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編輯推薦:
本教材围绕网络舆情标准化的各个维度构建知识体系,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是网络舆情专业教学和网络舆情实务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內容簡介:
网络舆情本质上是各类网民围绕特定事件、问题、现象或特定人物言论、行为等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和传播的含有态度、观点、诉求、主张以及情绪、情感或行为倾向的信息。本书系统介绍了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实战技巧、管理机制与发展前沿,是将理论探讨与实务操作、抽象分析与案例呈现、技术运用与习题演练有机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全书共计10章,包括网络舆情导论、网络舆情传播图景、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网络舆情报告写作、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网络舆情发展前沿。本书充分发挥编写团队的跨学科优势,新增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等核心章节,构建了覆盖网络舆情治理全周期的知识体系结构,更加贴合网络舆情治理的现实场景。
本书配有针对性的课后习题,配套教学PPT、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典型教学案例等多样化资源。
關於作者:
陈强,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系主任,陕西省舆情信息工作创新中心(省委宣传部发文设立)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精准研判、政务新媒体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省部级课题6项,论文见刊于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Health Communication、Internet Research、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国际新闻界》《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2022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新闻传播学)。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青年新媒体协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政务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等。多次获得陕西省舆情信息工作优秀个人。
方付建,男,1984年生,安徽安庆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互联网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出版《把脉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以巴东县经验为例》等著作3部,发表网络舆情、网络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学术论文60余篇。
王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网络舆情精准研判、新媒体与高校治理等。主持和参与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牵头撰写的决策咨询成果获及省市领导批示。
目錄 :
第1章 网络舆情导论 1
1.1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1
1.2 网络舆情的研究概况 3
1.3 网络舆情的学科发展 9
1.4 网络舆情的研究方法 11
1.5 网络舆情的研究趋势 13
思考题 14
即测即练 15
第2章 网络舆情传播图景 16
2.1 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16
2.2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 19
2.3 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 22
2.4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 26
2.5 网络舆情的传播影响 28
思考题 30
即测即练 30
第3章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 31
3.1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概述 31
3.2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技术 33
3.3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实施 50
3.4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具 54
思考题 58
即测即练 58
第4章 网络舆情报告写作 59
4.1 网络舆情报告概述 59
4.2 网络舆情报告编制 63
4.3 网络舆情信息报送 73
思考题 77
即测即练 77
第5章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 78
5.1 网络舆情研判原则 78
5.2 网络舆情研判流程 79
5.3 网络舆情走势研判 82
5.4 不同阶段的舆情研判 86
5.5 不同类型的舆情研判 88
5.6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94
思考题 95
即测即练 95
第6章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96
6.1 网络舆情应对的“二四四” 96
6.2 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与技巧 99
6.3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外部支持 103
6.4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网络评论 104
6.5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媒体沟通 107
思考题 113
即测即练 114
第7章 网络舆情绩效评估 115
7.1 网络舆情绩效评估概述 115
7.2 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118
7.3 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126
7.4 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的实施与运用 128
思考题 132
即测即练 132
第8章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33
8.1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概述 133
8.2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编制 135
8.3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管理 144
8.4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演练 147
思考题 155
即测即练 155
第9章 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156
9.1 网络舆情的管理目标 156
9.2 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 157
9.3 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 161
9.4 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制度 167
思考题 173
即测即练 173
第10章 网络舆情发展前沿 174
10.1 新兴技术与网络舆情发展 174
10.2 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创新 179
10.3 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现代化 183
10.4 国际网络舆情传播新格局 186
思考题 189
即测即练 189
参考文献 190
內容試閱 :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互联网已经普及成为构筑社会的物质基底,不断形塑着人、技术和社会等多方的关系样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9%。“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中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互联网日益成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在繁多的网络信息中,有一些属于含有一定的态度、观点、诉求、主张以及情绪、行为倾向等的信息,这类信息就是网络舆情。实际上,网络不仅催生了各种形态的网络舆情,同时,现实社会中的各类舆情也在网络中传播,由此,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舆情的主流,把握了网络舆情就把握了社会的脉搏。
随着网络舆情数量的不断增多、形态的不断丰富、传播的不断加快、影响的不断扩大,需要对网络舆情展开监测、分析和研判,也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应对和管理。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明确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与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舆情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此背景下,围绕网络舆情开展具体研究就显得必要。当前,网络舆情研究概况、学科发展、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如何?网络舆情有何传播规律?网络舆情信息如何有效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如何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有何要求?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如何编制?网络舆情管理有哪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如何撰写?网络舆情工作成效如何评价?这些问题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以及网络舆情分析工作的加强而显得越发重要。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团队组织力量编写了《网络舆情学概论》,聚焦网络舆情的相关要素,既注重总结网络舆情研究的总体概况,也注重提炼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既注重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的技术工具,也注重呈现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流程要素;既注重探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方式方法,也注重提供网络舆情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既注重探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也注重梳理网络舆情管理的法规制度。
《网络舆情学概论》兼顾了理论探讨与实务操作、抽象分析与案例呈现、技术运用与习题演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相信读者或者学习者阅读、使用之后能够获益良多。虽然具有一系列优点,但由于网络舆情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时间、精力以及视野、知识等的局限,作为教材,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书中有关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的分析尚有提升空间、与网络舆情工作相关的案例呈现可以进一步丰富、对现有网络舆情相关著作和同类教材的借鉴运用不够充分等,这需要在未来的教材修订中予以加强。此外,该书也可能存在其他的不足或问题,这需要读者批评指正。
《网络舆情学概论》受到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ZY002)“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支持,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陈强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方付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欢老师共同编写完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博士生张杨一、赵汉卿、李彤钰、张海莉,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人文学院辅导员闫潇,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硕士生严玉婷、赵一霏、杨颖等参与了文字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是为序。
编 者
202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