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该书由象数出发,以虞翻、来知德、张惠言、尚秉和四家易注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解释为基础,以“按”语形式阐述自己的理解,试图找到六十四卦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揭示《周易》经传的本义,既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胡彦,1966年生,云南省麻栗坡县人。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主要从事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表了《返本归元:<周易>研究的四个维度与未来方向》等若干篇论文。
|
目錄:
|
自序
绪论
凡例
周易上经
一 乾卦
二 坤卦
三 屯卦
四 蒙卦
五 需卦
六 讼卦
七 师卦
八 比卦
九 小畜卦
一〇 履卦
一一 泰卦
一二 否卦
一三 同人卦
一四 大有卦
一五 谦卦
一六 豫卦
一七 随卦
一八 蛊卦
一九 临卦
二〇 观卦
二一 噬嗑卦
二二 贲卦
二三 剥卦
二四 复卦
二五 无妄卦
二六 大畜卦
二七 颐卦
二八 大过卦
二九 坎卦
三〇 离卦
周易下经
三一 咸卦
三二 恒卦
三三 遁卦
三四 大壮卦
三五 晋卦
三六 明夷卦
三七 家人卦
三八 睽卦
三九 蹇卦
四〇 解卦
四一 损卦
四二 益卦
四三 夬卦
四四 姤卦
四五 萃卦
四六 升卦
四七 困卦
四八 井卦
四九 革卦
五〇 鼎卦
五一 震卦
五二 艮卦
五三 渐卦
五四 归妹卦
五五 丰卦
五六 旅卦
五七 巽卦
五八 兑卦
五九 涣卦
六〇 节卦
六一 中孚卦
六二 小过卦
六三 既济卦
六四 未济卦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周易》是一部具有奠基性、系统性和未来性的著作。它的奠基性表现为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滥觞于此;它的系统性,则体现在《周易》是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天地所生万物之间的存在关系的;《周易》不仅是一部“历史典籍”,而且还是一部“未来之书”。它蕴含未来性的内在品质,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智慧的“源头活水”。它的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为我们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知未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思想动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周易》是中国思想的本源、中国文化的渊薮、中国智慧的宝藏,上及天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天地人三才之道尽在其中。但《周易》难读,向来被人们视为“天书”“绝学”。其实“天书”并非邈不可及,高不可攀。“绝学”未必不可以登堂入室、拜师问道。只要找到“天梯”,找到治学的正确门径,我们就可以藉此进入广大精微、意蕴丰富、智慧无穷的《周易》世界。研究《周易》,首先得了解《周易》是谁写的,这是一部什么样性质的书。《周易》通行本是由“经”“传”两个部分构成的。其中“经”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八卦基础上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画,二是专门解释六十四卦画的卦爻辞。“传”是指《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七种十篇专门解释《周易》本经的文字,古人称为“十翼”,又称《易传》。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指的就是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的古代典籍,它位于“群经之首”,被人们誉为“大道之源”。八卦的作者,《周易·系辞下》有明确的说法: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就是伏羲,上古三皇之一,被后人誉为华夏的人文始祖。伏羲创作出八卦,八卦两两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六十四卦画。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同样存在一个创作的过程,那么是谁完成了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画的飞跃?唐代的孔颖达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讨论:
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牺画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史迁等以为文王重卦。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辞》,神农之时已有,盖取益与噬嗑,以此论之,不攻自破。其言神农重卦亦未为得,今以诸文验之。案《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凡言作者,创造之谓也。神农以后便是述修,不可谓之“作”也。则幽赞用蓍,谓伏牺矣。故《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上系》论用蓍云:“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十八变成卦,明用蓍在六爻之后,非三画之时,伏牺用蓍,即伏牺已重卦矣。
他列举了四种重卦说:王弼认为是伏羲重卦,郑玄认为是神农重卦,孙盛认为是夏禹重卦,司马迁认为是周文王重卦。孔颖达依据“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的思想,支持王弼的伏羲重卦说。清代的王先谦在《汉书补注》这本书中也讨论了重卦的作者问题,他的观点是支持王弼的伏羲重卦说。六十四卦画由三百八十四爻构成,加上乾坤两卦的“用九”“用六”两爻,共三百八十六爻。每一卦都有专门解释卦象的文字,这类文字被称为“卦辞”;每一爻都有专门解释爻象的文字,这类文字被称为“爻辞”。如果说伏羲完成了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创作,那么这些解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的文字的作者是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中得到启示:“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很显然,司马迁认为周文王是《周易》的作者。他的这一观点,被孔颖达作了进一步的解说,认为卦辞是周文王创作的,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作。周公的爻辞传达了周文王的思想,因为“父统子业”的缘故,为了尊崇周文王,人们就统一将《周易》卦爻辞的作者归于文王了。至于《易传》的作者,司马迁明确指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司马迁认为《易传》的作者是孔子。他的这一观点,虽然得到了班固、孔颖达等人的支持,但从古至今,有关《易传》的作者问题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易传》不是一人所为。近年来,随着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出现,为孔子与《周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李学勤、廖名春、丁四新等先生均认为孔子与《易传》有不解之缘。《易传》传述了孔子的思想,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周易》一书的作者,班固认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孟康注:“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伏羲代表的是上古易,周文王代表的是中古易,孔子代表的是下古易。《周易》作者的归属问题,在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可以一锤定音地解决有关争议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尊重古人崇圣的传统,依照班固的看法,将八卦及其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的作者归为伏羲,视六十四卦画为“伏羲易”;将六十四卦卦爻辞的作者归为周文王,视六十四卦卦爻辞为“文王易”;将《易传》的作者归为孔子,视“十翼”为“孔子易”。明确了《周易》的作者问题,我们就可以来讨论《周易》的成书方式及其特点了。八卦的来源及创作方法,《周易·系辞下》说得很清楚:“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伏羲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画出的八卦,是天地万物的拟象。八卦构成的象征符号不是书斋式的抽象思辨与面壁虚构,它是对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的天道运行规律的描画,代表的是天地万物的类象,其中蕴含的象意即是天地宇宙运行变化的秘密。伏羲易没有文字,只有由阴阳爻组合而成的六画卦,它代表的是上古时代的“无字天书”。这部“无字天书”传到中古时代的商朝,有一个叫姬昌的诸侯西伯,因为为人仁厚,得到百姓的拥戴,后来被小人谗言中伤,于是被商纣王派人抓捕,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姬昌在监狱里发愤研读伏羲留下的“无字天书”,思考周人部落的命运,他将自己研读六十四卦画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于是伏羲创作的“无字天书”就有了文字的说明与解释。姬昌是周朝的奠基人,人们尊称他为周文王。《周易》这部经典的命名,显然和他有关。由卦爻辞构成的文王易是对伏羲所发明的“无字天书”的智慧开显。借助文王易的文字开示,后学者可以由辞识象、观象见意,藉此领悟伏羲易所蕴含的天地的秘密、自然的真理、人事的吉凶。周文王创作的卦爻辞是建立在对卦爻象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们是“观象系辞”的产物。这些文字因象而生、为象而作。因此,要准确理解、科学认识《周易》卦爻辞的内涵,就必须具备“观象明意”的能力。对《周易》卦爻辞的解读必须与对卦爻象的理解结合起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种解读是准确的、科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看这种解读是否符合八卦取象的原则,是否符合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文王观伏羲所画八卦,悟得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相与为一的机理,用文字的形式发现天路,表彰天意,在天人之间搭建了“文明”的桥梁。这座“文明”的桥梁通向的不是“未来”,而是“开端”。这个开端即是屈原所追问的“遂古之初”。古代圣人著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留下来的典籍都是由结论性的简约话语构成的,推理、论证、思辨的过程在书中被省略了。伏羲留下来的仅仅是由八卦图像构成的“无字天书”,这些“无字天书”是如何反映天地宇宙运行的秘密的,他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周文王为什么要用“元亨利贞”“潜龙勿用”等等卦爻辞来解释六十四卦,他也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于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春秋时期孔子的学术抱负之所在。孔子一生的学问都凝聚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八个字当中。“好古”是孔子思想的尺度与终极的归宿。这个“古”的根本义,段玉裁一语道破:“《逸周书》:天为古,地为久。” “好古”就是尚友天地,以天地为师。孔子虽然伟大,但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作者”。“作者曰圣”,“作”是圣人的事业。天地已开,人类岂可离开天地这个大宇宙另外筑造一间自己的屋子?“述者曰明”,“述”是人师的事情,通经明道,接续斯文。孔子“述而不作”,定位于“述者”,所以他撰写的《易传》重在“述经”,是对《周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系统解说。孔子遵循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从《周易》的“自然之道”中引申出“人文之道”。因为有了孔子传述的《易传》,我们就拥有了通往《周易》世界的桥梁,就拥有了通经明道、接续斯文的可能。掌握了《周易》一书的构成方式、构成内容和构成特点,我们就会明白对《周易》的阅读、理解、研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内在关系,搞清楚卦爻象与天地阴阳变化的逻辑联系;对《周易》的研究,需要将卦爻辞还原为卦爻象,需要将卦爻象还原为天地之象,需要在天地之象的变化中感悟阴阳升降浮沉的消息,领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不易真理。(以下省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