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紧扣古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多提供实际材料的分析。2.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不回避对重要问题的分歧意见。3.简明扼要,不重复现代汉语已经包含的内容。4.体现新文科特点,一方面要回归传统,同时要与时俱进(数据库、融媒体等)。
|
內容簡介: |
从提高读者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总体目标出发,系统但简要地介绍与古书阅读相关的古文字、古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汉字的形体、结构、职用(语言功能和超语言功能);文献语言的用字变化、疑难字词考释、文意解读、古籍整理与校勘;古代语音的系统及演变、语音变化与诗歌欣赏和文献解读的关系;古汉语文献的特殊表达方式;文献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历法、五行、职官、文体、诗律、词律)及现代数据库网络资源利用等。
|
關於作者: |
李运富,*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提出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汉字职用学理论、跨文化汉字研究理论。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项目等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各种著作20余部。
|
目錄:
|
第一章文字/1第一节认识繁体字/2第二节了解古文字/7第三节汉字的三维属性/18第四节汉字的发展演变/19第五节汉字的同用关系/28第二章词汇/46第一节古汉语单音词的词义变化/47第二节古汉语复音词的来源/52第三节古汉语词与词组的区分/58第四节古汉语的方言词与外源词/61第五节汉语历时同义词的替换/65第三章音韵/84第一节中古音/86第二节上古音/96第三节近代音/108第四节古韵通转/114第五节古代诗词的语音规则/115第四章语法/137第一节古汉语虚词/138第二节古汉语词类活用/150第三节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154第四节古汉语的特殊结构/157第五节古汉语的特殊句式/163第五章修辞/183第一节古汉语字词修辞/184第二节古汉语语句修辞/192第三节古汉语篇章修辞/198第四节古文中的特殊辞例/203第五节古文中的病例/212第六章训诂/228第一节训诂与训诂的要求/229第二节训诂的常见体式/236第三节训诂的常用方法/240第四节常见的训诂弊病/250参考文献/264古代汉语简明教程
|
內容試閱:
|
“古代汉语”的含义较为灵活,它可以泛指“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以前的所有汉语,也可以特指先秦两汉时期具有典范意义的文献语言,还可以指不包括“古白话”及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献的“古代文言文”。我们认为,鉴于“近代汉语”的划分,“古代汉语”课程在选材时可以不使用“古白话”的相关材料(当然,有些半文半白的语料如《朱子语类》等,在特定的情况下仍可考虑使用),但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献的语料,应该被纳入“古代”这一时间范畴内。而且,“古代汉语”基本上是书面语,与“现代汉语”注重口语不同,“古代汉语”课程必须把文字放在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基本等同于“古代文言文”,包括经史子集等传世文献,也涉及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解读书面文字符号,深入探索并理解古代汉语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方面的系统构成和演变规律,熟悉古人运用古代汉语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理解历史文化的能力。我们认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材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但无须过于深入探究。因为课时有限,且当下处于信息时代,学生有很多渠道拓展学习课堂内容。因此,本书只用了40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文字系统与语言系统的对立,也包括语言系统本身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结构划分,还涉及文献层面的修辞表达和训诂解读。同时,本书还设置了“教学导航”“情景导入”“论著选介”“阅读应用”“内容拓展”“关键词解释”“思考与练习”“本章小结”“数字资源”等板块,以辅助教师教学,拓宽学生视野。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基本掌握有关古代汉语的知识理论系统;二是大致了解古代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历史和成果;三是精读适当数量的典范文言作品;四是自主体验汉字、汉语的社会功能并感受典籍文化的传承魅力;五是学会如何搜集材料、汇聚资源,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六是养成关注学科最新进展的习惯,随时吸收新的成果,并尝试进行探索实践。本书提供的实际材料有限,但在设计框架和安排内容时体现了上述理念。例如“论著选介”板块,就是在前面各知识板块讲述有关学术史的基础上,重点展示具有典范性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沿着学术的正轨进行探索。又如“阅读应用”板块,与全书其他部分的体例不同,这部分内容全部使用繁体字,并保留异体字,而且只给前两篇选文加上注释,后面文选不加注,*后一篇甚至标点也不加,目的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古代文献的原貌,增强古代语感,学会查找资料和运用工具书,从而提高处理古籍文本、解除阅读障碍的实际能力。古代汉语简明教程前言20世纪50年代开始,“古代汉语”的相关教材便开始陆续编写,至今在全国范围内究竟出版过多少种,难以准确统计。按理来说,编教材应像编字典辞书一样,要有权威性,宜精不宜多,多修改而少新编。但我们这套教材的编写还是有必要的,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有各自适用的教材。本书的教学对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型院校中的文科院系学生,目前尚无为其量身定制的合适教材。二是学术发展日新月异,“古代汉语”学科的很多新成果需要吸纳,教材理应更新。笔者之前发表的《大学古代汉语教材应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时代在进步,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传统学科新的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这一点。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学习和研究古代的文献,而要读懂古代文献就需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这门课就是教学生如何读懂古代文献的。同时,古代的语言和古文字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学习和研究古代语言文字就是学习和体悟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因此,本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并激发其向往心。例如,“内容拓展”板块就有意识地融入了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汉字传播的对外影响、外来词反映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词义引申的文化价值观、传统修辞理念体现的中华民族的诚信价值观、语言文字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的对联文化等,此外还汇编了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诗词应用和修辞实例。这些内容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本书是*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福贵教授主编的教材丛书中的一种。除了总体上具有“简明”特点外,本教材在编撰理念上还有一些考虑和追求。首先是知识系统完整,在保持简明的同时,尽可能地涉及本学科的方方面面。其次是内容伸缩性强,除了必讲的基础知识外,其他多个板块的内容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特别是“数字资源”内容十分丰富,教学双方可以各取所需。*后是具有思政意识,本书利用传统学科的优势,融入了不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元素。因此,本教材的适用面十分广泛,除了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型本科院校,其他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也可以选用此教材,还可以供函授研究生班、本科选修、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和入学后补修等使用。本书由李运富主编,他提出编写思路和框架细目,解决编写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参与部分章节的撰写,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审改。在统稿阶段,董艳艳老师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温敏老师和李晶老师也协助做了一些组织工作。具体各部分的撰稿分工是:前言,李运富;第一章,刘风华;第二章,彭慧;第三章,张艳;第四章,董艳艳;第五章,李晶;第六章,温敏;参考文献和数字资源整理,董艳艳。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学术观点一般由作者各自决定,但提出的全新观点和学界有较多争议的问题,编写小组有所讨论,有所取舍。本书是集体合作的成果,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和支持!2024年5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