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編輯推薦: |
三甲医院儿科医师20年经验一次输出,含金量超高的婴幼儿养育指南,家长bi备
5大养育核心,80个高频问题: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及安全保障,0~6岁儿童全方位科学养育
硬核科普,力在破除谣言,解惑祛魅,10万家庭信赖
图文结合,轻松易懂,知识全面但不烦琐,阅读无负担
养孩子,不仅是让他生存,还要让他得到发展。父母读一读,育儿少走弯路,孩子少遭罪。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婴幼儿健康养育指南。
本书作者是有20年儿科经验的医生,集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家两个孩子的养育常识,为家长提供兼顾儿童身心的养育指导有效建议。
全书分为7个章节,精选80个高频养育问题,内容涉及营养、发育、免疫、防病、心理、早教、安全等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并针对常见养育误区进行了答疑祛魅: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不少妈妈会在母乳喂养前清洗一下胸部,这样做对不对?
●婴儿应该怎么睡,仰卧、侧卧,还是俯卧?头型不正怎么办?
●维生素、钙、铁、锌,该补充吗?怎么补?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进入幼儿园,孩子老是生病,怎么办?
●宝宝虽小,也需要社交,你应该怎么做?
●如何让孩子再长高一些?
书中穿插了大量图表和作者在生活中接触的真实病例,阅读轻松,方法直观,方便家长学习。
|
關於作者: |
Dr.老爸:
本名王宇。
曾为三甲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同时在医学院教授《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课程。
医学类育儿科普公众号“Dr老爸的育儿经”主理人,儿童科普内容创作者,数十万家长信赖的儿科知识普及达人,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对儿童保健、体格及心理发育、喂养和营养、儿童教育等都有专业研究。致力于传播儿童保健知识,科普儿科常见病,在知乎、新浪微博、公众号等平台获得众多粉丝追随。
|
目錄:
|
第Y章
预防儿童常见病,家是第一道防线
003 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006 孩子不生病,关键靠免疫力
010 要不要输液?家长应该理性判断
014 关于感冒,该更新认知了
019 孩子感冒了,作为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的父亲是这样做的
024 孩子感冒了,能硬扛吗?
027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031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2:流感
033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3:支原体感染
036 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039 关于发热的常识
041 孩子发热,需要立即就医吗?
042 孩子发热,在家处理的方法
045 孩子为什么会咳嗽?
047 在家止咳的办法
第2章
0 ~ 1 个月:宝宝安然降临,做好新生儿护理
051 关于母乳喂养,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055 新生儿喂养常识
058 宝宝出生就有牙,正常吗?
061 宝宝首次排尿与排便
063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066 这些安全事项,必须注意!
068 该打疫苗了,妈妈好担心!安全吗?
069 宝宝的感官发育开始萌芽
072 你家宝宝爱笑吗?这很重要!
073 提供回应性照护
075 开始锻炼身体了!
第3章
2 ~ 6 个月:关注生长发育,预防常见病
079 定期做儿童保健
080 可怕的婴儿猝死综合征,预防不可少
081 宝宝头型不正,怎么办?
083 关于宝宝的囟门,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08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筛查,必须做,且必须早做!
088 安抚宝宝入睡,要抱睡、奶睡吗?
090 安抚奶嘴该不该用?先了解这些注意事项
093 宝宝是否贫血?请随时关注铁缺乏!
095 维生素 AD,该补充吗?怎么补?
100 宝宝哭闹不止,为什么?
102 宝宝是个运动小达人!如何引导非常重要
104 你知道吗?宝宝可是位哲学家!
第4章
7 ~ 12 个月:科学添加辅食,帮助婴儿安全探索世界
109 何时添加辅食?先添加什么?
111 如何添加辅食?可以这样做
115 国外流行的 BLW 辅食添加法,靠谱吗?
117 母乳喂养,应持续到什么时候?
119 如何判断宝宝对奶粉过敏?如果过敏,怎么办?
121 植物奶,是良好选择吗?
123 如何预防宝宝龋齿?
129 宝宝有红屁屁,怎么办?
130 宝宝注意力开始萌芽,你该这样做
132 你知道吗?宝宝是位科学家!
133 大人一离开宝宝就哭?应对宝宝的分离焦虑
135 如何跟宝宝玩?亲子互动这样做
137 宝宝会爬了吗?他开始探索世界了
139 你家宝宝有一双巧手吗?
第5章
1 ~ 2 岁:培养学步、语言等能力,注重营养补充
143 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146 宝宝挑食,怎么办?
148 宝宝可以吃零食吗?如何挑选零食?
149 要不要补钙?
153 要不要补锌?
156 关于补硒,请你先了解
159 户外活动,出门请做好驱蚊准备
161 如厕训练,如何进行?
164 宝宝会走了吗?宝宝学步时间
166 宝宝总是乱涂乱画,怎么办?了解宝宝精细运动
167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170 宝宝会假装打电话了!谈谈儿童假装游戏
173 宝宝虽小,也需要社交,你应该怎么做?
176 宝宝自我意识爆棚,如何应付?
第6章
2 ~ 3 岁:激发神经心理发育,做好安全保健
181 千万不要忘了给孩子做视力筛查
183 出门玩耍要注意防晒!该怎么防?
186 怎么给孩子选择玩具?
189 各种材质的儿童塑料水杯,哪些更安全?如何识别?
192 喝汤和吃肉,哪个更有营养?
193 想象力,这很重要!
196 超 60% 的孩子存在假想伙伴,你家孩子有吗?
200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该怎么回答?
204 该和孩子谈“性”吗?
第7章
3 ~ 6 岁:关注幼儿健康与教育,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209 进入幼儿园,孩子老是生病,怎么办?
212 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些?
215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
222 孩子早餐吃什么更有营养?
226 包皮手术,需要做吗?
230 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 , 从换牙期开始
233 关于生长痛,这些常识必须了解!
236 这件会让孩子变丑的事儿,应注意!
238 你家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吗?
242 朋友与友谊,是时候与孩子聊聊了!
244 孩子该如何运动?
247 孩子关于死亡的提问,该如何回答?
250 幼儿园,到底该学些啥?
|
內容試閱:
|
第Y章
预防儿童常见病,家是第一道防线
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翻开《儿科学》这本厚厚的书,其目录有好几页,上面密密麻麻列举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疾病,看得人头皮发麻。其中大多数疾病的名称,大众根本没有听说过,如溶血尿毒综合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豆状核变性等;还有一些疾病,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它们的发病率很低,如白血病,虽然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也仅有十万分之几,还有川崎病,在东亚人群中算是比较常见了,其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几。
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实是多种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大肠埃希菌侵犯肠道导致胃肠炎,肺炎球菌入侵肺部引起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繁殖造成皮肤感染,等等。
不过,在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中,毫无疑问,最常见的,是感冒。毕竟,人体的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是个前沿阵地,容易受到侵犯。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逃不过感冒,而且,感冒还可能加重,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因此,我们就从感冒这种最常见的疾病入手,聊一聊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生病。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天上的小鸟、地上的蚂蚁,还有花花草草,不过,相对来说,它们都很大,至少可以用肉眼看见。而有的生物太小了,我们看不见或者看不清,这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类:细菌与病毒。
体形较大的生物,如人类,是由一个个细胞组合而成的,为多细胞生物;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仅由一个细胞所构成,所以非常小,肉眼看不见。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设计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这种微小生物的存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细菌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广泛分布在土壤、水,甚至我们的身体内部。其中,有一些对人体有好处,称为“益生菌”;也有一些能导致我们生病,称为“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细菌已经够小了,但还有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如病毒。细菌虽小,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五脏俱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都有;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都不具备,仅仅是蛋白质里面包了一点遗传物质 —— DNA或RNA。所以,病毒比细菌还要小得多,如果把一个细菌看作篮球大小的话,一个病毒大约仅有一颗玻璃珠那么大。
微生物会引起疾病。某些疾病,如伤口感染、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等,是由细菌导致的;不过,病毒感染更常见,绝大多数感冒、麻疹、水痘、甲肝、乙肝,以及近两年来被我们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流感,还有导致儿童腹泻最常见的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等,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
有办法抑制病毒吗?有一类药物叫作抗生素,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它的作用是杀灭或抑制细菌,而对病毒无效。所以,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并发了细菌感染。
那么,有没有能杀灭或抑制病毒的药物呢?
也有。不过,一方面,抗病毒药物的效果与抗生素无法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只能对抗少部分病毒,还有很多种病毒没有药物可用。
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所谓感冒,也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是病毒入侵人体的上呼吸道,进而引起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此时,不少家长会急着给孩子吃药,很多人都认为“不吃药,病怎么能好?”但是,事实上,通常来说,我们吃“感冒药”仅仅能缓解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而不能消灭入侵的病毒,所以,是治标不治本。
要消灭病毒,让身体真正痊愈,依靠的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免疫系统最终消灭了入侵者,让我们恢复健康。
孩子不生病,关键靠免疫力
就像一个国家有一支军队,用于保护自己免受外敌入侵一样,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也都有一套免疫系统,用于保护我们的机体不受外敌入侵。不过,首先需要识别出谁是敌人;然后,才能调动军队,消灭敌人。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职责就是这两项:发现敌人,消灭敌人。
有极少部分人,免疫系统自身存在缺陷,太弱了,打不过敌人,这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病因通常为遗传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共发现了200多种,但是,请注意,虽然其种类繁多,但每一种都罕见,所以总发病率很低,约为1/10000。
真正常见的情况,我们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意思是说,机体的免疫系统本身是正常的,但由某些外在的因素导致其出现了暂时性的减弱。不过,当这些外在因素消除后,免疫系统通常还能恢复到原先生龙活虎的状态。
虽然这种减弱是一过性的,但后果也可能很严重。你想想,本来该严守岗位、好好工作的免疫系统,如果在外敌环伺的关键时刻打瞌睡,敌人进了村也没有发现,身体当然就会吃大亏。那么,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打瞌睡、玩忽职守呢?
原因大概有三:①营养不良,没力气打仗;②过度劳累,没精力工作;③懒懒散散,没心情干活。
如果想让自己的免疫系统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请一定注意,要避免以上三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这三点稍作阐述。
1.营养
要想让别人好好干活,就得先给人家吃饱!这一点天经地义。但是,吃饱仅仅是底线,是最低标准,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但是,什么是吃好?
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有些需求量大,为宏量营养素;有些需求量小,为微量营养素。无论是宏量营养素还是微量营养素,其中的每一种都有相应的作用,对身体都很重要。但是,孩子很可能摄入太多某些营养素,而另一些却摄入太少,这种情况,称为“营养不均衡”,或者说,没有吃好。
所谓吃好,就是摄入的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其中的每一种都既不太多,也不太少,恰到好处。具体该怎么做呢?说来话长,本书后面的章节是按照年龄顺序从小到大进行介绍的,各年龄段的喂养及营养要点皆分布其中,如有需要,也可翻开目录,按照年龄段进行查询。
2.睡眠
很多人都有这个生活经验,连续几天睡不好觉或熬夜后,口唇或嘴角处会长出一簇水疱,中医认为,这是上火的表现,而现代医学证实,这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病毒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传染性强,人体被感染后,很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这种病毒可能会潜伏在神经节中,静静地等待时机。一旦我们的免疫力减弱,如睡眠不好或熬夜后,它就会被激活,导致口唇疱疹。
所以,好好睡觉,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免疫系统才不会打瞌睡。
各年龄段的孩子,睡眠时长分别应该是多少?不同孩子之间有着个体差异,不同的资料给出的数据也略有区别,此处我给出的数据来自2016年7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儿童人群睡眠量建议共识声明(见表1)。
表1 儿童青少年每日推荐睡眠时长
年龄 睡眠时长
4~12月龄 12~16小时
1~2岁 11~14小时
3~5岁 10~13小时
6~12岁 9~12小时
13~18岁 8~10小时
看看数据,再比较一下自己的孩子、周围亲戚朋友的孩子,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直观的结论:很多孩子的睡眠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特别是中小学生!我国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美国儿科学会也曾针对美国儿童的睡眠问题发表声明,指出睡眠不足是美国最常见、最重要,但可以帮助儿童做出补救的健康风险。
3.运动
一个人长期懒懒散散,就会越来越提不起精神;而一直坚持锻炼,合理运动,则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儿童同样如此。但是,现代人越来越不爱动了,一有空,我们只愿意半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在过去18年间急剧减少了45%!孩子可不能和我们一样了,那该怎么办?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儿童期所培养出的运动习惯,往往会持续终身。
同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运动,本书各章节皆有提及,特别是第7章的“孩子该如何运动?”这一部分,值得好好看看,毕竟3~6岁是儿童早期运动的重要时段。
要不要输液?家长应该理性判断
请大家先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输液;输液有何作用,有何坏处;什么情况下该输,什么情况不该输。
接下来,我来详细讲解。
为什么要输液?
输液,是把什么东西输进血管里面呢?
无外乎两种:一是水分(包括溶于水的各种电解质),一是药物。
继续深入探讨。
1.为什么要把水分输入身体?
因为身体缺水。为什么会缺乏?可能是丢失过多,如拉肚子、大量出汗等。为什么不能通过喝水来补充呢?或许是不能喝水,如处于昏迷状态,或孩子不配合,不喝。也可能是身体严重缺水,靠喝水补充来不及,输液补水快些。
如果目前身体不缺水,预计也不会很快出现水分的大量丢失,那还需要通过输液来补充水分吗?
不用!既然不缺,补它干吗?
这就涉及下一个问题:
2. 为什么要通过输液的方式让药物进入身体?
不是通过口服、打针的方式,而是通过输液来给药,说明该种方式有优势,有好处。
那么,好处是什么呢?
起效快!如果是口服给药,药物先到肚子里,再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然后发挥作用,中间环节太多,起效慢,药物利用度也低;如果是注射给药,药物被注射到肌肉或皮下,也要先吸收入血,才能发挥作用;而输液给药,药物直接入血,可通过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直抵病灶,起效非常快。
这就是输液给药最大的优势。
但是,也有坏处。
有风险!口服用药,毕竟隔着胃肠道的黏膜、血管的表皮,就算药里面有一些杂质,也不容易入血。
而输液呢?显而易见,是直接让药进入血液!生产工艺再好,也不可能一点点杂质都没有吧?护士操作再规范,也难以保证一个细菌都不进去吧?
要不要通过输液来给药呢?
要分情况看!如果病情非常危重,需要药物立即起效,一点儿不能耽搁,那就应该选择让药物快速起效的方法,如静脉输液,直接把药物注射进血管。比如说,心搏骤停,我们需要肾上腺素(一种可以刺激心脏跳动的药物)立即起效,那么,在口服、肌注与静脉给药之间,肯定选择静脉给药。
但多数情况下,没到那么紧急的情况。比如,孩子发热、咳嗽两天,一般情况还好,能吃能睡,医生诊断为普通肺炎。此时如果选择口服给药,可能2小时后起效;输液给药,10分钟后起效。此时有必要紧紧抓住这2小时的时间吗?当然没必要!
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出现了并发症:心力衰竭!奄奄一息,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需要立即使用强心药物,这时当然要选静脉给药!
同样是这个孩子,如果他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只是反复呕吐,吃不下东西,两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该不该输液?
也应该!前面已经说过了,输液的目的,除了给药以外,还可以补充水分。孩子两天不吃不喝,现在也吃不下,当然可以通过输液来补充水分。
因此,是否需要输液,要根据孩子的病情来判断。遗憾的是,目前儿科的大多数输液,都是不必要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咨询:“孩子反复高热3天,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要输液,是不是应该输液呢?”
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输液呢?我们先用前面提到的知识,判断一下。
1. 孩子需要补充水分吗?
问题当中没有描述,只说了反复高热,这种情况可能造成水分丢失,但是,如果丢失不多,可以通过多喝水补充。
2. 孩子需要立即用药吗?
从问题描述中,我们知道,孩子目前的症状是“反复高热”,诊断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首先,要给孩子退热,最佳方法是口服退热药,而不是输液。当然,如果孩子有其他异常情况,需要立即给药,而且,让药物越快起效越好,那就要输液。但是,问题对此没有详细描述,我们不知道。
所以,对于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由于信息量不足,我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请大家一定记住,不是哪一种疾病需要或不需要输液,而是孩子目前的状况需要或不需要输液!输液只是一种给药方式,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就用;否则就不用。
虽然,有时我们确实需要通过输液来进行治疗,但很多时候没这个必要。不该用时,何必冒险?
关于感冒,该更新认知了
请试着回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感冒了,最主要的治疗应该是什么?
我估计,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没有人能够回答正确,即使是非儿科专业的医护人员。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就诊量最大的疾病。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感冒6~8次;较年长儿童平均每年感冒2~4次。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感冒这种既常见又“小儿科”的疾病,父母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百出的。
我来揭晓答案:对于普通感冒,照料者教育是治疗的主要方面和方法。
换句话说,孩子感冒了,首先需要治疗的,是家长!而治疗家长的方法,是教育!
这可不是我随口胡说,有权威依据:美国儿科学会(AAP)、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NICE)和英国胸科学会(BTS)均作此推荐。
为什么要教育家长?需要教育家长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个孩子反复发热,家长很着急,自行给他喂了退烧药,结果……
小A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小A,他5岁了,上幼儿园大班,平日身体健康。不过,这一次,幼儿园里不少孩子都出现了发热、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小A也被传染上了。
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但是,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那时并没有常规开展病毒检测,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大多数孩子被病毒感染后,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迅速被动员起来消灭入侵的病毒,往往几天后就能自然痊愈。因此,病毒导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虽然也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但绝大多数孩子预后良好。
当然,在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激战中,我们的身体作为战场,肯定会经历一些痛苦,如发热、全身酸痛等。这场战争往往需要数日才能最终决出胜负,胜利者通常是我们,毕竟,免疫系统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久经考验,并不是吃素的。
但小A的父母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眼里,孩子发热是很严重的事,必须退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爱用一种叫作“对乙酰氨基酚栓”的退热药物,它的优点是安全可靠。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儿童退热,最安全的退热药物有两种,分别是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它们都是口服用药,3个月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布洛芬。
但是,使用了几次对乙酰氨基酚栓后,小A仍反复发热。其实这是正常现象,退热药的作用仅仅是退热,不治本。根源是病毒,病毒没有被消灭,战争还在继续,当然会反复发热。可小A的父母却不相信这一套说辞,他们四处打听所谓民间偏方及过来人的经验,不顾医护人员劝阻,自行给孩子使用各种药物等,几天后,小A终于退热了,而且,其他症状也逐渐好转,几乎快要痊愈。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使什么也不用,小A同样会痊愈,这仅仅是时间问题。
就在小A父母庆幸孩子终于好转时,变故骤然来临!退热后的第三天,小A突然出现剧烈呕吐,呈喷射状,并很快陷入嗜睡状态,整个人昏昏沉沉,用力拍打、刺激,他还是能够睁开眼,但很快又睡了过去。这可把小A的父母急坏了,连忙送到医院,急诊收入我科。
我们首先考虑颅内病变 —— 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脑炎也是常见的一种。至于哪些孩子会出现并发症,哪些不会,医生并不能准确判断,只能说,身体较弱、年龄较小、免疫状况欠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
小A不属于上述三种类型,但他的症状让我们高度怀疑为病毒性脑炎,这可就麻烦了。
然而,我们没有意料到的是,问题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入院后,护士在给小A抽血时,发现他的针眼处不容易止血,需要按压好一会儿才能止住。既然发现了这一问题,那就再抽点血,检查一下,看看孩子的凝血功能如何。结果很快出来了,小A确实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异常,但并不严重。
这能说明什么呢?好像也说明不了什么吧。不过,我还是将结果告诉了主任。主任听后,问:“摸了孩子的肝脏没,大不大?”我回答:“入院查体就摸了的,没摸到。”正常人的肝脏一般是摸不到的,因为被肋骨挡住了。只有当肝脏长大或下垂时,我们才能摸到肝脏的下缘,另外,2岁以内的小孩子也可能被摸到。但小A已经5岁了,腹部查体时摸不到肝脏,很正常。主任却并不肯轻易放过,他说:“走,我们再去摸摸看!”
主任也摸了摸,还是没摸到,但他说,孩子腹部似乎不太软,去做个腹部B超看看。我想,主任也太小题大做了吧,腹部不太软就要做B超,我的肚子还饿得咕咕叫呢!
不过,B超结果回来后,吓了我一跳。小A的肝脏显著增大,大得几乎扩展到整个腹部。怪不得我们没有摸到肝脏的边缘,因为边缘都进入盆腔了!
补充说明一下,因为不少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小A凝血功能异常,主任考虑到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所以要求摸摸肝脏,摸不出什么还要用B超看。但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能想到这一点,需要具备老到的经验才行。
言归正传,又是颅内病变,又是肝脏病变,小A怎么会如此倒霉,同时患两种病,这个可能性应该比较小吧?
是的。其实,可以用一种疾病来解释,主任就是因为想到了它,才会格外关注小A的肝脏,这种疾病叫作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也称瑞氏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病,表现为同时出现脑病及肝脏病变;这也是一种异常凶险的疾病,起病后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如果能熬过这一时期,一般来说,3~5天后,病情会趋于好转。
关键是,小A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罕见的严重疾病?瑞氏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并不能完全明确,但我们知道:在某些病毒感染后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能导致发病。
再回头看看小A的用药,医院开具的是对乙酰氨基酚,这是相对安全的退热药,但小A父母嫌效果不好,听信别人的所谓“经验”,又给他反复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各种中草药等,结果……
入院后的第三天,小A死亡。
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其结局本不该如此。
孩子生病后,家长往往过度紧张,急于用药去“治愈”疾病,而他们看待是否“治愈”的标准往往是,孩子还有没有症状。
事实上,儿童感冒,通常情况下并不是由药物所治愈的,它的痊愈依赖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或者说,人体强大的免疫力可以消灭入侵的病毒,让身体痊愈。感冒时的用药,除某些特殊情况(如对流感患者使用奥司他韦)外,其作用并不是直达根本、消灭入侵人体的病毒,而是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让人感觉舒适一些。更直白一点来解释,感冒药的作用是:虽然前方战况激烈,但只要不把战报传递给我,我就能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继续歌舞升平。所以,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
孩子感冒了,作为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的父亲是这样做的
这是一份来自我家孩子某次感冒的病程及我的应对全实录。
2020年国庆节,我家小熊弟弟在放假的第一天就感冒了,直到假期结束才基本痊愈。我把病程的几乎所有细节都记录了下来,呈现给大家。
患儿:小熊
性别:男
年龄:4岁零1个月
学历:幼儿园中班
爱好:玩
时间:2020年10月1日
天气:阴
患儿症状:打喷嚏、流鼻涕
我的医嘱:出门玩吧
小丫姐姐和她的朋友们早就约好了,下午一起去玩飞跃丛林。小熊太小,还不能玩,但也很兴奋,中午就流着鼻涕催促全家快些吃饭:“快点,我们要去飞跃丛林啦!”
小丫姐姐很勇敢,在天上荡来荡去;小熊太小,还不能玩,就在地上跑来跑去,给姐姐加油打气。合格的吃瓜群众一名,鉴定完毕。
晚上回家,除了流鼻涕外,小熊精神状况欠佳,有点恹恹的,或许是给姐姐当啦啦队员,喊累了;也可能是生病的原因。小熊妈妈早就懂我的套路了,也没问吃不吃药的事儿,早早洗漱睡觉了。
时间:10月2日
天气:阴,中午晴了一会儿
患儿症状:继续打喷嚏、流鼻涕
我的医嘱:继续出门玩
上午小丫姐姐要做作业,小熊在家看绘本,搭积木。
下午去公园,小熊照样精神十足,一路跑来跑去,玩了攀爬,还喂了野鸭子,一边自己吃,一边喂。
回家的路上,小熊在儿童座椅上睡着了,我停车后等了他老半天才醒。到家后,精神状况不好,不想吃饭,只喝了一杯牛奶。刚喝下去一会儿,就懒洋洋地靠在外公膝盖上,然后,吐了外公一身。
我的医嘱:暂不处置,继续观察,早早睡觉。
休息好,病才好得快。
夜间,鼻子阻塞,咳嗽,听咳嗽声感觉有痰。
时间:10月3日
天气:阴,有小雨
患儿症状:继续流鼻涕,伴咳嗽,有点频繁
我的医嘱:无药可用,继续扛着吧
外婆有点担心了,还不给孩子吃药啊?会不会更严重了?
此时,如果要吃药,该吃些什么药呢?
选择一——儿童感冒药
前面我已经讲过了,感冒药的作用主要是缓解感冒症状,而不是直接消灭入侵的病毒。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不少感冒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毒副作用。左右权衡,计算利弊得失,我认为,没必要用。
选择二——止咳药
咳嗽厉害,需要止咳吗?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我们可以把呼吸道里面的坏东西排出来,如痰液。医学上有一句谚语,“咳嗽是肺的看门狗!”我要说,这可是一条好狗,通常情况下,没必要赶走它。
当然,如果咳嗽太频繁,孩子很不舒适,或影响睡眠,也可以采取措施来缓解一下,让孩子舒服一些。那么,缓解咳嗽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口服蜂蜜。
2017年11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建议:蜂蜜是普通感冒相关咳嗽治疗的唯一推荐药物。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可用蜂蜜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夜间咳嗽,改善其睡眠质量差状况。美国儿科学会同样有相似的建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用蜂蜜止咳。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1岁以下的婴儿,不能吃蜂蜜。因为1岁以下的婴儿服用蜂蜜可能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使用方法是直接口服,睡前服用1~2勺。
选择三——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是消灭细菌,而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除非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时,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患儿是否伴有细菌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这个问题有些专业,如有怀疑请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
我的判断是,小熊目前没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的征象,暂不使用抗生素。
选择四——中成药
千万不要认为中药是安全的,其实,很多中药的毒副作用并不明确,所以,我建议儿童尽量不要用中药。
最终结论:无药可用,继续扛着吧。
时间:10月4日,10月5日
天气:阴,偶有小雨
患儿症状:流鼻涕减轻了,夜间鼻阻,仍有咳嗽,有痰,夜间频繁
我的医嘱:继续观察
时间:10月6日
天气:阴
患儿症状:鼻阻减轻,仍咳嗽,有痰,夜间频繁,活动后咳嗽明显
我的医嘱:继续观察
今天小丫姐姐在家写作业,小熊白天没出门,在家看绘本、搭积木,晚上才下楼玩,和小伙伴们疯跑了一阵,活动量比较大,一会儿就开始剧烈咳嗽,咳个不停。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很多孩子感冒后,咳嗽这一症状的持续时间最久,而且活动后往往更易咳嗽。别急,呼吸道排出痰液、自我修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时间:10月7日
天气:阴转晴
患儿症状:夜间稍咳嗽
我的医嘱:患儿基本痊愈,继续观察
最后,小结一下:感冒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绝大多数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说,孩子自己会好,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不放心之处,请及时就诊,因为:
(1)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和感冒差不多,难以鉴别。
(2)感冒也可能加重,引起并发症。
及时就诊是因为医生更有经验,更容易在早期发现问题。带孩子看医生,是因为医生是专业的,医生的判断更可靠,而不是一定要给孩子用药。
孩子感冒了,能硬扛吗?
怕前面的内容误导大家,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孩子感冒了,能硬扛吗?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小L,2岁了,她的父母都是某医院的医生,平日就住在医院家属院里。
一天,小L生病了,她的父母带她到本院儿科Z医生处就诊。小L的症状是发热1天,体温不高,38 ℃左右,有点流鼻涕,偶尔咳嗽,干咳无痰。Z医生认真检查了小L的身体,发现她精神状况很好,咽部稍充血,扁桃体没有红肿,心肺听诊也是正常的。总之,没有发现任何明显异常之处。查了血常规,结果基本正常。看起来,小L就是患了普通感冒。这无须什么特殊的治疗。
第二天,小L仍然活蹦乱跳,精神状况很好,也时有发热,但温度不高,而且一会儿就退下去了,还是偶尔咳嗽。
第三天,小L在家属区楼下玩,Z医生恰好路过,和她父母聊了几句,无意间发现小L呼吸好像有些急促,询问她父母,父母表示与平时差不多。Z医生很仔细,坚持让小L去拍个胸片看看。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小L的肺几乎成了“白肺”!
“白肺”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说过。正常人的肺,里面充满了气体,在X线下是黑色的,一旦肺部出现大面积的病变,在X线下就可能呈现白色,俗称白肺,这提示肺部病变非常严重。
Z医生立即联系救护车将小L转送至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接诊的是D医生。D医生看了小L,再看了片子,第一反应是,你们搞错了,怎么可能!或许是X线机的故障吧,复查一下。
结果很快出来,仍然如此!D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即将小L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第四天,小L的病情急转直下。
第五天,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个故事中,Z医生对于小L感冒的处理方式,基本就是让她硬扛,扛到第三天时,才发现不对劲,连忙送入ICU,却已无力回天。
Z医生的处置过程有问题吗?小L是否本可得救?
现代医学非常强大,当我们生病时,它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但是,现代医学绝非万能。小L在发病初期仅仅表现为普通的感冒症状,这通常是由病毒所致,前面我已经反复讲过,除少数特殊情况(如流感病毒可用奥司他韦等药物)外,对待病毒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待自愈,是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最恰当的选项。虽然导致人类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种,但其毒力一般都很弱,能够被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所消灭。因此,感冒通常能够自愈。但是,也有可能病情加重,出现重症甚至死亡,这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机体的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
在感冒的早期,我们难以预测这是一次普通的边境纠纷事件,还是会爆发机体与病毒之间大规模的高烈度战争,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时候,它仅仅是国界线上的小摩擦,无须过度紧张。
当然,我们应保持警惕,观察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这场小打小闹已经升级成大规模冲突,或发展为全面战争时,就需要采取措施了。在这场战争白热化之前,我们对此既难以预测,也几乎无计可施。
因此,Z医生的处置没有错。
在病情发生变化前,我们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预防重症的发生,只能观察,万一有变,及时给予医学干预,此时的干预措施,往往也不是直接消灭病毒,而是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以空间换时间,给免疫系统创造条件,让它能够最终消灭入侵的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