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宋代咏史诗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330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周小山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646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編輯推薦:
咏史诗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在文学中的延伸表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诗因题材特殊,天然地具有思想文化含量丰富的特点。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高度发达、政治形态十分独特的时代,宋代作家大多是集官员、学者、文人三种角色于一身,不仅是政治上的主角,而且往往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和文化素养,因此宋代咏史诗的文化品格超迈前代,与政治、思想关联更多,咏史诗自身的独特属性也更为凸显。本书以宋代咏史诗为研究对象,对《全宋诗》《全宋诗订补》进行全面爬罗,深入考辨,建立对宋代咏史诗创作情况的整体关照。在此基础上,以各个作家的创作实绩为依据,在宋代思想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背景下,以宋代咏史诗的重要作家(尤其是早期阶段的作家)为重点,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个性,对其咏史诗的创作情况和特色进行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的作家有:朱存、徐铉、宋白、田锡、王禹偁、西昆诗人群、范仲淹、梅尧臣、宋庠、宋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王十朋、陆游、刘克庄等。在作家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咏史诗创作的总体情况,试图勾勒出宋代咏史诗整体的发展脉络和演进线索,努力在整体关照下进行重点研究,以重点研究深化整体认
內容簡介:
咏史诗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在文学中的延伸表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诗因题材特殊,天然地具有思想文化含量丰富的特点。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高度发达、政治形态十分独特的时代,宋代作家大多是集官员、学者、文人三种角色于一身,不仅是政治上的主角,而且往往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和文化素养,因此宋代咏史诗的文化品格超迈前代,与政治、思想关联更多,咏史诗自身的独特属性也更为凸显。
本书以宋代咏史诗为研究对象,对《全宋诗》《全宋诗订补》进行全面爬罗,深入考辨,建立对宋代咏史诗创作情况的整体关照。在此基础上,以各个作家的创作实绩为依据,在宋代思想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背景下,以宋代咏史诗的重要作家(尤其是早期阶段的作家)为重点,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个性,对其咏史诗的创作情况和特色进行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的作家有:朱存、徐铉、宋白、田锡、王禹偁、西昆诗人群、范仲淹、梅尧臣、宋庠、宋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王十朋、陆游、刘克庄等。在作家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咏史诗创作的总体情况,试图勾勒出宋代咏史诗整体的发展脉络和演进线索,努力在整体关照下进行重点研究,以重点研究深化整体认识,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最终取得对宋代咏史诗更加深入的认识。
關於作者:
周小山,河北迁西人。2005年于河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随即进入南京大学学习,先后师从巩本栋教授、莫砺锋教授,获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潘百齐教授。2016年入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学文献。近年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先后在《古典文献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錄
目次
绪论咏史诗与宋代咏史诗1
一、 对“咏史诗”的认识与界定1
二、 宋代咏史诗的特点2
三、 宋代咏史诗研究的现状与不足3
四、 研究的思路与构想5
第一章尚辞尚意:北宋中前期咏史诗及其宋型化7
第一节五代情貌的流衍7
第二节时代新风的初现18
第三节宋型化的基本完成51
小结:北宋中前期咏史诗宋型化的两条路径86
第二章三足鼎立:王、苏、黄的咏史诗及其经典化88
第一节睥睨古今:王安石的咏史诗88
第二节融通儒道:苏轼的咏史诗117
第三节擿抉深微:黄庭坚的咏史诗139
小结:王、苏、黄咏史诗的经典化158
第三章崇德尚功:王十朋的咏史诗及其理学化160
第一节咏史以资治:王十朋《咏史》组诗对历代治乱兴亡的探讨
160
第二节崇德而尚功:王十朋咏史诗对道德政治理想的追寻203
第三节文统摄于道统:王十朋咏史诗的文学统系建构244
小结:王十朋咏史诗的理学化263
第四章壮士文心:陆游的咏史诗及其个性化267
第一节尊儒与兼济:陆游咏史诗中的信仰和理想269
第二节英雄与忠臣:陆游咏史诗中的理想人物286
第三节自信与迷惘:陆游咏史诗中的晚年心境307
第四节想象与塑造:陆游咏史诗中的历代作家320
小结:陆游咏史诗的个性化344
第五章雅俗杂糅:刘克庄的咏史诗及其通俗化349
第一节初露锋芒:刘克庄前期的咏史诗350
第二节大展身手:刘克庄中期的咏史诗360
第三节暮年潦倒:刘克庄后期的咏史诗449
小结:刘克庄咏史诗的通俗化474
参考文献477
內容試閱
绪论咏史诗与宋代咏史诗
一、 对“咏史诗”的认识与界定
关于咏史诗的定义,前人所论甚夥,然终有各种分歧,比如史之范围、咏史与怀古之同异等,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理清这一概念,需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不可画地为牢,先入为主。有的学者在讨论咏史诗的定义时,往往特别强调班固《咏史》诗的意义以及《文选》“咏史”类作品的标准作用。过于强调班固《咏史》诗的意义,是未能充分认识班固《咏史》诗的演变与定型的过程。邬国平先生论到:
钟嵘《诗品》称“班固咏史”。《文选》三六卷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李善注称“班固歌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张守节《正义》称“班固诗”,是唐以前未必以《咏史》为本诗篇名。将钟嵘本指题材之“咏史”用为题目,当是后人所为。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9页。
此说洵为灼见。“咏史”之称不始于班固,班固那首“三王德弥薄”诗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题材诗而已,如此,其作为标准的意义自然就消解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领会《文选》“咏史”类目的精神。“咏史”之名被广泛接受,是因为《文选》将其作为一类诗之类目。而这一类目下的诗作有王粲的《咏史诗》咏三良,卢谌的《览古》诗咏蔺相如,更有曹植的《三良诗》,谢瞻的《张子房诗》,虞羲的《咏霍将军北伐》诗,所咏内容一望便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是萧统等人当年面对魏晋以至齐梁的诗歌成果作出的选择,要从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文选》中“咏史”这一概念,而不能拘泥于《文选》中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以之作为衡量后世诗作是否为咏史诗的标准。再如,有的学者往往根据唐代及其之前咏史诗的情况,特别强调咏史诗的抒情性,强调咏史诗与怀古诗等其他诗歌的区别,但结果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徒劳无功。总之,不可不顾客观事实,以主观意见强行界定这一概念。
二是必须直面历史,尊重事实。历史的发展,诗人的创作,并不以某种概念,依照预设的规则进行,而是有其内在的发展理路。我们在界定咏史诗的时候,一定要直面诗歌发展的历史以及现有的诗歌作品本身,一定要充分尊重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正确认识咏史诗界定问题,不可以古律今。宋代的咏史诗创作自然与齐梁、隋唐时期的情况大不相同,我们要在宋代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来认识和研究宋代咏史诗。
基于对《文选》“咏史”类基本精神的理解,根据唐宋咏史诗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界定“咏史诗”完全以内容为标准,采用较为宽泛的概念,即以古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亦非现代意义的历史概念,而是尊重作者的认识。比如,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诗将明显出于杜撰的人物以及文学形象作为吟咏的对象,并且将吟咏的作品认定为咏史之作。周南《咏史》有《郭汾阳女许桥神》诗,亦是以小说神怪故事为咏史题材。如此,我们自然要尊重作者的意见。依照这样的原则,我们将历史的范围适当扩大,无论是史有明文的书面历史,还是口耳相传的口头历史,无论是现实存在的真实人物,还是形成共识的释道神仙,无论是远古传说,还是当代历史,都予以关注。同时,以内容为中心,则充分尊重吟咏方式的多样,可以直接吟咏史人史事,也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或交叉题材中的历史内容间接吟咏或局部涉及,因此历史内容充实的怀古诗、历史题材画的题画诗、历史人物相关的咏物诗(如虞姬草、杨妃菊)、具有历史意识的当代历史纪事诗,均纳入“咏史”的范围之内。
二、 宋代咏史诗的特点
在宋代之前,咏史诗的创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咏史诗从萌芽走向成熟,体式丰富,杰作众多。到宋代,随着宋诗的自立与创新,宋代咏史诗也表现出新的特色,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这也是对宋代咏史诗研究的价值所在。宋代咏史诗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色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数量倍增。较之唐代,宋代的诗歌数量大大增加,《全宋诗》的规模大约为《全唐诗》的五倍。而宋代咏史诗的创作情况,亦与宋诗的基本情况相当,数量激增。因为认定标准各异,统计口径不同,具体统计数字意义不大,但数量过万是基本事实。不仅作家规模庞大,作家个人创作也十分可观,动辄百首的咏史组诗比比皆是,多达数百首之多的咏史作家并不稀奇。这就为宋代咏史诗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其次是新变纷呈。宋代咏史诗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面貌独特,新变纷呈。宋诗创作主体往往集诗人、学者与士大夫于一身,主体性增强,理性精神高扬,学术思想活跃,善于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议论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进而从学术领域溢出至于文学创作之中。因此,宋代咏史诗中不乏对现实政治的见解,对学术思想的表达,更不乏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直接议论,成为诗体史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这正是宋代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的产物。不仅如此,宋代诗人在唐诗之后,有意识地求新求变,从而在艺术上创造出了有别于唐诗的审美范式,产生了生新瘦硬、刚健遒劲的艺术风格,因此也诞生了可以追迈唐代的经典咏史之作。这是对宋代咏史诗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再次是解读不易。咏史诗特殊的题材内容天然地具有思想文化信息丰富的属性,较之一般题材自然解读难度更大。而宋代咏史诗因创作主体知识渊博,见识深广,使得诗歌信息含量异常丰富,艺术手法翻新出奇,加之少有笺注,因此造成了宋代咏史诗解读更为不易的结果。即便部分作品有笺注,又因为古人笺注体例重在注明语言、史事之来源,而少关注诗作之构思与命意,因此对于理解诗歌、研究诗歌还有相当的距离。因史料浩繁,检索不易,古今人对咏史诗的笺注,其不确乃至讹误之处,亦在所难免。即便是史事明确的情况下,还要综合考量创作者思想状况及诗作的词气语态的微妙之处,否则极易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以上种种造成很多宋代咏史诗难以准确解读的特点。
三、 宋代咏史诗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关于咏史诗的研究,前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厚的积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多年研究咏史诗的赵望秦先生在其《中国古代咏史诗百年研究回顾》中,对20世纪的咏史诗研究作了这样的总结:从研究对象来看,相对单一,薄厚不均,研究者眼光往往过于集中在有限的几位诗人身上,如左思、大李杜、小李杜、刘禹锡、王安石等,而对其他一些在咏史创作上颇有成就的诗人关注不够,甚至完全忽略,如白居易、元稹、苏轼、李东阳、王世贞、吴伟业、王夫之、王士祯、赵翼等,迄今对他们的咏史之作的专题研究还是空白。从研究范围、选题及其成果的时段分布来看,比例失衡。20世纪的咏史诗论文229篇,除去通论历代咏史诗的29篇外,研究两汉魏晋与南北朝的仅有27篇,占总数的11.8%;研究唐代的多达153篇,占总数的66.8%;至于宋以后则十分可怜,仅有20篇,只占总数的8.7%。……论题的重复与欠专精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论著所论的内容或观点基本雷同,缺少创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一期。
可见宋代咏史诗的研究在20世纪是相当不足的。21世纪以来,这种状况略有改观,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宋代咏史诗的论著。下面对宋代咏史诗研究的重要论著作简要概括,以见其存在问题,寻找本文的研究方向。
最早系统研究宋代咏史诗的是台湾地区1992年的两篇硕士论文,分别是陈吉山的《北宋咏史诗探论》和季明华的《南宋咏史诗研究》该论文于1997年由文津出版社出版。,因当时《全宋诗》尚未出版,文献搜集不够充分,论述也不够深入。
2006年出现了一部全面研究宋代咏史诗的博士论文,张小丽的《宋代咏史诗研究》该论文2009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除了增加第六章《宋代咏史组诗研究》外,基本保持博士论文的原貌。,虽然全面,但过于粗疏,如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宋代以及宋前咏史诗发展史,基本属于简介性质的文字,深度不足。再如,宋代的众多的诗人中,只对王安石、苏轼和陆游三位重要诗人做了初步探讨。再如,第五章《宋代政治思想文化与咏史诗》就宋代的政治环境、宋代的学风、宋代的咏史词、史论散文、宋代的绘画与咏史诗的关系作探讨,如此宏大的题目,总共写了30页的篇幅,难免挂一漏万。
正是基于张小丽论文的上述问题,2008年又出现了南京师范大学吴德岗的同题博士论文《宋代咏史诗研究》。此文选取了宋代咏史诗中的几个专题做了“集锦式”吴德岗《宋代咏史诗研究》自评语。的研究,如《明妃曲》、三苏咏史诗、郑思肖的《一百二十图诗集》、咏曹娥诗、咏严光诗以及浯溪题咏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均有涉及。然而此文的问题正出在了它的“集锦”上,未能在全面考察宋代咏史诗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这样的研究难免缺乏全局观照。另外,此文虽作专题研究,但其绪论中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都没能深入探讨。
2010年四川大学博士论文《宋代咏史怀古诗词传释接受研究》就宋代及其以后的诗话、词话、笔记中有关咏史怀古诗词的传释进行研究,与宋代咏史诗本身的研究不同。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发现,宋代咏史诗已经开始引起学者的重视,以至于不惜“同题共作”,但因为宋代咏史诗这个课题十分庞大,材料之丰富,问题之复杂,不深入其中是很难想象的。宋代咏史诗的研究起步较晚,较少有学殖淹博、识见卓异的大家涉足其中,因此也未能产生引领一时风气的经典著作。大多数研究成果均为硕博论文,而限于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如框架、篇幅等,前人所作往往急于求成,四平八稳,还有诸多未尽之意。现有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地毯式”的研究,或失之于“浅”。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必然难以深入,流于浅显。二是“剪影式”的研究,或失之于“碎”。节选主题,单独探讨,往往不成体系,流于琐碎。
四、 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鉴于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宋代咏史诗的上述特点,笔者初步制定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构想。本书以宋代咏史诗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构想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 夯实文献基础。基于上文关于咏史诗的定义,笔者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全宋诗〉辑补》为主要对象,进行全面搜罗,竭泽而渔,无论长篇巨制,还是小碎篇章、断篇残句均纳入收集整理的范围,完成宋代咏史诗的基本搜集工作。进而对相关作品的重出误收、归属不明等问题,进行分析考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可靠的文献基础。
二、 强化文本细读。在对宋代咏史诗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阅读的工作。首先通读全部作品,对宋代咏史诗建立基本认识和整体印象,并发现学术问题、确立研究思路,进而直面研究对象,重点阅读相关作家作品,强化文本细读。阅读过程中,着力攻坚克难,争取将研究对象的绝大部分诗作读通读懂,尽力减少错解误读。同时,不仅把咏史诗当思想史料来对待,发掘其思想意蕴,尤其关注作为文学文本的咏史诗在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上的独特之处。将思想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建立在对具体作品阅读的基础上。
三、 凸显知人论世。清吴绮《宋金元诗永叙》云:“诗之道本于性情,此之性情非彼之性情。诗之教关于气运,今之气运非昔之气运。”清吴绮《宋金元诗永》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93册影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七年思永堂刻本。“本于性情”者指人,“关于气运”者指世,则诗之大者,关乎人、世。对于重要作家的咏史诗,在全面裒辑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咏史诗进行系年,如果不能进行准确系年,也根据其生平经历进行大致的分期,结合其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状态、精神面貌,探寻其咏史诗创作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亦即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之法。主要围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及“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两个中心话题展开讨论。深入挖掘咏史诗创作中反映出来的作家的思想、心态或情绪,并结合时代背景、个体状态探寻产生的原因。在宋代文学发展的宏观观照下,揭示咏史诗发展的艺术成就及特色,勾勒出宋代咏史诗艺术的演进轨迹,并试图以咏史诗为视角,更为细致地反观宋代诗歌发展道路,以期为文学史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四、 加强历史观照。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重点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兼顾对宋代咏史诗发展历程的考察,努力探讨宋代咏史诗整体的发展脉络和演进线索。从而在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宋代咏史诗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在整体观照下进行重点研究,以重点研究深化整体认识,力争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每一章最后设置“小结”即基于这样的考虑。
上述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眼望高空,脚踏实地”。所谓“眼望高空”是指始终着眼于宋代咏史诗的发展演变历程,试图以此窥探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的发展的一个侧面。所谓“脚踏实地”是指对宋代咏史诗的研究,落实到具体作家的全部咏史作品,避免浮光掠影,舍难求易;落实到对每一首诗逐字逐句的解读,避免大而化之,囫囵吞枣。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难免落脚处多,着眼处少,落脚不易,着眼更难,也是势所必然。努力坚持相互配合,相互参照,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