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关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守儿童,材料来源于申请人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留守经历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与对策研究”过程中对137个曾为留守儿童的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成年人的深入访谈。书稿一方面从主位视角全方位地展示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现实,与全社会分享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及回溯性思考;另一方面,书稿也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进行信息编码,从客位视角做了关联分析、问题概括与对策探讨。*从材料角度看,本书立体而生动地展现和刻画了个体“成为留守儿童”的原因、过程与长期影响,对于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和理解留守儿童群体具有良好价值。从学术角度看,本书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多层级留守负荷与留守保护的全息分析模型,弥补了学界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缺乏通用分析框架的不足,也对201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儿童主任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的社区和社会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刘志军,男,1972年生,湖南武冈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为哈佛燕京学社2007-2008年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重点课题等课题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社会》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6部,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文化人类学概论》。获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城市学研究西湖银奖、第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成果二等奖等。
张伊茜,女,2000年生,湖南长沙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发展、福利社会学及经济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杨程越,女,1999年生,江苏南京人,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博士生会主席,主要从事儿童发展和福利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
目錄:
|
前言
卷一 引论
第一章 概念、视角与方法
一 概念辨析与背景介绍
二 问题视角与留守片段:听到的、看到的、感受的
三 内省视角与曾留守者: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群体
四 素材与方法
卷二 个案鉴读
第二章 骨肉分离——是理解还是隔阂
一 理解:作为一种弹性家庭策略的离别
二 隔阂:作为一种终将离散的亲子关系
第三章 留守日常——不断适应中的童年
一 代理监护:是别处温暖还是额外负担
二 非独生子女:是相互扶持还是个人牺牲
三 自我世界:是走向自洽还是走向自由
第四章 抚今追昔——作为个体归因的留守
一 留守经历的具身化
二 陷入留守的周期困境
三 跨越困境渐人人生佳境
第五章 乡村琐事——美好与问题共存
一 阴晴圆缺如人生百态
二 挥之难去的伤痕记忆
第六章 跨国留守——从留守到流动
一 跨国浙商家庭的留守故事
二 跨国留守的朝鲜族儿童
卷三 回溯分析
第七章 留守经历与行为发展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保护性因素及危险性因素简析
五 影响因素检视
六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留守经历与人格发展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与统计方法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分析结果
五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留守经历与情绪刨伤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影响因素检验
五 本章结论与讨论
卷四 总结反思
第十章 超越个体与时间:对留守经历长期影响分析框架的检讨与反思
一 儿童留守现象及其影响争议
二 留守的复杂效应及由此引出的问题
三 分析逻辑与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