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汉字中的“和道”文化思想》以“和”类相关字形结构为主要线索,考察华夏文化体系的语言文字、六艺经典、服饰饮食、医药治疗等众多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所集中体现出的“和道”文化思想。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将甲骨文、金文、战国简文帛书、古玺印文、古陶文、古币文、秦汉简文帛书、石刻篆文等字样文献,依次排比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的原形字,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及背后的文化思想,涉及语言学、文字学、艺术学、人类学、哲学等。
|
內容簡介: |
“汉字文明传承”丛书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汉字文化学术精神内化及其传承的创新性进行系统探索,呈现文字背后的观念变迁与发展,深刻揭示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汉字“和道”观念史》全书共六章,重点挖掘和梳理“和”类汉字,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发掘提取民族固有的纯粹鲜明的观念思想范畴,采集知识、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将甲骨文、金文、战国简文帛书、古玺印文、古陶文、古币文、秦汉简文帛书、石刻篆文等字样文献,依次排比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的原形字,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史及背后的观念史,涉及语言学、文字学、艺术学、人类学、哲学等。
|
關於作者: |
臧克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有《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尚书文字校诂》、《中古汉字流变》、《简帛与学术》等专著,主编《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合作《古文字诂林》。“出土古文字与古文献语料库”;“说文、玉篇和万象名义比较研究”、“唐宋字汇时间层次研究”、“基于出土文献语料库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字与文化研究”等重大项目负责人。
|
目錄:
|
第一章 “禾”类联系/1
第一节“禾”类属性/3
一、 禾: 得名及由来/3
二、 禾: 农事及生机/4
三、 禾类大家族/5
四、 禾: 关于生长周期的概念/6
第二节禾的分类联系/9
一、 盉/9
二、 龢/10
三、 和/10
第二章 “盉”类饮食调和字/13
第一节“盉”作为调和器/15
一、 盉之“体”/15
二、 盉之“用”/16
第二节“味”之和/18
一、 和羹/18
二、 生熟得节/20
三、 舌尖上的中国/21
第三节“味”字调和作用——作为审美价值判断/23
一、 “美”字认知深层结构/23
二、 羊·六畜·给膳/25
第四节“五味”——协调心理情感/28
一、 口腹生理滋味——跨类: 两性体验/29
二、 肉食口感滋味——跨类: 音乐听觉欣赏/30
第五节“宜”字结构——类比抽象价值观念/31
一、 宜与俎,有体有用/31
二、 “宜”字与饮食生育/34
三、 宜与谊/34
四、 “美貌多宜”
——“宜”是如何与美趣价值判断发生联系的/35
第六节“甚”字违和/36
一、 “甘”与味觉/36
二、 “甚”字组合/37
第七节燮和、烹鲜与治国/40
一、 燮及燮和/40
二、 治大国与烹小鲜/41
第三章 盉类字与传统医疗/43
第一节饮食与治疗/45
一、 药膳/45
二、 养生/46
三、 味觉与医药/46
第二节景物赏心与疾病治疗/48
一、 樂与 棁 /48
二、 风物之美,可以疗饥/48
第三节醫酒关系/49
一、 醫字结构演变及背后的观念/49
二、 酒与医药——药引中介/50
三、 配及配比——适配比例/50
四、 醉——调节分寸/51
第四节巫医同构/53
一、 巫与毉/53
二、 祝由与药方/53
第四章 “龢”类音乐和谐字/57
第一节“龢”字体用/59
一、 商周金文“龢”字/59
二、 “龢”之体用/60
第二节“龢”的分类/61
一、 吹奏部——龢与吹奏管乐/61
二、 聲与磬、鼓——打击部/65
三、 音与音乐结构/68
第三节“龢”: 感官相通/74
一、 音乐赋予形状/75
二、 神人以和/76
第四节人与自然:“龢”能格物/76
一、 凤凰来仪/77
二、 音乐调和/78
第五章 “和道”艺术观/83
第一节“和道”与服色/85
一、 糸类作为色彩载体/85
二、 心理物理,异质同构/91
第二节“和道”与文章/92
一、 人文: 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协调/92
二、 “和道”: 在文、言、心符之间/93
第三节“和道”与诗歌/94
一、 缶: 关于地方节奏协调的乐器/94
二、 假象过大/103
三、 偏枯不称/110
四、 韵的调和/111
第四节“和道”: 异质调济/112
一、 性格组合: 一组矛盾结构之间的调和/112
二、 人与自然: 虚实之间协调/114
第五节人与自然: 要素的组合及和谐的张力/115
一、 山水之和: 实写虚写的调济/115
二、 动静相济,调和效果/119
三、 场面架构,冷热穿插/119
四、 意境构成的协调/122
五、 神话传说调节史/127
第六章 “和”的哲学观念/139
第一节“德称其服”/141
一、 “德”具调和功用/141
二、 象服·修身/144
三、 德称其服/147
四、 丽而不奇/148
第二节“和”而不同/150
第三节《乐书》与“和”生万物/153
一、 乐象: 声为乐象/154
二、 和乐及其生成/155
三、 合生气之和/156
四、 乐淫特点: 哀而不庄,乐而不安/156
五、 “齐乐”的功用及其结构形式/157
六、 以“和乐”为标准,各地音乐特点/157
七、 声歌,风雅颂、四时及朝代: 相宜而和,万物生育/158
第四节“和道”机制下的语言结构类型/159
一、 设有AB两项相对,则语言结构有“A而不B”式/159
二、 设有AB两项并列或对立,则语言结构有“不A不B”式/161
小结: 汉字“和道”语义的深层结构/163
参考文献/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