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自2013年10月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自2016年12月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庭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
从1987年到2021年,作者在人民法院的工作经历,都与司法改革密不可分。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后,也一直分管司法改革工作。至作者2021年8月卸任时,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印发两个“五年改革纲要”,推进实施130项改革任务,制定出台330多件改革文件,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法院工作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本书所记录的,正是作者参与和见证上述伟大变革的心路历程。
|
關於作者: |
李少平
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0月生,山西武乡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目錄:
|
一、把握司法体制改革方法论
司法改革理论研究既要关注“体制改革”也要关注“机制改革”
深化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司法改革给人民法院工作带来十大新变化
司法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经验借鉴和自身探索有机结合
专项调研课题工作是增强司法改革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
四组数据、五个故事里的司法改革新变化
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深化司法改革要把握的五组辩证关系、六个前沿问题
“五五改革纲要”的主体框架和制度体系
司法改革总体思路要从立柱架梁向精细加工转变
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条司法改革主线
二、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
落实好司法责任制首先要准确理解好司法责任制
多措并举打通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难点堵点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必须澄清四个认识
将司法人员履职保障改革文件落到实处
三、以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
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进入新时期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重中之重
新时代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四、以审判为中心促制度建设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必须从制度上防范冤假错案
当前的毒品犯罪形势和人民法院的禁毒工作
全面把握、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节选)
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修改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刑事审判工作新发展
五、以繁简分流完善诉讼体系
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要树立“大繁简、大分流”理念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积极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做好推动《民事诉讼法》修改各项工作
六、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改革庭审录音录像制度
设立互联网法院在互联网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建立“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在线诉讼制度
人民法院互联网司法的建设与发展
七、将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
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不断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法治化水平
在司法体制改革中不断传承创新“枫桥经验”
探索完善先行调解机制
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八、建言献策助推法治新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法官履职保障有关立法的提案(2018)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提案(2019)
关于完善我国疫苗法律制度的提案(2019)
关于明确互联网法院专门法院法律地位的提案(2020)
关于深化诉讼收费制度改革的提案(2021)
关于完善我国新就业形态用工法律制度的提案(2022)
|
內容試閱:
|
序 言
1978年9月,我踏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的校门,从此迈进了学习法律、研究司法,为我国法治建设去奋斗、去拼搏、去奉献的人生征途。1987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干部,从此开启了我的司法生涯。之后34年中,除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短暂任职外,主要在人民法院工作。2002年11月和2008年1月,我先后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3年10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自2016年12月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庭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
从1987年到2021年,我在人民法院的工作经历,与司法改革密不可分,可谓缘分颇深。在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任职期间,我就深度参与司法改革工作,并组织开展过一系列具有探索、示范意义的改革创新。例如,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曾在全国率先推行案件繁简分流、便民速裁机制,刑事二审开庭、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当时也走在全国法院前列。天津法院的诉讼服务标准化、庭审公开、涉台纠纷化解等改革举措,也曾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后,也一直分管司法改革工作,并为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我到最高人民法院伊始,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司法体制改革很快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力度展开。到我2021年8月卸任时,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印发两个“五年改革纲要”,推进实施130项改革任务,制定出台330多件改革文件,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推动法院工作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本书所记录的,正是我参与和见证上述伟大变革的心路历程。
所谓“心路历程”,并非凭空感慨,而是由一项项具体工作串接而成。司法改革工作既是系统工程,也需要重点突破。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分管司法改革工作期间,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其他兄弟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经过实践检验、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贴近法院实际、操作行之有效的司法改革方法论。例如,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立法转化”,先后就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开展试点,为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制定《人民陪审员法》,修改相关诉讼法提供了实践素材,也为人民法院在法律框架下推进重大改革创新“蹚”出一条新路。再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一次司法改革督察,主持召开一到两次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推进会,通过督察和推进会,交流先进经验,通报具体问题,明确改革思路和举措。此外,我还带领司改办的同志,边探索边实践,陆续打造了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司法改革案例、“羊城杯”司法改革学术征文、司法改革重点调研课题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发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司法改革年鉴、司法改革热点问答,为司法改革创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第二,按照中央关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持续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先后就完善司法责任制、院庭长办案机制、法官惩戒机制、法官履职保障机制、专业法官会议机制、审判人员权责清单、“四类案件”监督管理机制等印发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法定审判组织依法行权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既尊重独任法官、合议庭的办案主体地位,又坚持人民法院整体责任本位,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权,健全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审判委员会最终决定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
第三,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经中央批准,在杭州设立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组织开展“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实现全国性应用推广。制定印发《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动互联网司法大显身手,实现了“公平正义不停步”。牵头组织召开世界互联网法治国际论坛,向全世界推介中国互联网司法实践和制度建设成就。
第四,从制度层面推动了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15个省份20个城市305家法院开展为期两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试点举措包括扩大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独任制的适用范围,优化简易程序,完善在线诉讼程序等。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试点成果上升为法律。
第五,健全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制度体系。牵头推动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工作,打造司法公开“四大平台”,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司法公开打开局面。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修正《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规范新时代法庭秩序。会同公安部印发通知,明确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不再穿号服或囚服。
第六,推动全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灵活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从制度上推动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印发《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委托调解、委派调解机制,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开展中央部委层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交流活动。十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会同司法部开展律师调解试点、会同中国侨联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会同全国工商联完善商会调解优势,为未来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立法打下良好基础。
除上述六大领域外,我还参与了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组织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等重要工作。当选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后,我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提出一系列法治建设领域的政协提案。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正因如此,每到人生重要节点,才有必要盘点过往、梳理得失。我在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任职时的相关思考,已收入《司法理性与公平正义》《二十载之刑法心路》等著作。而在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期间的讲话、发言、致辞、访谈和提案等,经过我本人认真筛选,都收录在这本《新时代司法改革心路历程》中。为便于读者阅读,我将内容分为把握司法体制改革方法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以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以审判为中心促制度建设、以繁简分流完善诉讼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将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建言献策助推法治新发展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再以时间为线索谋篇布局。尽管随着改革的深化,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对司法改革的某些政策、措施有不同的认识,但为了尊重改革历史,也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全貌,统稿时仅删除了重复表述、纠正了个别硬伤,并未对内容作过多修改。故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司法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名司法老兵,我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努力过、奋斗过。至于成效如何,留待后人评说。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视角,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十年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践和成效,并将之作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伟大征程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是为序。
2024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