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編輯推薦:
1. 院士著作,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战略咨询工作成果选集
2. 承载院士1986年年底留学回国之后二十余年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的成果合集
3. 产学研三重背景,兼具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思维
4. 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倡导自主创新品牌建设
內容簡介:
《创新求索录:第一集》是李国杰同志自1986年年底留学回国以来,研制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和龙芯微处理器、领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知识创新二十余年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高技术前沿领域自主创新执着求索的思想轨迹。书中既有对“三思而后行”的前瞻思考,又有对自主创新实践“三行而后思”的反省总结,对科技工作者、高技术企业创业者和有关政府领导干部很有借鉴意义。
關於作者:
李国杰,1943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阳,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年底回国,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1989年被聘为研究员,1990—2000年担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0—2011年担任计算所所长,现任计算所首席科学家。1995年创建曙光信息产业(深圳)有限公司并一直担任董事长(2014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创新求索录:第一集》《创新求索录:第二集》《创新求索录:第三集》等文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等战略咨询报告。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领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成功研制龙芯CPU,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三次二等奖。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评为我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目錄 :
目 录
第 1章 创新思考篇 1
技术创新的关键在选题/ 2
发展高技术难在何处/ 6
实现产学研结合要进一步改变观念/ 10
关于用产研学的分工与合作/ 12
发展知识经济从数字背后做起/ 15
加速培养信息高技术人才/ 17
关于国情、高新技术和人才的断想/ 19
步步登高,任重道远——深化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26
创业难,再创业更难/ 30
知识创新的牵引力/ 32
关注科研决策机制与投入产出比/ 36
高技术与中国/ 40
走“珍珠换玛瑙”之路/ 58
走新型信息化之路/ 60
创新的前提是自信/ 64
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 67
在信息化中坚持自主创新/ 74
国家科研机构要在自主创新中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 78
SCI不是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论文数量高速增长引发的思考/ 81
自主创新要有中国特色/ 84
关于技术转移的战略思考/ 90
创新竞争是文化和人才素质的较量/ 98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06
第 2章 战略建议篇 109
关于我国开展智能计算机研制的建议/ 110
对中国科学院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看法/ 117
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立项建议书》的评审意见/ 120
关于信息化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几点看法/ 122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领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28
关于入世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 13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134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可能的增长点/ 137
高端通用微处理器重大专项立项建议(节选)/ 142
建设让8亿中国人受益的“龙网”/ 146
“十一五”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化规划基本思路/ 149
对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几点建议/ 156
关键在于国家要有明确的路径选择/ 164
对《科技进步法》的修改意见/ 168
中国对开源软件应做出与国力相称的贡献/ 170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建议/ 173
第3章 曙光与龙芯篇 175
另辟蹊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产业/ 176
办公司的辩证观/ 179
抓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必须两手硬/ 183
关于发展我国计算机高技术产业的思索/ 189
从103机到曙光机——中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研制历程回顾/ 199
走向产业化的国产高端计算机/ 205
曙光之路——曙光计算机研制与产业化十年总结/ 218
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 227
发展IC产业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237
1000台曙光超级服务器下线的启示/ 242
我国CPU/SoC设计任重道远/ 246
从曙光十年的发展看自主创新/ 249
将龙芯产业化推上新台阶/ 253
抓住曙光计算机跨越发展的机遇/ 256
第4章 重塑计算所篇 259
永立潮头,破浪前进——庆祝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创建四十五周年/ 260
关于计算所发展战略的一些考虑/ 27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展战略/ 280
寄语计算所新员工/ 290
以“产出”的影响为导向,提高科研效率/ 294
勤谋略,重改革,育人才——当所长的几点体会/ 299
国家级骨干型、引领型、网络型研究所——计算所创新三期的追求/ 304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312
中国计算机事业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321
改革创新和谐奋进/ 32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计算所工作/ 338
第5章 技术前瞻篇 343
我们的近期目标——计算机智能化/ 344
并行计算机评述与展望/ 352
计算智能: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60
智能计算机/ 365
可扩展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远景/ 372
非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技术/ 380
信息服务网格——第三代Internet/ 386
软件的灵魂是算法/ 389
关于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 391
网格、机群和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397
关于超级计算与能力服务的战略思考/ 408
关于研究和推广低成本计算机的意见/ 418
对计算机科学的反思/ 423
21世纪初期的计算机技术/ 432
关于网络社会宏观信息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436
第6章 附录 443
宁静而致远/ 444
漫谈做人做事做学问/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