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万万想不到的地理

書城自編碼: 40252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態環境
作者: 邢海洋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4770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NT$ 614.0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NT$ 302.0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NT$ 822.0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NT$ 458.0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NT$ 374.0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售價:NT$ 879.0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售價:NT$ 307.0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售價:NT$ 411.0

編輯推薦:
“行读”书系最新作品,“与行动者一起,探寻思想的疆域”
? 唤起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地理原理
41个问题或现象,都以孩子的“为什么”为出发点,以地理视角和生活见闻为基础,深入浅出地揭示一些现象背后,我们未曾深究或意想不到的基本原理,唤起孩子对自然和地球科学的好奇心。
? 培养科学思维,在神游天地中勾连知识与体验
这不是一本百科全书,目的不在于提供正确或唯一答案,而是在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架起津梁,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体验,循循引导孩子放飞想象、神游天地,用思想实验探知世界的模样。
? 增进亲子关系,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思考
本书也是亲子共读的不二选择,既贴合青少年需求,也便于亲子互动、增进感情。作为父亲的邢海洋,为了解答儿子橙子(今年12岁)日益多起来的“为什么”,在写作经济评论近30年后重拾地理专业,与孩子一起学习、行走、思考,因此有了这本书。
? 超值阅读体验,全书版式丰富、模块清晰,并附赠周边
16开锁线空脊平装,可平摊阅读;内文100g纯质纸,触感怡人;
Tips、示意图、延伸阅读等模块,帮助孩子一目了然理解知识点;
新锐插画师分峪手绘海报、贴纸、书签随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地理科普书。共收录41篇科普文章,由太阳系跨越到我国黄河流域,从我们熟悉的现象、身边的事物切入,以天文、大气、地球科学的大视野提出问题、探究原理——太阳系最高的山峰在哪里?怎么才能感知到空气?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的“回南天”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说南极是一片堪比外星的土地?
本书不仅仅提供知识点,而且引导孩子提出问题、放飞想象,进而掌握现象背后的原理,在教材与课堂之外,感悟地理与人的息息相关,体会到地理科学的趣味。
關於作者:
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理系、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农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农学专业)。
1996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曾开设《投资物语》专栏,撰写了大量财经评论和环境专题文章。著有《硅谷大于华尔街》(2000年)、《投资物语》(2009年)。
写作经济评论20余年后,回归地理探索与写作。
目錄
推荐序(王法辉)
自序 读书、行走和书写,三位一体的快乐
第一部分 从外太空看地球
太阳系最高的山
12000米的喜马拉雅山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哪儿了?
地球如何换“地板”?
除了照明和怀乡,月亮还有什么用?
太平洋上的岛链与海沟
火山喷出大钻石
花岗岩,上天的礼物
地球上的山脉为什么多是南北向的?
生物大灭绝的渐变因素
从新冠病毒的变异,联想到地层中的煤炭
4小时生死时速
第二部分 看不见的空气,感知得到的气候
感受空气,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伽利略的思想实验,你也可以有
是谁左右着风的方向?
找寻一片最像外星的土地
云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北京为什么会成为“双奥之城”?
云对气候的影响
难熬的回南天总算过去了
原来飞机颠簸时,我们还在对流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对调皮的孩子
全球变暖,气候极端化背后的“碳循环”
第三部分 探知世界的模样
首航新大陆,竟是因为算错了
把船推向新大陆的风
地理环境决定论靠谱吗?
一场伟大的“盲人摸象”
鱿鱼游戏,探险的动力
海洋里的沙漠与绿洲
漠南与漠北
花粉过敏?鲜花不背这个锅
从地理的角度感知历史,就向地下看吧
第四部分 三级阶梯上的国家
世界之最的国土
河南特大暴雨:第二级阶梯前的洪水是如何形成的
西北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石笋里的秘密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中的一片“息壤”
甘肃,中国地理的中心和重心
“西北水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统御下的农牧交错带
“走西口”与“黄河百害,唯富宁夏”
后记 和橙子一起学地理
內容試閱
推荐序
(王法辉)
收到邢海洋的书稿时,正好是我去夏威夷参加美国地理学年会的前夜。夏威夷虽然也在美国,离我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却很远,时差五小时,航程八小时多。这段航程给了我足够的时间看完他的书稿,并写这个简短的序言。
海洋是低我两届的学弟。他在校读书时,我们专业不同,他学自然地理,我学经济地理,接触不多。他家住北京,离北大不远。我留校在北大工作,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而熟起来。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梦幻的一段时间。他一个人住一个单元,有做饭的条件。我常骑车去他家聚,聊一些找不到北的东西。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时间,有很多的时间迷茫。
后来我出国留学,毕业从教,忙于养家糊口,大家没有什么联系。很巧的是几年前回国,赶上他们年级入学30年在勺园大庆,我去找参加聚餐的老师们,我们又见面了。因为有了微信,相互关注对方朋友圈的更新,一下子觉得距离近多了。我看到一个慈父,陪着儿子探索世界,引导孩子的思考,培养孩子的理念,不像当今所谓带娃很“卷”,很清新的风气。
正因为如此,我想把他这本书定位于“亲子地理学”,是一个慈父陪着孩子成长,边在外工作、边教子育人的实践。主题是地理,是因为旅行在外,体会较大的离不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之异。作者本人又是学地理出身的,自然而然用地理的视角去解读了。读者能够从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专注于某一地理现象的精准解释,而且将读者带到作者当时的场景,以作者当时的体验,生动地、通俗地分享给你。这让我这个站了30年讲台的人,想起教育学现在推崇的“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理念。其核心,就是学员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好教学的内容。海洋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就是帮助读者营造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得到不在当时当地,但最接近当时当地的体验。
海洋在后记里分享他作为一个父亲所遇到的挑战,是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共同的体验。怎么把孩子从手机和游戏机中抢回来呢?我也是多个孩子的父亲,经历的样本数应该比绝大部分国内朋友的多。我的体验和教训是,不在于你教孩子去做什么、不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做什么,你和他(她或他们)一起做什么,尤其是后者。比较能长时间在一起做事的,莫过于周末或假期和孩子们出行。只有那时,大家时空一致,又拥有了对方的注意力,体验旅途中的经历,交流彼此的感受,应该也是一家人最亲近的时刻。
海洋的这本书,当然不是地理百科全书。后者很容易,百度一下就可以了,何况而今又是AI的时代。他的这本书,分享的是他对某个地理问题的个人体验。读者能够获取的,也就是一种再体验。这让我回想到自己的童年,在湖北乡下度过的日子。那时别说没有手机,就是收音机可能也只是村长、村会计家才有。夏天的夜晚,我最难忘的就是去听一个本家的爷爷说古。这位爷爷口吃,每每讲到精彩时刻,他因为很投入、身临其境,于是越来越结巴。我早已被他带入意境,更是急得跳上跳下。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叫道,您要是不结巴,早讲完了!气得老爷爷一下子从乘凉的竹椅上跳起来,满村追着我打。
愿读者在阅看这本书时,思绪也能跟着海洋,穿星过月,登山越水。要是有幸重游他讲过的地界,验证一下他的体验,又是何等惬意。如果同行的问起相关的地理问题,你的回答准备好了吗?
2024年4月
(王法辉,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Cyril&Tutta Vetter Alumni冠名教授)

选摘一

除了照明和怀乡,月亮还有什么用?

提到月亮,我们总会想起李白那首《静夜思》。风花雪月中,古代诗人写得最多的是月亮。古人抬头望月,既有“千里共婵娟”这样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对永恒的感悟,世界上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月亮却是古今相同的。
这个亘古不变的“白玉盘”,除了给夜晚带来光亮,还有什么隐秘的功能?大陆漂移,地球上的板块运动还能和月亮扯上关系,神奇不神奇?
有一次我问儿子橙子:“你猜,是太阳的引力大还是月亮的引力大?”说话的时候我正在网上查找地月距离、地日距离、月亮质量和太阳质量等资料,准备用万有引力公式算一算。没想到橙子一句话打消了我算下去的兴致:“当然是太阳引力大,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没绕着月亮转。”满脑子物理公式的我瞬间完败于孩子的直觉。
可为什么我们普遍认为潮汐是月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呢?想了半天,总算想出点头绪,潮汐力的本质是地球近月和远月(近日和远日)两个点的引力差(图1)。地球与太阳离得太远了,与如此遥远的距离相比,地球整体就如同一个质点,引力差不会太明显,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只是地球直径的30多倍,情况自然大不相同。
月球绕着地球转,每28天转一圈,但地球也在自转,所以我们每天都看到月升月落。我们看到月亮的时候,它离我们近,看不到的时候,它在我们的背面,离我们远。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上的水体跟着它涌动。按直觉来说,应该向着月亮的一面涨潮,背着月亮的一面退潮,可实际上却是每天两次涨潮,朝向和背对月亮的海面都涨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大哥大”,作用和反作用都是相互的。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也绕着月球转,在地球和月球组成的相互环绕旋转的系统中,因为地球占绝对主力,这个系统的环绕中心在地球内部的一个点上。地球绕这个中心点转的时候,水体就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才构成潮汐力。
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17倍,潮水涨落更多地由月球主导,但太阳的介入也会增加或者减少它们的合力,潮水便有了大潮和小潮的区别。
那么,月球是如何影响板块运动的呢?答案就是潮汐。潮汐带来的潮水涌动按压地壳,地壳松动了,更容易发生漂移。还有一种说法是,深厚的海水润滑了岩石,使之更容易移动。不管是哪种说法,月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板块漂移。而地球内部熔融状的地幔和液态的外核,也受到潮汐力的作用,地壳实际是在上下两股力量的作用下“漂浮”着,滑动的潜力就更大了。
读到这里,建议大家到厨房拿一个鸡蛋,最好是煮熟的鸡蛋,观察蛋壳的厚度,如果有条件用游标卡尺测量蛋壳的厚度,再和整个鸡蛋的尺寸比较一下就再好不过了。通常,鸡蛋壳的厚度是0.3—0.4 毫米,如果把鸡蛋看成一个圆球,它的半径是2—3厘米,如此算来,整个鸡蛋与蛋壳的比值在60倍到100倍。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球的半径则是约6400千米,将近地壳厚度的400倍,更何况洋壳的厚度更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如此薄的一层“地板”,下有熔融的岩浆顶托着,上有海水如摇篮一般摇晃着,也就难怪有了漂移的潜能。
月球对地球的塑造,还要追踪到45亿年前的惊天一撞。我们看不到海洋下面的世界,但声呐仪帮我们看到了,海底远比陆地的表面要平坦,地貌也相对简单,对于在海底爬行的动物来说,那可真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地球为什么有如此广袤的低洼平原,有一种猜想就是这里的地壳被撞飞出去了;或者如同打台球,球体的背面被撞后,正面的地表脱落出去。飞出去的部分在太空中重新组合成了月球,月球岩石的组成成分与地球的地壳物质几乎是相同的,这被认为是地月同源的证据之一。
经由这惊天一撞,地球飞速旋转起来,一天只有5个多小时。转得快,离心力也就大,那时候,地球的“腰”也就比现在粗多了。
月球形成后也没闲着,它和地球组成了地月系统,两颗星球借助潮汐力互相作用着。我们每天通过潮涨潮落感受到的潮汐力,实质上会导致球体表面物质与更深层物质的摩擦,是一种“刹车”的力量,这种力量经年累月地作用着,直到相互锁定,也就是自转与公转周期一致为止。如今月球已经被地球锁定了,它一面永远对着地球,另一面我们永远也看不到。而地球也由一天近6个小时减速到一天24小时,但是距离一天相当于28×24小时还差得远,我们还不必担忧一天变得太长。
在地球转得越来越慢,逐步被锁定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损失能量,这个能量跑哪儿去了?答案是月球上。月球在以平均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因为地球损失的能量变成月亮的动能,它跑得更快了,于是不得不升高轨道以应对新的速度。
说到这里,月球对我们另一个意义上的锁定还没有提及。月球的质量足够大,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角度,这样一来会让地球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有迹可循。而火星虽有两个卫星,但都太小了,根本把持不住它们的“带头大哥”,以至于火星的自转轴以巨大的幅度摇摆着。幸好,火星上没有对气候变化很敏感的生命存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