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抗疫丛书”单品,献给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社会工作者。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方舱线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模式概念、构架、跨情境的运用以及模式内跨专业协作的讲述,为读者呈现了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志愿者、医务志愿者等抗击疫情的线上力量是如何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为方舱医院的患者提供远程心理咨询、物资供给、远程医疗咨询等帮助的。同时通过对相有关案例的阐述与工作流程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了整套的方案及和操作流程。“4 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是基于武汉社工共振志愿团队一线经验概括而成。郁之虹老师是该模式的设计者和志愿团队的发起人。郁老师在课程中指出,社工是一个有温度的专业,它的温度就体现在它的价值核心上。从社区到隔离点再到方舱,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从始至终,最宝贵的一点在于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
|
關於作者: |
本书通过对方舱线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模式概念、构架、跨情境的运用以及模式内跨专业协作的讲述,为读者呈现了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志愿者、医务志愿者等抗击疫情的线上力量是如何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为方舱医院的患者提供远程心理咨询、物资供给、远程医疗咨询等帮助的。同时通过对相有关案例的阐述与工作流程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了整套的方案及和操作流程。“4 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是基于武汉社工共振志愿团队一线经验概括而成。郁之虹老师是该模式的设计者和志愿团队的发起人。郁老师在课程中指出,社工是一个有温度的专业,它的温度就体现在它的价值核心上。从社区到隔离点再到方舱,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从始至终,宝贵的一点在于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
|
目錄:
|
一章 “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概述 / 1
一节 “2 3”线上社区下沉抗疫模式 /2
第二节 “4 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流程 /7
第三节 “4 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的多场景运用和组织架构/9
第二章 “4+1”服务团队的组建及介入
———基于对 “社工伴行”志愿团队参与线上异地救援的实践经验分析 / 13
一节 服务背景介绍 /13
第二节 组建以 “4 1”服务模式为依托的服务团队 /14
第三节 如何通过线上云服务实现异地救援 /16
第四节 需求评估与服务回应 /19
第三章 跨专业异地救援服务在方舱医院的实践———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志愿服务管理经验为例 / 22
一节 筹备———线上志愿服务团队的组建、培训与分工 /22
第二节 服务———基于良好合作关系的危机服务介入 /27
第三节 反思———服务边界的探索与伦理困境的反思 /36
第四章 地面响应机制缺位情境中“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的运用———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中服务的空中对接和落地为实例 / 40
一节 空中对接 A、B线 /41
第二节 空中团队的内部闭环 /48
|
內容試閱:
|
2020年年初,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拉开了序幕。茫然、惶恐、焦虑的情绪在网络上蔓延,我不免被裹挟其中。但社工人的职业本能让我在惊慌失措之余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些什么。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 “社工共
振”团队参与疫情防控实践。时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凤芝教授在得知我们的努力和需求时不仅立刻调配了近一百名黑龙江的社工志愿者在线上支持我,还指导我成立 “战疫情行动小组”,并在团队的行动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可以说,离开马老师的坚定支持,我原本的设想是难以实现的。我们的模式开始是 “2 3”线上社区下沉抗疫模式,志愿团队由两类社会服务提供者 (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三类志愿者 (医务志愿者、心理志愿者和群助理志愿者)组合构成。为了找到三类志愿者,我在确定了社工志愿团队人员后,通过时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书记的赵金利老师介绍,在武汉大学临床医学院招募来了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医务志愿者。之后,又通过微信里的 “亚洲家庭治疗专业交流群”辗转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来一批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志愿者。同时,在网络上,我从全国各高校招募来一批群助理。是以,新生的 “‘4 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里的 “4”类志愿者,即 “社工 医务 心理 助理”团队构架得以成形,“战疫情行动小组”正式成立。为了便于辨识,形成团队向心力,更为了突出 “陪伴前行”的服务主旨,我为其取名为 “社工伴行”志愿团队。2020年1月底,大量人员感染,社区工作者人数锐减,社区告急。通过江岸区青少年空间的陈宇老师介绍,一名街道负责人找到了我,希望 “社工伴行”志愿团队能从线上入驻社区。2月1日,分别针对疑似患者、社区独居老人、社区儿童和一般居民的 “居家陪护群”“长者陪护群”“亲子群”“科普群”同时成立。每个群都安排了三组经过培训的 “社工 医务 心理 助理”志愿者,每组每天线上值班四小时,三组志愿者共计十二人分班轮值,保证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群内都有志愿者值守。一切安排妥当后,社区工作人员将群二维码投放到社区网格群中,让居民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扫描入群。开群后,以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为目标人群的 “居家陪护群”内求助声不断。求床位、求核酸、求看诊……尽管多数需求,我们作为云上的异地志愿者,很难满足,但及时的回应、及时更新的防疫信息、细致的医疗建议、随时在线的情感危机支持,以及多渠道的资源获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内求助者的恐惧与焦虑,这让自觉在绝境中的他们感到了一线希望和温暖。这些经历让我看到,危机来临时,只要助人者一路陪伴,不断回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即便无法满足求助者开始的愿望,但陪伴的温暖,不放弃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难中求助者个人的被遗弃感。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即便看不到出口,但听到身边有人声在陪伴自己,就会感到心安一样。这种干预逻辑,我称之为 “回应大于满足”原则,并一直将其视为 “社工伴行”团队志愿服务的核心准则。在失亲的急性期,如果社工能够及时评估并持续回应失亲者的核心诉求,即便无法满足对方开始提出的要求,但依然能快速与对方建立积极的关系,降低对方的被遗弃感,同时如果能陪伴对方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对方减少创伤性丧失带来的后遗症。这也是 “回应大于满足” 原则在创伤性哀伤服务中的价值。 除了危机处理和日常工作外,郭丽萍带领的武昌方舱志愿者贴心地将舱友常问的各种问题整理成为住院指南,发到舱友群,指导新入舱的舱友快速适应环境。这些经验成为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发布的 《“方舱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指引》的蓝本。从2020年2月1日,“社工伴行”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到同年5月30日,团队的留守志愿服务结束,我们 “社工伴行”的志愿服务持续了整整四个月,这在工作量巨大的危机干预志愿服务中较为罕见。尽管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挑战和困难,付出了多人的心血与汗水,但我们摸索出来了一套适合中国本土国情的线上跨专业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模式,希望能为日后灾难中的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提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