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撰写的《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是徐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全书分三国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三编,每编都用数十章篇幅详细全面地勾勒该时期主要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书稿内容全面,材料丰富翔实,分析细腻深入,评价客观公允,称得上是“深描”魏晋文学发展历史的上乘之作。出版以来广获好评。此次再版,修改了初版的部分文字错误和表达不妥之处,书稿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關於作者: |
徐公持(1940—),江苏省江阴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担任《文学遗产》主编。主要从事先秦至隋文学研究,著有《魏晋文学史》《建安七子论》《阮籍与嵇康》等重要著作,在《文学评论》和《文学遗产》发表论文60多篇。
|
目錄:
|
目录
编写说明00
第一编三国文学
第一章三国文学概说
第一节三国前期文学发展概况00
第二节建安风骨0
第三节三国后期文学发展概况0
第二章曹操
第一节曹操与文学0
第二节曹操的诗歌0
第三节曹操的文0
第三章曹丕
第一节曹丕与文学0
第二节曹丕的诗赋0
第三节《典论》0
第四章曹植
第一节曹植的生平与性格0
第二节曹植的前期创作0
第三节曹植的后期创作0
第四节曹植的成就及文学史地位
第五章曹魏前期诸文士(上)
第一节“建安七子”和建安文学
第二节王粲
第三节刘桢
第四节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第六章曹魏前期诸文士(下)
第一节孔融祢衡杨修
第二节其他曹魏前期文士
第三节蔡琰
第七章曹魏后期诸文士
第一节曹睿
第二节应璩
第三节向秀刘伶
第四节何晏等其他曹魏后期文士
第八章阮籍
第一节思想性格和处世态度
第二节《咏怀诗》
第三节阮籍的文与赋
第九章嵇康
第一节人格魅力与文学
第二节嵇康的文
第三节嵇康的诗
第十章吴蜀文学
第一节吴蜀文学概况
第二节吴国文学
......
|
內容試閱:
|
后记
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本书草稿写于1982—1985年之间,大体上各章节皆已草成。记得当时有一突出自我感觉,即每撰一章,皆“下笔不能自休”,难以收束,心中总是存一“大文学史”概念,贪大求多,加之亦有“删削容易补写难”观念,以为文字涨出无妨,于是竟至一节有达二万字,一章有达六七万字者,粗计之总字数约近百万。其后多次念欲整理定稿,而面对大堆盈尺稿纸,及日渐漫漶圆珠笔字迹,竟产生无从下手之感,每每将自己吓退。于是延宕再三,日诸月居,光阴荏苒,不觉已过十稔。其间杂务牵缠,再未回归文学史事。眼见得其他各卷文学史先后付梓问世,颇觉自己已成龟兔赛跑中的兔子。有了精神压力亦有好处,乃自尘封旧箧中检出草稿,痛下决心,完葺其事。于是边删边改不免还要边另写,加上购买电脑、学习文字处理等,迭经一年有馀时间,终于大功告成,得以向编委会交卷。
本书稿撰写过程中,曾努力阅读参考前辈及时贤各种有关论著。学术研究本是一项“层累地”数代人积累的工作,或曰“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工作。编写文学史,理应注意此点。然而“站在前人肩膀上”一事,又谈何容易!资料搜求条件限制,闻见视野限制,还有理解力限制,皆制约当事人所“站”高度。本书稿所参考范围及程度,肯定不够全面周详,此为憾事。不过凡本书中所引述他人论点,例予注明出处;至于沿用一般学界公认的成说,则不再说明初为何人提出,以免冗赘。
......
第一章 三国文学概说
第一节 三国前期文学发展概况
三国时期,包括建安时期在内,总共七十年(196—265)。从文学史角度看,显然可以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习惯所称建安文学及正始文学两部分。前后期的划分宜以太和六年(232)为界,理由是建安文学最重要作者曹植于本年病卒,建安其他重要作者在此前基本都已谢世,所以这是建安文学的终结。而正始文学的主力阮籍、嵇康,此时尚未步入创作高潮,但阮已二十三岁,嵇则十岁,正在文学起跑线上蓄势待发。所以这是一个天然的文学分水岭。而且以此为界,前后时限各占其半(前期35年,后期34年),颇为平衡。而文学上分期,固不必与政治时期相印合。当然,在此前后两个时期内,也还可细分出若干小的文学阶段来。
三国前期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安十三年(208)之前,第二阶段为建安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08—219),第三阶段为黄初元年至太和六年(220—232)。
在第一阶段,建安文士们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聚合的过程。这就是曹植在事后说的:“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指杨修)高视于上京。……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与杨德祖书》)曹操霸业不断取胜扩展的过程,也就是原本散处各地的文士先后投身曹魏阵营、陆续来到邺城的过程。最早入曹操幕中的是孔融,其次为阮瑀,稍后为陈琳、徐干等,建安十三年曹操克荆州,长期流寓南方的王粲北归,最后一位重要文士入邺,标志着各方文士聚合过程的结束。在此阶段,亦即建安前期,文士们大都身历了汉末战乱,体尝了兵燹之灾,其创作则以描写战乱、抒述忧患意识为主,如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王粲《七哀诗》,以及曹操本人的《薤露》、《蒿里》等。这些都是产生于战乱衰世中的不朽杰作。在文学格调方面,这些忧时愍乱作品充溢着慷慨悲凉之气。刘勰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主要即指邺城之前时期的建安文学言。此后这种“慷慨”诗风虽仍被文士们“雅好”(曹植语),在作品中续有表现,但时势变易,“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环境既变为相对安定,文士处境亦已不同,所以“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文风自然有所减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