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通过 历史 理论 案例 生动地理解发现新质生产力
理解中国经济新增长路径
发现高质量发展新生产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实践的角度,通过一手案例,理解新质生产力,发现新质生产力,展望新质生产力。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国制造与专精特新”之路为线索,展示中国式生产力的40年发展路径。下篇以产业创投为第一视角,展现产业投资的进化史。通过多个企业案例,展示中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各方各面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现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
關於作者: |
何丹
商业史学者、出版人。策划“标杆 100”中国著名企业书系,编著“企业变革三部曲”《新制造时代》《从 互联网到互联网 》《改革方法论》以及《极简企业史》《大国出行》等多部图书,主编“中国基本盘”“新国货浪潮”等丛书。
毛洺
财经作者,曾任蓝狮子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常年从事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创作出版《云上银行:阿里打造的银行有什么不一样》,参与编著《极简企业史》《土地为王》。本书上篇《中国制造与“专精特新”之路》执笔人。
钱跃东
蓝狮子签约作家,专注商业史研究,著有企业史专著《再造容声:一部激荡的中国品牌“质造”启示录》《永不止步:从“中国的绿地”到“世界的绿地”》等,合著作品包括《云上的中国》《极简企业史》等。本书下篇《创投风云四十年》执笔人。
曾航
北京军武科技有限公司 CEO,曾为知名财经记者。著有畅销书《一只 iPhone 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和《大国锁钥》,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制造和国产替代。
财经无忌
国内头部财经新媒体,专注财经行业观察、商业内容生产与传播,以“更懂中国商业”为使命,为中国一流企业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提供新媒体服务。
葛昊
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特约作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制造业与产业投资研究。合著有《新国货浪潮:商战里的中国史》,2021 年、2022 年撰写《中国企投家白皮书》。
徐鑫
科技自媒体数智前线主笔,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政系,曾任职于《财经天下周刊》杂志社、《广州日报》,专注产业、科技领域报道及研究,财经及时政领域研究,曾获广东新闻奖。已出版图书《中国基本盘:双循环下的经济新空间》《中国基本盘:未来工厂》《网 红经济学》。
一锦
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特约作者,毕业于武汉大学,长期进行新消费观察、制造业产业研究,合著有《这个国家的新国货》。
厉陈静
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特约作者。
|
目錄:
|
序言 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重新发现
上篇 中国制造与“专精特新”之路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产业大转移·引进、消化、吸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案例:深圳电子产业的快与慢
国运的转捩点
案例:中国品牌出海巨浪
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第一名”往何处去?
群雄逐鹿
案例:“新苏南模式”下的常州动能
步入改革深水区
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案例:中国面板行业往何处去?
北交所:金融之翼
“火车跑得快,也靠车头带”
案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20年“甲醇梦”
“专精特新”的未来坐标
案例:国产替代浪潮
下篇 创投风云四十年
漫长的蛰伏
跌宕的启程
奔涌的浪潮
流金的岁月
案例:产业投资的“六边形战士”
坚忍地挺进
案例:用科技“瞭望塔”构建产业投资生态
生成式AI:狂飙、务实和寻找爆款应用
|
內容試閱:
|
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重新发现
近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新时代制造业的新动能在哪里?这既宏观、又中观、且微观。加之一些自媒体左右着各式情绪,就形成了一个令人兴奋、迷惑甚至质疑的折叠式问题。拨开迷雾,“答案在现场,一线有神灵”,对照稻盛和夫的“现场力”理念,去车间码头,去市场一线,用实证的方法重新发现。
自 2022 年开始,我们组织企业家参与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发起的“走进标杆工厂”项目,在海尔、美的、三一重工等“灯塔工厂”,见识到全球工厂数字化变革最激烈的试验场,发现经过多年的实干与努力,中国制造在一些领域已然进入“无人区”。
2023 年年底,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在宁波举办了主题为“站在世界看中国,发现新质生产力”的活动。高通原全球副总裁沈劲做了主题为“以创新理论分析三大科技趋势”的发言,科技观察家曾航分享的主题为“国产替代挑战及产业链发展机会”,结合实地调研极氪公司、方太集团的成果,从科创视角剖析国内外产业趋势。
2024年4月,中德制造业研修院与《南方日报》联合启动“走读大湾区”活动,吴晓波老师带队实地调研了广州的低空经济产业、东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紧接着在德国举办第五届中德智造对接论坛,组织中国百人企业家考察团穿梭于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走访巴斯夫、思爱普、奔驰汽车等全球公司以及卡赫、菲尼克斯等百年隐形冠军企业 ;7月初,探访东非经济体的肯尼 亚、卢旺达等国家,考察中国制造闯荡非洲之路,寻找制造业出海的非洲答案,相关的主题报道获得了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一线的调研让我们意识到,过去几年发生的产业创新与巨变,是新旧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人们在新质生产力视野之下,进入更多的现场,认真领会,准确理解,重新发现“破”与“立”的关系。
百年变局之下,产业发生巨变,企业呼唤“未来在哪里?”当前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突破现代化问题和崛起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全新理论, 应运而生。
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概念的提出,凝结了过往的经验和对未来的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禀赋,探索出多种生产力发展路径,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调适发展模型与策略,大致归纳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要素投入型增长,典型是早期强调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温州模式”。但随着要素价格的上涨,比较优势不再,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二种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如“东莞模式”,积极加入世界贸易体系,通过国际贸易与投资获取经济剩余。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之后,这种发展模型的波动性增强,增长难度加大。
基于前面两种传统路径发展红利的逐渐消退,新的第三种路径则是通过科技进步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由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目前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事实上,技术进步跃升了生产曲线,但生产关系、资源配置和创新产业组织也需要发生新的变革,只有以上层面形成共振,才能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迈进,有所作为。
本书内容围绕三种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从产业演进史、资本要素、产业案例等多个面向,理解生产力与历史的关系、生产力与资本的关系,以及生产力与创变者的关系;思考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对旧生产关系的解构,以及对新生产关系的建构带来的种种可能。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产业研究者,本书作者是一群常年奔赴在产业一线、年轻有为的财经观察家。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的签约作家毛洺、钱跃东是全书上下两篇的主笔,另外作为执笔者,曾航、财经无忌、葛昊、数智前线徐鑫、厉陈静和一锦,也为本书贡献与丰富了调研案例。
最后,引用企业家宁高宁先生的一段话,开启本书的阅读:“当下有许多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文章,但少有人关注‘谁来做,怎么做,又做成什么样’,而这其实是企业需要回答的问题。”
何? 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