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标《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提高大学生美育素养。部分彩页印刷。新形态教材,附有名作欣赏彩图,扫描二维码下载阅读。配套精美课件和教学大纲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贯彻新时代大学美育的精神,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内容涵盖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饰艺术、摄影与数字艺术等领域,既介绍各门类艺术的总体规律和美学特征,又对经典作品进行文化和美学的阐释,将美术理论知识与作品赏析相结合,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教材的内容平衡通识性与专业性,兼顾普及与提高,融入课程思政、拓展链接、课后思考等要素,理论与实践、文字与图像、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丰富。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美术与设计专业院校作为教材,对普通读者学习、了解美术和设计艺术也有所裨益。
|
關於作者: |
薛保华,从事艺术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24年,主要讲授艺术学概论、美术赏析、设计构成基础等课程,主编和参编规划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部级、省级科研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美术和设计专业大赛一二等奖十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绘画艺术鉴赏 /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概述 / 1
第二节 绘画名作赏析 / 7
第二章 雕塑艺术鉴赏 / 45
第一节 雕塑艺术概述 / 45
第二节 雕塑名作赏析 / 48
第三章 建筑艺术鉴赏 / 71
第一节 建筑艺术概述 / 71
第二节 建筑名作赏析 / 75
第四章 现代设计艺术鉴赏 / 99
第一节 现代设计艺术概述 / 99
第二节 现代设计名作赏析 / 104
第五章 服饰艺术鉴赏 / 123
第一节 服饰艺术概述 / 123
第二节 中外服饰艺术赏析 / 128
第三节 服饰品牌介绍 / 147
第六章 摄影艺术鉴赏 / 158
第一节 摄影艺术概述 / 158
第二节 摄影名作赏析 / 165
参考文献 / 174
|
內容試閱:
|
美育,或称为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人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类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人类的审美活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先秦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已经关注审美和美育问题,如孔子就十分重视诗、乐的教育,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提出“礼乐相济”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儒家教育为主的中国古代教育表现出十分突出的审美倾向,重视以美储善,强调情感体验,关注美育中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养成。
在西方,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亚里士多德更全面地总结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教育”“净化”“精神享受”。德国思想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率先使用了“美育”这个概念,主张通过审美自由活动,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全的人。
在中国近代,最早系统地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教育家蔡元培在1912年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五种教育之一,他认为,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1917年他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有高尚纯洁的情感,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20世纪40年代,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提出,“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美育的核心一直都是指向更高的人的精神境界,这不但体现在人类每个个体的层面上,也反映在整个群体层面上。从根本上来说,美育最终指向建构“向美而生”的人生,实现“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和“爱的人生”的完美统一(周宪语),从而把人塑造成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建设者。
本书的编写旨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本书是艺术鉴赏和评论类教材。其一,解决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需要学什么”的问题,分层级架构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为源,注重运用提高为流。在构建美术、设计理论知识框架的同时,重视实践转化能力的培养,以“美”促“育”。在教学内容上概括美术的规律总体发展、门类特征,从美术学、美学、哲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阐释、分析,注重以经典美术案例引导教学,以点带面,注重开放性、创新性艺术思维的培养。其二,解决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青年学子“想要学什么”的问题,体现与时俱进的前沿性。链接与美术密切相关的经济、科技、文化背景,构建艺术文化生态体系。内容的设置包含了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摄影与数字艺术等领域,在编排形式上,力求打破传统教材在文本上重讲解、少互动的单一模式,在经典作品鉴赏的部分增加互动板块,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出相关社会思潮、文化现象等拓展知识,展开关联性深度思考,加强教材的互动性和知识的延展性。同时将新兴艺术门类的鉴赏纳入本教材的研究视野,对接学生的现实需求,对数字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予以关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其三,思考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为什么学”的问题,落实新时代美育的人格塑造价值与意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贯彻新时代大学美育的精神,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立德树人,以美化人。教材内容上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出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体现思想性、创新性、实践性。
在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中,优秀的艺术作品灿若繁星。限于篇幅,也是考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本书选取了其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风格特征的代表作品,评析作品的文化背景、艺术观念、艺术特征、风格样式及传达媒介和手段,并试图通过这些作品的代表性和辐射力,使学生在有限的篇幅中对艺术与设计多样又多变的面貌有一个直观的审美感悟。
当然,就美育而言,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的提高绝不是在课堂上一蹴而就的,课堂上应当以引导、熏陶、激活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热爱,共同建构一个双向奔赴的教与学的课堂。同时,还要让课堂美育与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参与美术、设计作品展览等活动结合起来,使美术鉴赏教学能够从书本中、课堂中走出去、活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建构自由而诗意的人生。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供美术、设计专业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对普通读者学习、了解美术和现代设计也有所裨益。
本书由薛保华编写前言、第一章、第二章,并统稿;王琳编写第三章、第四章;卢兰编写第五章;孙琳编写第六章。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论著及图片,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武汉商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师长、同仁的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编者
2024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