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赋彩照 : 20世纪下半叶的着色照片

書城自編碼: 40213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摄影
作者: 晋永权 晋悦然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70552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盒装

售價:NT$ 18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刷边版)
《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刷边版) 》

售價:NT$ 1520.0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与哲学史丛书)
《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与哲学史丛书) 》

售價:NT$ 306.0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历史年代时间轴图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历史年代时间轴图 》

售價:NT$ 102.0
说文解字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华历史汉字甲骨文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古代汉语字典词典带拼音读物文学课外阅读书籍 正版许慎小学生少儿学习汉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字典
《 说文解字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华历史汉字甲骨文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古代汉语字典词典带拼音读物文学课外阅读书籍 正版许慎小学生少儿学习汉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字典 》

售價:NT$ 347.0
我的!
《 我的! 》

售價:NT$ 403.0
甲午,不止是一场战争
《 甲午,不止是一场战争 》

售價:NT$ 347.0
金瓯缺(全四卷)40年纪念版
《 金瓯缺(全四卷)40年纪念版 》

售價:NT$ 2387.0
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
《 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 》

售價:NT$ 45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4
《 单反摄影与视频拍摄入门 》
+

NT$ 653
《 从昨日醒来 : 帕蒂·史密斯的影像日记 》
+

NT$ 768
《 热靴日记 小型闪光灯的创造性应用 典藏版 》
+

NT$ 454
《 微单摄影与视频拍摄入门 》
+

NT$ 857
《 修图师的自我修养 商业人像摄影后期高级处理技法 第2版 》
+

NT$ 352
《 手机摄影从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版) 》
編輯推薦:
这些五彩斑斓的着色照片究竟出自谁之手?这些当年廉价的文化“小商品”寄托了多少美好的向往?这些曾经的互赠之物见证了多少友情?各类黑白小照片被千千万万寂寂无闻的创作者利用幻灯水彩或油彩或丙烯,一笔一笔小心翼翼精心涂绘,商品变成了个人作品。翻开这本一千多张赋彩照组成的“影集”,20世纪下半叶那个“黑白”的时代灿然纸面。戏剧人物、影视剧照、明星卡片、建设风貌、山河风光等等五花八门,构建了一段社会文化史,唤醒了一段渐被遗忘的公共记忆。
內容簡介:
在彩色照片普及之前的数十年,人们一度通过手工着色技术将黑白照片变成彩色。本书关注与探讨的恰是20世纪下半叶,大众自主手工着色照片流行于中国民间的那段集体记忆。本书作者收集手工着色照片数千张,从戏剧、影视、明星、风景、歌片、年历、贺卡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透过这些珍稀的藏品,我们有机会一窥过往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作为亲朋好友馈赠留念之物蕴含其间的深情厚谊。老照片、老照相馆、手工着色师,随时代变迁淡出大众视野,生活的写照及照片背后的故事不会随油彩褪色,等待读者翻开书页去回味。
關於作者:
晋永权,著名纪实摄影家,摄影史研究者。出版有《最后的汉族》《出三峡记》《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江河移民》《尘世》等,系列摄影作品《傩》《出三峡记》等被法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晋悦然,晋永权的女儿,协助晋永权完成本书的编著。
內容試閱
赋彩照,即给黑白照片加上颜色,我们通常称为“着色照”。不过“赋彩”这个词似乎更准确些,更能表现这类照片的主观色彩——“我”赋予的彩色。这个“彩”,可以是绿的,也可以是红的,也可以是蓝的或其他色,全看“我”的理解或兴趣。
小时候我学画,也给照片上过色,都是用透明色(一种特殊的水彩),价格也不贵,一本巴掌宽、半尺长的水色纸,有十六页(色)的,也有二十四页(色)的,每两页之间衬着硫酸纸。上色可是个精细活,因为是透明色,画错就废了。先拿棉花蘸着肥皂水把照片表面清理干净,然后用很细的毛笔蘸了水,在水色纸上稀释颜色,在白瓷小盘子里调好,然后根据想象给照片上色。要涂得很薄、很浅,开始几乎看不出,然后一遍一遍染,直到满意为止。黑白照片相纸有一种布纹的,有一种平光的,都须着色慢,要一层层渗进去,尤其是光纸的。记得我最早上色的是自己戴红领巾的证件照,因为一式有好几张,颜色上坏了也不打紧;爸爸妈妈早年的照片我不敢上色,姐姐哥哥的他们不让我上色。后来就去照相馆买演员明星的照片卡,一版有六个、十个、二十个演员不等,赵丹、孙道临、王晓棠、张瑞芳、上官云珠、谢芳、白杨、田华、王心刚、于洋、谢添、王丹凤……凭爱好随意赋彩。加了颜色的照片真漂亮啊!
小时候的这点爱好后来还派上了用场:十九岁入伍后,我在部队文工团画布景,其中一项重要业务就是画幻灯片,在胶片上用透明色画山水、远楼、蓝天白云,然后用灯打到“天幕”上。也曾参加全军幻灯电影比赛,每每在电影开映以前放映。虽然不是给黑白照片赋彩,其技法却同出一辙。至于那些年代流行的样板戏的黑白照片,我觉得比较俗气(当时可不敢说),上色不多。
看到晋永权、晋悦然父女的《赋彩照》书稿,我吃了一惊。不知出于谁手的着色照片,五大门类、两百多个题目、一千五百多张,让我眼花缭乱,但仔细看去又有条理。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跃然纸上。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年代——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50—70年代。那是贫瘠的年代,是封闭的年代、混沌的年代,也是充满激情和向往的年代,从摄影角度来说,则是黑白的年代。这些赋彩照如同荒漠的野花,普通而又各展风采,冲破黑白世界,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里,编著者注重的,不再是晋永权的另一本书《佚名照》里收集的家庭及个人照片,而是照相馆、图片社、美术公司等批量复制,广为销售的公共黑白照片产品,如我曾把玩的电影明星照片卡,如古代戏剧故事人物、舞台剧照乃至风景、年画、贺卡等,而且都被后期加工过——被赋了彩。
读这部书稿,我的兴趣还在于这些公共产品本身。那么多从古到今、内容繁复的画片,几乎囊括了我从小耳熟能详的一切,说明文化传统是多么顽固地留存和传播,充分利用最易为大众接受的影像方式。这些画片虽然画质参差不齐,但价格低廉,小学生也买得起。记得当年有很多同学积攒成套成系列的画片,还互相补缺,而且几乎都尝试过给“藏品”着色,成为一种时髦现象。现在看来,书中所收赋彩照,大都如同我同学的着色水平,粗疏简陋,但个性凸显,鲜红的嘴唇、艳丽的衣裳、通红的天空、天蓝的背景……个别也有雅致、“小资”的,颜色淡淡的,勾勒细细的……
我一直觉得晋永权是个有心人,眼光独到。他的《佚名照》就是从多年购存的数千张流入市场摊贩的百姓照片中,发现了“看似杂乱无序的日常生活照片,实则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性秩序……可以对20世纪50—8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摄影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文化心理的关系,提供一个独特的角度”。这一点,可以说《赋彩照》一书的主旨与《佚名照》相同,堪称姊妹篇;但细分又不相同:《佚名照》展现的是个人审美中的普众性,《赋彩照》展示的则是大众公共产品中的个人性——那些明星和戏剧黑白照片是“他者”,而着色行为却是“我者”,但别有意味的是,这个“我者”又会体现出普众性,“大众通过着色——赋彩手段,共同参与制造有关此类图像的幻象”。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角度,有新意的课题。
如果《佚名照》的出版还不能确认我的一种观点的话,那么加上《赋彩照》,我就可以推定,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晋永权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大数据”的梳理来发现一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视而不见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否是一种很网络时代的研究方法?其前提就是要收集足够的“数据”,这非下苦功不可。一般来说,还需要有早期的“顶层设计”。不过,我猜晋永权未必在二十多年前有过这种设计,他的成功主要是出于对老照片和大众文化的热爱,出于他学者型的思维模式:随着“数据”的增加,他关心的已不仅仅是这些照片的艺术性、民间性,更不是收藏价值,而且扩展到历史性和文化性,这些,从书中摘录的每个年代的文化政策和图像产业变迁即可证明,这无疑厚重了本书的内涵和研究价值;而年轻编著者的加入,则使书的主旨和意趣更加开放,甚至留下一些新奇的问题,供读者阅读后思索。
写到这里,我有些后悔当年没有留存自己上色的明星照和绘制的幻灯片了,哪怕一两张也好啊……
2023年6月10日,北京十里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