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編輯推薦: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史、国内外氢燃料电池技术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的研发与应用现状,以及氢燃料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的布置、设计和优化等,主要内容包括氢能、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及关键材料、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氢燃料电池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及优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设计方案、加氢站规划设计、氢燃料电池技术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动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
目錄:
|
前言 第1章氢能1 11氢能来源1 111化石燃料制氢1 112工业副产氢6 113光解制氢10 114电解水制氢12 115生物制氢14 116国内外研究进展15 12氢能存储17 121高压气态储氢17 122液化储氢18 123金属氢化物储氢19 124复合储氢20 125其他储氢技术21 13氢能运输22 131气态氢的运输23 132液氢的运输23 133氨作为载氢体24 134液态有机载氢体作为载氢体24 14氢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25 141国内氢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25 142国外氢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31 15氢能市场规模31 151全球市场规模32 152中国市场规模33 16氢能发展战略34 161国际氢能发展战略34 162中国氢能战略38 思考题42 第2章氢燃料电池43 21氢燃料电池发展史43 22氢燃料电池基本原理46 23氢燃料电池类型47 23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47 23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48 23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49 234磷酸燃料电池51 235碱性燃料电池52 24氢燃料电池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53 241氢燃料电池利用现状53 242氢燃料电池发展前景55 25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55 251燃料重整供应系统55 252空气供应系统55 253水管理系统56 254热管理系统56 255直流交流逆变系统56 256控制系统56 257安全系统56 258水气管理系统56 259热回收系统57 思考题57 第3章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及关键材料58 31膜电极组件58 311质子交换膜59 312催化剂64 313气体扩散层67 314膜电极供应商70 32双极板72 33电极材料的改进74 331pH值对反应的影响74 332阳极氢氧化反应75 333阴极氧还原反应77 334新型催化剂设想79 思考题80 第4章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81 41燃料电池系统概述81 42电堆82 421基本概念82 422电堆组装82 423电堆分类83 424竞争格局83 425技术趋势84 426电堆供应商84 43供氢系统87 431直排流通模式87 432死端模式87 433再循环模式89 44空气供应系统95 45水管理系统98 46热管理系统99 47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效率、动力性及成本103 471燃料电池系统效率103 472燃料电池系统动力性104 473燃料电池系统成本104 思考题105 第5章氢燃料电池技术经济和环境 效益106 51生命周期成本分析106 511生命周期成本概述106 512生命周期成本构成106 513生命周期成本测算方法107 514多角度氢燃料电池汽车生命周期成本模型108 52全生命周期评价110 521生命周期评价主要步骤110 522生命周期评价软件112 523燃料周期环境影响模型112 524车辆周期环境影响模型114 53问题和讨论115 思考题117 第6章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身总布置 设计及优化118 61燃料电池汽车车身总布置基本原则118 62燃料电池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方案119 621整车总布置方案119 622整车控制方案设计121 63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122 64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选择122 641驱动电机的选择122 642动力蓄电池的选择124 643燃料电池的选择125 65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部件参数 计算126 651驱动电机参数的确定126 652燃料电池参数的确定128 653动力蓄电池参数的确定128 66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布置及 设计129 661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布置方案129 662车载制氢式供氢系统129 663车载储氢式供氢系统131 67供氢系统方案设计131 671供氢系统的功能要求132 672供氢系统的零部件方案设计132 673供氢系统的气动系统设计方案133 68燃料电池汽车总布置设计优化134 681总布置方案对整车的影响134 682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总布置方案改进135 思考题136 第7章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设计 方案137 71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配置方案137 711纯燃料电池驱动方案137 712燃料电池+蓄电池驱动方案138 713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驱动方案138 714燃料电池+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驱动方案139 715燃料电池+蓄电池+超高速飞轮驱动方案140 716插电式动力配置方案140 72动力系统参数匹配141 721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结构参数与主要性能指标142 722驱动电机的选型及参数匹配142 723氢燃料电池的选型及参数匹配143 724动力蓄电池组的选型及参数匹配143 725传动系统传动比的匹配145 73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147 731仿真软件ADVISOR简介147 732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仿真模型的建立148 733整车参数和仿真参数输入152 74氢燃料电池汽车重点企业分析156 741亿华通U156 742潍柴动力157 743宇通客车158 思考题159 第8章加氢站规划设计160 81加氢站总体规划布局160 811加氢站的工作原理160 812加氢站的组成161 813站域交通流线分析162 814加氢站总平面布置类型164 815建/构筑物设计167 816加氢站安全管理措施169 82加氢站内参数设计170 821制氢系统170 822压缩系统171 823储氢系统172 824加注系统172 825控制系统172 83加氢站气源设计173 831加氢站气源设计的工作流程173 832加氢站气源的可行性研究174 84加氢站应急预案175 841常见紧急事故应急预案175 842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76 843人为潜在危害和非法行为应急预案178 85国内外加氢站建设现状179 851国外加氢站建设现状179 852国内加氢站建设现状180 86国内加氢站案例分析183 861长清服务区加氢站183 862北京永丰加氢站186 思考题191 第9章氢燃料电池技术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动态192 91世界氢燃料电池发展及运行192 911美国氢燃料电池发展192 912欧洲氢燃料电池发展193 913日本氢燃料电池发展194 914韩国氢燃料电池发展195 92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展及运行196 921中国氢燃料电池相关政策196 922中国氢燃料汽车的市场发展198 923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199 思考题199 参考文献200
|
內容試閱:
|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清洁环保、可储存和可再生等特点,可以同时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途径之一,也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备受大众关注。作为氢能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氢燃料电池成为各国发展氢能产业、抢占市场的重点。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35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将实现氢动力转型,并建成加氢站5000座左右。 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技术有望大规模应用于汽车、便携式发电和固定发电站等领域,也是航空航天飞行器、船舶推进系统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但其面临降低生产成本(电解质、电催化剂等基础材料)、结构紧凑性、耐久性及寿命三大挑战。实际上,想要推动氢燃料电池行业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解决技术与应用两大实际问题。换言之,唯有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水平,加快产品多元化应用,才能充分发掘氢燃料电池的最大价值。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氢气制取及加氢站等关键技术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 本书内容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史,国内外氢燃料电池技术关键材料,核心组件(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系统部件,控制策略等)的研发与应用现状,氢燃料电池系统设计,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简称,本书中均采用此简称)车身总布置设计优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设计方案,氢燃料电池技术系统寿命、功率密度、制造成本等,氢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问题,未来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及保障措施,当前氢燃料电池技术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动态。本书注重各部分内容的纵向联系,即令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打好基础,后面的内容则是前面内容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本书还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横向联系与综合,力求使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本书由山东建筑大学张宗喜任主编,宋传增任副主编。编写分工如下:第1、2章由宋传增编写,第3、7章由张宗喜编写,第4章由鹿斌编写,第5章由刘延瑞编写,第6章由颜宇编写,第8章由王金波编写,第9章由李新海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