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JY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导读旨在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空间,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激发学生的行动热情、建立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好地承担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
關於作者: |
杨瑞萍: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成员。1993年被评为原邮电部骨干青年教师,2005年6月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2015年10月荣获北京邮电大学首届校友奖教金。共讲授十余门课程。负责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2020年成为学校“高新课程”建设项目。十多年来主持了校级教改项目五项,获得校级教改一等奖、二等奖四项。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近五十名。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读本》,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读本》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曾主持北京市一般人文社科项目,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等项目。撰写多篇与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发表在CSSCI期刊上。
任建东: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参与六项省部以上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在《伦理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六部。期中,论文《道德主体性的本质》(原载《东岳论丛》1993年第3期)获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奖(最高奖),博士论文《道德信仰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JY部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仪建红: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两项、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一项等。在《中国高等教育》《山东社会科学》《大学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获省高校优秀政工干部、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时代新人扬帆起航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一、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
二、对话:时代新人与我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一、学业从确立目标开始
二、怎样制定学业规划
三、制定学业规划的“推导公式”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二、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三、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从 0 到 1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生探寻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之问
一、大学生的人生困惑
二、大学生人生困惑的成因分析
三、大学生人生困惑的有效应对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一、认识关
二、心理关
三、社交关
四、兴趣关
五、感情关
六、选择关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一生奉献诠释中国脊梁
二、找寻指引未来的人生灯塔
三、兴趣是重要的人生导航器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第三章 理想信念引领人生航向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人生有理想 行动有力量
一、理想信念是指引成长的灯塔
二、砥砺奋斗,实现中国梦
三、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一、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二、北方特大暴雨洪水与为民牺牲的英雄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电影《青年马克思》带来的启迪
三、北京邮电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讨论
二、课外实践
实践表格
第四章 中华文明薪火传 培根铸魂育新人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结合时代精神 传承爱国主义
一、厚植爱国情怀,担当强国使命
二、在文化自信中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端午申遗
二、钱学森的家国情怀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活动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第五章 当代青年的共同价值追求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领悟价值理念 培养价值自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和升华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遵信守诺以诚待人,乡村振兴富民强国
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精益求精敬业奉献
三、教育公平成果普惠 社会公正增进福祉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第六章 明德修身育英才 立德树人担大任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提升道德修养 投身道德实践
一、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界定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诚信为立身之本
二、坚守理想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三、志愿服务为人民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第七章 维护网络安全 提升法治素养
学原文 悟原理
第一节 树立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思维
一、从法制到法治
二、党与法治的关系
三、依宪治国与西方宪政的界限
四、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第二节 师生面对面
一、互联网时代,如何治理网络暴力或网络霸凌?
二、如何在网络空间中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知识产权?
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五、从法律角度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吴谢宇案——北大才子的不归路
二、劝烟案——维护社会公益,有理!
三、人脸识别第一案——我们的脸还属于我们吗?
第四节 社会大课堂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JY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学习导读旨在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空间,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激发学生的行动热情、建立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好地承担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本书各章的栏目设置如下:
以“学原文 悟原理”启迪心灵,碰撞思想火花;
以“理论阐释”抽丝剥茧,直面课程难点;
以“师生面对面”答疑解惑,发挥价值引领;
以“案例解析”贴近现实,汇聚榜样力量;
以“课堂实践”强化互动,回归学生主体;
以“课外实践”促进行动,拓宽思政空间。
该实践学习导读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全面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是思政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导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充分挖掘校史资源,用北邮精神引领青年成长。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大学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导读深入挖掘北邮的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科技创新,讲好北邮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肩负“网络强国、网信报国”的时代使命。
紧密结合现实,用社会大课堂鼓励学生投身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导读关切学生的现实困惑,解析社会热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时代脉搏,以实际行动成就出彩人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教材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出版社等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第一章 时代新人扬帆起航 学原文 悟原理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 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 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 负华年。 —— 2023 年 1 月 1 日,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的讲话 第一节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 贵之时期也。”一百多年前,一群新青年率先冲破桎梏,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 火炬,在民族存亡之际苦苦探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出路。一百多年来,中 国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 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接续奋斗。
一、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是在新时代历史方位 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育人新定位和新标准。
其一,时代新人是有理想的青年一代。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 想信念直接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 的是牢固树立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 为之终生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其二,时代新人是敢担当的青年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 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 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难得的人生际遇。
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期、奋斗期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高度契合,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有生力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幸逢其时。作为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需要有“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的担当精神,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其三,时代新人是能吃苦的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吃苦的内涵早已不是物质贫乏意义上的困顿。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吃苦更多地表现在为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和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付出的辛劳。
要以辩证思维来看待吃苦。无论是年轻人主动作为的“自找苦吃”,还是环境、际遇使然导致的“被动吃苦”,都可以让人在与苦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成长与进步。一代人有一代人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正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鼓舞着人心,激励着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能吃苦、肯吃苦,赢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其四,时代新人是肯奋斗的青年一代。“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现在 18 岁左右的大学生,到 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不到 30 岁;到 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还不到 50的基因里。现在 18 岁左右的大学生,到 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不到 30 岁;到 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还不到 50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从抗击新冠疫情的青年突击队,到把奋斗身影定格在乡村希望田野上的青年第一书记;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到奔赴偏远地区播撒梦想的支教群体……无数事实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可堪大任的一代。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揭榜挂帅”(指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需求或任务为导向,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赛马”(指针对特定领域应急性、关键性攻关任务,在项目部署中,对同一个任务,选择两个以上优质主体并行攻关,实行先平行立项、后重点聚焦、优中选优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等制度的激励推动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 36 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中国天眼 FAST 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 30 岁。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新时代青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奋斗到底的决心,迎接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二、对话:时代新人与我
时代新人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个体的内在关联,如何引导大学生将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融于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之中,以更健全的人格和更积极的状态去拥抱未来,这是当下需要密切关注的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青春之责任
大学生只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引领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立足本职,学好真本领,更要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厚植于学习、生活、实践的具体场景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为人民服务的缘由。其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为人民服务强调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精神,强调尊重和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在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在现实的道德中,为人民服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法则,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常人规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
其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财富的生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而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民群众还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就是人民群众。正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才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革。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其三,树立和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根本需要。国家和时代发展都从根本上需要我们服务人民与贡献社会,否则既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也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理想;其次,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是增进认同和自信的必然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唯物史观科学高尚的道德本质,也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新时代彰显这些优势就是靠社会成员都将其深植于心并外化于行。正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理念的贯彻和践行,才能从最现实的维度增进学生对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再次,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切身的角度看,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是在社会环境中安顿好自己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需要,人际交往肯于奉献是制胜之道,这正契合了为人民服务的精髓。
其四,要深入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要求。一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二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将之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三要加强创新理论学习,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新时代青春之创造
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工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培养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具体而言,一是要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学生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寻求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维,培养自己的求知欲。通过阅读、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并创新。二是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不仅要从表面看,还需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去锻炼自己的多角度思考能力。三是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应该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创业比赛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四是勇于尝试。创新需要不断尝试,勇于接受挑战。大学生要敢于尝试新事物,以平常心面对失败和挫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五是加强交流和合作。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大学生应该积极加强交流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可以通过组队参加比赛、参与社团活动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创新精神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实践,不能一蹴而就;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创新需要敢于冒险和尝
试,但要注意风险控制和合理规划。
(三)新起点之新风貌
开学伊始,同学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学习任务,新的追求与梦想,一定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希望同学们慨然以赴青春之时,于高山之巅,见识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觉知长风浩荡。四年后你会发现,人的区别不是遇到困难的多与少、大与小,而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正是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大大小小的困难才一步一步把同学们磨炼成国家、民族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毫无疑问,奋发图强、超越自我、阳光进取,是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
在同学们开启大学生活和人生新征程之时,请大家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父母和家人期待你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国家和民族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明确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崇德至善,以为国为民的情怀做人。希望同学们把锤炼道德修养、涵养道德操守、提升道德境界作为终生课题,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二是做到孜孜不倦、精进不休,以勤学笃行的态度治学。希望同学们秉持精勤治学、脚踏实地的求学精神,将创新之法融于心中,努力开拓更广阔的世界。三是学会拥抱变化、开放包容,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生活。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保持“归零”的心态、“追梦”的姿态和“奋进”的状态。在学习、交友、实践中,保持专注的状态,持之以恒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真诚善良,珍惜同学和集体;培养自信自强的心理状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正视肩上的责任,保持对知识和事业的热爱。通过提升文化素养、磨炼专业技能、丰富自身阅历、修行个人品格,在“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共同续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辉煌与荣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