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立足我国国情,在充分总结我国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探讨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心理援助。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学理性与实践性兼顾、数据求证与人文关怀并重,试图勾勒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心理援助的样貌、机理与功能,对于今后有效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导,系统探讨了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关键性问题、标志性概念、世界的前沿研究进展和先进 管理实践、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及心理学在其中可发挥的作用等。本书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参考,为民众认知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提供知识经验上的支撑,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提供思维思想上的启发,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向上向好发展。
|
關於作者: |
何宁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西部地区心理共富建设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兼任陕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认知社会科学分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人格与亲社会行为、道德决策、社会认同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等研究项目。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Addictive Behavior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5部。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
內容試閱:
|
刚刚过去的全球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深刻与复杂的集体记忆。
在日常琐事中,多数人已逐渐忘却疫情期间的种种困扰与伤痛,更无暇思考和梳理疫情的长期影响。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与自然、社会似乎就始终处于彼此高度依赖又时时对抗的关系网络中,没有最后的赢家,只有短暂的安顿与临时的妥协。然而,未来已来。下一次风险的爆发点虽极不确定,但诸如此类的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必将再次发生。
2020年5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发表了名为“疫情与心理健康”的演讲,开宗明义地指出:“心理健康是人性的核心!”他认为:“由于几十年来对心理卫生服务的忽视和投资不足,这场新冠疫情在冲击家庭和社会时又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2021年,《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披露,新冠实验组因精神健康事件受诊断或下处方的概率比对照组高出 60%。2022 年,联合国官网刊文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第一年,各国民众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增加25%。同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提出,新冠疫情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中全球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着焦虑、抑郁、失眠以及社交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有数据表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 万名抑郁症患者,9000万名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开展精神支持和心理救援已是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构成,成为公众的普遍共识与强烈呼声。今天,“心理健康” 对于人类而言已不再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是生存的必需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并非大自然的刻意安排,而是人们基于美好生活期盼的善意解读。因此,只有科学的预见与充分的准备才能帮助我们在面对灾难时更好地控制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和减少伤害。著名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2001)在《坏比好更强大》(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一文中不无睿智地写道,人的心理存在一种典型的不对称效应,即相对快乐、成就等积极或正面经历,痛苦、失败等消极或负面经历似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英文中的“stronger”具有强大、有力、深刻等含义,因此辩证地看,消极或负面经历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引起失调、混乱与创伤的同时也会促发反思、改变和重建。由此,进一步厘清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公众的心理应激反应、揭示其身心作用机制、明晰心理援助的有效路径,既是我们在事件发生后的一种持续性应对措施,又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防御机制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学理性与实践性兼顾、数据求证与人文关怀并重,试图勾勒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心理援助的样貌、机理与功能。具体来看,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心理援助的概念、特征与类型;第二章系统梳理了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心理援助理论模型;第三章概要介绍了开展心理援助的组织架构与实施体系;第四章选取认知-情感-行为、个体-群体、时间-空间、临床-非临床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心理与行为效应;第五章详细说明了心理援助的基本流程、常用模式与主要途径;第六章则聚焦于国内外典型的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总结了心理援助工作实务的经验与不足。
2023年10月10日是全球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每个人,无论何人、身在何处,都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心理健康,这包括免受精神健康风险的权利,获得可用、可及、可接受和高质量保健的权利,以及自由、独立和融入社区的权利。”这一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更需要全社会不断提升维护心理健康和促进人性发展的意识自觉。为此,期待读者能有开卷有益之感。
本书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主要承担了框架设计与全书的统稿工作,各章撰写人员分工如下:第一章李杭州、于欢;第二章林嘉元、方琳珑;第三章林嘉浩、李妍菲;第四章李红、王紫祎;第五章张霞、王筱蓓;第六章韩雅伟、程媛媛、程金燕、田甜。同时,本书顺利付梓离不开浙江教育出版社吴颖华老师与姚璐编辑的不懈支持。在此,向她们致谢!限于智识与能力,本书在内容与行文上势必存在疏漏与不足,企盼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何 宁
2023年12月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