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创新力

書城自編碼: 40351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刘毅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7097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編輯推薦:
《创新力》是一本教授你产品创新方法的书,但它并不只是一本教授你产品创新方法的书。
这是一本设计专业、产品岗位的职场人士必看的书,但它不只限于设计师和产品经理。
因为在职场竞争中,创新力是每个人谋求晋升和破圈的核心能力,想要在不同领域竞争暗流涌动的环境下并驱争先,那么一定是拥有创新力的职业者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它是一本无论你是运营岗、管理岗,还是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都应该去阅读的书!
內容簡介:
”在今日“内卷”的职场中,焦虑是职场人的常态。当面对这种局面时,你该如何应对?其实,在职场中经久不衰的是能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创新力就是能帮助你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缺乏创新力的人,难以在职场竞争中持续生存、脱颖而出。 这是一本帮助职场人,特别是产品经理、设计师、管理者建立并提升创新能力的书。在此书中,“产品创新路径”方法体系是建立个人创新能力的具体工具和训练方针,它是得到创新成果回报的可靠方法。这一方法体系由三大阶段、四大步骤和八项实施环节构成,有助于打破产品在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困局和窘境。通过对创新精华的萃取,你能将其内化为提升个人创新能力的成长原动力。各章附有配套视频课程,带你轻松上手!在这个争相售卖“创新观”的时代里,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套能够切实建立创新能力的“行动指南”。《创新力》,敢为创新结果负责!”
關於作者:
刘毅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用户体验及交互设计专家
“产品创新路径”方法体系创建者
出品同名“创新力”系列课程
20年的产品创新实战经验,参与众多知名企业(比亚迪、腾讯、LG、三星等)合作项目共50多项。因独到的创新理念和有效的创新方法被称为产品“创新魔法师”。

他是设计科研领域的“创新鬼才”。
他是产品创新实战中的科研先锋。

他说:创新真正的主角,永远都是人。
目錄
第 1章 创新,一件并不神秘的事情 ........................................ 1
1.1 对创新的“又爱又恨” .......................................................... 2
1.2 探索创新的规律 .................................................................... 6
1.3 创新是创新力的产物 ............................................................ 8
第 2章 产品创新的三大阶段与创新力构建 .......................... 13
2.1 阶段一:产品创新策略 ...................................................... 15
2.2 阶段二:产品创新设计 ...................................................... 18
2.3 阶段三:产品创新决策 ...................................................... 23
2.4 “创新力”的构建公式 ........................................................ 26
第 3章 结束产品创新的侏罗纪时代 ...................................... 29
3.1 对当下“用户研究”方法的反思 ....................................... 30
3.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38
3.3 构建有效的“产品创新路径” ............................................ 40
第 4章 产品创新路径模型解读 .............................................. 49
4.1 创新论证 ............................................................................. 50
4.2 有效信息获取与合情推理分析 ........................................... 54
4.3 创新论证中有效价值产出的构建准则 ............................... 57
第 5章 产品定位——创新的杠杆 .......................................... 65
5.1 围绕定位精准实施 .............................................................. 67
5.2 创新概念具象表达 .............................................................. 72
5.3 “设计创新三部曲”实施方法 ............................................ 74
5.4 方法不是魔法 ...................................................................... 92
5.5 属于创新的“机会点” ........................................................ 93
第 6章 “机会点”——可感知的创新 .................................... 97
6.1 传统评估与创新评估 .......................................................... 99
6.2 “创新评估矩阵”模型 ...................................................... 100
6.3 创新下的验证定义 ............................................................ 107
6.4 创新验证的实操行为 ........................................................ 109
6.5 复盘创新过程 .................................................................... 111
6.6 创新验证的维度锚点 ........................................................ 112
6.7 创新验证“摩天轮” .......................................................... 118
6.8 进化的数据 ........................................................................ 125
6.9 千万不可偷懒 .................................................................... 127
6.10 创新验证是一把“安全锁” ............................................ 134
6.11 何为创新共识 .................................................................. 136
第 7章 创新共识——吹响创新成果的号角 ........................ 139
7.1 设计深化的定义与宗旨 .................................................... 141
7.2 不同深化程度的构成 ........................................................ 143
7.3 设计深化启发:软件产品 ................................................ 144
7.4 设计深化启发:硬件产品 ................................................ 147
7.5 明确设计深化的角色 ........................................................ 152
第 8章 创新判断——成果不等于成功 ................................ 157
8.1 宁拙毋巧 ........................................................................... 159
8.2 过程与结果的共生行为 .................................................... 161
8.3 避免“非黑即白”的判断 ................................................ 165
8.4 驱动创新成功的“三维要素” .......................................... 167
8.5 创新驱动 ........................................................................... 176
8.6 创新力:当下适用的生存法则 ......................................... 178
第 9章 有效信息获取 ............................................................ 181
9.1 信息与有效信息的差异 .................................................... 183
9.2 创新中对信息的甄别 ........................................................ 184
9.3 创新中信息的本质 ............................................................ 185
9.4 源信息层级划分 ................................................................ 187
9.5 需求信息的“知与行” ...................................................... 192
第 10章 有效信息获取的实施方法 ...................................... 195
10.1 “三步搜罗法”之确立目的 ........................................... 196
10.2 围绕“需求特征”确立获取目的 ................................. 198
10.3 “三步搜罗法”之行动指标分解 ................................... 200
10.4 “三步搜罗法”之信息采集执行 ................................... 204
10.5 何为“递进式”的执行方针 ......................................... 206
10.6 何为“典型样本” .......................................................... 209
10.7 “典型样本量要足够大”的尺度建议 ........................... 211
第 11章 无处不在的“合情推理”........................................ 213
11.1 合情推理下的洞察能力 ................................................. 215
11.2 合情推理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 217
11.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在创新中的实施准则 ..................... 219
11.4 创新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实施框架 ............................. 221
11.5 需求“翻译”的实施方法 ............................................. 223
11.6 面对取舍,不要犹豫 .................................................... 227
11.7 用户求同分析方法的运用 ............................................. 229
11.8 为创新方向建立因果关系 ............................................. 237
结语 ........................................................................................... 239
参考文献 ................................................................................... 241
內容試閱
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新的缔造者。
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身的创新力。
在商业环境中不断追求创新和增长,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而创新力则是个人在职场中生存下来,然后谋求晋升和破圈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打败落后者的从来不是时代的铁拳,而是前进者的创新。
创新力,未来的核心能力
这是一本教授你产品创新方法的书,但也并不只是一本教授你产
品创新方法的书。创新的方法与绘画、乐器一样是一种技法,它能成
为谱写你创新能力发展的序章。
这是一本适合管理岗位、设计岗位及产品岗位人群看的书,但它
并不是一本仅限于此类人群看的书。它是一本无论你是运营者、营销
者,还是高校学生都可以去阅读的书。因为即便岗位再怎么不同,你
都可能是一位刚入职场的新人,因缺乏工作方法而陷入时常加班到深
夜的窘境;或者你可能已是一位打拼多年的职场老手,但面对职业变
动的局面缺乏有经验的应对措施;甚至你还可能是一名高校学生,面
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对自己路径的规划。尽管当下的你什么都缺,
但就是不能缺乏创新力。因为这些工作方式和职场经验上的缺乏总有
一天会被时间洗礼,你会对职场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法则掌握得游刃有
余。但是,在职场中掌握这些基本的生存之道只决定了你未来职业发
展的下限,而创新力的彰显才是决定你未来职业发展的上限。因为无
论是在资源极度有限、局势扑朔迷离的商业环境中,还是在人才遍地
开花、竞争暗流涌动的职场境况下,想要翻盘或领先,本就是拥有创
新能力才能纵横天下。
所以对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而言,开启创新力的底层密码都是一
样的。而底层密码已写在了这本书里,你将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创
新,并建立全新的认知去解读创新。最后,在此书中的每个跳动字符
之间,你会慢慢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创新图景。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里,创新的关键词,不是如何,而是为
何。《诗经》里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很多事情不是说有好的
初心,最后就一定有好的结果。产品创新也是如此,我们不缺乏好的
创新想法,但有想法和能落地之间,隔着很多关卡。因此,创新工作
的实施和开展能够做到有始有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本就是一件有难
度的事情。
近年来,标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已经渗透进各大企
业和组织中。可见,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产品部门在工作中被各式
各样舶来的创新方法所充斥着,甚至一个部门的先进性,直接体现在
各种所谓“用户需求”的文字堆砌和制作精美的图示表现里。不可否
认,产品创新的实施过程变得越来越丰满,创新氛围的烘托让这些方
法的使用热度持续飙升,为此就在创新浪潮掀起之际和各大企业、高
校的相继推广之下,这些迅速流行起来的舶来的创新理念变成了一门
显学。这门显学含蓄地向我们灌输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和各种
被翻新的调研方式。尽管设计思维、用户研究、交互体验等华丽的词
语已经成为我们开展产品创新时的“口头禅”,但是经历无数次创新
“夭折”后所得到的教训告诉我,人们愿意为“如何创新”的动听理
念买单,并沉浸于此,却不愿意对“为何能创新”的现实情况发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运用过这些方法后的创新结果的“诚实”
表现来看,这些舶来的创新理念最终被绝大多数决策者和创新发起者
扣上了“纸上谈兵”的帽子。然而,这哪里是“纸上谈兵”呀,简直
就是“纸上弹琴”,对于产品创新来说毫无声响。毕竟只有思考越根
本的问题,才会得到越有力的答案。因此,只有弄清楚了“为何能创
新”,才能真正为产品创新找到有力的答案。
如今,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里,产品创新所追求的关键词不再
是“如何”,而是“为何”。因为每个“如何”的背后都一定隐藏着一
个朴素的道理,就是“为何”。如果我们不能将创新中的“为何”有
条不紊地揭示出来,那么产品创新就只是一句口号和几页漂亮的PPT
展示,更是一种“只要希望给到位,信你就不是问题”的情绪渲染。
而能将创新中各种夸夸其谈的大道理转变成符合本土创新环境,并将
创新实施中的“为何”公之于众且收获成果的方法体系,才是推动创
新行为从悬浮迈向切实的终极体现。
一直以来人们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却不知道其实“选择大于
努力”是一个既戏谑又残忍的事实,选择的难度又何尝小于努力啊!
或许10年、20年后,你看着一个生活充实、职业体面的自己时,你会
认为当初一切的选择就是最优解。但是,这无疑是一种“马后炮”的
感慨。人生能有几个20年?当下能有最优解的选择就不错了。如果
你当下的选择是最优解,那么未来也必将高歌猛进。所以本书就是当
下开启你创新之路的最优解,书中的理念也好、方法也好,都能成为
你开展创新工作披荆斩棘的利器。毕竟,它是一本能够回答创新“为
何”的书,也是一剂能治疗创新“夭折”的良药,更是一件能为你在
创新世界中拼杀而量身定制的铠甲。
Hey !产品创新路径模型——更适合本土企业创新的方法体系
任何目标都应该有抵达的路径,任何问题得以解决都必须有行之
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对眼前的产品创新处境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却始终
坚信能实现成功的创新目标,那么就如同一个缺乏思考、懒惰成性并
且整天浑浑噩噩度日的人,却始终坚信有一天自己会留名青史、出人
头地一样。但泡沫般的白日梦终有一天会被现实戳破,手足无措的创
新行为只会让你更加伤痕累累,你终究还是会被那句“永远不变的只
有变化”的时代常态所打败。在市场、技术、政策及消费者需求不断
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不确定性”为整个商业市场笼罩上了一层迷雾。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突然蒸发、知名企业的破产重组及用户需求的扑朔
迷离,都让很多企业越来越力不从心、混沌不堪。为此也让更多的企
业重新回归于自身的核心产品,开始极力探索创新的途径。毕竟任何
目标都应该有抵达的路径,任何问题得以解决都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方
法。只有在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变革中探索出有效的创新之
道,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寻求“熵减”,并最终迸发出新的生产力。因
此“产品创新路径”方法体系的出现,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横空出世,
它的构成凝结了大量的积累和感悟。如果没有在产品创新专业领域长
达20年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那么产品创新路径模型(见图0-1)的出
现就不可能有以探索创新为轴的颠覆性演变和能斩获创新成果的更广
泛应用。如果没有被迷惑性很强的商业市场和看似铺天盖地的用户需
求蒙蔽过,你就不可能领悟到以往被推崇的创新方式似乎能够让你看
到很多的需求空间,实际上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可靠的创新成果。所以
产品创新路径模型的横空出世不仅是对创新方法的迭代,更是对过去
创新观念在形式主义上的祛魅。
图 0-1 产品创新路径模型
如图0-1所示,“产品创新路径”方法体系是由三大阶段、四大
步骤和八项实施环节所构成的。其中产品创新策略、产品创新设计和
产品创新决策被称为三大阶段,在三大阶段中,一方面贯穿了产品在
进行创新时所需迈入的必经之路,而另一方面则依托于企业内部集结
创新活力的组织构成。其实,所有出类拔萃的创新成果,都是可靠性
的策略经过有章法的设计后形成的决策回报,从而建立起了可持续性
的创新闭环。毕竟创新能依靠剑走偏锋、红利降临的时代已经悄然逝
去。三大阶段所建立起来的创新闭环是一套堂堂正正的打法。而所谓
堂堂正正就是创新副作用小且循序渐进的一种方式。同样,在“产品
创新路径”方法体系的三大阶段之下有四大步骤,它们分别为创新论
证、产品定位、机会点和创新共识。这四大步骤是“产品创新路径”
体系化表现的缩影,代表了一种具有结构化、条理化的创新形式。创
新论证、产品定位、机会点和创新共识就如同纽带一样将原本杂乱无
序的创新行为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并且每一步都为实施过程雕刻出了
属于创新的专属符号。而这些专属符号又形成了产品在创新实施过程
中的一张张体检报告,在其中我们不仅可以对创新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进行预判,还能在每个步骤下对创新发育的健康状况进行检阅,在
将每一步骤中的价值宗旨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不断修正、调整,避免
“创新夭折”的窘况出现。
通过步骤一“创新论证”的开展,加强了产品创新在策略指向性
上的可靠程度。这样让以往“拍脑袋”的策略指挥方式和头脑发热般
的任性想法都能变得严谨和冷静。让以“我”为第一人称的“指哪打
哪”转变为以“用户”为第一人称的“真实需求在哪我们才奔向哪”
的策略途径。在步骤二“产品定位”中,一切抽象的创新描述都将变
成具象的创新概念,产品的创新雏形开始浮出水面。此时此刻,虽然
你脑袋里“新奇特”的创意想法开始萌芽,但一不留神你为此所做的
设计就会与创新策略的指向产生割裂。这就如一项技术耗费了巨大成
本却无法推向市场一样,成为对产业最大的伤害。同样,当经过创新
论证得到的策略指向与可视化的设计表达货不对板时,这又何尝不是
对市场期待最大的伤害呢?所以步骤二“产品定位”不仅是让你从普
通设计跨越到创新设计的阶梯,还是避免创新策略与创新设计产生割
裂的避雷针。在步骤三“机会点”中,面对一个个策略一致、设计形
态多样化的创新概念时,你会迫不及待地希望与所有人分享,你渴望
得到决策者的支持和其他部门同事的拥护。但是如何将这些创新概念
从一个念想推进成为可落实的行动,才是这次产品创新行为得以持续
进行的关键所在。当你最初对产品萌生出创新的想法时,就应该知道
你将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创新成果的可靠性问题,二是创新推进的
可持续性问题。而产品创新路径模型的四大步骤不仅在循环往复地解
决这些问题,更是在一开始就告诉你如何规避这些问题。步骤三中的
“机会点”是体现创新推进可持续性的关键节点,本书第六章中详细
阐述了跨越这一关键节点的方法所在,同时还提供了让创新齿轮继续
向前的充足动力。步骤四是“创新共识”,我们常说,一个地方重不
重要取决于这个地方在局势中的位置和人们对它产生的共识。虽然它
是产品创新路径模型的最后一步,但亦是此次创新成果奔向创新成功
彼岸的第一步。所谓创新共识,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对此次创新在可
行性方式上达成了一致认识,对创新成果在未来市场表现的可预见性
上达成了一致认识,对创新发起者和参与者为产品在创新的探索和实
践中所付出的努力达成了一致认识,并且为产品在创新理念上的重塑
和方法有效性上达成了一致认识。毕竟对产品进行创新的孵化行为本
就是一场依赖于协作性的活动,虽然创新的爆发力取决于极具创新力
的少数派,但是从创新开启至创新成果产出,更需要决策者和跨部门
参与者的齐心协力。所以只有当“产品创新路径”体系化地解决了创
新中所存在的复杂问题,并对创新成果的产出达成了共识,而后才能
使创新决策达到最佳状态,使创新成果投入商业化并有望成为市场焦
点的基石。
一直以来,创新的重要性可谓人人皆知,但在探寻创新成功的答
案时,我们收获更多的只是满足情绪的诉求,而并没有掌握能够解决
创新问题的有效方法。就好比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对创新力的阐述大
多是“正确的废话”,并且以往对产品进行创新时所运用的方式也更
像是安慰剂,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创新成功的幻觉。但是商业风云变
幻莫测,企业对产品创新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出企业的适应性和发展
潜力。毕竟,在各大领域中同质化产品的战争仍未平息,市场下沉、
产品出海、爆款打造等一系列新老课题正在交织上演,各行业玩家也
相继跨界投身到不同领域,最终鹿死谁手尚不得知。这些都在督促各
企业交出一份创新的答卷。所以如果可以,企业何尝不想接过考卷并
运用一套能够产出可靠创新成果的组合拳来打破产品市场的死循环?
况且在这个恐怖的低容错率的创新游戏里,如果不能确保每个创新实
施行为都能够发挥得“稳准狠”,那么就不可能收获创新成果,更谈
不上轻轻松松就能活下来的创新念想。因此,“产品创新路径”方法
体系的三大阶段和四大步骤依托于八项具体的实施环节,并且每一项
实施环节中都有对单点可进行突破的具体方法和实施准则。
就像在“有效信息获取”环节中的“三步搜罗法”,它能够帮助
你识别信息黑洞,告别无效的信息采集方式,还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你
在进行需求信息获取时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并避免被过多无效的
“信息脂肪”喂养得消化不良。同样,在“合情推理分析”环节中,
“需求翻译”和“用户求同分析法”能够告诉你如何分辨用户的情感
诉求和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够清晰
地判断出用户对产品创新关注点的权重分布,并将用户群体所指向的
需求方向转化为产品的“创新指引”,从而为创新策略奠定扎实、可
靠的价值基础。还有“创新概念具象表达”环节中对“设计创新三部
曲”的方法运用,让以往建立在个人喜好上的设计评价能够建立起统
一的度量范式,并且通过与传统产品设计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设
计,最终得以用创新的姿态表达出设计的含义,输出既能满足创意追
求又能符合商业实际的创新设计形态。不仅如此,“创新评估”环节
中的“创新评估矩阵”更是重新定义了创新性产品在集体评议中的评
估系统,打破了以往用普通项目来对标创新性项目的惯常认知,让每
个创新机会点不再被评议者你一言、我一语地推落悬崖,就此灰飞烟
灭。而是通过“创新评估矩阵”让评议者从视角到思想再到行动重新
构建一套适用于创新产品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创新机会点都能如一叶
扁舟驶向不同的“创新矩阵码头”。
在同属于步骤三“机会点”中的“创新验证”环节也围绕验证的
基本理念重新建立起了符合产品创新的验证价值观——“用户的付费
意愿”。毕竟消费者对产品的夸赞只能表示喜欢,而真金白银的支持
才能代表真爱。与此同时,作为此环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创新验
证摩天轮”能帮助我们挖掘用户付费意愿背后的创新影响因素,从而
编织起一张用户与产品在创新关系上的“蛛网”,这样不仅能够让产
品创新的不同维度在用户的视角下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分量,还能够为
极具风险的创新决策扣上一把“安全锁”。不仅如此,我相信关于如
何控制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规避创新产生的成本浪费在“设计深化”环
节中的巧妙运用,能够给创新实施者带来非常大的启发。同样,在
“创新判断”环节中,创新成果与创新成功的关系也从模糊的定义演
变成为由“三维要素”构建起来的稳固体系。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在投
身于这个更炫的创新世界时不再茫然。因此,过去我们所认知的碎片
化的创新方式正在被产品创新路径模型中的八项实施环节全面分解、
重构,这是“产品创新路径”方法体系的魅力所在,也是能够一次次
收获创新成果的结局使然。
不可否认,如今的企业一方面身处于产品创新的修罗场,而另一
方面也的确赶上了产品创新的好时候。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来看,创新
的产品能够被消费者追捧、被市场标榜、被时代铭记,靠的是产品创
新团队的努力,同时也不能否认机遇的成分。但是从横向的机遇角度
来看,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创新这件事上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机会,能
不能抓住,既要凭企业本身的创新决心,又要凭一些运气,而最重要
的还是要凭借自身的创新实力。在创新实力面前,有些企业还在埋头
苦干,抱残守缺,而有些企业已经重塑认知,如虎添翼。可见前者与
后者的差别就在于对产品创新有效方法的认知和运用了。
通过产品创新路径模型——学习 训练 =创新力
推动开展一次产品创新工作,会随时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企业或组织内部由于职位不同,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也会不一
样,但是参与创新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们是所有企业创新的核心。
所以创新工作的开展所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具体实施上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是创新参与者在共生观念上的思想
问题。简而言之,前者是“事”的问题,而后者是“人”的问题。因
此,既能在产品创新实施工作中传递出专业理念,运用有效的创新方
法来解决“事”的问题,又能够激发出协作精神,解决创新过程中的
资源获取问题,才能成为标榜自身拥有创新力的优秀范本。
或许在你身边有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掌握了创新力的密码,他们因
为创新能力的彰显常常成为组织中的焦点,并且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
节节攀升。或许你会感叹,认为他们都是拥有创新力天赋的宠儿,甚
至你还会认为“在天赋面前努力不值一提”这句调侃的话说得很有道
理。其实,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虽然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很多时候这
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不可否认,这足以反映出天赋的重
要性。但是我之所以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在很多能贴上天赋标签的
能力面前,我们所谓能发挥在产品创新方面并通过创新为企业带来市
场增长的创新力,真的有天赋可言吗?如果我们在此谈及的创新力有
天赋可言的话,那么因对产品进行创新而就此打破传统并改变人类生
活方式的那些人和因进行产品创新行为后就此突破市场重围走向商业
之巅的那些人,他们谁不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考验后才拥有了推陈出
新的创新能力,并因此获得成功的呢?所以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创
新力面前,其实天赋可有可无。如果创新能力没有绝对的天赋可言,
那么它一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习得并建立。
虽然当我们提及如何建立自身创新力这一话题时,很多人都认
为自己曾经为拥有这项能力而努力付出过,但是如果你以前为拥有创
新力而投入时间并努力学习,却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那
么肯定是你努力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其实,对于创新力的建立,许
多人对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问题并不感兴趣,而只对想要的结果感兴
趣,并且渴望最好有一条捷径能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瞬间实现这一愿
望。然而,如果你对能力构建存在认知上的缺乏,并且没有具体的操
作指引作为能力训练工具的话,那么你对创新能力的渴望也只能是自
我感动下的消耗,永远无法追求理想中的匹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