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伪币制造者》6大硬核入手理由——
1.名家名译,原汁原味:巴黎索邦(第四)大学文学博士、资深翻译家张博全新译本!根据法国1925年首版译出。
2.创意封面,全新装帧:作家榜团队打造的全新创意封面,双封面超美超精致,裸脊锁线装帧,阅读体验更舒适。
3.全新彩插,一眼惊艳:特别新增俄罗斯插画师创作8张全新手绘彩插,再现经典场景。
4.全新解读,讲透精髓:新增译者原创导读,带您轻松读懂《伪币制造者》精神内核。
5.详实年表,图文并茂:精炼版“纪德传”,带您快速了解纪德的一生。
6.全新版式,久读不累:字体、字号、行距精致考究,适宜阅读不费眼睛。
|
內容簡介: |
少年贝尔纳,性格敏感细腻,热衷于写作。他偶然在家中发现一些藏起来的信件,这些信件表明他是一个私生子,这让他既震惊又愤怒,于是选择了离家出走。
机缘巧合下,贝尔纳结识了作家爱德华,与爱德华结伴出游并且成为他的秘书。爱德华在旅途中一直在构思和创作一部名为《伪币制造者》的新小说,讲述一群年轻学生用假币偷换钱财、破坏社会和商业秩序的故事。
当他们结束旅程回到巴黎,惊奇地发现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正在现实中上演,而且随着众人编织的谎言、自我欺骗浮出水面,他们的生活也如《伪币制造者》中的情节一般,被卷入无常的风暴中,以致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
|
關於作者: |
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 (1869-1951)
享誉世界的法国文豪,1947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巴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是家中独子。父亲是巴黎大学法学院教授,母亲出身于法国北方的工业巨头家族。幼年时,在父亲的熏陶下受到文学启蒙。
8 岁,从学校退学,不连贯的学业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博览群书、观察和感悟世界。20岁,通过高考,但同年决定终止学业,选择以文学作为终身事业。
22 岁,凭借处女作《安德烈·瓦尔特手记》踏入文坛,此后著述不断。
24 岁,与朋友结伴前往非洲旅行,身体和精神在自然的滋养中重获新生。
26 岁,与恋慕多年的表姐玛德莱娜结婚。
33岁发表小说《背德者》,40岁发表《窄门》,50岁发表的中篇小说《田园交响曲》震撼文坛。
56 岁,发表长篇小说《伪币制造者》,真实展现了道德与人性的复杂,家庭与社会的冲突。
二战时积极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战后抨击法国当局在非洲的殖民制度,毕生为自由奔走呼号。
78 岁,被英国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82 岁病逝于巴黎。
译者:张博
资深法国文学译者、研究者,法国国际文学批评家协会(L’AICL)会员。主要从事十九、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安德烈·纪德、阿尔贝·加缪、勒内·夏尔等。《Agora法兰西文艺访谈录》丛书主编。
译有《孤独与团结:加缪访谈录》《即兴记忆:克洛岱尔访谈录》《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等。
|
目錄:
|
01 导读 在“伪币”的世界中追寻本真
第一卷 巴黎
002 一 卢森堡公园
011 二 坡氏家族
031 三 贝尔纳与奥利维耶
045 四 帕萨凡伯爵家中
057 五 文森在格里菲斯夫人家中与帕萨凡重逢
070 六 贝尔纳醒来
076 七 格里菲斯夫人与文森
084 八 爱德华返回巴黎及劳拉的信
098 九 爱德华与奥利维耶重逢
103 十 贝尔纳与手提箱
108 十一 爱德华日记:乔治·莫利尼耶
122 十二 爱德华日记:劳拉的婚姻
153 十三 爱德华日记:初访拉佩鲁斯
167 十四 贝尔纳与劳拉
180 十五 奥利维耶在帕萨凡家中
189 十六 文森与格里菲斯夫人
198 十七 朗布依埃夜话
208 十八 爱德华日记:再访拉佩鲁斯
第二卷 萨斯费
224 一 贝尔纳写给奥利维耶的信
232 二 爱德华日记:小鲍里斯
243 三 爱德华阐述其小说理念
263 四 贝尔纳与劳拉
276 五 爱德华日记:与索弗洛妮丝卡交谈
286 六 奥利维耶致贝尔纳的信
297 七 作者评价其笔下人物
第三卷 巴黎
305 一 爱德华日记:奥斯卡·莫利尼耶
319 二 爱德华日记:在维德尔家中
333 三 爱德华日记:三访拉佩鲁斯
343 四 开学
352 五 贝尔纳在考试结束后与奥利维耶重逢
372 六 爱德华日记:莫利尼耶夫人
381 七 奥利维耶探访阿尔芒·维德尔
392 八?《阿耳戈英雄》宴
411 九 奥利维耶试图自杀
419 十 奥利维耶康复·爱德华日记
434 十一 帕萨凡接待爱德华,随后会见斯特鲁维乌
450 十二 爱德华日记:爱德华接待杜维耶,与坡菲唐迪厄会面
462 十三 贝尔纳和天使
470 十四 贝尔纳在爱德华家
|
內容試閱:
|
在《伪币制造者》的扉页上,纪德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
我把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献给罗杰·马丁·杜·加尔,以此见证我们深厚的友谊。
纪德把 1925 年出版的《伪币制造者》称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roman)。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表过《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等多部重量级作品。作为一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在年近六旬时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这显然非同寻常,说明纪德本人对 于“小说”自有一套独特的界定标准。事实上,纪德关于“小说”的看法确实与众不同,他把自己之前写下的那些作品统统称为“récit”,可以理解为“叙述、故事”,而“roman”唯有《伪币制造者》一部而已,其区分标准显然不是作品篇幅的长短。在一份为《伊莎贝拉》准备的前言草稿中,纪德曾经这样写道:
为什么我特地把这本小书称为“故事”呢?单纯是因为它没有回应我对于小说的看法,《窄门》或者《背德者》也没有,而我不想大家混淆。小说,按照我的理解或者构想,包含着观点的多样性,服从于出场角色的多样性,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散的作品。
在纪德眼中,小说应该是一种分散的、复调的、包含各类不同观点的作品。这在《伪币制造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小说的情节设置来说,在四十多个章节中,叙述视角发生了多次变更,有贝尔纳的角度,有奥利维耶的角度,有爱德华的角度,还有文森、劳拉、莉莉安、拉佩鲁斯、阿扎伊斯、莫利尼耶、坡菲唐迪厄、帕萨凡等人的角度。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看到的内容、产生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他们各自获得的认知也许并不符合事实,于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碰撞,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整体效果,使得小说中的每一位过场人物都具有相对饱满的形象乃至于独立完整的故事。借助高超的技巧,纪德编织出一张精美的叙事之网,各种人物的淡入淡出都显得恰到好处。与此同时,纪德在作品中特意设置了作家爱德华的角色,他正在酝酿一部同样题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于是他的诸多想法便很自然地与整部作品形成了呼应:
你们要理解我,我想要写的东西类似于《赋格的艺术》。我不明白为什么音乐中可行的东西到了文学里面就做不到……
一 卢森堡公园
“是时候听到走廊上的脚步声了。”贝尔纳自言自语道。他抬起头侧耳倾听,却没有。他的父亲与兄长都被困在法院,母亲去访友了,妹妹在听音乐会,至于最年幼的弟弟小卡鲁则在中学寄宿,不允许每天出校。贝尔纳·坡菲唐迪厄待在家中准备毕业会考,他只剩三个星期了。家人尊重他的孤独,但魔鬼不答应。贝尔纳尽管把外套解开了,却依然透不过气。从那扇冲着街道敞开的窗户中涌入的,全是热气。他的额头汗水直流。一滴汗珠沿着鼻子淌下来,落在他手中的信纸上。
“它在冒充眼泪,”他想道,“但流汗总比流泪强。”
是的,日期确凿,不容置疑,信中涉及的正是他自己—贝尔纳。信是写给他母亲的,一封十七年前的旧情书,没有署名。
“这个首写字母是什么意思?一个 V,也有可能是一个N……去问母亲合适吗……要相信她的品味。我完全可以设想他是一位王子。要是我得知自己是一个乡巴佬儿的儿子,又有什么用呢!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正好治愈了自己害怕和他相像的恐惧。任何探索都是强求。除了解脱,什么都不必考虑。不要寻根问底。何况我知道的内容对于当下而言已经足够了。”
贝尔纳把信叠了起来。它和同一捆里的另外十二封信规格相当。一根玫红色的缎带把它们系在一起—他先前并未解开,此刻把信件悄悄塞了回去,以便把整捆信扎绑得和之前一样。他把这捆信件重新放回盒中,又把盒子重新放回书桌抽屉里。抽屉没被打开,他是从上方把这个属于他的秘密放进去的。贝尔纳重新固定住木制桌板拆散的铰链,还要重新盖上一块沉重的条纹大理石。他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放好大理石板,然后在台面上重新摆放了两盏水晶烛台以及他之前修理着玩的笨重钟摆。
钟摆敲了四下。他已经把时间校准了。
“预审法官先生和他做律师的儿子六点之前是回不来了。我还有时间,必须让法官先生到家后发现在他办公桌上的这封漂亮的信件,我将在信中向他宣告自己的离家出走。不过在下笔之前,我感到亟需让自己的思路稍稍透口气——还要去找到我亲爱的奥利维耶,确保自己起码暂时有个栖身之所。奥利维耶,我的朋友,考验你诚意的时候到了,对你而言也是时候向我展现你的价值了。我们友情的美妙之处,便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为彼此效劳。啊!要求对方帮一个有意思的忙,当然不会令人厌烦。不便之处在于,奥利维耶并非独居。可惜!我会把他单独拉到一边的。我想用自己的镇静把他吓住。正是在离奇的境遇中我才感到最为自然。”
直到这天为止,贝尔纳·坡菲唐迪厄一直住在毗邻卢森堡公园的 T 街 。在那里,美第奇喷泉 2 附近,每周三下午四点到六点,他的几个同学都习惯在那条俯瞰喷泉的小径上会面。大家谈论艺术、哲学、体育、政治和文学。贝尔纳走路很快,但在经过公园栅栏的时候,他瞥见了奥利维耶·莫利尼耶,便立即放慢了脚步。
大概是因为天气晴朗,这天聚会的人数多于往常,有些新面孔贝尔纳甚至不认识。每个年轻人,一出现在别人面前,就在扮演某个角色,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看见贝尔纳走过来,奥利维耶脸红了,相当突兀地离开了那位正和他一起聊天的年轻女性,远远躲开了。贝尔纳是他最亲密的友人,因此,奥利维耶下了大力气绝不显出自己要去找他,有时甚至装作没看见他。
与其会合之前,贝尔纳得迎上好几拨人,由于他也假装不在寻找奥利维耶,便停在了原地。
他的四个同学正围着一个戴夹鼻眼镜的小胡子,那人明显比他们年长,手里拿着一本书——他是杜梅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