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传统观点向来把《周易》理解为儒家学派著作,以儒家思想解传,再用这种儒家化了的《易传》解经。陈鼓应先生通过一系列作品的精辟考辨,从哲学议题、思维模式以及万物起源说、自然循环论、阴阳气化论、天人一体观、变化发展观、乐天知命的达生观等概念、范畴和命题的角度,论证了《易传》为道家学派的作品,一反长久以来把《易传》哲学思想归属于儒家的旧说,引起较大的学术反响。本书《周易今注今译》全面体现了陈鼓应先生有关《易传》属性研究的成果,新见迭出,解决了很多困扰读者的疑难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另外,本书文字简炼优美,逻辑严密,阅读体验甚佳。
|
內容簡介: |
《周易》,又称《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经文虽为占筮之书,但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参考和征引帛书《周易》,从易学史、思想史、文字、音韵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做出注译。全书思想脉络清晰,卦象解说分明,义例辨析清楚,占筮方法介绍简明,诠释系统完整,译文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及广大《周易》爱好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他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赵建伟,北京人,1957年生。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阴法鲁)。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有《人世的禁区》、《中国古代禁忌》、《性命圭旨校译》、《出土简帛周易疏证》及《说乾》、《乾坤道论》、《文子断代研究》、《郭店竹简老子校释》等。
|
目錄:
|
前言一、乾 (下乾上乾) 二、坤 (下坤上坤) 三、屯 (下震上坎) 四、蒙 (下坎上艮) 五、需 (下乾上坎) 六、讼 (下坎上乾) 七、师 (下坎上坤) 八、比 (下坤上坎) 九、小畜 (下乾上巽)一〇、履 (下兑上乾)一一、泰 (下乾上坤)一二、否 (下坤上乾)一三、同人 (下离上乾) 一四、大有 (下乾上离) 一五、谦 (下艮上坤) 一六、豫 (下坤上震) 一七、随 (下震上兑) 一八、蛊 (下巽上艮) 一九、临 (下兑上坤) 二〇、观 (下坤上巽) 二一、噬嗑 (下震上离)二二、贲 (下离上艮) 二三、剥 (下坤上艮) 二四、复 (下震上坤) 二五、无妄 (下震上乾) 二六、大畜 (下乾上艮) 二七、颐 (下震上艮)二八、大过 (下巽上兑)二九、坎 (下坎上坎) 三〇、离 (下离上离) 三一、咸 (下艮上兑) 三二、恒 (下巽上震) 三三、遁 (下艮上乾) 三四、大壮 (下乾上震)三五、晋 (下坤上离)三六、明夷 (下离上坤) 三七、家人 (下离上巽) 三八、睽 (下兑上离) 三九、蹇 (下艮上坎) 四〇、解 (下坎上震) 四一、损 (下兑上艮) 四二、益 (下震上巽) 四三、夬 (下乾上兑) 四四、姤 (下巽上乾) 四五、萃 (下坤上兑) 四六、升 (下巽上坤) 四七、困 (下坎上兑) 四八、井 (下巽上坎) 四九、革 (下离上兑) 五〇、鼎 (下巽上离) 五一、震 (下震上震) 五二、艮 (下艮上艮) 五三、渐 (下艮上巽) 五四、归妹 (下兑上震)五五、丰 (下离上震) 五六、旅 (下艮上离) 五七、巽 (下巽上巽) 五八、兑 (下兑上兑) 五九、涣 (下坎上巽) 六〇、节 (下兑上坎) 六一、中孚 (下兑上巽) 六二、小过 (下艮上震) 六三、既济 (下离上坎) 六四、未济 (下坎上离) 系辞 系辞上 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校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