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当代上海研究论丛(第6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書城自編碼: 40333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当代上海研究所、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5192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編輯推薦:
本书是由当代上海研究所、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所编的一个研究当代上海的重要品牌项目,以上海为主、面相全国征集优质稿件,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作品。本专辑的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因而收录了较多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论述文章,既介绍了上海的发展经验,又回顾了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对于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海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內容簡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有展望更新,也应有记忆留存和经验的研究总结。本书全面展现1949—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贡献”“上海经验”“上海智慧”“上海引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亦对上海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關於作者:
当代上海研究所主要承担编写当代上海历史文献资料、书籍,组织研究当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等职能。所内设上海史研究中心、长三角研究中心、徐(光启)学研究中心、数字传播中心。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是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成立的学术性社会组织,挂靠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30多年来,学会主要围绕上海史志的研究整理、编纂出版、开发利用、宣传推广等开展工作。
目錄
奋发有为的上海港 / 茅伯科(1)
论浦东开发的精神境界 / 熊月之(7)
开放共享、宜业宜居、和谐安全的国际化大都市治理路径探析
——跨世纪的上海城市社会治理变迁研究 / 魏强(18)
长三角联动发展: 历程、动力与成效(1990—2006) / 戴伟娟(32)
上海对口支援 / 翟辉(47)
建设人民城市的见证: 从百老汇大厦到上海大厦 / 叶舟(62)
上海社会生活变迁录(1990—2010) / 徐涛(73)
以“全过程”工作法“还绿于民”,动迁安置社区治理有新招 / 丁文曲张芹(84)
人民公证制度创立中的上海经验 / 蔡煜(96)
中国科普工作发展的“上海贡献” / 乔志远(104)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回顾 / 黄婷(116)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和生动实践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128)
新中国上海要素市场的创立发展及演变 / 潘建龙(138)
解放初期上海私营银行与人民银行关系研究
——以金城银行为例 / 彭晓亮(151)
上海工业跨世纪的发展与调整(1991—2005) / 汪时维(159)
上海电影产业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 毕志刚(175)
上海滑稽剧团的前世今生 / 钱程(184)
上海爵士音乐: 当代回顾与未来展望 / 何丽(190)
上海的责任: 做“快乐最大化”的体育产业 / 徐菲(198)
“大博物馆计划”下的“上博样本”研究 / 郭奕华(206)
社会主义“中国经验”的上海贡献
——1961年沪版《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始末 / 张生(217)
边干边学,互教互学
——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 段炼伍洁静(230)
归侨学生教育的“上海经验”(1949—1966) / 张玥(240)
我眼中的上海方志 / 王依群(250)
我在修志领域的两个“上海第一、全国第一” / 褚半农(261)
张伟康先生口述
——我在“一只鼎”的创业经历 / 王敏采访,王宇、柴灏浩整理(268)
当年我们怎样工作
——急救培训中心的若干记忆 / 徐惠梁(280)
我所经历的三十年上海演艺界及评弹业态之变化 / 范林元(291)

后记 / (303)
內容試閱

“上海是一个生产的城市和革命的城市,在反革命统治被捣毁以后,这个特征将要显出伟大的威力。”由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新华社1949年5月29日社论《祝上海解放》中的这句话,成功预言了回到人民手中的上海在党的领导下必将书写彪炳史册的发展奇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人民无比喜悦,上海放假3天,自2日起悬挂国旗,并举办“狂欢周”活动,用歌唱和舞蹈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上海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几十万工人、几十万其他劳动人民、几十万知识分子和有爱国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不受压迫地联合在一起”,上海和全国的其他城市以及乡村“第一次不受压迫地联结在一起”,显示出充分的力量。1956年,毛泽东做出“上海有前途的,要发展”重要指示,为上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赢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上海工业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268.5%。上海不仅自身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而且为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第一辆国产轿车、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多少个“中国第一”都铭刻着“上海印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然而,在初期的改革开放格局中,上海作为计划经济的大本营、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的集中之地,实际上充当着后卫角色,难以取得先发利益。在整个80年代,改革滞后、开放不足,经济发展极为艰难。虽然1985年2月国务院批转上海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奠定基调、指明方向,但因体制和观念的严重束缚,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对上海来讲,改革开放真正起步是从1988、1989年开始的。1988年,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江泽民带队由上海市最高决策层组成的代表团,赴广东进行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回来后,江泽民借用广东人的一句话,表达了振兴上海的新思路: 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搞活、对下更加放权。1988年和1989年,无论是企业改革、市场建设,还是城市规划包括浦东开发规划等,上海都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和前期准备,可以说上海对于全面启动改革蓄势待发。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讲:“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1990年4月起,上海全力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的夜空不再是一片黢黑,“摆渡到400米对岸的外滩被称为‘到上海去’”的黄浦江两岸差距消失殆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热潮也由此掀起,上海从全国后卫快速变为前锋,带动长江三角洲经济新飞跃,以昂扬的姿态重建“通向世界之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上海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担当,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从单一功能的工业城市到多功能中心城市,从洋山深水港到张江高科技园区,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创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陆家嘴建筑群到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上海闪耀着璀璨光芒。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虹桥枢纽地区的区域功能快速发展,上海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也成为上海落实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

今天的上海,城市人口从1949年的500多万增长到了2487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以“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GDP”代称)总量位列世界全球性城市前列,“五个中心”加速建设,科创策源能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可与最卓越的国际城市比肩。

一是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023年10月8日,全球制药巨头莫德纳取得上海闵行莘庄工业区的工业用地,12天后拿到施工许可证,从7月5日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至拿地仅用3个月时间。上海大项目落地速度又一次刷新,让更多国内外企业坚定地选择扎根上海。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持续提升,进博会连续六年成功举办等,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二是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标志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2023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工业上楼”“工赋链主”……大到飞机、船舶、汽车,小到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一件衣服,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做着“加法”。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G60科创走廊、杨浦科创带、徐汇“模速空间”等科创集群纷纷形成。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更好地发挥开放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创成果,加快形成更具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创新引擎。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部手机即可“一网通办”越来越多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机制确保了城市的安全有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城市运行赋能、为基层治理减负。从关爱一“小”、关心一“老”,到社区食堂的一份营养餐可不可口、垃圾分类的一张投放时刻表合不合理,到建设“千园之城”的一个进度条已“加载”几成……一座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日常管理、空间规划建设等事务何其之繁?对民生细节的一盯再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初心始终不变!“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江一河、一步一景、“破墙开园”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等,无不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解。上海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累经验;上海更是坚持人民城市属性,既突出共享又强调共建共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中国革命的敌人曾恐吓说:“你们不敢接管上海,因为你们无法管理它,除非你们向我们屈服。”国民党反动派和旧上海大资本家也出言嘲讽:“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只能得零分。”实践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5年来,“从解放的第一天起,上海党组织和上海人民在接管、管理、建设上海过程中经受了无数考验,也不断创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治理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万里长江,浩浩汤汤,东流入海,一如上海走过的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让上海这座城市始终进取、最具活力!展望未来,上海也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浦东开发的精神境界
熊月之
浦东的开发开放仍在进行中,但从其已走过的30多年和已取得的成就来看,已可以说,这是中国城市建设史、改造史上的壮丽史诗,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辉煌篇章。到2023年,浦东地区的GDP从1990年的60多亿元到2023年的1.67万亿元,增长了280多倍;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28.9万元,已进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位于全球金融中心前列,浦东的持牌类金融机构已有1208家占到上海市的2/3。上海口岸贸易总额位居全球首位,浦东占到了上海市的59%。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为全球第一。在科创中心方面,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浦东实现突破。

浦东的开发开放对于上海,对于长三角,乃至对于全国来说,都具有十分巨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推进,其意义会越来越突显出来,其内涵也会越来越吸引人们去探究。

就浦东的开发开放来说,开发是行为,开放是状态,简约而言,就是浦东开发。之所以强调“开放”,是为了突出其面向长三角、面向长江流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宏阔胸襟。

近代以来,浦东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开发主体、开发程度、开发理念各不一样,社会影响也大不相同。
第一种开发指浦东人开发浦东。浦东与浦西在近代以前,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上,并无太大差别。近代开埠以后,浦西城市化提速,品质提升,市区扩大,人口增多,浦东日形落伍。浦东与浦西的区别成为乡村与城市、落后与先进的区别。一批活跃在浦西、具有现代意识的浦东人,诸如李平书、杨斯盛、穆藕初、黄炎培、杜月笙等,见贤思齐,自发进行开发浦东的努力。他们在浦东发展公共交通,修建轻轨铁路,修筑海塘,兴办新式学校,创办新型医院,还创办了毛巾厂、营造厂、花卉种植业、奶牛饲养业等新式企业。一部浦东同乡会的历史,半部与浦东开发有关。这是一种地方人出于对本乡、本土的热爱而自发进行的城市化、现代化努力,与张謇开发南通、荣宗敬和荣德生经营无锡同类。

第二种开发指上海人开发浦东。这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1927年,上海特别市设立以后,制订“大上海计划”,内容便涉及浦东开发。在此计划中,浦东的洋泾、塘桥、陆行、高行、杨思与高桥乡被划入上海特别市。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名上海市,浦东这六个乡被撤并为三个区,即高桥区、洋泾区与杨思区。按照规划,上海本有建造跨江大桥或越江隧道以贯通浦江两岸的设想,但受财力所限,特别是由于日本侵略上海战争的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仅建成一条南北向的浦东路(今浦东大道的一段)。1958年以后,浦东的川沙、南汇等县划归上海市管辖,上海为了带动浦东开发,将一部分市属企业设在浦东,如毛巾厂、色织厂、化纤厂、棉纺厂、服装厂、绣衣厂、皮鞋厂、缝纫机厂等,又于1984年将洋泾镇全部和洋泾、严桥、六里、杨思、张桥等五乡的部分地区分别划给黄浦区、南市区和杨浦区管辖。黄浦、南市和杨浦三区的管辖范围,有一段时间均横跨浦江两岸。这样的产业布局与制度安排意在以浦西带动浦东,以浦东补充浦西,是上海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发地开发浦东。1971年,上海第一个越江工程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车,结束了浦江两岸长期悬隔不通的状况,这也是上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发浦东的实践。民国时期与计划经济时代这两次对浦东的开发,内容有所不同,但就开发境界而言,则无二致,都是在上海市的层面上考虑,开发的区域也主要限于浦东沿江一带,而非浦东全境。
第三种开发浦东的情况已为我们所熟知。1990年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不仅是在上海,更是在国家层面上开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人们通常所说的“浦东开发”主要指这第三种开发。

就上述三种开发而言,前两种分别是在浦东范围内、上海范围内自发地开发浦东,着眼点是浦东或上海。第三种则是在国家层面自觉地开发,其着眼点已越出浦东,越出上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这十六字是1990年上海确定的战略定位。其立意高远,动力强劲,持续亦久,气象也就与前两种开发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次开发过程中,国家将此前给予深圳等特区、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政策全部给了上海,而且还给了另外一些政策。所以,浦东称“新区”而不是特区,用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话说,这个新区较之特区,“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称新区而不是特区,还有一层意思,即新区功能有别于其他特区。诚如著名学者王战所说:“新区和经济特区不同,经济特区有强大的资源吸入功能,就像核聚变,而浦东是核裂变,要释放能量。”不搞特区意味着浦东开发不倚重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而是依靠自主改革、自费改革。鉴于当时的国情、市情,靠国家注入巨额经费进行开发绝无可能,脱离浦西而独立建区、独立开发也绝无可能。不是依靠外在地、机械地叠加能量,而是基于内在创新、释放能量,这是一种创新型开发。

开发浦东是中央领导与上海地方两方积极性的高度融合。对于上海来说,开发浦东是酝酿已久、念兹在兹的心头大事,从陈国栋、汪道涵到江泽民、朱镕基,历届市领导无不为此奔走呼号,陈情再三。由于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病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困难、财政窘迫,每一样都压得市领导透不过气来。人均居住面积4.3平方米,人均住房4平方米以下家庭户数占总户数60%,人均道路面积1.57平方米,河水黑臭、轮渡踩踏、甲肝爆发……单单这些数据与名词就足以勾起无量上海人的无限辛酸。以至于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会说他自己担任上海市市长,上对得起朝廷(缴了那么多财税),但下对不起黎民百姓;上海市原市长江泽民说,看到车厢里乘客拥挤不堪,学校教室简陋危险,无数幼儿入托入园无门,数以万计的职工上下班路上要花四小时以上,一场暴雨就致十余万居民家中进水,心里就感到深深不安;上海市原副市长倪天增在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述及上海市民住房紧张、防洪防汛能力不足、安全隐患丛集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哽咽语塞,举座为之动容。何以解忧?唯有浦东。当时通盘考虑的北上、南下、西移、东进的四策中,只有东进的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这是上海领导层、知识界的共识,也是浦东、浦西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兹事体大,不光需费浩繁,也牵涉到国家的整个体制,是牵涉到远高于浦东,也远高于上海的更大系统,没有中央的高层决断与支持是万难办成的。

开发浦东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度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严峻。如何走出困境,将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就在这时,上海重提浦东开发问题,邓小平大为赞成,亲为倡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当即决策。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有专门文字阐述此举:“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就将浦东开发由上海一地上升为国家战略。邓小平对上海建设一直非常关心,仅《邓小平文选》中就有56处论及上海,其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四个关键词: 王牌、带头羊、素质、品格。其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上海综合实力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上海人素质高(文化高、守契约、技术好),办事能力强,国际影响大。朱镕基作为时任上海市市长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美国等地访问,或接待外国记者采访,宣传浦东开发优势,强调的便是这几点。浦东开发之所以能够高歌猛进,外商之所以云涌雾集,也都与这几点有关。

众所周知,无论在牌局中,还是在战场上,王牌往往能起反败为胜、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上海不负众望,浦东开发成效卓著。浦东开发,三十而立。今日之浦东,面积占整个上海市的1/5,常住人口占全市的1/4,而GDP占全市的1/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3。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将一切形容美好城市的嘉言慧语,高(楼房高)、快(速度快)、美(环境美)、时尚、宜居、宜业等,都用来描绘浦东也不嫌过分。今日之浦东,早已与浦西比翼齐飞,难分轩轾!那句所有上海人都耳熟能详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谚语,早成历史。

浦东开发是综合创新的持续实践。浦东开发伊始,上海便提出“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工业联动”这十六字开发战略。这是一个全局在胸、循序渐进、超常睿智的开发战略。之所以要“金融先行”,是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没有金融,何来资金?没有资金,何从开发?浦东开发需要资金数以万亿计,从何而来?于是,开发者创榛辟莽,筚路蓝缕,创办了证券交易所,创造了“土地空转、批租实转、成片规划、滚动开发”的崭新开发模式,使“金融先行”落到实处,也迈出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步。“贸易兴市”是上海传统,是上海发挥襟江带海禀赋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的重要内容。“贸易兴市”是个系统工程,港口、机场、道路、桥梁、隧道等必须相应跟上,所以,第三句是“基础铺路”。工业是现代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个世界卓越的城市离不开现代制造业,于是有“工业联动”。这十六字开发战略落到实处,便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那么多的道路、桥梁、隧道。

这十六字开发战略是个点石成金的战略。这一战略之所以能够运行成功,其实质是开发者敏锐地看到了、成功地激活了上海城市综合文化资本。这个城市综合文化资本包括上海卓越的禀赋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工业门类、充沛的人力资源,也包括上海人在国内国际广泛享有的难以量化而又极其重要的文化影响力,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上海的王牌、素质、品格等文化因素。试想,“土地空转、批租实转”,如果不是在上海,而是在荒凉冷僻的山沟里,那土地能空转得起来吗?上海能够成功地将自身综合文化资本激活,将无形资本化为有形财富,这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奥秘所在。邓小平所说的上海是“王牌”,这个“王牌”就是上海城市的社会资本或声望资本。

这十六字开发战略的制定,体现了开发者超乎寻常的全球意识、现代意识,集中体现在朱镕基等人极端重视的浦东开发规划上。这一规划的视域广阔、理念超前,涉及产业结构演变、人口增长、市域扩大、土地利用和开发、交通及市政建设、浦东与浦西联系、上海与长三角联系等多方面因素。我们看到,在规划中,不光何处是金融区、何处是保税区、何处是出口加工区,标得一清二楚,而且连何处是高楼、一共有几幢摩天大楼、何处是公园、何处是环线、何处是中央大道,均设想周全,巨细无遗。上海领导对浦东新区的定位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是一个布局合理、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城区。更值得城市研究者由衷赞赏的是,开发者对于规划的制订极其认真,对于规划的执行极其严格,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绝无换一代领导换一通规划的弊端。这也是浦东开发日新月异、渐臻佳境的原因所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