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集六年之功精心打磨而成。作者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历程做了全景式回顾和分析,由此可以观察到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本书所建构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框架,可视为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解读和观察视角。作者提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以及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所做出的解说(如对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对中国市场发育路径与渐进式改革的关系的分析,关于激励兼容与价值共生的中国逻辑的分析,关于产权链理论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析,等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致力于让经济学说中国话。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以新中国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为观察对象,提出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这一理论命题,并对迄今为止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评析,探索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线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梳理已有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尝试进行学理转换,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范畴,提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努力建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该框架涉及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哲学基础、价值导向、主题主线、发展路径、持久动力、微观改革、信息结构、政府服务、伦理调节、兼容激励、综合平衡、系统集成、世界贡献等13个方面,力图为中国经济学的突破拓展新的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域。
全书分为“绪论篇”“历程分析篇”“专题研究篇”和“总论篇”四大篇目,共计20章。“绪论篇”阐述研究方法、历史条件和主题主线;“专题研究篇”从经济增长、企业改革、五年规划、政府作用、改革方式、激励兼容、经济伦理、综合平衡、系统集成等9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历程分析篇”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70多年来的历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时期、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探索和曲折的20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从总体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具有学理价值的线索;“总论篇”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归纳,从新现代性的角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和一般意义。
|
關於作者: |
尹汉宁,经济学研究员、管理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2015年4月至 2018年1月,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副理事长。曾先后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讲座教授。与复旦大学合作,担任《政治经济学通史》(九卷本)的主编。
|
目錄:
|
绪论篇
第一章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史观
二、样本思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三、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1 X
第二章 关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问题
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及时生发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
三、关于中国地主制经济形态和小生产方式的问题
四、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问题
五、关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基础问题
六、关于当代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与后发优劣势问题
第三章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
一、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现代化
二、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
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主线是建立独立的完整的现代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历程分析篇
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历史意义
一、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具有过渡性
四、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机遇和社会条件
二、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一五”计划编制过程及意义
三、工业化的起步及其基础建设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内涵与特点
第六章 二十年经济发展中的探索与曲折
一、二十年发展的特点
二、五年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
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
四、三次经济改革的得失
五、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
六、工作重心转移的曲折与挫败
七、两次大的经济发展困局
八、如何理解领导人对这二十年的评价
九、从思想方法上分析产生“左”的错误的原因
十、为什么“文化大革命”中经济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理论思考
一、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
二、从基本数据看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四、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五、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仍然需要深入思考
六、改革开放与三个解放
第八章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前景
一、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
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三、发展动能的转换
四、共建共享与共同富裕
专题研究篇
第九章 经济增长特点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一、70年来多数年份的经济是中高速增长的
二、对发展经济学资本形成理论的分析
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四、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推动多数年份的经济高速增长
五、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成因
六、中国当代经济增长态势的新变化
七、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还会继续发挥作用
第十章 市场背景下的政府角色与交易费用递减理论
一、广义人民政府与人民政府的性质
二、基本国情、建国历史和后发特点影响中国政府的角色
三、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需要澄清市场条件下政府作用的若干认识误区
五、政府与企业家的良性互动
六、政府在救助困境企业中的作用
七、政府服务有利于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省甚至递减
第十一章 微观改革与产权链理论
一、微观改革与产权链概念
二、农村改革的核心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也是产权制度改革
四、用产权链理论概括微观改革是学理总结的一个尝试
五、民营企业也需要产权链延伸式改革
六、产权链的延伸推动了中国式产权制度的建设
七、产权链理论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的一般规律的新认识
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与信息结构理论
一、20世纪的计划情结及其争论
二、计划与市场之争的学理基础是市场信息的处置方式
三、市场信息的结构性特征与突破性发展
四、客观上政府在市场信息处理中始终在发挥作用
五、五年规划与信息结构理论
第十三章 市场的发育路径与渐进式改革理论
一、中国市场发育路径体现了渐进式改革
二、如同市场改革一样,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是渐进式的
三、渐进式改革的内在决定因素
第十四章 价值共生与激励兼容理论
一、激励兼容与价值共生的概念来源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股份制条件下资本的社会性理论
三、公有制为主体是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基础
四、建构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价值共生
五、以价值共生为基础的激励兼容
六、激励兼容与价值共生的中国逻辑
七、进一步拓展价值共生和激励兼容的社会基础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伦理秩序与第三种调节
一、伦理秩序客观存在
二、中国伦理秩序的特色
三、市场的趋利性需要伦理依托
四、伦理调节与市场调节、政府调节
五、伦理秩序建设与第三种调节
六、进一步发挥伦理秩序的调节作用
第十六章 综合平衡理论:积极的宏观经济学
一、综合平衡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内涵
二、综合平衡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三、综合平衡理论的科学性与历史地位
第十七章 国家经济治理与系统集成理论
一、国家经济治理的目标与实践
二、国家经济治理的系统结构
三、国家经济治理的价值取向
四、国家经济治理系统集成的独特优势
结论篇
第十八章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
一、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要有建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知识体系的话语自信
三、对于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释
四、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
五、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
第十九章 中国文明崛起与新现代性
一、中国文明崛起和新现代性的定义
二、西方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基本概念
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集中反映了新现代性
四、中国新现代性的认知方法
五、中国文明崛起所体现的新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第二十章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世界贡献与一般意义
一、关于世界贡献和一般意义的理解
二、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世界贡献
三、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一般意义
后记
|
內容試閱:
|
产权链是对微观改革的学理总结,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一般规律的新认识。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微观改革总是最生动最受关注的。总结微观改革,可以有多个路径和视角,笔者想提出产权链的概念,从产权链的形成和延伸的视角来看微观改革。笔者认为,产权链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的微观改革,是对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拓展、创新与超越,或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产权理论。
............
七、产权链理论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的一般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产权链理论,既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是对以私有化为前提的产权理论认知的超越。
1.产权链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私有化前提”的超越
西方经济学的建构起点和前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西方经济学学者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只有私有制才能解决激励问题。他们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发展模式时,常常强调只有私有化才能适应市场化。
科斯,是迄今为止活得最久的诺贝尔奖得主(102岁),被认为是西方法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现代产权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直没有实现中国之行,但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民营企业家对他的理论很推崇,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的实践运用了科斯的理论,也验证了科斯的理论(笔者认为这样的判断比较武断,并不符合实际)。科斯在《企业的性质》(1937年)一文中说,企业是对价格调节的替代,是用一个契约代替多个契约。他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将交易成本不为零作为分析的基础,强调企业必须注重初始权利的界定。他在《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一文中,重点研究企业的外部性问题,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他不赞成庇古(Arthur C. Pigou)在《福利经济学》中所说的三种处理方式,即“要求工厂主对烟尘所引起的损害负责赔偿,或者根据工厂排出烟尘的不同容量及其所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他在该文中同样运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与法律制度相联系。他认为应该把生产要素视为权利,“做产生有害效果的事的权利(如排放烟尘、噪音、气味等)也是生产要素”,行使一种权利(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正是该权利的行使使别人所蒙受的损失”。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碳排放交易应该与这种类型的理论观点有联系。科斯的这两篇文章被认为是“交易费用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代表作。当然,科斯也与其他西方经济学者一样,是以私有产权作为分析基础和前提的,他所强调的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也是以私有产权为前提的。但他强调使用生产要素(如排放)的权利,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企业在得与失中权衡并作出选择,这些从技术层面上讲,可以给我们以产权用途多样化、产权实现形式不断延伸的启示。张五常也是产权学派、新制度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认为,当私人占用权同时拥有收益权和转让权后,私人所有权就变得不重要了。私人所有权本身并不能增加生产和收入,只是便于鉴别。他还认为,私有产权可以没有私人所有权。他还举了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时贷款买车的例子。钱来自银行,车的所有者应该是银行,但他本人可以自由使用这台车。他还认为,通过合约链,理论上企业规模可以无限大,大到覆盖全社会。这当然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全社会是个大工厂。张五常还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在一个会议上,有人说大地主的农产品售价会是垄断的市价,缺乏市场竞争,对社会是有浪费的。我冲口而出:‘怎么可能呢?假如全世界可以种麦的地都属我所有,我就一定要将地分开租给不同的农民耕种;麦收成后农民就会在市场上竞争发售,那么麦价是竞争下的市价。’”张五常还说,科斯对他的观点三次予以肯定。张五常是比较有资格阐发科斯产权理
论的。笔者认为,他的这些观点有三层意思: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在经济生活中实际运转的权利显得更重要;二是企业规模依靠合约链支持,可以无限大,他在这里没有讲科斯所讲的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等于社会交易成本是企业规模的边界,而是突出支持企业形成的合约链,我想他所说的重点不是雇主与雇员的合约,而应该是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的合约,实际上是产权链合约;三是即使所有权是垄断的,只要经营权是分开和分散的,同样不妨碍市场竞争。这样的分析说明,即令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大生产的实践中,产权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化出新的形态。
中国的微观改革,在不改变国有和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作出了不断延伸和拓展产权链的制度安排,既解决了产权界定的问题,又解决了产权所有、占有、使用、经营、转让、处分、收益过程中的激励问题,使延伸后的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与其他产权同质化,无论是采
取独资的形式还是通过各个出资主体组合,都可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因此,中国微观改革中实际形成的产权链,是对西方经济学市场化必须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历史超越。
2.产权链的延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的一般规律
笔者认为,把基于所有权(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基础上的产权用途多样化或者延伸,从社会制度性质的属性中剥离出来,与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的发展及深化、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联系起来,也可以称为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这完全可以用包括西方在内的发展实践
所证实。
180多年前发生的“经理革命”,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84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通往纽约的西部铁路上行驶的两列火车相撞,导致20人伤亡。事件发生后,舆论对铁路公司老板管理能力进行了猛烈抨击。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该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公司专门聘请有管理能力的人来担任企业的领导。这是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由此引发了管理革命,或者叫经理革命。其意义在于:一是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二是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深刻分析了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分离(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7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对股份公司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一是认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的过渡点;二是认为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三是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私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效率的说法,除了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外,还拘泥于资本主义初期的实践。哈耶克认为私有制能体现相对自由平等。实际上这是与中世纪比较,与封建专制比较。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或者新制度学派,对产权理论的思维路向当然有对市场有效性条件的认识,但也有对市场不足的弥补,比如外部性的价值补偿问题。中国微观改革中的产权配置,首先是解决适应市场的问题,当然也涉及激励和市场效率问题。前面提到罗伯特·艾伦在《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一书中谈到工业革命,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不完全是1688年光荣革命的原因,也不完全是得益于私有产权的确立。可能是在当时过度依靠煤炭能源的背景下,英国有煤炭质量好、价格低的相对优势。他说:有人说法国恰恰是因为私有产权观念牢不可破而深受其害,例如普罗旺斯地区,如果能早日修建一套水利灌溉工程的话,将会获益无穷,但是这样一套造福民生的工程却迟迟不能开工。而在英国,如果私人不同意国家征用他们的私有圈地,或者不同意建设中的运河、隧道等工程穿越他们的私有圈地,英国议会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可以依照相关私有权法案剥夺私人的特定权利的所有权。
陈春花讲大数据背景下连接比拥有更重要,这实际上是讲占有权或使用权。占有权与使用权也是可以分离的,使用权具有相对独立性。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很多的手段,但没有必要购买或长期占有与这些手段相关联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往往通过与大数据平台进行连接,根据需要使用别人拥有的设备设施和手段,更经济、更划算。
新加坡淡马锡的治理结构,也能够说明国有资本通过产权链延伸,可以具有而且能够具有更好的市场竞争能力。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是淡马锡控股的企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非常强。新航的票价要高出同行30%以上。新航有一句宣传语,即“新加坡航空不能为你做到的,别的航空公司也不能”。淡马锡对新航的运作和管理几乎不做干涉,也不会提供保护或津贴补助,对航空业的经营采取开放的态度,允许外资航空公司进入,鼓励公平市场竞争。新航董事会由9位成员组成,其中7位(包括董事长)都是非执行的独立董事,也就是说这些独立董事都是来自外部商界的领袖和专家。其余2位分别是公司的CEO以及来自淡马锡的代表。其中,来自淡马锡的代表具有公务员背景,负责审核和监督,不能从新航领取额外的报酬。新航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全球招聘顶尖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管理。CEO要来自企业管理层,没有公务员背景,代表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向股东负责。也就是说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或投资的企业,具有国资背景,但通过产权链的制度安排,都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甚至还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摘自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 第十一章 微观改革与产权链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