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读懂中国共产党”丛书第二部。本书从“党”的概念、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等容易被误读的问题讲起,多层次地对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进行介绍,帮助国内外读者了解这个百年大党创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执政方式等,既诠释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澄清误读误解,又向读者分析和展示了这个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秘诀和永远年轻的追求。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科学社会主义课题首席专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研究。主持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等理论学习辅助材料。出版了《李君如著作集》18卷,其中由《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组成的“毛泽东研究三部曲”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发表了《邓小平的“治国论”》等数百篇论文,其中《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邓小平的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为第二届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2008年荣获联合国“艾滋病防治特殊贡献奖”和澳大利亚金袋鼠奖。2017年被评为“影响中国”年度学者。
|
目錄:
|
◎图书目录
第一章此“党”非那“党”/01
“党”:一个难以翻译成外文的词/02
从“黨”到“党”/04
《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系的界定/07
第二章和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关系/11
中国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那样的党吗?/13
中国共产党是在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26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是不一样的共产党/40
第三章以“民心所向”为合法性/45
从“合法性”的翻译说起/46
西方语境下的“合法性”/49
中国语境下的“合法性”/53
“民心”和“民信”“民主”“民生”的关系/58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64
第四章“两个先锋队”和党的“初心和使命”/69
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71
“两个先锋队”的认识:从“自在”到“自觉”/77
从“两个先锋队”深刻领会党的“初心和使命”/86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学习型政党”/9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9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提出和与时俱进/105
“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20
第六章“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129
“成分建党”的困难和党建思想的创新/130
党的思想建设和以历史问题决议统一全党思想的创举/139
从党的“三大作风”到“三个务必”/148
执政党的主题教育/156
第七章“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63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164
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历史实践/173
中国特色民主集中制的“特色”在哪里?/187
第八章党的“全面领导”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205
从“党的领导”谈起/20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211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17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原则和领导制度/226
第九章在自我革命中加强党的建设/235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236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42
在自我监督中从严治党/248
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254
增强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自觉性/260
|
內容試閱:
|
◎序言(引言/导言/出版后记/编辑手记/跋) 百年大党依然年轻
在北京长安街上有四条永远不变的红底黄字大标语,这就是从新华门两侧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到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四个“万岁”,打头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是祝福,也是“生命力”的象征。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岁华诞,但是它依然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依然年轻。
“年轻”辨
在讲“中国共产党依然年轻”的时候,首先要对“什么叫年轻”即对“年轻”这个概念做一个解释。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形象地说过:“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我们讲“中国共产党依然年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虽然已经从“幼年”走到“成年”,从“幼稚”走到“成熟”,但它依然充满朝气和活力,依然“年轻”。这是一种充满“成熟”魅力的“年轻”,而非“幼稚”的“年轻”,更非“愣头青”般的“年轻”。
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它的年龄有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自然年龄和历史进程同步,生理年龄和生命体的机能相关,心理年龄和心态相联系。从自然年龄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辛奋斗了一百年,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但是,中国共产党在生理上心理上依然十分年轻。在这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从指导思想、成员构成、组织体系到运行机制不断自我完善、新陈代谢,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政治生命有机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从来没有衰老过,即使出现暂时的僵化半僵化也能依靠自身的思想路线重新活跃起来,重新焕发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依然年轻”的标识
对于一个百年大党来讲,“年轻”是中国共产党的现状,而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良好的祝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年轻”前加上“依然”的原因。我们说中国共产党依然年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有理想,有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年轻的标识。年轻,代表的是未来。憧憬未来,追求梦想,拥有理想,从来都和年轻相联系。岁月不饶人,但不管经历多少岁月,只要有理想,就有未来,就意味着年轻。德裔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又译为塞缪尔·乌尔曼)在他享誉世界的散文《青春》(Youth,又译为《年轻》)中这样写道:“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根基,而且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明传统为支撑。中国共产党还能从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确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历史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以此来凝聚人激励人。比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把社会主义革命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今天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还先后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在又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正如邓小平说过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是远大的,又是科学的,还是和现实相联系的,是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那么年轻,就在于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有活力,有朝气,是中国共产党年轻的又一标识。从1686年莱布尼茨提出同“死力”相对应的“活力”这一概念以来,物理学家已经认识到所谓“活力”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动能”。文学家则把“活力”这个概念同“青春”联系起来,张扬青春的旺盛生命力。虽然在年轻人中也有少年老成、暮气沉沉,但老态龙钟、老气横秋在本质上和年轻无缘,唯有青春才有无穷无尽的活力和朝气。活力也好,朝气也好,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其实就来自事物的“新陈代谢”。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说过:“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无论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新”和“陈”两个方面的因素存在,“新”代表的是上升的因素,“陈”代表的是下降的因素,“新陈代谢”就是“新”不断取代“陈”。这一过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活力”,就是“朝气”。中国共产党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起来的,最懂得也最会自觉运用事物发展的“新陈代谢”规律,因而也最有活力和朝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就通过整顿自己的学风、党风和文风,在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中“新陈代谢”。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取代“旧中国”,实现国家政权的“新陈代谢”,而且能够领导人民把“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新陈代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公开指出自己建立的经济体制等各方面制度存在的弊端,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激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该具有的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以极大的魄力和胆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革除自身肌体存在的消极腐败因素,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如此年轻,就在于这是一个有活力、有朝气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有闯劲,有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年轻的标识。年轻,意味着没有负担,不仅敢想、敢说、敢干、敢闯,而且敢担当。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由一批具有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和爱国热忱的年轻人创建的。倘若他们没有闯劲,没有担当,是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创建这个党的。因此,习近平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冒着被一些人误以为“砍旗”的风险,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进拨乱反正,领导改革开放,直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在于这个党经历了一场异乎寻常的内乱后能够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保持共产党人无畏的闯劲和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顶着“姓社姓资”的质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直至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于这个党能够在大风大浪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面临着世界范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号召全党“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同时,提出要有“担当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如此年轻,就在于这是一个有干劲闯劲、有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依然年轻”是一个大命题,有理想、有梦想,有活力、有朝气,有闯劲、有担当,仅仅是其主要标识。但仅仅从这些标识就可以体会到,为什么中国人民会发自内心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依然年轻”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不仅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且揭示了这个党的根本特征是:先进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有“先进性”,但这样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明确:“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内在地包含了“新陈代谢”的要素。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历史大转折阶段,总是要提出整风或整党的任务,目的就是要保持这种先进性。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的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历尽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远保持思想上的年轻。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政党最怕什么?最怕思想僵化。邓小平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世界上许多大党老党,不管它们的历史有多么辉煌,都是因为僵化而老化,因为僵化老化而失去活力,最终失去生命力,为时代淘汰,被人民抛弃。从毛泽东开始,我们党不仅对此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且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毛泽东在阐述这条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时,强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他还把这样的认识论称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能动”二字,形象而又深刻地说明了这种唯物论的反映论不是机械的,而是紧跟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种“能动”,对于认识主体来讲,就是要在“实事求是”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从形形色色的思想僵化中走出来。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正是坚持了实践论的认识论,不断突破僵化才依然年轻。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内已经深入人心的这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这个百年大党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而依然年轻的重要“秘诀”。
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要年轻,从根本上说,党的肌体要健康,要有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凡是出现个人专断、一言堂,或宗派主义、分散主义,以及其他各种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况,党的决策和领导就会发生问题,甚至遭致失败。党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教训后,认识到了没有民主不行,没有集中也不行,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按照这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既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能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据这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党,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能够经历各种曲折而依然年轻的又一“秘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这个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早就认识到,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着眼于党的事业百年大计,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还提出党中央和各级领导班子的构成在年龄上要形成梯队结构。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进一步用三个“命运”、一个“福祉”强调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千万不要小看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一条。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中国共产党最强调这一条。也正是这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能够依然年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秘诀”。
这里讲的“秘诀”,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其实都是公开的常识、惯常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正是这些习以为常、日用不觉的做法,恰恰是党能够“年轻”的“秘诀”。
◎内文节选1
中国共产党是和苏联共产党不一样的共产党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结一下: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一样都是共产党,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是不一样的共产党。
之所以把这一“归结”称为“简单归结”,是因为所有的归纳都不可能是完全的。至于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做比较,更是难以用归纳法讲全的。因此,这里只能用“略举一二”的办法,做一个归结。
首先,要肯定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一样都是共产党。也就是说,这两个党在成立的时候都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如前所说,中国共产党在筹建的时候,由于陈独秀自知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如李大钊,对于这个党的党名是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拿不定主意,就向李大钊请教。李大钊知道,“社会党”是第二国际的政党,“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政党,而中国要建立的这个党是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建立的,是要通过革命而不是改良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因此只能走俄国人的路,建立“共产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和苏联共产党一样的工人阶级政党。一样就一样在:这两个党的建党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性质都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纲领都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奋斗目标都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这些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中。一样还一样在: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帝国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是在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因此在革命中不是一般地实行马克思主义的纲领,而是要按照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先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要注意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是不一样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都强调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或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但中国共产党在强调这一性质的同时还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但中国共产党更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民族特点,苏联共产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接受不了,还在这些问题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过批判。与此相联系,苏联共产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更注重党员的阶级成分,中国共产党则从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就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强调党的思想建设。此外,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一样都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但对这一组织原则苏联共产党更强调集中制,认为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制基础上加上党内民主制;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强调党内民主是党员的基本权利,强调党在执行严格纪律的同时要允许党员在思想上保留不同意见。
综上所述,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共产党的关系及其异同。只有这样,才能揭穿西方一些人试图把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共产党“挂钩”“等同”等手法来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的恶劣行径,澄清许多人头脑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读误解。
◎内文节选2
要获得“民信”、赢得“民心”,从根本上说,靠的是行动——能够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模范行动。这种模范行动,包括“民主”。怎么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已经提出。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所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讲的就是要通过民主的道路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时,毛泽东所讲的“联合政府”也好,“民主”也好,是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但由于国民党不仅没有接受这一反映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反而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因此在解放战争的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的转变后,中国共产党在决定夺取全国政权时,毛泽东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未来新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政权。他对这个问题的考虑,非常深入。1948 年 1 月 15 日,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说,人民不喜欢蒋介石,也不喜欢共产党。这个可能性完全有,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他明确提出,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按照毛泽东的思路,就是要通过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统一战线的新政权。这个“统一战线”是包括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人民民主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五一”口号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这个建国思路。1948 年 9 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会议即“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未来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西方有些人污蔑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是依靠枪杆子支撑的极权制度。他们完全不懂得,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是因为我们的敌人手中不仅拿着枪杆子,还用这个枪杆子屠杀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民主力量的代表,作为一个长期为民主而奋斗的党,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时候并没有凭借枪杆子的力量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采取民主的方式,共同来建立新中国。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民主,实行民主。
要获得“民信”,赢得“民心”,在采取的模范行动中,除了“民主”,还有“民生”即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愿望,就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广大人民群众贫苦的生活状况。在中国实行民主,决不能离开民生空谈民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人心,就在于围绕民生推进民主,依靠民主解决民生。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的土地改革,在民主与民生的互动中赢得了民心。在中国共产党决定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毛泽东根据党历来坚持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这就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与此同时,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这样的经济纲领,这样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核心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正由于实行了这样一整套符合国情特别是当时实际状况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不到3 年时间,就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还在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废除陋习、取缔妓女、扫除文盲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和成就。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不可缺少的一条,就是要重视民生,改善民生。
人们不难发现,“民心”或“民心所向”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以“民心所向”为国家权力或政治秩序的“legitimacy”(合法性、正当性),不仅包括“民信”的要求,还包括“民主”和“民生”的要求。换言之,“民心”或“民心所向”是在“民信”“民主”“民生” 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获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