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史。
|
關於作者: |
邓绍基 (1933~2013),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院务委员、研究生院文学部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学术委员。著有专著《红楼梦论丛》(合作)、《杜诗别解》,主编《元代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合作)、《中国文学通史系列》(编委会主任)等。《元代文学史》获1992年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
內容試閱:
|
《元代文学史》
第一章 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
我国历史上的元代,是蒙古族的上层贵族集团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史称元朝。由于种种原因,元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不长,如果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算起,到惠宗妥欢帖木儿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兵攻下大都,元室北迁,统一的元王朝宣告灭亡为止,计有一百三十四年;如果自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大元”算起,则为九十七年;如果自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占领临安,宋室投降,元王朝统一全国算起,只有九十二年。按照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大致可定为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
元代文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宋代开始明显的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分裂局面继续发展;二是雅文学即传统的诗文领域内出现新变现象。这两个基本特点又以前者最为重要,作为俗文学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歌赋文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成就。
和元杂剧同时流行的散曲,其格式、体制一同杂剧中的剧曲,它很快便被文士们采用,被看作是“新乐府”,又由于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词,皇帝嘉赏,散曲地位越发提高。这一情况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相类似。但它总的成就比不上杂剧。
宋代产生的南戏,入元以后,继续流行,但就总体上看,元代南戏未能像杂剧那样,产生大量著名作家、作品并在文学领域中造成巨大的声势,因此它的成就不如杂剧。
盛行于宋代的说话,元代继续流行,特别是讲史更趋风行。但从流传的《三分事略》和《武王伐纣书》等作品看,它们的文词都还朴拙。此外,有人认为著名的长篇《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代作品,还有人认为百回本《水浒传》产生于元代,但都还有争议,暂不列入本书范围。
在传统的文学形式范围内,主要在诗歌领域,宗唐之风盛极一时,对明、清诗坛产生过影响。但和戏曲的兴旺相比,它们的业绩远为逊色。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延年间为界,分作前后两期。不同的文学样式在前后期的发展情况颇为相异,杂剧在前期趋向鼎盛,后期渐趋衰微;诗歌中出现的新变——“宗唐得古”风气在前期形成,后期继续发展而越显后劲;散文领域因更直接受到延年间把程、朱理学定为科举程式的影响,后期益发重视经世致用。
在俗文学与雅文学分裂、对峙的局面下,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俗文学和俗文学作者大抵受到歧视,这里面又受着元代儒生地位、遭际的制约和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
关于不同文学样式发展的基本情况,将在本书各有关章节分别叙述。为了说明文学发展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以下拟就元朝封建国家的确立和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元代的儒士问题以及理学成为官学以及全真教对文学的影响诸方面作简略述说。
第一节 元王朝的建立和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
元朝的建立,最终结束了在这以前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长期并立的局面。元朝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而这种适应和采用“汉法”又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在由蒙古奴隶制国家转化为元王朝封建制国家这一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蒙古族本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在辽、金统治时期,蒙古各部落逐渐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松散的部落联合。金泰和六年(1206),全蒙古的贵族在鄂嫩河源头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领袖,号成吉思汗(元太祖),自此建立了奴隶制的蒙古国家。在这以前,铁木真曾被金朝授予“札兀惕忽里”(意为诸部落统领)封号,向金纳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家后,曾到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会见金章宗派遣的武定军节度使卫王允济,向金纳贡,但拒不为礼,实际上是要求金朝承认蒙古汗国。金大安元年(1209),金朝使臣来到蒙古,成吉思汗又拒绝拜受诏旨,自此双方关系正式宣告破裂。金大安三年(1211),成吉思汗誓师伐金,开始了大规模南侵。金宣宗二年(1214),在战争中不断遭到失败的金王朝纳贡求和,并把都城由中都(今北京)迁至汴京(今开封)。次年,蒙古军队攻下中都。金哀宗四年(1227),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亡。窝阔台(太宗)继任汗位,决定加强对金战争。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王朝灭亡,蒙古王朝统一了北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