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文学性:著名作家钟兆云创作,语言流畅优美又饱含深情。
真实性:“菌草之父”林占熺亲自审定。材料丰富详实,数据权威可信。
教育性:传播科学家精神,树立榜样力量,点燃科学梦想。
|
內容簡介: |
《神奇的幸福草:林占熺的故事》是一部刻画菌草之父林占熺形象、还原菌草发展历程、叙写中国菌草奇迹的长篇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展现了林占熺教授为这株神奇的幸福草而努力奋斗的几十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林占熺教授始终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在国内,菌草技术致力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外,中国菌草漂洋过海,为世界脱贫减贫、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本书将林占熺教授的动人事迹讲给广大少年儿童,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洗礼。
|
關於作者: |
钟兆云,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发头条,著述2000余万字,已出版《刘亚楼上将》《辜鸿铭》(三卷本)等40余部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等。
|
目錄:
|
一株神草的出生/ 002
心中装着“中国账”/ 011
重挫之中再出发/ 016
宁夏“菇爷”/ 022
“援外先锋”首秀世界/ 030
父女战友奔世界/ 037
打造“卢旺达样本”/ 043
春风已度莱索托/ 051
中南海推荐的好项目/ 060
贡献新能源/ 064
世界诞生治沙新武器/ 068
胸怀天下/ 084
来自巴新的感谢/ 091
总统等政要眼里的“桥梁”/ 097
“伏枥老骥”的扶贫援外节奏/ 103
“草民”的快乐/ 108
和光同行/ 114
啊,“幸福草”! / 118
|
內容試閱:
|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世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历史的科学家们。为了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策划出版了“榜样力量·中国科学家系列”图书。
我们精选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科学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精神风貌。这些科学家,有的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潜心钻研菌草,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高超的学术造诣、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书写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在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奋斗中彰显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和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我们希望,借助生动活泼、饱含激情的文字,细致精美、罕见珍贵的插画和照片,带领青少年读者走进科研现场,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感悟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期待,在这些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积极投身科学事业,为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榜样力量·中国科学家系列”图书的出版,不仅是我们向中国杰出科学家致敬的一种方式,更是我们引领青少年读者启迪未来、传承智慧、点燃梦想的重要举措。愿这套图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中国科学家的智慧与精神代代相传。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些榜样的身上汲取灵感与力量,进而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科学梦想。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年轻的林占熺只求一变:让草变出食物来!
1983 年,草长莺飞二月天,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著名的老苏区闽西长汀县,惊见一片“赤地千里”的“火焰山”。与山丘荒秃、耕地沙化共生的“悬河”,高出两边耕地近两米,犹如一条沙石筑成的渡槽,如鲠在喉,阻挠老百姓迈向幸福安康的生活。
走进一间低矮的土屋,40 岁的林占熺见到了令他触目惊心的一幕:寒风顺着墙缝猛灌,一家人瑟瑟发抖,说睡觉时床上仅有的一条破棉被根本不够,只好盖上蓑衣偎依着取暖。
正觉难受,一双瘦弱的小手怯怯地拉上他:“叔叔,我很饿……”
林占熺的心和手不由得一起颤抖,转身问县里的陪同人员:“想办法给他们弄点吃的?”
“不是没想过办法,可解决了上顿,还悬着下顿,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陪同人员黯然转过头去。
长汀是福建较早开始栽培香菇之地。改革开放之初,香菇种植更是点燃了这里的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人们竞相砍树伐木,却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而生态的恶化、土地的沙化,又使得当地的贫困人口不降反升。
这一夜,林占熺严重失眠,痛心不已。“菌林矛盾”再度困扰着他!
20 世纪70 年代初,他从福建农学院毕业后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生产,觉得从日本引进的椴木栽培食用菌法并不切合中国农村实际。“锯了一车树,回来种点菇,先砍一片林,再毁一座山,这样下去值不值?”蘑菇、木耳种得越多,森林就越是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人们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又亲手种下了灾难与贫穷的种子,而这场噩梦还将祸及子孙!
一道日益突出的世界性难题摆在林占熺眼前:有没有更好的种菇办法?有没有办法做到脱贫治穷、保护森林与修复生态三管齐下?能不能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草来代替树木作培养基呢?他不觉联想到了早先琢磨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方案。
当年的灵感来源广泛,部分来自在真菌研究所工作时对问题的深思,部分来自红军长征时以野草充饥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来自自己以草为食的深刻记忆。儿时牧牛的情景在他的脑海中重现:牛因吃草而体健,人因食草而饱腹,这足以说明草的营养价值不容忽视。如果能用草替代树木种植食用菌,那岂不是就解决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虽然灵光乍现,但因后来被调回母校从事行政工作,他便无暇深入研究了。这次闽西考察之行,他的这个想法再次被点燃,仿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他考察回来后,便开始了谋划已久的尝试,从废弃的自行车轮毂取下几根钢线,按尺寸磨光后做成接种针,又向同事要了20 根试管,就这样因陋就简,开始试验。看到他一头扎进野草育菌的“梦幻王国”,不少人善意地提醒:“可别走火入魔……”
梦想刚拉开序幕,困难便接踵而至: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没有研发单位的立项,没有可供研发的实验室,就连研发资金与设备也没有着落。他就以私人名义向学校工程队借5 万元盖实验室——那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总计不过百。这是一笔高出一家月收入500 倍的巨款!
种种困难都没拦下他,他还辞去行政职务,心无旁骛专事“草”科研。这年,他刚步入不惑之年,在机关党支部会上剖明心迹:“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多做些有益的事是我的本分。作为一名学农的共产党员,科技扶贫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草代木、发展菌业正因为没人做过,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才更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去探索开拓,去冲锋陷阵。带头破解‘菌林矛盾’这道难题,比我当处长更有意义,也是我以共产党员标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愿意为科技创新奋斗。”
仅在中国,草的种类就有三万多种。林占熺首先要突破的是选择能替代木材的理想草种。于是,上古“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他身上变相重演了。
一日,他来到家乡连城县,漫山遍野的芒萁让他顿时眼前一亮:这一野草质地与阔叶树接近,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粮食紧缺的困难时期,他就曾吃过用芒萁等野草和面粉、米糠掺和制成的食物。特别是在读中学时,学校组织猜谜、钓鱼等文娱活动,常用切碎的芒萁拌米糠、面粉做成饼当作奖品。芒萁饼虽说不上多好吃,但起码能填饱辘辘饥肠,且有一定营养成分,对人体没有害处;而且芒萁分布广泛,仅长江以南就不下四亿亩,就地取材极为简便。经一番综合观察、比较、论证与筛选,他最终确定把芒萁作为替代木材的首选草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