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该书立足我国文明城市创建实践,以宁波为典型案例,初步构建了“文明范式”城市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指标,从文明视角对中国城市发展理念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思考。对于我们建设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理论,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城市文明新样态的实践、推动城市研究范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着眼于从全球城市文明发展及国家文化战略视野,提出“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文明范式”及“时空模型”,运用量化方法及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分析,以宁波市建设文明典范之都的实践考察为研究视角,对建设文明典范之都的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进行评估和研判,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及方案。 本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角,深度剖析宁波文明典范之都的建设,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探索“文明范式”城市新理念。结合历史文明底蕴、现代化实践与全球视野,本书构建“文明范式”分析框架,旨在提炼宁波作为“六连冠”文明城市的典型样本,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新样态的持续探索,为全球城市文明贡献中国智慧。通过解析城市发展范式变迁、文明理论内核及宁波样例,本书开启了一扇理解与塑造中国城市文明新形态的窗口。
|
關於作者: |
李义杰,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文化产业博士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副教授,计算传播与数字新闻所所长,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入选甬江人才工程领军拔尖人才项目,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曾在政府部门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相关工作。 研究领域包括:新媒体与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等。著作有《符号创造价值:媒介空间与文化资源的资本转换》(独著)《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合著)等,《推进区域“文化 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观点摘录。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典范之都建设001
第一节 城市文明的中国转向与“文明范式”城市提出 / 002
一、百年大变局与全球文明新秩序 / 002
二、全球城市文明的中国转向 / 004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与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 / 007
第二章 重要概念阐释及研究现状012
第一节 文明及其认识 / 012
一、文明的内涵 / 012
二、文明的认识 / 015
三、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 022
第二节 城市文明与文明城市 / 024
一、文明与城市 / 024
二、文明城市与城市文明 / 027
第三节 文明城市研究综述 / 028
一、文明城市研究 / 029
二、城市文明研究 / 034
第三章 “文明范式”城市理论与文明典范之都037
第一节 城市发展范式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 / 037
一、古代城市发展范式:自然集聚与防御型城市 / 037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发展范式:工业城市与城市化 / 039
三、现代主义城市发展范式:功能主义与城市规划 / 041
四、后现代主义城市发展范式:多元共融与可持续发展 / 042
五、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范式:智慧城市与全球城市 / 043
六、当前挑战与未来趋势:“文明范式”城市作为一种城市新样态 / 045
第二节 “文明范式”城市的理论内涵 / 049
一、“文明范式”城市提出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 049
二、“文明范式”城市的理论探思 / 052
第三节 “文明范式”视野中的文明典范之都 / 055
一、文明典范之都与文明城市 / 055
二、作为“文明范式”城市的典型实践 / 057
第四章 “文明范式”城市评价指标建构059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主要评价指标 / 059
一、国际性城市评价指标 / 059
二、国内部分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061
第二节 “文明范式”城市指标建构 / 064
第五章 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地方历史文明基础069
第一节 “文化自觉”与宁波地方历史文明 / 069
一、“文化自觉”:为何要梳理地方历史文明 / 069
二、时空坐标轴:宁波地方历史文明脉络概述 / 072
第二节 海洋文明起源地与历史文化名城 / 078
一、8000年前的海洋文明起源地 / 078
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 / 082
第三节 多方相融、经世致用的浙东学术文化 / 088
一、多方交汇传承发展而成的浙东学术 / 089
二、以经世致用之学融入社会生活日常 / 093
第四节 海陆交汇、开拓实干的地方商贸文化 / 099
一、“宁波帮”的诞生及其发展 / 099
二、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宁波商贸文化之精神特质 / 104
第六章 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现代文明基础111
第一节 文明典范之都之现代文明 / 111
一、高质量发展——富裕之城 / 112
二、生态良好——宜居之城 / 122
三、文明有礼——爱心之城 / 127
四、政府廉效——和谐之城 / 142
第二节 共同富裕的幸福之城 / 148
一、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感 / 149
二、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 / 150
三、幸福之城的认同 / 162
第七章 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国际文明基础168
第一节 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城市国际文明指标构建 / 168
一、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城市文明 / 169
二、城市文明交流中的相关概念及指标 / 171
三、城市文明国际评价维度 / 175
第二节 宁波城市文明国际维度发展现状 / 177
一、国际连通:交通信息互联水平 / 177
二、国际贸易:经济对外交流水平 / 181
三、文化交流:社会文化开放水平 / 187
四、对外传播:城市国际传播水平 / 193
第八章 国内文明城市建设对比研究200
第一节 国内部分代表性城市的对比分析 / 201
一、成都:文创名城 / 201
二、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 / 205
三、杭州:创新活力之城 / 208
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 / 212
第二节 国内同类副省级城市的对比分析 / 214
一、济南:文明城市建设的“济南模式” / 214
二、青岛:现代海洋城市 / 217
三、厦门:高素质高颜值城市 / 218
第九章 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经验分析224
第一节 国际先进城市的认定标准 / 224
一、城市宜居性排名 / 226
二、城市竞争力排名 / 230
第二节 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经验 / 234
一、阿姆斯特丹:活力之城 / 235
二、多伦多:多元化之城 / 238
三、伦敦:世界创意之都 / 240
四、纽约:全球城市 / 242
五、东京:安全城市与多彩城市 / 245
六、新加坡:法治城市与花园城市 / 248
第十章 “文明范式”城市理念下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制度安排253
第一节 文明典范之都创建特点与城市发展挑战 / 253
一、文明典范之都创建的特点 / 254
二、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 / 256
第二节 “文明范式”城市理念下文明典范之都的制度建设 / 258
一、“文明范式”城市制度化建设内涵 / 258
二、“文明范式”城市制度化建设目标 / 260
三、“文明范式”城市制度化建设的载体 / 261
四、“文明范式”城市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及路径 / 263
第三节 推进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实践方案 / 267
一、城市文明理论创新工程 / 269
二、海洋文明研究与传播工程 / 270
三、城市文明交流互鉴工程 / 271
四、城市文明融入项目工程 / 273
五、城市品牌打造工程 / 276
主要参考文献279
附 录288
后 记292
|
內容試閱:
|
以“文明范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文明新样态
城市是文明的容器,也是文明的标志,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浓缩的文明史。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实践的新形态,它深刻地融入和体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在塑造城市文明新形态的同时,也让城市成为文明形态演变的载体。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等,为我国城市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2022年宁波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文明典范之都”的目标。作为已获得“六连冠”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如何理解和建设“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显然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对此的认识需要更高的站位和视野。根据二十大报告,我们认为应该站在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全球城市文明发展的视角,从城市发展的“文明范式”去认识文明典范之都建设,以“文明范式”的新理念、新价值伦理,打造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全球城市发展新范式,确立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为全球城市文明提供新思路、新样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又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因此,“文明范式”城市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城市文明发展长期的实践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建构中国城市发展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平等”和“文明包容”的新文明观,重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等原则。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明秩序的空间响应,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及文明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空间响应通过合乎逻辑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城市文化、对外交流、社会治理及知识创新等软件建设议题,完成文明新秩序的表征及对国际秩序的嵌入。在此过程中,国内本土元素通过城市网络节点,接入全球场景,从而推动城市功能从国家发展的引擎向“外向型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转型,从国家文化或文明孕育生成空间向“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平台”转型。城市空间功能不断随着人类对城市文明的认识及全球文明秩序的调整而进行演化,从这一层面上讲,“文明典范之都”也是顺应这一趋势,在新文明观下对城市功能的再提升。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强调并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等,这为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以及“文明范式”城市理论的提出又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和支持。“文明范式”城市建设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城市层面的具体体现。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同时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一理念旨在打造既能体现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又能展现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活力的城市形态。通过“文明范式”城市建设,我们期望构建一个既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文明新形态,以使我们得以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为世界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为全球城市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基于上述背景,本书围绕“文明范式”城市建设这一主题,基于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实践现状,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典范之都建设”“重要概念阐释及研究现状”“‘文明范式’城市理论与文明典范之都”“‘文明范式’城市评价指标建构”“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地方历史文明基础”“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现代文明基础”“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国际文明基础”“国内文明城市建设对比研究”“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经验分析”“‘文明范式’城市理念下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制度安排”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索以“文明范式”城市发展理论去观照和理解宁波文明典范之都建设的定位、基础、内容、目标及方案等。同时,也通过对宁波城市文明多维度的分析,更好体现宁波作为“六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文明新样态的典型样本,以及中华民族现代城市文明新形态。从而为中国城市文明发展以及中国城市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地方经验和理论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