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教授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动向
对历史的传统认知是否就代表了事实?
习以为常的历史概念是否包含了偏见?
史学研究如何对过去形成更好的理解?
逝去的历史留给我们当前怎样的经验?
讲演以史实与数据为依托,力图打破传统历史臆想。
以书序与书评为阅读向导,把握中外学者研究动向。
--------------------
“历史要重新写,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写。”
“史学家只有敞开胸怀,努力向其他学科学习,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史学才能在各种挑战前面立于不败之地。”
——李伯重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先生近年来所作的学术讲演、书序和书评的合集,quan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研究新视野、新发展、新动向的思考与探讨。
讲演部分所论及的内容,时间涵盖了明清至现当代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军事、技术、经济、工业革命等各个方面,贯通诸多学科。研究视角则从环境史、quan球史、经济史等方面切入,精辟分析学术和时代的课题。以史料为基础,数据为依托,力图打破传统的历史认知与臆想。书序与书评部分,则收录了撰写于不同时期的19篇图书序言与3篇书评,以书序与书评为阅读向导,整体把握中外学者的研究新动向。
本书思想丰富,语言平实,旨在向学术界内与界外的读者,提供未来史学研究中可资参考的问题意识与思考方向。
|
關於作者: |
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文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国家高等研究院、伦敦经济学院等客座教授,以及国内外多家著名研究中心研究员。
|
目錄:
|
讲 演
大炮与银两:晚明的军事改革
明代的国防:军事技术变革与万历援朝之战 /
I {阳3
047
无独;奋偶:“十七世纪全球危机” 中的中国与英国 I 074
“天” 亡大明:环境史与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清易代 I 099
技术与国运z 清代中国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I 112
清代经济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I 123
早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I 148
中因为什么没有出现T业革命9
一一从 “李约瑟之谜” 谈起 I 200
寻求对过去更好的理解 :与时俱进的史学研究 I 234
区域文化与企业文化 I 260
国 最 001
一一 书 序 一一
魏圣信 《}‘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序 I 275
万志英 《剑桥中国经济史:古代到19世纪》 序 I 295
李丹 《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 序 I 3但
上回信 《海与帝国2 明清时代》 序 I 304
范赞登 《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全球视野下的 欧洲经济,l栅 1800年》 序
I
311
王国斌、罗森塔尔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 变迁的政治》 序
I
328
郑永常 《血红的桂冠2 十六至十九世纪越南基督教 政策研究》 序
I
335
任放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 序 I 341
黄纯艳 《宋代海外贸易》 序 I 346
仲伟民 《茶叶与鸦片z 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序 I 353
龙费高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 序 I 360
《计量史学译丛》 序 I 366
倪玉平 《清代关税:1嗣4- 1911年》 序 I 383
002 新视野,新居虫 讲描 书房与书评
梁晨 《民国大学教职员工生活水平与社会结构研究: 以清华为中心》 序 I 388
张天虹 《中晚唐五代的河湖藩镇与社会流动》 序 I 398
周琳 《商旅安否:清代重庆的商业制度》 序 I 412
张晓品、王庆《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 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 序 I 423
周生春 《经 “史” 致用:周生春学术论文集》 序 / 440
伊憨可 《中罔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 序 /料4
书 评
评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I 453
评包粥德 《历史上的理学》 I 490
评王文成等 《宋金元明时期的市场发展与货币流通研究》 I 494
李伯重著作目录 I 511
|
內容試閱:
|
总 序
面对着封龙先生发来的文集校稿 ,不禁五味杂陈 ,心潮起伏。 从文集所收的第一篇文章 《蔡上翔和他的 〈 王荆公年谱考略〉 》 发 表至今 ,已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在这半个世纪中,世界发生了 巨大 的变化,而在整个世界上 ,中国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作为这个巨 变的亲历者 ,我也从一个徘徊于史学之门的青年,变成一个被人称 为 “历史学家” 的古稀老人了。
在这半 个世纪中 ,我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具体数量没有统 计,应该有一两百篇吧。出版的著作,近来做了一个统计 ,居然有 16部 ,合著、译著尚不在其中( 详见附于各书之后的 《李伯重著作 目录》 ) 。此外,还有不少学术讲演、笔谈、访谈以及史学随笔等 文字 ,也在各种媒体上流传。四川人民出版社提出为我出个四卷本 的文集,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盛意 。然而问题就来了,要从以往半 个世纪发表的各种作品中 ,选出哪些作品来呢?我经过反复考虑, 为挑选作品制定了两条标准 :第一 ,挑选各个时期中那些比较有代 表性的作品 ;第二 ,挑选那些目前读者不太方便获得的作品。根据 这两条标准 ,我选出了62篇作品及一部专著 ,由此分别构成了四卷 本文集。这四卷的内容大致如下 :
第一卷 《走进史学 》 ,共收文章 14篇 。这些都是我早期的作 品,这些作品显现了我在一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努力探索走入史学之门的。
第二卷 《发展与制约 :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 ,是我的博士论 文。1981 1985年 ,我在厦门大学就读时,在恩师傅衣凌先生指 导下攻读中国经济史博士学位 。我所作学位论文,题为《明清江南 工农业生产六论》 ,完成于1985年春 ,并于当年夏通过了由经济 史学泰斗吴承明先生主持的论文答辩 ,取得博士学位。自厦大毕业 后,我对论文继续加工,增益修润,于1988年写成此书初稿 。承台 湾 “中研院” 刘石古先生将书稿推荐给台湾著名的学术出版社联经 出版事业公司 ,联经公司请了台湾“中研院” 院士刘翠溶先生进行 审阅,刘先生对拙稿做了精心审查,提出了很多非常精辟的意见, 我根据这些意见做了修改 。出版之前,承蒙先家父李蜒先生惠题书 名 ,并承吴承明教授和日本科学院院士斯波义信先生离赐序文。傅 衣凌先生 、李堤先生、吴承明先生、斯波义信先生、刘翠溶先生和 刘石古先生都是著名的中国经济史学家 ,此书有幸得到他们的指 教,实为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我对他们的指教一直深为感激。如
今,其中傅衣凌先生、李蜒先生、吴承明先生已经驾鹤仙去,斯波 义信先生、刘翠溶先生和刘石古先生也都进入了拳堂之年。重新刊 出此书,也可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和思念 。此外,因为此书在国 内不易获得,借此机会收入文集刊出,可以使更多学者读到 。
第三卷 《江南之外 :中国史论集》,所收是一些我在江南经济 史研究之外的作品 ,共16篇。我从1978年到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开 始,就一直主要做江南经济史研究。但是如苏东坡诗 “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更好地研究江南,就必须对江南之外 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在江南经济史之外,我也写了若干关 于经济史理论和中国整体或者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史的文章 ,并且翻译了一些相关的著作 。这些作品,有助于年轻学者开阔眼界 ,从而 把所研究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进行讨 论。
第四卷 《 新视野 ,新历史:讲演、书序与书评》,选收了各 种题材的文章 32篇,包括我近年来所作的一些学术讲演 、书序与书 评。我在做经济史的研究时 ,也密切关注中外学界的新动向,力求 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扩展自己的视野。由于新知识的启迪,我也不 断产生新的看法。把这些新看法讲出来或者写出来 ,以便能够和学 界内外人士进行交流 ,以检验这些看法是否有问题 。其中的讲演 , 主要是面向经济史学界之外的朋友 。书序与书评虽然主要是面向经 济史学界中人 ,但学界之外的朋友也可能会感兴趣。不论是界内还 是界外的朋友 ,如果对历史有兴趣,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有助于他们 更多了解中文史学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从中获取一些新的知识 。
总而言之,这部文集虽然所收作品有限,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 了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的情况 。我的学术生涯并非独特,因为和 我一辈的许多学者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2017年 ,我接受了作家、书 评人许金晶先生的采访 。他采访的对象除了我,还有英哥雷锋、陶思 炎、胡星亮、钱乘旦、俞可平、马敏、罗钢、庄孔韶和葛剑雄九位 学者,连同我总共十位,都是新中国建立学位制度后,文科各个专 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 。许先生和《大众考古》 杂志编辑孙海彦先生 将这十位学者的采访录编成 《开山大师兄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
该谈录》 一书 ,于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刊出 。读者倘若有兴趣 和时间 ,不妨读一读此书 ,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一辈学者所走过的 治学之路,也可以看到每一位学者的人生之路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改革开放 ,这十位学者的命运就完全不阔了, 也很可能就没有这十位学者了 。不仅是学者,每个中国人的个人命运都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 ,也是我在重读这本文 集 校稿时的最大感想 。
文集所收的作品写作于不同的时 期 ,在这些时期 ,由于当时学 术环境的限制 ,这些作品在所论的主题 、行文表达方式乃至 所用词 语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这些不同是由中国史学在这半个世纪 中发 生的变化所致 ,因此可以作为中国学术史演变的一个见证 。为 了使 今天的学者 ( 特别是青年学者 ) 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体会 新中国史 学 的变迁历史 ,文集对所收作品尽可能保存原貌 ,除了对原文中的错 别 字和标点符号进行了更正之外 ,基本上没有做出更多 的改动。这 一点 ,在此对读者作一个说明 。
四川人民 出版社和封龙先 生及其 同事在文集的编校 和出版工 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为他们出色的工 作 ,使得文集能够以现在这个面貌和读者见面 。在此 ,我对他们 深 表谢忱。
2024年4月29 日于燕园
004 新视野 ,新历史 .讲演、书序与书评
大炮与银两: 晚明的军事改革
今夭这个讲座主要讲的是在明朝后期 ( 大体是嘉靖中期到明 亡) ,中国出现了一个重要事件,即一个军事改革运动。在讲这个 题目之前,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 F,在清朝末年训练新军以前, 中国军队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 ( William John Napier ) 用轻蔑的口吻说:“(像清军这样的) 一支使用弓箭和 长矛的军队,在对抗 a小批经验丰富的英国军人时,能干些什么 呢?”这就是当时西方人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自此一百多年来,人 们对中国传统军队的看法都非常负面,成为一种漫画式的小丑军 队。大家今天看国产电视剧中的清朝土兵 ,大概都是这个样子。这 样的军队与近代化的英国军队打仗,一定是必败无疑。但是,事实 是不是这样?清朝的军队是不是就是一批小丑式的军队?
这里我们引用著名军事史专家布莱克 ( Jeremy Black ) 的一段 话:在十八世纪的世界上,“在陆地上,最有活力的国家和最成功的 军事强国是中国。中国在十七世纪下半期开始扩张,把俄国人逐出了如J穆尔河流域 ( 1682-1689 ) ,战胜了准噶尔人 ( 169←16叨)。 在十八世纪,中国继续着此过程,于170←1760年间,最终解决了准噶尔问题,控制了远至拉萨和巴尔喀什的广大地区。中国1766- 1769年间对缅甸的军事行动不太成功,但是当尼泊尔的喀尔喀人开 始扩张并挑战中国在西藏的地位时,1792年中国军队前进到加德满 都,迫使喀尔喀人承认中国的权威。在此时期,中国还镇压了许多 规模大的叛乱” 。也就是说,在十八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是 中国陆军。十八世纪是清朝的盛世,康雍乾三朝都在十八世纪,中 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敌人,几乎是战无不胜。他们在全世界最高的高 原一一青藏高原、中国最低的低地一一吐鲁番盆地、世界第二大流 动沙漠一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及蒙古草原等地作战,在北到西伯 利亚,南到缅甸的寒带、温带、热带地区作战,而且基本上都是打 胜仗。同时,中国军队也可以跨海作战,收复了台湾。所以,布莱 克很公正地说这是当时世界上 ( 十八世纪) 最强大的陆军。他这段 话和刚才提到的世人对清朝军 队漫画式的印象,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前面所说是今天这个讲座的一个引子。通过这个引子,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传统时代的中国军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性质的军队?鸦 片战争以前,中国军队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讲的主要是明代的军队。这支军队并不像我们所想 的那 样,完全是一支传统的军队。这支军队已经有一些近代军队的特 征。清朝军队正是继承了明朝军队的特点,所以才能够在十八世纪 的时候称雄于东亚。这里 ,要把几个概念先弄清楚,什么叫传统军 队?什么叫近代军队?军队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它的职能就是消灭敌人。消灭敌人 一定要用武器。因此军队的基本特征就是使用武器,所以说军队是 组织起来使用武器去杀人的一批人。武器是军队能力的关键,但是 从历史t来看,武器可以分为冷兵器和火器两大类。使用冷兵器和
使用火器的军队,在许多方面都非常不同。大体而言,使用冷兵器的军队叫传统军队,而使用火器的军队叫近代军队。在十三世纪以 前,世界各国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使用冷兵器,所以都叫传统军队。 到了十三世纪,火器开始使用。在中国,从明代开始,军队中火器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些部队里火器甚至成为主要武器。所以到 了此时,传统军队已经开始向近代军队转化 ,当然这只是转化过 程的开端。中国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军队,是清朝末年训练的新军。 因此,这个转化过渡的过程很漫长,长达儿个世纪,但其开端是在 明代。
中国有一句俗话 ,叫作 “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十八般武 艺,指的是使用十八种武器的方法,所以 《水浒传》 第二回说:“史 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 a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镜,鞭、制、剑、链、挝,斧、饿、戈、较, 牌、棒与枪、扒。” 这十八种武器全是冷兵器。其中使用最多的, 是刀、枪、剑、弓箭等几种。这些武器为什么叫冷兵器呢?因为使 用这些武器主要靠的不是化学力,而是人的肌肉。人的肌肉能力很 有限,所以使用这些武器打仗,基本上是面对面的肉搏。这很好理 解,面对面的搏斗,最需要什么?是体力,其次是使用武器的技 能。所以要经过长时期的练武,才能使用多种武器,才能十八般武 艺样样精通。
当然,在冷兵器时代,也有一些威力较大的武器。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抛石机。抛石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规模使用是在官渡之 战中。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机,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 被称为 “霹雳车” 。这是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 。《资治通 鉴》 中说,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l句曹营射箭c 曹操建 霹雳车,用巨石攻寓楼,一一摧毁。这种抛石机一直用到元朝。中 国的抛石机与西欧的抛石机不同,是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抛出, 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这种抛石机一端有很多绳子, 另一端是一个兜子。士兵先把巨石放在兜子里,另外一端则有很多 士兵,每人拉着一根绳子 ,叫“一二三” ,然后猛然放开手,巨石 就飞了出去,被抛到敌军阵营,或者被围攻的城市里,给敌人造成 很大的伤亡。但是抛石机有三大局限:第一,命中率很低,你想把 石头扔到这个位置,但它可能会扔到另外一个位置;第二,攻击的 距离很有限,1lJ!多几十米而已,因为人的力量不可能很大;第三,威力不大,由于巨石不会爆炸,落到对方阵营时,石头打到你,你就受伤;打不到你,你就安然无恙。所以,虽然抛石机是冷兵器时 代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但是它的实战能力仍然很有限。使用抛石 机的士兵与敌人之间也只是相隔几十米而已,实际上与肉搏战的距 离相差无几,可以说是肉搏战的延伸。
在冷兵器时代,防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凭借城墙。《水浒传》 绣像本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后来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天猛星秦明 回到青州,慕容知府令人把吊桥拉起来,这位有 “万夫不当之勇” 的 “霹雳火” 就束手元策了。在玲兵器时代,攻城是非常艰难的事 情。要攻城,首先要制造攻城的云梯和攻城车 ,然后由士兵把这些设备推到城下,爬梯上城。如果有护城河,设备推不过去,就要先 把护城河填平。在攻城时,攻城军经常强迫俘虏或者是当地抓来的 居民,驱赶他们冒着城上射来的箭雨和掷下的韬木炮石,把云梯推 过去。在很多情况下,攻城军干脆把这些人赶下护城坷,计他们淹 死,用他们的尸体填平护城河,再把攻城车、云梯拉到城下,搭到 城墙上,士兵爬梯上城。当然城上面有士兵防守,见到攻城的士兵 爬上来,就会居高临下,把梯子推倒 ,或者把攻城士兵杀掉。所以 说攻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南宋末年,所向无敌的蒙古人围攻 襄阳和樊城数十年而一直攻不下来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有效的攻 城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骑兵 ,相对于其他兵种 ,是 当时唯一的 “资本密集型” 军队。装备一个骑兵,需要的费用远远 大于装备一个步兵。骑兵在面对步兵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步兵在 正常情况下绝对不是骑兵的对手。不仅如此,骑兵还有非常高的运 动能力,可以迅速把大量的兵力从一个地点调到另外一个地点,然 后形成A 支强大的攻击力量。世界历史上最优秀的骑兵就是蒙古骑 兵。所以可以理解 ,在成吉思汗时期,整个蒙古高原具有战斗力的 人不过就二三十万,但是这区区几十万人能够征服从中国一直到欧 洲中部广大的地区。因此中国的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人南侵的主 要手段,只有耗费巨资建造长城和其他防御工事。蒙古人在征服世 界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抵抗,而其中抵抗最顽强的就是南宋。蒙古人 用了几十年时间才攻下战略要地襄阳、樊城,之后才能够彻底击败 南宋。襄阳、樊城之所以能够抵抗这么久,一个原因是骑兵到了坚 城之下也元能为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