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著名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思想力作,将文学语言、学术表达、诗性描述乃至俚俗方言有机融合,以“絮叨”为支点,联通哲学语言、科学语言、中国古汉语,搭建了一座趣味盎然、时见思想锋芒的语言回廊。作者具有跨学科的思辨性视角,笔力机智而犀利,博览群书,典故信手拈来,富于个性和魅力的文学批评写作独树一帜,引人瞩目。著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鲁明静精心设计,装帧风格简约而前卫,封面线条刻制烫印精致细腻,质感卓越,珍藏、阅读两宜。
编辑推荐
《絮叨》为著名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的一部跨学科思想专著。作者从研究现代文学表达方式的角度,将“絮叨”视为一种媒介,而荒谬与反讽正是借用它在现代社会中做出表达,从而更新了我们对“絮叨”抱有的观念。作者彷佛推开了一扇重新审视文学现实的窗,开辟出一种不为我们轻易所知的观察视角与探索路径。
|
內容簡介: |
絮叨,是一种支支吾吾,犹疑摇摆,并略带着些憋屈的言说方式。本书是一部跨学科思想专著。通过《絮叨的诞生》《絮叨作为非决断性的媒介》《作为媒介的絮叨和现代主义者》《絮叨要面对的》等篇章清晰地溯源,并将絮叨和哲学语言、科学语言及中国古代汉语这三种不同言语方式并置考量,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絮叨不仅不意味着含混不清,恰恰相反,在虚无主义时代,唯有絮叨最清晰。正如絮叨试图为文学发明再造一种全新的现实,作者也满怀善意地见到了寄托在絮叨中,那种贴肤的、属于语言的羞涩。
|
關於作者: |
敬文东,1968年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文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有《指引与注视》《皈依天下》《艺术与垃圾》《新诗学案》《李洱诗学问题》等学术专著,有《梦境以北》《网上别墅》《多次看见》等随笔、小说集和诗集,另有《被委以重任的方言》《灵魂在下边》等学术文集。曾获西部文学双年奖·小说奖、唐弢文学研究奖、东荡子诗歌批评奖、陈子昂诗歌批评家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入选教育bu“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目錄:
|
弁言,或从地球村时代说起 / 005
絮叨的诞生 / 017
简议絮叨被打开的方式/ 049
絮叨作为非决断性的媒介/055
作为媒介的絮叨和现代主义者/ 071
三种年轻的发声方式 / 091
絮叨要面对的 / 105
絮叨总是没完没了 / 121
絮叨与人格分裂 / 145
絮叨与羞涩/ 169
参考文献 /185
后? 记 / 201
|
內容試閱:
|
后?记
在相继完成《艺术与垃圾》(2014年)、《感叹》(2015年)、《小说与神秘性》(2016年)、《新诗学案》(2017年)、《李洱诗学问题》(2019年)、《味觉》(2019年)和《自我》(2020年)等小专著后,有一个线索似乎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的的确确生活在一个反讽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反讽主义者(或反讽主体)。作为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或表现形式,反讽时代有两个终端产品:反讽主体(或称单子式个人)和垃圾;孤独的垃圾与同样孤独的反讽主体相互对峙、彼此对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反讽只可能来自视觉性的逻各斯,不可能来自任何一种除逻各斯之外的语言现实,也就理所当然地不属于以感叹为魂的汉语世界。感叹式和感叹着的汉语以味觉为中心,它舔舐万物,它更有可能意味着诗与天人合一,而不是科学。但逻各斯的主要性征,还是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展开,深度浸染了、改造了味觉化的汉语,现代汉语由此得以炼成;现代汉语在精神气质上,有理由更接近科学化和分析性的逻各斯,而不是中国古人——比如屈原和欧阳文忠公——使用的汉语。很有可能是现代汉语而非别的其他所有东西,让现代中国进入了反讽时代,附带着,至少让部分现代中国人有机会成为反讽主义者;更有可能是现代汉语让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拥有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神秘性。反讽时代和它自身的神秘性深刻地意味着:围绕人类命运组建起来的一切价值要素,再也无法安然于非此即彼的明晰和透明状态,因此,对于人类命运的诸要素,负责任的人再也无法轻易做出非白即黑的决断。这是现代主义思潮出现的背景和原因。面对此情此景,一切形式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最合适的口吻、调性、发声方式或言说姿态,也许非絮叨莫属。
这就是《絮叨》的由来。《絮叨》很有可能是这个思路或线索的最后一环——最新的时髦说法,好像叫“闭环”?
或问:既然难以决断,为什么《絮叨》处处都是决断?好,我承认,您确实问到了点子上。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絮叨》对涉及的所有问题所做的决断,仅仅是对无从对命运做出决断的絮叨本身做出的决断,是对絮叨的各种特性、气质和诗学功能所做的尽可能客观的报道,或描述。在反讽时代,面对命运,反讽主义者也许无法给出一目了然的结论,但反讽主体面临的这一窘境,却可以得到现象学层面上的直观,因此可以得到较为清晰、较为客观的描述。这些东西大体上都属于泛知识学的范畴,与命运和围绕命运组建起来的一切价值要素暂时扯不上关系。因此,可以对此做出非独断论层面上的叙说,甚至非价值论维度上的描述。
本书的写作,起始于2022年4月25日,初稿完成于2022年6月10日。很凑巧的是,初稿完成的那一天,正好是我女儿高考结束的那一日。因此,我有机会猛出两口长气,以便代替两声怒吼。这两个月时间里,正好是北京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渐渐过渡到现如今每三天一次核酸检测。每个居住在北京的人,其心境如何,大约可想而知。
本书的写作,让我再一次惊奇地体会到:写作、思考确实可以暂时使人忘忧,可以暂时使人麻醉自己,像杜康,但更像出自贵州仁怀的酱香型土酒。这样说起来,我必须感谢这本小册子,虽然我并未将它经营好,并没有给它一个好的腰身和容貌,以至于让它出门行走时为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免对自己有所羞涩,对它的炮制者有所恼怒。
2020年10月17日,我为《自我》所做的“后记”,以这样两句话结尾:
唯愿新冠病毒早日死去。
唯愿中国安好,世界安好。
很显然,这依然是我此刻最想说的话。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王辰龙、王婕妤、李娜、夏至、张梦瑶和张媛媛。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是为记。
2022年6月30日,北京魏公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