三节 趋势判断与策略建议82
第七章 蓝色债券的金融属性辨识与风险特征发现85
第一节 金融演进与研究假设85
第二节 研究路径与模型方法87
第三节 指数构建与数据整理90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94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02
附录:描述性统计和参数估计104
第四篇点“碳”成金
第八章 国际碳市:碳交易的制度演进与市场发展109
第一节 全球碳市的气候逻辑与制度演进109
第二节 欧盟碳市场的地区特征与发展趋势114
第三节 美国碳市场的地区特征与发展趋势116
第四节 亚太地区碳市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20
第五节 全球碳市场的预判展望与中国策略124
第九章 点“碳”成金:碳金融的去能源化与演变趋势126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126
第二节 研究样本与趋势观察130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135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47
第十章 商品“碳”锚:新能源金属中心化与金融属性15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151
第二节 研究数据与描述统计156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160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