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的理论通识课讲稿。韩毓海教授以讲解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知名,有《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五百年来谁著史》等发行百万册的畅销书。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重新解读西方哲学思想和政治经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出发读懂西方资本主义的来龙去脉。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直面文明差异,增强文化自信,造就新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 韩老师的讲解生动风趣,鞭辟透彻,善于将理论讲活、讲透。 本书重点讲解了从柏拉图到萨缪尔森等十多位西方思想家的经典名著,这些著作,都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提到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本书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识形态理论读本。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导读”课讲稿。作者选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克劳塞维茨、黑格尔、马克思、熊彼特、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影响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家进行讲解,展示了“西方”从哪里来,近代西方如何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如何塑造这个世界,同时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者立足中国自身的文明历史与当下中国,在对西方思想理论进行拆解、重述的过程中,重点就自由意志、劳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与文化、建设现代化国家等要点做了思想脉络的梳理,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做了深刻而生动的阐释。
本书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直面文明差异,增强文化自信,造就新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堪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新作。
|
關於作者: |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龙兴:五千年的长征》《风起陕甘宁》等。作品曾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八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6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等,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好书”榜。著作已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尼泊尔语等多种语言。
|
目錄:
|
序?任羽中
缘起
第一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克劳塞维茨
第二篇·黑格尔
第三篇·马克思
第四篇·熊彼特
第五篇·萨缪尔森
第六篇·弗里德曼
第七篇·第三世界的经济学
附录: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任羽中《序》
韩毓海老师的授课实录《大学小课》即将付梓,嘱我写序。作为学生,我冒昧地把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向读者汇报。
去年(2023)韩老师的《红楼》一书出版,在北大红楼开座谈会,我发言时提到了他的一些“早期作品”。与他近年来撰写的一些主题出版著作相比,三十年前的那些篇章,思想更尖锐,语言也更尖锐,就像是解剖刀,对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一位文学史家、文学理论家,更从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的角度做出了极精彩的回答。
现在这本《大学小课》,同样是在回答上述问题。韩老师选取了十几位影响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家,把他们深邃的思想,用明白透彻的语言,向北大学生和读者们娓娓道来,展示了“西方”是从哪里来的,近代的西方是如何兴起的,资本主义又是如何塑造这个世界的,同时,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韩老师说,这些不是学问,是他的“心事”。他的心里,装的是天下大事。他反复在追问:五百年来谁著史?
今天,中国人要更加自信,更加自立自强。但越是自信,越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就越应该了解西方并善于向西方学习,不能以为西方资本主义就没什么真东西、好东西了。列宁曾经一遍又一遍地讲这个道理:“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
一门课,或者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当然远不是西方思想的“全部”,也不是这十几位思想家的“全部”。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讲,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取决于水平。本书的叙述结构独具匠心。第一篇选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和克劳塞维茨为对象,这种组合罕见,但作者恰恰通过这样的组合,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三个维度:形而上学思想、法治观和战争观,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西方政治传统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政治传统”,由此,层层递进地,开始讲述在辩证法方面更具方法论自觉的黑格尔和马克思。本书对马克思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基于传统的、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而是通过比较黑格尔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分析逻辑,清楚地指出马克思是如何超越了黑格尔关于劳动的主体建构逻辑,而从具有历史特定性的“资本”范畴入手把握现代社会的生成和运行机制,这实际上是一种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阐释逻辑。讲到了资本,讲到了社会经济问题,于是又顺理成章延续到了当代,从而将熊彼特和萨缪尔森等人的经济学理论纳入视野之中。可以说,本书虽然采取了非学院非“专业”的叙述方式,似乎跳跃性强,似乎有很多留白,但线索是清晰的,逻辑是完整的。至于作者的很多解读是不是准确,自有商榷、争鸣的空间。我以为,不能也不应该通过韩毓海的书来“读懂”黑格尔和马克思,经典是要靠读者自己反复去读的,自己偷懒,就不会有真学问、真体悟。韩老师的书读起来痛快,但当然迷信不得,他引起了你读书的兴趣,这就够了。
本书的内容不局限于介绍和展示西方的思想与历史。韩老师讲学、著述的立足点,始终在中国自身的文明历史与当下的中国,“通过了解西方与西方资本主义,从而认识我们的现实,感知我们文化根脉”。在对西方思想进行拆解和重述的各个篇章中,中国文化的本位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是始终在场的。比如在点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时,作者自然而然谈到了严复和本杰明·史华兹关于西方文明的定位之争,并基于公允的立场对之做出判断。这不仅涉及如何从总体上把握和评价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也涉及如何理解已经有机融入当代中国人的总体生活,并构成中国当代文明骨架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一、《缘起》(节选)
我记得:2014年5月4日上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汇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举措时,讲到了要开展“小班教学”。
开展“小班教学”的意思是:只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学术前沿的课程,只要目前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基础课、前沿课,我们都要争取开,即使只有几个学生选,我们也支持教授开课。
“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这门课,就符合这样的原则,它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课,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我曾经任教过的纽约大学都有这个课,只不过他们那是开大课,而不是小班教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这样讲道: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汉密尔顿等人著的《联邦党人文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
由此我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峰,讲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我们也不能离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去孤立地讲马克思主义。
自2017年第一学期起,我开始在北大开设“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导读”,开课的理由,就是从问题出发,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样,这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门选修课,采用的是小班教学的方式,当然,这也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举措,所以,把它称作“大学小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