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上海简史·云间潮涌(751-1843)(上海简史)

書城自編碼: 40325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熊月之,叶舟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29004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編輯推薦:
何以云间?衣被天下,人文荟萃
于蛮荒中肇兴,于激荡中绝冠;从远古之贫瘠,达今日之兴盛
潮涌的江海孕育着海纳百川的江南文化
內容簡介:
《上海简史(751-1843)》是《上海通史》的缩略版,记述了上起史前时期(淞泽文化)下迄当代1997年上海从一个东海边小渔村演变、发展为当代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上海简史(751-1843)》作为古代篇,追溯了上海地区的早期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讲起,探讨了上海地区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上海如何在古代文明的交流中逐渐发展,以及它在唐宋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所扮演的角色。书中不仅讲述了上海的地理变迁,还涉及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演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古代上海的生动画卷。
關於作者: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编《上海通史》《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
叶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江南社会文化史、家族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青年项目1项,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部,古籍点校3部,译著2部,在《史林》《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新修《上海通史》“上海建县至明代”分卷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清总部主编、《常州通史》副主编。
目錄
绪 言 1
第一章 地理环境 9
第一节 太湖、长三角的形成 13
第二节 冈身与淀泖 16
第三节 水系:三江、吴淞江与黄浦江 26
第二章 文明初曙 45
第一节 马家浜文化 48
第二节 崧泽文化 52
第三节 良渚文化 56
第四节 广富林文化 63
第五节 马桥文化 66
第三章 建置沿革 73
第一节 “申”与“沪” 76
第二节 华亭建县 80
第三节 立府立县 85
第四节 “十县一厅” 103
第四章 稼穑之功 111
第一节 田宜禾麦 115
第二节 衣被天下 130
第三节 煮海之利 147
第四节 钱粮之困 158
第五章 走向大港 179
第一节 从青龙镇到上海镇 182
第二节 黄浦夺淞与上海港的初兴 188
第三节 上海港崛起 196
第四节 繁华之地 218
第六章 竞慕斯文 249
第一节 文物之盛 252
第二节 革故鼎新 278
第三节 崇华黜素 297
內容試閱
绪言
清代著名官员靳辅曾说,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府,在汉唐以前不过是“一泽国”,直到五代宋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财赋之薮”。1的确如此,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古代到今天,虽然时代不同,概念和地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变的是,上海始终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要研究今天的上海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华的历程,就必须从考察和厘清上海的历史进程入手。当然,上海的历史是整个中国史、江南史的一部分,其自然受到整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大如改朝换代、西风东渐、军事战争,小如科举政策,都深刻影响着上海历史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上海也有自己的区域特点,自有其发展的脉络。大致而言,古代上海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史前与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体多元,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多种区域文明缓慢发展、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而成的。长江流域的江南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支。
远古时期,上海地区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就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条件。上海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海水东退,陆地淡水化的时间较晚,至距今6 000 年前后才有了第一批先民定居于今天的冈身以西区域,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又历经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三大阶段。在距今约4 000 年,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良渚文化在即将跨过早期国家文明的门槛前突然消失,上海地区所在的太湖流域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低谷,此后进入了一个逐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新时期,先后出现了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
在商周之交,“太伯奔吴”,关中的周文化一支向东南迁移, 在太湖流域建立了勾吴政权。周灭商后,随着周初分封,吴国成为周王朝在东南地区重要的诸侯国,上海也从此属于吴王国的一部分。春秋至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上海地区先后隶属于吴、越、楚三个诸侯国,直至最后秦统一中国。这一阶段上海所在的吴文化地区先后吸收了中原文化、越文化、楚文化的精华,逐渐将之融合为一体,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夏、商、周三代文明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总序
上海之于今日中国,为规模最大城市之一,为文化名城、旅游胜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最宜居城 市之一、环境最优城市之一、人均期望寿命最高城市之一,亦为各类时彦杰放飞理想的首选地之一。上海之于近代中国,为特大城市,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重镇,为帝国主义侵华的 桥头堡,为中国工人阶级集聚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为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这在一向重视国情教育、重视近代史教育的国度,早属常识。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上海在近代,城市人口在百多年间,从20 来万激增至 500 多万;上海人口之多,民国时期几乎是北京、天津、南京三大城市人口的总和;上海工业产值、工厂数、工人数均曾占全国 50%,外贸额曾占全国 70% 以上,外国金融投资额占全国 80% 以上,每年新出版物占全国70% 以上。 对于如此令人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的数据,该如何解读?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外贸窗口先前一直是广州,上海开埠以后不到十年就超过了广州,以后一直在全国遥遥领先,这是为什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有五个,其中广州、福州是省城,宁波是府城,而上海仅是县城,行政级别最低,为什么会是上海在日后的发展中遥遥领先?这与上海近代 以前的文化传统有没有什么关联?如果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
上海地下无矿藏、地上无特产,既没有六朝古都、九朝古都那样辉煌的历史,没有做过一省甚至一府的政治中心,也不是六省通衢、三省交会那样的交通要道,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重镇。那么多的工厂为什么要集聚这里?那么多归国留学生为什么会汇聚这里?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名人为什么要落户这里?
上海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曾以全国 1/1 500 的土地、 1/100 的人口,提供全国 1/10 的工业产值、1/6 的财政收入。上海先后支援内地专业技术人才、熟练工人 100 多万,为国家重大 项目的实施、内地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毛泽东一生来上海50多次,新中国成立后每到历史关键时刻都会特别关注上海,注重发挥上海的作用,曾特别指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邓小平在推动改革开放时强调“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 来是一条捷径”,连连夸赞“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 习近平从上海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精辟地论述了上海城市的品格,将其归纳为开放、 创新、包容。他说:“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那么,上海的优势究竟在哪里?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上海城市历史的梳理,离不开对上海城市自然禀赋、城市结构与功能、上海与中国及世界联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上海文化的阐释,离不开对上海人素质的剖析。
百多年间,上海从一个普通的沿海县城,发展为中国特大城市,远东与世界最大城市之一,走的不是寻常道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上海一市三治,一个城市有三个政治实体,有三套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官府行文分别使用中、英、法三种不同文字,法院开庭分别使用中、英、法三种不同语言,电车轨道宽度 不一,甚至电压系统也不一样,有 110 伏(法租界)与 220 伏(公共租界、华界)之别。近代上海市面上流通的纸币,除了中国本国银行所发行外,至少还有 18 家外国银行与合资银行。各种面值、各种文字、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纸币都有,英国女王头像、孙中山头像、自由女神像、赵公元帅像同时出现在上海市面上。一个犯罪嫌疑人,在这一区域明显犯法,到那一区域则可能完全合法。诸如此类超乎常规、出乎想象的诡异局面的出现,不完全是某个或某些列强巧取豪夺、一手炮制出来的,不完全是某届中国政府腐败无能所致,更不是某个政治巨人坐在办公室里设计出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近代上海意外地成为中外利益共同体、全球化先行区。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的移民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中国文 化、西方文化在这里都不占绝对统治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尽管也有矛盾和斗争,但总体上相对平静地交流、切磋、融合,出现了广泛而复杂的异质文化交织现象,诸如 会审公廨、万国商团、多教混合、跨种族婚姻、洋泾浜外语等。 西方侨民出于生活的需要,将西方各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制度文 明与精神文明带到这里,使得上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与伦敦、巴黎、纽约同步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出于见贤思齐的中华传统,上海华人自觉地在多种方面仿效、学习西方,从市政管理、 地方自治到追求自由民主。数量可观的外国侨民在与华人社会广泛而持久的接触中,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温良美善,从心灵深处涌出对中华文化的赞赏与服膺。
就红色文化而论,自 1921 至 1949 年28年间,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有 126 个月设在这里,超过其他任何城市,这是为什么?出席中共一大的各地代表,毛泽东代表湖南、董必武代表湖北、王尽美代表山东,都是各地人代表各地党员,而上海的两名代表,李达是湖南人,李汉俊是湖北人,没有一个是上海本地人,且在上海定居都不超过三年,他们为什么会是上海的代表? 在风云变色的二战史上,华沙、巴黎、柏林等城市,在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史上,南京、武汉、长沙等城市,论其命运,都是要沦陷则全沦陷,要保全则全保全,而上海呢,说沦陷又没有完全沦陷,说保全又没有完全保全。这才会演绎出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活剧:隔着一条河,一边炮火连天、血肉横飞,一边笙歌达旦、醉生梦死。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看似离奇、荒诞,却是 事实!
任何不可思议的问题,都蕴含着可思可议的独特价值。任何不合常规的现象背后总有其规,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背后总有其理。尽管近代上海所住外国人最多时超过15万,来自5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外国人毕竟只占上海人口的不到5%,换句话说, 上海95%以上是中国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是各地移民的精粹部分。上海的一楼一舍、一路一桥,各种工厂、各类商店、 各色报馆与书局,是以各地移民为主体的上海人建造、发展起来的。上海移民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网络、文化心理都是此前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他们所体现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在近代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上海的奇迹,本是中华民族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特质在上海城市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明无穷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闪亮展现。
要思考那么多不可思议的问题,要解读如此复杂纷繁的现象,要回答如此不合常规的问题,那就不是一般教科书提供的常识所能应付,也不是寻常的短篇单册所能胜任的。上海史早已是学术研究高地,也是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领域,各类成果灿若繁花、目不暇接,《上海通史》《上海大辞典》《上海百科全书》也出了多部,但是,还是缺少一部合完整性、系统性、知识性、普及性为一体的,简明扼要、篇幅适中、脉络清晰、史料扎实的读物。于是,有了这部《上海简史》。
本书分三卷,第一卷《云间潮涌(751—1843)》,述近代以前上海地区历史,重点阐述上海资源禀赋、人文特点与开放传统;第二卷《海上繁华(1843—1949)》,述近代上海地区历史, 重点阐述上海何以由一普通沿海县城,在百余年间跃升为国内最大城市与国际著名都市;第三卷《东方璀璨(1949—2019)》, 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到 2019 年上海地区历史,重点阐述上海在不同国际国内环境下持续发展,彰显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各卷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上海历史研究的专业学者,也都是新修多卷本《上海通 史》分卷主编。全书框架由我设计,时段划分与重要问题论述, 与新修《上海通史》一致。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上海简史》是《上海通史》的浓缩版或通俗版。
上海历史曲折多姿,上海文化丰富深邃,上海前景灿烂辉煌。本书的出版,如果能在梳理上海历史、阐释上海文化、弘扬 上海城市精神、彰显上海城市品格、促进上海城市发展方面起一 些微薄的作用,则编者荣莫大焉。
熊月之
2024 年 6 月 26 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