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史诗的罅漏里(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安忆新作。写给喜欢的文字和写作人。)

書城自編碼: 40238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王安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527949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562.0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NT$ 286.0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1843-1949) 》

售價:NT$ 666.0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暂别(邓安庆全新文集) 》

售價:NT$ 406.0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

售價:NT$ 354.0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超负荷的女性:看见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

售價:NT$ 307.0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数学史(第三版) 国际数学史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名著 》

售價:NT$ 822.0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接纳真实的自我(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力作!"与自己和解"指南!) 》

售價:NT$ 307.0

編輯推薦:
★“小说哪里容得下(鲁迅)先生的广博和深邃,它的德行只够承接罅漏里的无法归类的个别。”无论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王安忆习惯了掰开揉碎,在史诗的罅漏里,还原成日常面目。这部被王安忆称作正文的“罅漏”的文学述评集,收入三十篇写给文友们的书评和个人创作自述,透过小说家视角的“我看、我思、我写”,呈现独特的王安忆文学读写心史,也备注了跨度三十余年的史诗般大时代罅漏里文学前行的方向,由此构成一段文学史。
★“我大约是给予小说太重的任务了,那是因为我分明看见有这样的好的小说存在着,它们的存在,吸引着人的进取心,并且标出了进取的高度。”王安忆在书中说。这位专注于讲述“大故事”的小说大师,以充满叙事性和文学哲思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小说理想和审美精神,完整呈现她关于文学、关于文学阅读和小说创作的思想与方法论。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如何理解小说,王安忆心目中好的短篇小说,小说的难和易,虚构与真实生活转换的密码,如何将司空见惯的一切变成新鲜、平淡中提炼出绵长滋味,以及她对生活的认知……王安忆的文学读写心法、小说家的创造之道,在贯穿全书的思考和洞见中多向度展开,堪称大师级的文学课。
★以至诚精深的作品解读探
內容簡介:
《史诗的罅漏里》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最新文学述评集,写给喜欢的文字和写作人。全书分为两辑,辑一是写给文友们的书评,辑二是王安忆关于个人重要作品的创作自述。所评论的既有刘庆邦、史铁生、苏青等著名的作家作品,也有较“冷门”的苏珊·崔弗斯非虚构女性战地回忆录和湮没无闻的新人作品。其中《我看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物理》《论长道短》等经典名篇,系统呈现了王安忆关于小说创作、阅读的思考和理论。细解文本,体悟反思,展现最个人化的文学阅读、小说创作轨迹和心灵世界,透过小说家视角的“我看、我思、我写”,多向度呈现王安忆独特的文学思想、创作之道和关于文学阅读书写的方法论,也勾勒出大时代罅漏里文学前行的方向。
關於作者:
当代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六九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天香》《匿名》《考工记》《一把刀,千个字》等十余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剧本、文学评论等数百万字的作品。
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2013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24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目錄
“序”的序

辑一
我看短篇小说
寻找苏青
精诚石开
那个人就是“我”
香港人
寿岳家
我的阿姨们
东边日出西边雨
短篇小说的物理
解密
归去来
虚构中的历史
丰饶和贫瘠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辑二
写作者的历史
《遍地枭雄》后记
短篇小说检讨
麦田物语
北去的歌
《采蘋采藻》序
论长道短
白马的眼睛
开卷前的话
我要的是一种天真
《小说与我》后记
邻家有女初长成
又见《富萍》
《心灵世界》新版序
史诗的罅漏里
內容試閱
【选读】
东边日出西边雨

原先,近兴国路口的淮海中路上有一间书店,名字叫“一介书屋”,仅止一个门面,店堂很浅,要比街面低下一格台阶,看起来,像是由昔日的汽车间改造出来。窄小的店门旁边,辟出一角橱窗,陈列两行新书。这样的书店,又是在淮海中路的梢上,过了繁华的闹市,渐入宁静的住宅区,循惯例是很难吸引客流,所以光顾它的大多是回头客,这些回头客又大多成了老板的朋友。
老板的名字叫段晓楣,我也是在店里认识的她。段晓楣时常推荐书,有时是用文字写在一块黑板上,有时则是口头传播。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就是她推荐给我的。倘若久买一本书而不得,告诉她,她会专帮你进货。“一介”的书,都是文史哲方面,显然经过严格的挑选,看得出店主的口味。因此,这书店就好像不是交易,而是为了收藏。这样的买卖也是做不长的。
有一回,段晓楣向我推荐的是一本非卖品,一本自制的小册子,题目为《狗不是狼》,总共有三篇小说,作者名叫于田儿,是戏剧学院的学生。上海戏剧学院离“一介”很近,那里的老师学生可说是回头客中的主力军,下了课没事,一伸腿就跑过来。“一介”的营业时间很随意,大约午前或午后开门,关门打烊就要视情形而定,来人不走,就一直开着。而这时间的人都有些人来疯,看见人多就赖着不走,巴掌大块地盘,坐都坐不下来,这么挤着站着,说话聊天,许多陌生人就成了熟人。
于田儿的三篇小说写的是山东老区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这题材就很令人意外,在她的年纪、经历、成长背景,何以会对那一段历史有热情?要知道,继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时期文学发轫与发展,肯定与发扬个人价值之后,难免走入偏狭,到了七十年代生人开始写作,文学中的个体性常被当成一种私人化的概念,于是对自身以外他人的生活渐趋淡漠,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样简单的自我书写,也规避了想象力不足的缺陷。所以,时代虽然要负一定责任,但归根结底,还是与天分有关。当写作与发表变得轻松方便的时候,要在大量流通的文字中发现真正的虚构的天赋,其实要比前一个严谨的时代更为不易。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于田儿的小说。故事的清新,叙述的沉着,更可贵的是,感情充沛。小说附了一篇后记,写她带着写好的小说到老干部活动中心,读给他们听,于田儿写道:“我刚读了几句,老人把面前的麻将推倒,对三个牌友说咱们都听听,四个老人都闭着眼睛听我又从头读起。”读完之后,其中一位老太太抹着眼泪走了,留下一句:“以后可别给写文章的人说故事,省得他们胡编乱造,还惹得人心里难过……”老太太不经意间说出一个真理,小说就是这么样来的,又是这么样在着了。
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得到强烈反响的三篇小说,社会上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屡投屡退,倒不是编辑们的判断力出毛病,更可能是如今杂志社对自然来稿已不存信心。最后只得自己打印自己装订,东送送,西送送,在朋友间流传。“一介”的书案上,自然也放上几册,这种发行方式倒是与“一介”的性格蛮符合的。读了小说,立即向《上海文学》推荐,当时的主编是蔡翔,他也很喜欢,三篇里挑走两篇,余下一篇给了《作家》杂志社。
事过许久,接到了于田儿电话,显然是循于惯常的礼节,来表示感谢。大约事先打好的腹稿,说慢了就会忘记或者说错,所以是急匆匆不及喘气地说出来,大意为单是我写的介绍短文已经比她的小说有质量,她都配不上等等,过度的谦辞也不像是她这样年纪的人,年轻人总是狂傲的。电话结束后,我与她都松了一口气。我很能理解那一种受了人好处的心理压力,不由自主会情怯起来,就觉得出她有意无意的回避。待许多日子过去,在《收获》杂志社周年庆典晚会上,我才第一次看到于田儿。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子,穿一袭大红衣裙,小孩子参加大场面,格外隆重的样子。对我自然是紧张的,几乎无从措手足,于是速速走开,以免减低她与同辈人一起的乐趣。
这时候,于田儿的写作和发表已经顺利起来,开始进入出版,甚至文学批评的视野。偶尔会浏览一下她的小说,大体印象是不比她的同辈人差,但也未见得更好。其中有一个短篇,名叫《遗忘之后》,写一对男女的情感故事,他们的邂逅就发生在“一介书屋”,第一人称“我”是那个年长男性,可是年轻的女孩“西瓜”却更像是于田儿自己。似乎是这一代写作者无可避免的命运窠臼,总归要蹈入“自我”的小世界。而她的长篇小说《大路千条》,去到遥远的历史中,说来是“大世界”,却又疏离于个人经验,缺乏细节,无论故事还是情绪,都显得空洞了。最初的小说中的光彩平息了,这并不奇怪,处女作往往是并一身之全力,不管不顾喷发出来,自会有一股冲击。一旦进入常规性写作,无意识变有意识,难免受创作的普遍规律拘束,就要等待理性成长,再来激活感性。这是一个略为平淡的时期,可是不着急,一个写作者,须经历多少跌宕起伏,方能获得一点自主性。无论怎样,于田儿的写作,显现出之前不曾有过的镇定,似乎写的时候就知道,发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就可从容运笔。这是一个受到承认的年轻人的小小的自得。然而,在此同时,另有一种不安,在渐渐地酝酿起来。
“一介书屋”终于关门大吉了。早说过,它这样的生意做不长。在它来到淮海中路西端之前,已经被驱赶过一回。更早些时,是在延安路延安中学隔壁的,市口要比这里好许多,因为校门扩建,不得不往西移。安稳了几年,买书人渐渐认了门,事情又来了。先是高温,树荫稀疏的马路上,柏油几乎要起泡,没有行人路过,骑车人且被上下街沿间的护栏挡住,谁有耐心绕几十米从入口上人行道光顾一个小书店?再是大雨,积水漫下台阶,淹了店堂,几千本书就泡在污水中;然后,淮海路沿街铺面一并上涨租金,“一介”的房东自然也不能落后……关门之前,段晓楣四下通知我们这些老主顾兼朋友去到书店“扫货”。我去得最晚,店堂空了大半,“季风”董事会严博飞、何平他们应允收下所有余书,职员们正在打包。段晓楣将她自己的一些藏书送给我,书店有一半是她的书房,店没有了,藏书也没心绪了。这些书刊都是多年来从各旧书市场搜罗来的,它们是《文艺阵地》《新潮》《文学周报》《创造周报》,上海书店的《奔流文艺丛刊》,每一种都不齐全,可是天长日久,总有搜齐的那一日,就像店门外那几株爬墙虎,已经爬满一面墙,如今却戛然而止。架上腾空了,柜门打开着,整个书店好像开膛破肚,有一种东西在分崩离析,溃散开来。
于田儿继续写着她的小说,“于田儿”这名字改为“于东田”。有几次在剧院里遇见她,她还是拘谨,但不再躲我。其时,已经本科毕业,留校教学,同时修研。还有几次,我们会在张文江家里遇见。张文江也是一个奇人,他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不知是从社科院开始,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起的头,总之,他每周五下午开课,地点就在他家,以“老庄”为主,兼授其他。听课的人除社科院与复旦的研究生外,还有戏剧学院的师生、文学编辑、媒体记者、读书栏目主持人。有一个阶段,一位中医每课必到,还有一个阶段,一位做IT产业的老板也每课必到。座上常会出现完全陌生的人,谁都不认识,是自己听说了摸过来的。有一些年轻人,因为感情问题会来寻求答案,我在折腾调动的时候也一径往他家跑,可是别指望张文江会指点迷津,他都是从形而上出发,以玄对玄。就是这么摸不着头脑,也挡不住人们往那里去。所以,周五这一天,在他家里,遇上什么人都别奇怪。
过了这些年,于田儿,或者说于东田,形貌与最初看见时很有了改变。她当然是成熟了,不再是原先那个娇嫩的小姑娘。有一回,她穿了一件茶绿色的长风衣,真是仪态万方。在这雍容的气度里,也能体察到有一种阅历正从她身上走过。她一篇接一篇地写作,忽然冒出来一个《小站》,让人眼睛一亮。《小站》写的是“我”去某地为三伯吕无疾扫墓,这位长辈在动荡的政治生活中落马,贬斥到这偏僻小站度过余生。和许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遭际差不多,也是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的主旨。可是“我”在小站却看到另一番情景,受迫害的愤懑并未留下显著的痕迹,身处异乡也未见得多么凄凉,相反,倒是流传着三伯香艳的绯闻。家族中关于不肖子的风流轶事在此又接续上,而且更有声色,原先被严肃的道统不齿的三伯,在此却受到极大的艳羡。小说的末尾写到“我”乘火车离开小站,看见容颜娇好的女乘务员,于东田写道:“遥想数十年前,吕无疾在同一挂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闪过,他眼前出现的也是如此佳人,一时间,江山入画美人似梦,好不快意。”
于东田的天分又回来了,更加烁然。这一篇小说与最初那三篇相比,似乎缺了点厚重感,但是却比较接近于东田自己,就是说更像她。写作者个人的气质,在此显现端倪。这气质,并不是外在于表面,它潜在于深处。像《遗忘之后》那样几乎直接在写自己,倒不一定体现出自己,而写他者的故事,则也许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确乎不完全取决于主观的意志,就好像灵光闪现,尤其是当一个写作者已经上道,却未走远,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摇摆。简直就是捉迷藏,不知道那一道光隐匿在哪一处影地里。可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出现奇迹。当然,在奇迹出现之前,我们还需要忍受平淡的日子。
和所有的年轻写作者一样,于东田似乎也一头扎在长篇里。长篇已成为出版市场的支柱产业,需求量极大。而年轻的写作者,先勿论其他,单只年轻这一项,便可夺人眼目。张爱玲“出名要早”的名言,顺风流传,虽然张爱玲本人并不因长篇而出名,可如今这时代就是向你要长篇呢!不仅市场,各项创作资助亦都倾向于长篇写作。如此汹涌澎湃的洪流中,一个年轻人很难保持特立独行。在我看来,于东田并不适合于长篇幅的写作,并且是当她还未有足够把握掌控中短篇的时候。小说多少带有匠作的成分,倘若有技能,哪怕气质不符,也可将就操作一个长篇。尽管写作的高下并不以篇幅长短衡量,俄国的契诃夫一辈子只写中短篇,法国梅里美写过一部长篇,其余都是中短篇,就算是中国当代文学,像刘庆邦,也是以短篇小说安身立命。二〇一〇年,上海作家协会召开青年创作会议,于东田的发言,描述了她的困惑。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哪一类题材可进入写作。看得出她对外部现实的关注,不满足于个人经验,这是从创作起始保持至今的初衷,是极可贵的潜质,意味着她有可能拥有较为宽广的格局。同时也看出力不从心,难以从表面深入内里,多是浅尝辄止,在某一个点上稍事停留,便切换到另一个点。越无定夺,越觉紧迫,情绪不免焦虑,思想也变得混乱。可是,这也不要紧,还是那句话,坚持走下去,形势终会明朗起来。
生活的某些部分确实在颓圮,比如“一介书屋”已不复存在。但不还有继续在着,或者新生出来的?比如张文江家的课堂,一拨人离开,又有一拨人来到。有时候走在街上,忽然遇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待走过去才想起来,原来是在张文江课上见过。溃散的成分其实总量还在,就像能量守恒的原理。在这样一个迅速转换的时代,要有耐心,也许有一天,那些残砖断瓦重又组合起来,建设成新天地,让我们居住其中。但这又像是和时间赛跑,不知道等得及还是等不及。
青创会结束后,于东田要回北京鲁迅文学院继续进修,我问她什么时候动身,她说:王老师北京有什么事交给我好了!就觉出这孩子的伶俐,我真有事呢!过几天,我准备好托带去北京的东西,她也到了登车北上的一日。天下着雨,她跑到我家取东西。这是我与她第一次面对面坐下来说话,她说了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又与我讨论了电影和戏剧,再说些闲话。她已经不怕我了,相处颇为自如。她送我一个礼物,一尊观音像,侧头伏在膝上,形状端庄又有些妩媚。我不懂佛,只是喜欢观音的容颜姿态,于东田说,这是观音觉悟的一瞬,观音身后有一盏烛台,烛光点起,那一瞬间便呈现了。现在,我想的是,你把光亮给了我,你自己用什么照耀黑暗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