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人大附中大语文”系列着眼语文应试能力提升,更重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拓展。人大附中语文名师教研力作,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完整解决方案。本书结合统编教材要求,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1.攻克考点:《乡土中国》读什么?
2.方法贯通:社科名著该怎么读?
3.举一反三:怎样通过阅读中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指定阅读作品《乡土中国》,结合课标和考试要求,为师生提供完整的研习指引。全书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为宗旨,引导读者通过研读文本,学习经典作品的缜密思维、生动表达,以及观察社会、透视社会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社会,深化对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认识,培养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
關於作者: |
刘婧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人大附中优秀青年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来,潜心钻研教学,深入开展教改实践,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曾在中国教研网直播展示活动中做专题发言,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通讯·高中版》等发表教研文章多篇,参编《名师学堂——高中语文同步写作》。
|
目錄:
|
第一章 走近《乡土中国》 / 001
一、行行重行行,老来一书生? / 002
二、读懂农村,读懂中国——补上缺失的一页? / 003
三、大家风范,举重若轻? / 006
四、高中语文课和《乡土中国》的“联名”? / 009
第二章 走进《乡土中国》 / 013
一、先粗后细,触类旁通? / 014
二、阅读“钥匙”:核心概念? / 016
三、立足文本,思维进阶? / 018
01 乡土社会 / 018
02 无需文字的社会 / 031
03 差序格局 / 048
04 家 族 / 064
05 礼治秩序 / 082
06 血缘和地缘 / 098
第三章 走出《乡土中国》 / 111
一、溯源《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112
二、《红楼梦》之旅:一个贫苦村妇与簪缨大族的“交情”? / 118
三、一窥《平凡的世界》:爱——乡村青年的精神土地? / 130
第四章 学思践悟 / 145
一、读写结合? / 146
习作示例 / 146
二、知行合一? / 171
知解家乡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 / 171
三、阅读链接? / 193
|
內容試閱:
|
二、读懂农村,读懂中国——补上缺失的一页
中国人为什么安土重迁?
人发达了之后为什么要衣锦还乡?
为什么总说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这样的信条?
……
解读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对中国社会的运转方式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认识。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读懂中国的农村生活,因为中国许多阶层都是从农村分离出去的。然而,农村生活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似乎是上一个世纪的图景,于现在的社会生活来说无足轻重。温儒敏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撰写的《〈乡土中国〉导读》中提到:“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对于当今许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那样遥远,农村的学生也未见得就不感到陌生,这也会造成阅读障碍。”但正因如此,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补上读懂中国一直以来缺失的这一页。
在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依附土地,自耕自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民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形成了农村社会的特色,这就构成了许多阶层,乃至中国社会的根基。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开篇所阐释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所以说,不了解中国农村,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中国》开篇之语,代表了一个理解中国社会的新视角的诞生。这是来自基层乡土社会的观察,而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俯瞰。《乡土中国》就是费孝通一步一步深入“乡土社会”,通过不断调查逐渐形成的深刻思考。该书由费孝通所讲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整理而成,总共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对基层农村的社会运转方式进行了以点带面式的阐释和解释。《乡土中国》各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对于《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基本认识,费孝通在《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中写道:
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乡土中国》一书提出了很多用来研究中国社会的概念,例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横暴权力”“血缘社会”等。这样的一些社会学概念,构建了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并且颇有高度地归纳出乡土社会的特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全貌。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这两个概念,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的生存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最深刻、简约的提炼。这是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生息,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战争离乱,风雨不惊。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复原如初。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形成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劲的文化。一种沿袭已久的社会文化形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随着政权和制度的变化而消失,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