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文字学大师胡朴安送给文字学爱好者的入门参考书!
致敬世界书局1929年“ABC丛书”版,复刻经典!
“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
內容簡介: |
《文字学ABC》是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从文字的原起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涉及甲文、古文、篆文、隶书等。中编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编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指出各书优缺点,给读者和学者以参考。该书理论明晰、举例生动,可谓文字学爱好者、研究者的入门参考书。正如胡朴安先生在序言说的那样:“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文字学ABC》曾多次再版,本次出版选用世界书局1929年“ABC丛书”版为底本,将书名改为《文字学入门》,封面亦参考该版。在保留当时语言文字习惯的基础上,对文字、标点等进行了错讹订正和现代规范处理,同时以页下注的形式对生僻字词进行注音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
關於作者: |
胡朴安(1878—1947),名韫玉,字仲民,又字颂民,号朴庵,又号朴安,安徽泾县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幼习经史,精文字训诂之学。先后供职于上海《民立报》《太平洋报》《中华日报》和《民国日报》,并任中国公学、复旦公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著述颇丰,有《周易古史观》《儒道墨学说》《校雠学》《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等。辑有《朴学斋丛书》。
|
目錄:
|
上编 文字源流 1
第一章 文字通论 3
第二章 字音的原起 9
第三章 字义的原起 14
第四章 字形的原起 20
第五章 甲文 26
第六章 古文 31
第七章 篆文 37
第八章 隶书 42
第九章 文字废弃 46
第十章 文字增加 52
中编 六书条例 57
第一章 六书通论 59
第二章 象形释例 67
第三章 指事释例 72
第四章 会意释例 77
第五章 形声释例 82
第六章 转注释例 89
第七章 假借释例 97
下编 研究书目 105
第一章 《说文》 107
第二章 形体辨正 136
第三章 古籀与小篆 140
第四章 金文 142
第五章 《说文》中古籀 144
第六章 甲骨文字 147
第七章 隶书 151
|
內容試閱:
|
序
我这一本《文字学》,上篇是在持志大学讲授过一次,现在加了一遍修改。大概从文字的原起,说到文字的变迁。虽不见得十二分详细,而甲文、古文、篆文、隶书等,几个重要的问题,皆有相当的说明。中篇是在国民大学讲授过两次,又在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各讲授过一次,又加了一遍修改;在持志大学讲授过一次,现在又加了一遍修改。大概关于六书的条例,皆有浅显的说明。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大概将目睹的书,略记其内容与版本,并稍加批评,便研究文字学的人有一个门径。
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民国十八年(1929)二月五日泾县胡朴安记
第一章? 文字通论
一? 文字原始
文字是替代言语的符号,因文字的创造,是由言语而来。但是未创造文字以前,替代言语的符号,已有画卦和结绳两种。
许叔重叙《说文解字》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以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官以乂,万品以察。”可见未创造文字以前,已有画卦、结绳的符号了。据许叔重的这一段话看来,大概庖牺时是画卦,神农时是结绳,黄帝时初造文字。这种考证,根据《易经·系辞》的,是比较可信。但是黄帝的史官仓颉,虽能创造文字,而同时造文字的人,必不止仓颉一个。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可见黄帝时作书契者,已经有沮诵、仓颉两个人了。其实文字在未整理以前,是极混杂的,创制的,绝不是一两个所谓圣人。由简而繁,由分歧而统一,实是自然的趋势,不过溯原其始,大概在于黄帝时代罢了。
二? 文字称谓
怎么叫做“文”?《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易经·系辞》:“物相杂故曰‘文’。”都是交错的意义。因物不交错,必不能成文,文之形为,即交错的形象。“文”的定义,便是许叔重所讲的“依类象形谓之‘文’”,也即郑渔仲所讲的“独体为‘文’”。
怎么叫做“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字”本乳字的解说,引申为抚字的解说,也引申为文字的解说。所以引申为文字的解说的缘故,便是合二文三文以至多数文而成一字,由孳乳而浸多的意义。“字”的定义,即许叔重所讲的“形声相益谓之‘字’”,也即郑仲渔所讲的“合体为‘字’”。
“文”“字”的名称,很不统一。 古时文字统称为“名”,如《仪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或统称为“文”,如《礼记·中庸》:“书同‘文’。”汉时称“字”,或“文字”并称,或亦单称“文”,观《说文解字》一书可知。自《字林》名书以后,“字”便成为专称了。
三? 文字功用
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着智识而进步。文字的功用,大概可分为三种:
(甲)记录事物:古代的事物,能够见于今;今日的事物,能够垂于后,这便是历史的萌芽。
(乙)抒写情感:由喜怒哀乐的情感,发为笑号悲欢的声音。本自然的声音,成为有意识的声音,叫做语言;本语言的声音,成为有形迹的符号,叫做文字。有文字以记录情感,然后人与人的感情始通,这便是文艺的萌芽。
(丙)记述思想:由过去的观念,而产生未来的思想;由经验产生归纳、演绎、类推的思想,将这种思想,用文字记述,便是一切学术的萌芽。
这三点功用上看来,文字的发明,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