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该书介绍的所有知识都源自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结论,其中很多还是田野实验,能够获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穿插了很多经典或前沿的研究,以期能培养读者对于学术研究的信念和兴趣,以及未来在管理实践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培养读者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思维去解决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
內容簡介: |
《组织行为学十讲》旨在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本书的内容展现出了三个鲜明特点:融汇前沿研究成果、嵌入中国管理实践、引领最新发展趋势。《组织行为学十讲》是一本基于行为科学视角的商业读物,深入探讨如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组织管理活动中员工的心理现象、过程及其规律从而提升员工及组织效能。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中的个体差异、工作态度与情绪、组织中的知觉与决策、工作动机与激励、团队管理、领导力、工作设计和重塑、向上管理、压力管理等。
|
關於作者: |
孟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与组织系主任、组织行为与组织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胡碧芸,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天普大学管理学博士。
|
目錄:
|
第1讲走进组织行为: 解码工作行为的科学
1.1行为科学的前世与今生
1.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的内涵与外延
1.3组织行为学的科学属性
1.4组织行为学能改变什么: 组织行为的常见结果变量
1.5本书的整体安排
本章小结
第2讲理想员工的样子: 工作中的个体差异
2.1什么是个体差异
2.2认知能力: 智慧的源泉
2.3人格: 职场的个性指纹
2.4告别职场歧视: 打破偏见,拥抱多样性
本章小结
第3讲我爱我的工作: 工作中的态度与情绪
3.1工作态度: 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3.2工作中的情绪: 迪士尼的《头脑特工队》在讲什么
本章小结
第4讲跳出有限理性的旋涡: 管理中的知觉与决策
4.1横看成岭侧成峰: 社会知觉及其偏差
4.2思考,快与慢: 有限理性的决策者
4.3管理者的一把温柔利器: 助推理论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第5讲激发工作的驱动力: 动机与激励
5.1点燃行动的火花: 动机的基础知识
5.2先定个小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
5.3公正的框架: 公平理论与组织公平模型
5.4自我决定理论: 工作中的自主、胜任与归属
5.5工作意义感: 意义追寻重塑工作体验
本章小结
第6讲群体与团队: 合力创造奇迹
6.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群体的基础知识
6.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群体决策的智慧与陷阱
6.3团队的概念与类型
6.4高效团队的特征与构建
本章小结
第7讲领导力: 塑造组织中的影响力
7.1领导力及其来源
7.2多种多样的领导风格: 领导力相关理论
7.3领导力的当代理论进展
7.4领导力的涌现与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8讲重新设计工作: 让工作成为源动力
8.1探索工作设计: 定义与制胜策略
8.2时间旅行: 工作设计的发展历程
8.3主流理论解读: 工作设计的学术之旅
8.4工作再设计的管理实践
8.5我的工作我做主: 工作重塑的全景图谱
本章小结
第9讲压力管理: 工作压力的有效应对
9.1压力的基础知识
9.2压力的理论基础
9.3有压力怎么办: 压力管理策略
本章小结
第10讲向上管理: 与领导者共赢
10.1走出误区: 这才是向上管理!
10.2向上管理的重要性: 勇攀职业高峰
10.3科学指引: 向上管理的方法论
10.4向上管理的进阶实践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起,我就对踏入职场、开启工作生涯充满了渴望。那时候,我并不完全明白这种渴望的根源,只是模糊地感觉到,通过工作,我可以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身份和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之后,我逐渐明白,这种渴望实际上是对通过工作取得身份认同的向往。工作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我们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更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镜子。在工作中,我们通过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与同事互动,不断地审视和确认自己的能力、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角色逐渐成为我们自我定义的核心要素,影响着我们的自尊、自信及对未来的期许。的确,工作绝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它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其体验和感受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受到家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从小我就怀揣着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梦想,渴望在自己热爱的学术领域内自由地探索,参与知识的发现和传播。我的学术兴趣始终围绕着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广泛领域。随着对这些学科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类的行为及其动机,这可能也是我钟爱社会派推理的原因所在。社会派推理是一种以揭示社会问题、探讨人性复杂性为核心的推理小说流派,不仅仅追求谜题的解答,更深入地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东野圭吾等作家的作品,通过紧张的情节设置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引导读者思考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如权力的滥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道德的灰色地带。这类作品描绘了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世界,展示了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心理动机。通过这种方式,社会派推理引发了对于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我的研究兴趣是工作场景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从博士期间探索人的内在动机开始,到在学术生涯初期探究工作意义感,进而扩展到研究组织行为学领域很多有趣的议题。组织行为学,亦称工业/组织心理学或者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及其规律,以提升组织及个人效率的学科。它基于人的心理活动展开,辐射到个体行为和团队、组织层面的相关问题,旨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其福祉。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后,我有幸站在MBA(工商管理硕士)和本科层次的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讲台上。从一开始懵懵懂懂地探索,到逐渐搭建起兼具系统性和个人特色的课程体系,打磨出若干个人熟悉而专精的内容板块,我授课开始游刃有余。得益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的经历,我的课堂教学借鉴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国际顶尖商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有机地融入大量管理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更搭建了理论与实践间的桥梁。通过精心挑选的案例,我引导学生理解理论要点、洞察管理智慧,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灵光一现的顿悟瞬间。这种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赞誉,课程多次获得满分教评,并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仍旧意犹未尽,他们渴望进一步深入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让我产生了撰写本书的念头。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缺少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这一学科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业界对于组织行为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MBA项目“行为科学”专业方向的负责人,我时常接到企业、咨询公司和媒体不同形式的合作邀请。大家对行为科学充满了兴趣,但关注的焦点从来都是消费行为,组织行为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组织行为学成果转化为企业价值的过程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相比营销和销售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从人才选拔、培养到最终转化为利润,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去孵化,且其直接效果难以计算和评估。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管理者都非常自信,他们认为组织行为学更像是一种艺术,依赖于个人的管理经验和对企业状况的深刻理解,因而对于理论知识的价值持有保留态度,不认为需要学术界的见解来指导管理实践。这种误区不仅限制了组织行为学在业界的应用,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在管理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承诺升级”的陷阱,即在一次错误的决策后,不断加码投入,希望以此来弥补之前的损失,而不是重新进行评估和调整策略。有限理性是人类的天性,难以克服,而组织行为学恰恰可以提供走出这种决策陷阱的洞见。
在这一背景下,本书的写作旨在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在写作过程中,我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等知识付费内容的启发,认识到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内容本身的价值同样关键。此外,我长期为《清华管理评论》《人力资源》等商业期刊供稿,这些写作经验的积累让我深入地了解职场人士和商业精英的阅读习惯,从而在本书的撰写中兼顾了教材的严谨性与商业读物的吸引力。我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是思维方式的培养,读者不应该被灌输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而应该有机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在一个又一个实际管理情境中锻炼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具体来说,本书的内容展现出了三个鲜明特点——融汇前沿研究成果、嵌入中国管理实践、引领最新发展趋势。融汇前沿研究成果的例子是助推,由于教材编写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概念从未在组织行为学的教材中出现过,但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组织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其提出者理查德·泰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嵌入中国管理实践的例子是一家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巧妙应用工作嵌入理论中社区嵌入的思路攻克管理实践难题。引领最新发展趋势的例子是本书第10讲系统介绍的“向上管理”。事实上,聚焦向上管理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于2022年末才发表,在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畅销案例基础上,这篇论文对向上管理进行了科学的界定。通过撰写这一章节,我们希望帮助读者形成对向上管理的正确认识,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从而有效应对工作场景中涉及向上管理的一系列挑战。
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在写作过程中我有几点希望: 首先,我希望培养读者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相比知识的传授,组织行为学更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有幸处在一个科技快速进步、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正在迅速地进行迭代更新。因此,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代入管理者和员工角色,身临其境地分析一系列经典案例,本书给读者种下了一颗种子,启发读者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思维去解决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我希望能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 人们常常会对管理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展开激烈的交锋,而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很好地体现了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本书介绍的所有知识都源自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结论,其中很多还是田野实验,能够获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团队有意识地穿插了很多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包括自己开展的研究),以期培养读者对于学术研究的信念和兴趣,以及未来在管理实践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最后,本书有机地融合了课程思政元素。我们希望启发读者形成“管理向善”的理念,强调一种员工视角,即管理者应当充分关注员工的福祉。管理者与员工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上。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才能与组织达到共赢的状态。我们希望当下和未来的管理者,无论走到怎样的管理岗位上,都能够不忘初心,关注员工的福祉。
本书整体上基于课堂实录,是对课程内容的整理、扩充和再加工。在此对参与本书编写的所有人,包括我的学术合作者胡碧芸特聘研究员、参与课堂的同学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具体安排如下: 第1讲和第6讲的初稿由胡碧芸老师撰写,第2~5讲的初稿分别由硕士研究生张裕培、蔡怡茜、李丹淇、何泠岚基于我的课堂实录整理完成,第7讲和第10讲的初稿分别由硕士研究生戴晨乐、陈明明基于我的课堂实录整理完成,第8讲和第9讲的初稿则由我撰写。初稿完成后,我和胡碧芸共同进行了统稿、修改和校对,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晓瑞编辑的帮助下形成了全书定稿。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进行拓展阅读。本书的写作获得了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的支持和资助。
从某个角度看,我的学术生涯刚刚起步。学术研究永无止境,本书的内容也将不断更新迭代。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成为作者团队的学术名片,也能成为我们与业界进行对话的桥梁: 一方面为管理者提供深刻的洞见和启发,另一方面也从业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研究选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组织行为学的旅程,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提升员工福祉并推动组织发展,共同书写管理的新篇章。
孟亮
2024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