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20世纪现代文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以常态形式发展变化的文学主流。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时代变化,必然发生与之相吻合的文化上和文学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常态的,是指20世纪文学的主流。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有一种非常激进的文学态度,使文学与社会发生一种裂变,发生一种强烈的撞击,这种撞击一般以先锋的姿态出现。作家们站在一个时代变化的前沿上,提出社会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未来。这样的变化,一般通过激烈的文学运动或审美运动,知识分子、作家一下子将传统断裂,在断裂中产生新的范式或新的文学。而新世纪乡村小说正是在先锋与常态的相互缠绕中往前推进,从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
|
關於作者: |
陈国和,武汉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湖北作协签约评论家。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著有《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等学术著作四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目錄:
|
第一辑 民间与折叠
民间何来民间何往——以《1978年以来的乡土中国叙事研究》中的民间争议谈起
一 缘起:民间的由来及初始含义
二 分歧:批评实践中的田小娥形象之争
三 未来:基于现实感的民间审美想象
四 《极花》:沉重命题的诗性言说
刘震云:话语镜像与生存之困
一 拧巴缠绕的话语策略
二 时空繁复的话语叙事
三 孤独与寻找的精神指向
陈应松:底层生活镜像
一 忧愤深广
二 人性强悍
三 崇巫尚鬼
四 惊采绝艳
第二辑 赓续与拓新
阿来:文化返乡与先锋怀旧
一 怀旧的未来:现代性文化返乡
二 怀旧的内容:地方性知识
三 怀旧的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
郭文斌:抒情传统的赓续
一 “安详”的文学
二 抒情的语言
三 文体的间性
近年来农村新人形象书写的三个维度
一 进城者的城乡悲歌
二 返乡者的乡村恋曲
三 乡村干部的成长与蜕变
对话:中年写作、常态特征和先锋召唤
一 “低谷”中的繁茂
二 常态中召唤先锋
三 历史重构与主体性生成
第三辑 中间与中坚
朱山坡的新南方书写
一 从城乡关系书写到为时代立传
二 精神困境与人性叩问
三 融合叙事的常态表征
四 常态中的先锋追求
肖江虹:人性之光与贵州书写
一 和解中的底层书写
二 断裂中的文化坚守
三 顺变中的守正创新
四 随俗中的重塑贵州
蔡家园:乡村书写的先锋与常态性
一 土地制度与社会变迁
二 乡村文化的重建
三 历史主体文化身份的重构
“70后”作家乡村书写的常态性
一 被遮蔽的常态性
二 乡村破败书写的常态性视角
三 日常生活的温情呈现
四 慈悲宽容的精神立场
五 当代性或可能性
第四辑 文脉与风骨
佛心·诗心·文心:樊星先生印象
一 佛心:悲悯于人类文化
二 诗心:沉入作品深处
三 文心:浓烈的当下情怀
革命·中国·文学:民族形式与中国经验——评贺桂梅的《书写“中国气派”》
一 重返历史现场体认“革命”
二 社会史视野.打开“中国”
三 文化与政治实践.拓展“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知识性格的形塑——关于金理《文学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一 文学“实感”本位
二 文学史意识
三 知识分子心史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